四上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带学生认识“豌、按、僵、苔、揭、预”等生字,会读并会写“豌、按、暗、适、恐、僵、硬、耐”等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豌豆、按照、暖洋洋、舒适、僵硬、耐心、虚弱、水沟”等重要词语。且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字、词时尝试感受词背后的含义与力量。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极思考,尝试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第五粒豌豆的生命最有意义,价值也最大?”“妈妈为什么说小女孩有一个小花园了呢?”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同时感悟爱,体会生命的意义。
3.带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蔓、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愉快、希望和无限生机,让小女孩对生命、健康有了希望,有了克服病魔、像窗外的豌豆一样健康生长的渴望与勇气,从而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以及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以及第五粒豌豆给生病中的小女孩带来希望等,积极思考,并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小孩子的脸上为什么有了笑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触及课文情感,感受生命的珍贵。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正因为有了小豌豆在小女孩窗前这么艰难的环境中生根、发芽、长叶、爬蔓、开花,才让病中的小女孩对生命、生活、健康充满了希望,一天天好起来、快乐起来,从而激起学生爱人爱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3.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能拓展性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指向文章内容、与文章表达目的相关或一致的问题,不要拘泥于细节,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价值,感受爱的温度。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从漫画、寓言故事到神话故事、散文、自然科学等,这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童话故事,虽然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其深层次的内涵,如生命的价值等,但是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第五粒豌豆为小女孩带来的快乐、希望,这就为他们学好这篇课文,用心、用情来感悟、体验课文中深厚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多媒体呈现板书)
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
猜一种植物,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豌豆。
师:对,豌豆。(多媒体出示图1)
同学们能根据图描述一下你心中豌豆的样子吗?
生1:豌豆像一颗颗绿色的珍珠,饱满、圆润。
生2:豌豆荚像一只小小的船,带着它五个绿绿的、胖胖的孩子荡呀荡。
生3:豌豆荚弯弯的,像船,也像月亮。
师:同学们的描述都很精彩。我相信同学们都见过豌豆,也见过豌豆荚,因为它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也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为什么会被安徒生写进他的童话中呢?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接下来我们进入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揭开谜底,看看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流传这么广泛,还走进了我们的语文教材,走到了同学们的面前。
教学反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深入课文学习前,先用情境与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活动二:感知课文
教师讲授:请同学们听范读,并在欣赏、感知的过程中注意一些字的发音,并把文章中的生字、重点词语,以及你认为的好词、好句,还有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如,生字:裹、豌、按、僵、苔、揭等;重点词语:揭晓、按照、暖洋洋、耐心、兴奋;好句:如板书所示。
学生对着课本,听着课文范读,画出了教师提示的生字、重点词语、好句,同时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着课文的情感,享受着欣赏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感知课文,体会课文中的爱与情。
活动三:认识作者
师:同学们知道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安徒生,那你们了解安徒生吗?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被人们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作品之所以受读者尤其是小朋友的喜欢,是因为他的作品爱憎分明,歌颂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善良、纯洁的优秀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又无情地揭露、批判一些权贵王族们的无能、愚蠢、残暴与贪婪。同学们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吗?
生1:我读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2:我读过《雪人》《拇指姑娘》《野天鹅》。
师:是的,这些都是他比较著名的童话故事,还有《豌豆上的公主》《园丁和主人》《笨蛋杰克》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反思:了解课文的作者,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文学常识不可缺少的手段,既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又能增长学生的见识。
活动四:解析课文
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细读课文,划自然段,再总结、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生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 ~6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7~12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13~21自然段,第四部分是第22~24自然段。
生2:我也是这样分的,我觉得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五粒待在豆荚里的豆想做点什么事情;第二部分主要写了五粒豆各有心思,各有打算;第三部分写了第五粒豌豆的生长、开花,给小女孩带来了无限的希望;第四部分写了五粒豆在各自的态度下有了不同的命运。
生3:我欣赏第五粒豆,虽然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但它不但突破困难,发芽、长大、开花,还给病中的小女孩以希望。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总结到位,抓住了每段的核心。那同学们请看下面这段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4: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把一棵孤孤单单的豆苗称为“小花园”呢?
师:这个问题很好,抓住了关键。同学们不但要会读课文、会回答问题,而且要思考,提出问题。
生5:老师,这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都有什么愿望?
师:同学们都不错,会思考,会提问,也能抓住重点。可见,只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积极思考,不但会回答问题,而且能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让小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更能锻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活动五: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看图2,说说此时小女孩心中在想什么。
生:小女孩肯定想:“这棵豌豆苗太漂亮了,我趴在窗台上晒着太阳,欣赏着豌豆苗,像面对一个朋友,太幸福了。”
师:在豌豆苗的成长过程中,小女孩的病为什么慢慢好了呢?请和同学们交流、讨论,说出你的想法。
生:随着豌豆苗的发芽,而后不断地长叶、爬藤,还开出了漂亮的花,这让病中的小女孩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汲取了追求健康、积极生存的力量,所以她在豌豆苗顽强生命力的感染下渐渐健康了。
生:第一粒豌豆的愿望是飞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里;第二粒豌豆的愿望是直接飞进太阳里;第三、四粒豌豆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射得最远;第五粒豌豆的愿望是随遇而安,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活动六 回顾学习过程,谈谈收获和感受。
思考回答:关于“提问”和阅读,你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1: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提问的角度可以不同,既可以针对部分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
预设2: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