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画龙点睛语文A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画龙点睛语文A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6 22: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画龙点睛》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陕西省镇安县西口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2)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3)学生对成语故事类的课文兴趣浓厚;(4)学生运用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还不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学习,理解成语的基本意思以及所表达的情感;2.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了解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能够从中受到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文中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2.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理解内容,在感悟中提升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1.学习认读本课的生字;2.能理解生字所组成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掌握其内涵;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了解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在理解成语本意的同时,了解并掌握引申义,能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激趣导入1、展现龙的图片,(一条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没有眼睛)让学生观察图片。2、谈一谈:你看到图片中的龙有什么不同?(没有眼睛)3、是的,这条龙缺少眼睛,那我们就来画龙点睛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活动2  二、初读感知听录音朗读课文,要求:1、听清生字读音;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听完录音,找1-3名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3  三、细读感悟1、轻声读1、2句话,看看这个画家是谁呢?他的名字你会读会写吗?张僧繇,僧(sēng)“繇”的写法。 并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书写课题:“画龙”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课件演示)即可以评画,也可评画家的技术。指名学生答,交流讨论。 (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是名符其实的小画家啊!) 那么,我们来看看文中形容的和我们说的像不像。找生读课文第3句话。 讲解多音字:爪(zhǎo,zhuǎ) 理解词语:张牙舞爪,逼真当时围观的人们看到这样的龙是怎样评论的?找生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 大概理解词语:神韵、惋惜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那么张僧繇为什么没有给龙画眼睛?他怎么说的呢?(找生回答)那么,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点睛了呢?请问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的语言回答: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书写课题“点睛” 讲解“唬”的字音、字形、字意。画了眼睛的龙结果如何? 学生看图思考,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文中句子:(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简单理解:腾空【意图:给学生创造一个多角度的想象空间,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表达的欲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此时,面对腾空飞去的龙,游客们又是如何的?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理解词语:“惊叹不已”读完故事,我们想一想:这则故事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奇怪—怀疑—惊叹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语气。)【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思维拓展: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而去,除了惊叹不已外,会说些什么呢?完成填空: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他们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意图:通过填空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学会说话以及合理想象。】说一说:“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找生回答,师生交流) (时间允许的话,通过一个动画视频故事让学生加深理解成语。) 最后教师总结成语意思:原形容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言,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教学活动4  四、总结课文再次强调成语寓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