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红烛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红烛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10: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闻一多
了解作者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了解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
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篇名诗。
本文关联知识点
《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也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既有对爱情、自然的歌颂赞美,也有对前途渺茫的感伤和哀怨。在风格上,《红烛》已经初显“三美”创作原则(音律美、绘画美、建筑美)。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这是一首 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来展开抒情的。
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如同赤子之心,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第 一 小 节
开端即呼喊“红烛”,诗人以红烛喻自己的赤诚之心。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一片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第 二 三 小 节
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这两节诗用 设问 手法,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第 四 小 节
第 五 六 七 小 节
第5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拟人。
古人称蜡烛点燃后流溢的油脂叫烛泪,诗人在“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一句中沿用了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中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寻求到红烛“伤心流泪”的原因是有“残风”的存在。“残风”暗指反动势力。“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着急得流泪”,这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而痛哭流涕的情感。
第六节“又何苦伤心流泪?”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第七小节 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第 八 九 小 节
深情呼唤
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
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画龙点睛,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可谓“卒章显志。”
8—9.对红烛同情的呼唤和劝导鼓励的呼唤。
5—7.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4.对红烛的殷殷寄语,对自己的自勉自励。
2—3.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1.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
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
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
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
01
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
红烛为何燃烧成灰?
02
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
红烛为何伤心落泪?
03
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
红烛燃烧自己有何心愿?
“红烛”形象
红烛烧掉一个死寂、禁锢的世界。
红烛着急才流泪。
荧荧红烛真赤诚,
灼灼发光又发热。
红烛烧蜡成灰,
放出光明。
为了创造光明,
便要灰心流泪。
教师总结
诗中概括了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做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激励着一代代的人去耕耘和探索。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