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6 09: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自1896年雅典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均有会徽设计。下列会徽体现了( )
A.体育文化的多源性 B.不同制度的包容性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人文精神的互鉴性
2.二战后初期,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在西欧并不受欢迎,但到了60年代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主张在外交政策上同美国拉开一定的距离。这种变化反映了
A.美国综合国力衰落 B.冷战的前沿阵地发生转移
C.西欧开始走向联合 D.西欧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
3.下列有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该组织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
C.在区域组织中法律最完善
D.成员国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1981年,印度尼西亚宣布计划建立一个20万吨的纯碱厂,这一计划既冲击了同期投产的泰国40万吨纯碱项目,也将导致东盟碱厂的停建。东盟五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的关系顿时紧张。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东盟( )
A.重视吸取二战的教训 B.矛盾重重并濒于解体
C.经济一体化进程受阻 D.主张抵制经济全球化
5.美国历史学家霍华德.奇恩指出:“美国政府犯下的大错就是未能采取措施清除哪些可能刺激恐怖分子袭击的美国因素,美国想控制石油和世界,却对中东的失业青年袖手旁观,对非洲的贫困冷漠,每年用于帮助世界解决贫困问题的资金不到美国的GDP的千分之一,而且只宣扬美国的普世价值观”。作者认为恐怖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霸权主义
B.强权政治
C.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D.贫富分化
6.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的出现
A.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 B.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
C.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 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7.当今,实现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自主学习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极高的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且人工智能并不能解决落后地区需要解决的工业化和就业问题,因为它对高重复、低创造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有很强的替代作用。由此可推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
A.如剧了社会治理的复杂化 B.易拉大南北国家间发展的差距
C.削减了各国整体就业机会 D.违背了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潮流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94年 B.1995年 C.2001年 D.2005年
9.有人认为“失业和贫穷通常是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两大灾难,但是今天,西欧和北美的千百万人也在深受这两大灾难之苦”,该观点意在揭示“今天”
①第三世界的失业和贫穷与发达国家有关
②发达国家应帮助第三世界解决失业和贫穷
③重大问题往往具有整体性、共通性的特点
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时代主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二战后,温斯顿·丘吉尔曾主张“在欧洲大陆上不设立任何边界,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地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让我们合到一块儿来吧。”这代表了当时很多西欧人的愿望。随着欧共体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以下对欧洲一体化概念理解不准确的是
A.具有主权让渡性 B.成员权力国共享 C.体现超国家权力 D.其实质是欧洲邦联
11.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进行了投票,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次投票中,整个欧洲21个国家,竟几乎全部投了支持票,只有马耳他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两极格局下,欧洲独立意识增强 B.欧洲实现了政治、外交上的统一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中国地位提升 D.不结盟运动推动发展中国家崛起
12.1991年12月,里约集团首脑会议提出,拉美国家的最终目标是争取2000年建成美洲共同市场;1995年9月,里约集团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创建拉美国家共同体的意向书;2011年,拉美国家共同体宣告成立。拉美国家共同体的成立
A.解决了拉美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B.提高了拉美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
C.减少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D.扩大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覆盖面
13.随着《里斯本条约》的正式实施,欧盟首位总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这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欧洲一体化进程之所以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在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推动力。推动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二战后法德的和解 B.联合应对苏联的威胁
C.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 D.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14.某国际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会议并发表宣言,“我们特别满意地注意到大会完成了中国和中国台北的加入程序……服务贸易的谈判应以促进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为目标”。该国际组织是( )
A.关贸总协定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5.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A.表明欧洲丧失世界中心的地位 B.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D.不利于国际合作的发展
16.转基因咖啡的种植技术避免了成熟程度不等的浆果而花费大量劳动时间来反复采摘。对转基因技术持批评态度者指出,转基因技术会使咖啡主要生产国成为价格昂贵的专利种子与化学剂的奴隶,同时他们的咖啡是否会得到更高的价格却毫无保障。这反映了( )
A.科技革新推动咖啡业发展 B.专利技术制约咖啡业者收入
C.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待建立 D.转基因技术改变种植业结构
17.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1/3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全球化需要更加彻底的合作
B.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经济全球化需要良性的世界贸易规则
D.第一世界国家遭受经济全球化的打击最严重
18.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历了最为繁荣、对世界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十年后,民族自尊心急剧膨胀,各界不满足于在国际秩序中只扮演经济大国角色,主张积极参与政治、安全领域的国际协调,增加国际责任。这些行为( )
A.意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力图冲破美国对日本政局的控制
C.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进
D.改变了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局势
19.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触摸得到的欧洲”指
A.商品 B.欧元 C.欧共体 D.欧盟
20.图3为漫画《安倍访非》,该漫画意在说明日本
A.外交重心出现变化 B.在国际舞台.上作用明显
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致力于非洲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时的国际援助大多是在盟国相互间进行的。战争结束后,1947年美国通过了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并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以管理和利用该计划资金。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以“防止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大多为无偿援助。
——据丁韶彬《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等整理
材料二 自从不结盟三巨头第一次聚首以来,不结盟的思想在他们的交往和商谈中逐渐明。……1961年9月1日至6日,受到邀请的25个国家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面世。
——摘编自辜建中《不结盟运动初探》
材料三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进步;特别通过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共同性;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的紧密合作关系;保持完全的集体一致,并以引为基础,按照第N条第2节所确定的程序,考虑本条约所引入的合作政策和形式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修改,以确定共同体机制和机构的有效性。
——《欧洲联盟条约》第一编第B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援助的特点,并简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不结盟三巨头”。结合所学说明这些国家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背景。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的目标。
22.一个国家(集团)的国际地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中心国家安全计划主任彼得·罗德曼撰文指出:“看来美国人非常得意的单极阶段在其他地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庆贺。世界其他多数大国,甚至包括美国的友邦,都把抗衡美国势力作为对外政策的主题。实际上,它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个主要趋势。
——《参考消息》(2000年7月25日)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明确将“经济安全”列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首,在美国历史上首次把经济外交提到美国全球战略的高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强化美国的经济外交力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明确提出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大国关系中积极拓宽和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
——李长久《经济外交: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 俄著名历史学博士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在1998年撰文说“俄在21世纪不会起重大作用”,他分析五极的经济实力,认为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美占21%,欧盟占21%,日本占8%,中国占7%,俄只占1.7%。
——张中云《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认为其国际地位是什么。“其他多数大国”认为自己在当今国际中起何种作用?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对外政策的目的。这体现了什么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就“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前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边远的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战后欧洲实现联合的原因很多。冷战的国际背景是欧洲联合重要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则是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残酷惨烈的二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战争期间就进行了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战争结束后又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D
6.D
7.B
8.C
9.D
10.D
11.A
12.B
13.C
14.C
15.C
16.C
17.B
18.C
19.B
20.C
21.(1)特点:由美苏等大国主导;采用经济、军事援助等方式;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意识形态色彩);具有结盟对抗性质。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方面形成尖锐对立;美苏力量相对均势,竭力采取除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对抗方式。
(2)三巨头:铁托、尼赫鲁、纳赛尔。原因: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3)背景:欧共体经济不断发展,成员国合作进一步加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目标: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保护成员国国民的权益;密切司法内务合作;实行集体一致原则。
22.(1)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想领导世界;抗衡美国。
(2)美国联合中国对抗苏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
(3)论点: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阐述:①二战后,美苏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两极(分别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霸主);②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加强在政治上的联合。③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④1993年,欧盟成立后,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⑤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大国关系中积极扩宽和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负责的世界大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
23.(1)特点:独立发展;各具特色;相互渗透。
(2)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流,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使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3)原因:美苏冷战是欧洲联合的外部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政治基础;对二战的反思催生了欧洲联合的思想和理论;欧洲国家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的联合实践活动,推动了欧洲联合运动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