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6 09: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图是2018年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的场景,双方握手致意,这是在任的朝美领导人数十年来首次会晤及握手。对这次会明的正确解读是
A.说明美国已不再是超级大国
B.新加坡主导了世界形势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标志两极格局正式解体
2.自2023年10月1日起,全球首个“碳关税”在欧盟开始实施。按新规的规定,欧盟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征收“碳关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考虑效仿。由此可见,“碳关税”( )
A.健全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B.保障了进出口双方的平等
C.推动了欧盟经济全面绿色转型 D.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实施
3.下列是部分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徽标,其中体现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的是( )
A. B.
C. D.
4.下图为2000年一2021年世界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18年世界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 )

A.发达国家吸收外资比例大幅下降 B.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影响世界经济
C.世界局部地区战争长期发生 D.经济全球化发展造成的端倪
5.中国“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座城市,开行列数从2012年的42列增加到2021年的15183列,一改往日搭载货物“去多回少”的局面,重点枢纽间去程和回程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中欧班列”的发展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一带一路”倡议及实施
B.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
D.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
6.据统计,在当前的国际信息网络中,90%以上为英文信息,中文信息不足0.4%。今天,以“CNN”“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软力量”,几乎畅通无阻地在世界各国泛滥。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输出 B.美国主导了全球网络文化
C.美国是互联网中强势文化群体- D.美国的信息霸权主义凸显
7.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
B.民族文化
C.能源危机
D.粮食短缺
8.金砖国家最初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2010年12月,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机制。综合如表可知( )
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基础设施质量(1=极度不发达;7=广泛有效的国际标准)
国家 总计 道路 铁路 港口
排名 值 排名 值 排名 值 排名 值
巴西 107 3.4 123 2.7 100 1.8 135 2.6
中国 69 4.3 54 4.4 22 4.6 59 4.4
印度 87 3.8 86 3.5 27 4.4 80 4
俄罗斯 101 3.5 136 2.3 30 4.2 93 3.7
南非 58 4.5 42 4.9 46 3.4 52 4.7
A.基础设施质量差异非常小 B.需要加快合作和转型升级
C.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D.开创了南北合作的新模式
9.1974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邓小平提出国际贸易应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应附带任何政治和军事条件。这一倡议旨在( )
A.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B.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促使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 D.寻求改变旧的世界政治格局
10.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建设当代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尝试,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这种新型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
A.经济上互利合作 B.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
C.结伴而不结盟 D.政治经济趋向一体化
11.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新冠病毒传遍全球,各国都在采取应对措施,且加强相互合作,这说明( )
A.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
B.各国应采取封闭政策,中断与病毒严重国家的一切往来
C.应阻止经济全球化发展,才能阻止病毒传播
D.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2.1999年,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这20个成员国和国际组织中,有美国为首的西方七国集团,也有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到2015年,G20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G20的建立( )
A.说明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 B.是区域集团化的显著成果
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D.标志着全球治理体系形成
13.2003年,美国不顾德、俄、法等国的反对,无视联合国宪章,绕过联合国,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这反映出( )
A.西方阵营呈现分化趋势 B.“大国一致”原则受到挑战
C.美国试图构建单极世界 D.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失衡
14.2011年,本·拉登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后,“后本·拉登时代”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这表明
A.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根源
C.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15.阅读如图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注:AIIB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缩写
A.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了严重冲击 B.美国控制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用增强 D.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任重道远
16.有学者指出,当今世界,虽然美国妄图主宰世界已引发普遍不满,但制约的力量还难以“合纵”“连横”;美国虽蛮横地推行“单边主义”引发大国关系急剧调整,但各国又尽量避免与美发生冲撞,从而使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出侧重彼此“借重”而不图“联合”。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当前的大国关系
A.带有比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B.应该谋求妥协求同合作而避免冲突
C.背离了当今世界的政治形势 D.避免了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17.2010年,32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领导人在墨西哥召开坎昆峰会,就增进“地区团结”、成立一个“无美”的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旨在( )
A.排除美国在美洲的势力 B.构建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C.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消除拉美国家间的分歧
18.2019年9月21日美国对伊朗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实施了与恐怖活动相关的制裁,以报复上周末沙特遭遇袭击的事件,此举旨在遏制伊朗与欧洲和亚洲的任何剩余贸易活动。这样伊朗经济超过80%的部分已经受到美国制裁,而美国正寻求针对那些依然在起作用的目标,例如制成品和运输设备的贸易。这表明当今
A.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泛滥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C.强权政治影响世界发展 D.“一超多强”格局进一步强化
19.现今,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播的传输问题,空调、冷冻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一些企业的生产不受地方气候和能源的限制,可以采取同步转包、子公司流水作业,让某个企业遍布世界。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占据科技发展的前沿
B.经济全球化以科技发展为支撑
C.西方现代企业采取全球化经营
D.高科技企业重视技术推广应用
20.面对各种全球问题,现有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这( )
A.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B.表明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
C.避免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D.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当前实现持久和平应该关注的问题。
22.史料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面对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APEC经济技术合作。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三,201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对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史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
(2)史料二中的“大变革大调整”指的是当今世界哪些发展趋势?
(3)史料三中的“世界新秩序”和史料二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本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23.交流·互鉴·共赢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年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已经给所有大陆和海洋的自然系统以及人类带来了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各国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表明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全球气候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2012-2021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摘编自刘雪莲等《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依据材料,概括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原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A
6.D
7.B
8.B
9.B
10.C
11.A
12.C
13.C
14.D
15.D
16.B
17.B
18.C
19.B
20.A
21.(1)变化:奥匈帝国等老牌帝国瓦解;英德等国实力削弱;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发展。
(2)问题:关注彼此利益,强调共同繁荣;国家之间需要和平相处,强调相互尊重;协调国家与区域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1)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设立合作基金。
(2)世界多极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3)区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合作共赢,“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
措施: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23.(1)条件:道路的修筑和交通的发展,便利了国内贸易。帝国的不断扩大,促进了不同文明区联系的加强。和平的环境,降低了远距离贸易的风险。跨区域商路的形成,提供了远距离贸易的条件。
(2)影响:高产粮食作物的传播,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世界总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结构;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带来了疾病的传播,造成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贩卖奴隶,奴隶贸易兴起;商品在全球的交流,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与拓展。
(3)原因:欧洲殖民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拉美人民联系加强与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增长;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独立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4)原因:气候变化带来全球危机;气候治理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认识: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