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时作业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时作业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6 09: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报纸纪录着历史的变迁,下图报章报道的会议
A.开始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B.把依法治国的方略写进宪法
C.制定了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准确地判断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干在于“道德”,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是道德的主体,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参与社会道德建设。这表明,“纲要”( )
A.明确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坚持在继承创新中发展公民道德建设
C.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强调以提升公民道德认知为实施要点
3.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①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②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③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1993年12月,中国先后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4年以来又通过了《证券法》等。这些法律的发布
A.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B.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C.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D.推动了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编纂人员将草案印发地方人大、基层立法系点、中央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27次赴地方开展立法调研,广鉴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在北京召开几十次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A.立法工作立足于密切党群关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
C.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则 D.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的轨道
6.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下列法律文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除了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外,还有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 B.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C.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 D.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
9.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曲折性
D.时代性
10.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 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 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11.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下列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③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④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2.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3.“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推进上述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D.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14.与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相比,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 )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A.确认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B.体现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
C.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15.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并将之推向全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这表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征是( )
A.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成就 B.开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
C.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法典起草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一变化体现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B.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C.只有依靠宪法才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
17.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A.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
D.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
18.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系列时代精神的凝结说明了
A.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C.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 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19.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大授权广东省、福建省和海南省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法规,90年代相继给予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等地方立法权。上述授权( )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
B.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C.提供了地方改革先行先试的法律基础
D.造成了法制的混乱和治理能力的低下
20.2023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增加了“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规定。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B.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强调了法治的根本目的 D.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政权利
二、材料分析题
21.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春秋时期崇德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孔子、墨子、孟子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编自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在科举制度创立之前,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西周时,中国实行世卿世禄制度。肇始于战国,全面实行于秦朝的举贤制,到了汉朝则完全成熟,形成了察举制。到东汉末年,察举制已经不能保障所选人才的素质,基本上丧失了为朝廷选举高素质人才的功能。东汉形成的世族是一个重要力量,尽管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但也还主要是从世族大姓里选拔,出现了“九品中正制”这种带有明显妥协的选举制度。到了南北朝,它几乎进入衰亡期,很难发挥选举称职官员的作用,同时在南北朝社会内部正孕育一个崭新的选举制度——科举制度。此后科举制绵延古今1300年,为隋唐以来的中国封建统治集团提供了具有高度儒学文化素养、娴熟语言应用能力的各级行政官员。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曾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影响到中国的邻国日本、朝鲜、越南等。
——摘编自董俊峰《科举考试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三:积蓄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扶贫济困的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圆了多少贫困山区女孩的大学梦;重庆玉河村村民蒋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作战,荣立一等功,复员还乡隐于乡野劳作36载,举债带领村民修通致富路,带头发展特色农业;投身中医33年、救治患者无数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忠德,一次次站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些全国道德模范如星光般耀眼,却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来自农民、工人、学生、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个群体。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在平凡中迸发崇高的道德风尚。他们润物无声,感染着周围越来越多人见贤思齐。无数平凡的英雄,用数不尽的凡人善举,让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温度,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摘编自“光明网”《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有关“崇德”的思想主张,并分析该时期孔子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影响古代越南的史实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传入欧洲的发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再列举至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并分析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示范作用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前,封建王朝的婚姻制度对陕西的农村地区影响很大,传统的婚姻制度在陕西省仍占统治地位。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施行。新婚姻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家长制的包办买卖婚姻,禁止重婚、纳妾。规定离婚时女方婚前财产应归女方所有,其他家庭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根据其家庭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益于发展生产为原则判决。还规定了父母离婚后对于所生的子女,仍有养育的责任。1950年6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通令全省各级干部认真组织学习婚姻法,并使用多种宣传方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婚姻法为广大群众所熟知。
—摘编自闫丽云《变革中的冲突与较量:20世纪50年代陕西婚姻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所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历史作用。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9年5月,位于杭州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收到了来自北京的挂号信。写信人是韩山,信中寄来了3张泛黄的稿纸。稿纸上是一篇作文,标题是《报喜信儿》,作文上还有老师红色的批改意见,老师给作文打了满分5分。
——摘自《杭州党史方志》
材料二 同学都在聚精会神的做功课,忽然播音机传出了声音:“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宪法刚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大家现在到前院来听广播。”……听着广播器里传出珍贵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通过。”……学校决定我们可以到街上游行庆祝……口号声就在我们的队伍中响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在为伟大的宪法欢呼,我们在为全国人民的大喜事欢呼。欢乐传遍了每一个街巷--不,是传遍了整个北京,传遍了全中国!
——摘自韩山《报喜信儿》
(1)简要指出《报喜信儿》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个“喜信儿”。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C
7.B
8.D
9.D
10.C
11.D
12.A
13.B
14.B
15.A
16.D
17.A
18.B
19.C
20.C
21.(1)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点,意思对即可)背景:井田制瓦解,封建私有制出现;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各国为争霸图强对人才的需求上升;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打破贵族教育垄断的私学兴起。(4点,如答“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可酌情给分,答“尚贤思想兴起”不给分)
(2)变化:血缘—贤德—家世—才能。史实:越南的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发明:造纸术。
(3)人物:杨善洲、黄大年。(2点,“全国道德模范”自2007年设立,如列举教材之外人物亦可,如“袁隆平”“钟南山”等人,不可答“孟泰”“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个人,不可答材料中出现过的“张桂梅”“蒋诚”“张忠德”等)意义: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答对2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1)原则: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
(2)作用:彻底否定了旧社会的婚姻陋习;推动了建国后婚姻家庭关系的确立,改善了社会风气;保障了个人权利,巩固了新民主主义制度。
23.(1)史料价值:《报喜信儿》记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被“五四宪法”资料馆收藏,可信度较高;为研究1954年宪法颁布及其后群众的反映,提供了一手史料(文字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解读:韩山所记述的“喜信儿”是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诞生。1952-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政权稳固,国际环境相对安定,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