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天窗?
(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
二、整体感知
师:默读课文,说说文中描写的天窗具体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
预设:天窗在屋顶上。特殊天气,碰见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需要开天窗。
师:这就是大人们设计天窗的初衷,那在孩子们心里,天窗是什么呢?
师: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是什么?
全班交流
学生认真思考后,全班交流,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从而引出文中的两句关键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学习“慰藉”
①说意思——安抚我们的内心。
“藉”是草做的垫子,人坐在垫子上就会产生依赖感。
②讲书写——师范写,生描红练习。
③再把生字送入这句话中,让生齐读这两句话。思考“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小结,抓住关键句,就能理清了文章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下面先学习第一个场景“雨天时”。
三、学习“雨天时”
师:请大家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天窗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
生:可在雨天看到外面的风景。
师:你们雨天喜欢干什么?
生:孩子们跳水坑看下雨。用语言描绘出他们的样子。
师:文中的孩子喜欢干什么?
出示句子: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都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
师:此时的你也在雨中跑着跳着,感觉如何?
生:快乐、凉爽、兴奋。
师:你们仰着脸看过闪电吗?谈感受。
师:是呀,孩子们跑着跳着,仰着脸看闪电,孩子们也挺喜欢,然而大人们——就不许
你听大人们在喊——到屋里来呀。
师:随着木板的关闭,这时候孩子们就被关闭到地冻室的屋里了。此刻没有光,只能看到——天上一片黑暗,闪电星星。
师:此刻听不到任何声音,只能听到雨声,雷声。
此刻的你只感觉到生交流——寂寞,害怕。
师:那如果说雨里是挺喜欢挺激动的状态,此刻的你就是挺——害怕、寂寞、绝望的状态。可就在这个时候,透过那一块儿玻璃,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见——(生读句子)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的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受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师:讲解“卜落卜落”
①生活中什么时候听到这样的声音?
②把词放入文中让生谈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你仿佛看到闪电在干什么?结合文中“一瞥”谈谈自己看到的闪电的样子和感受。
生畅所欲言。
师:经过这样的描述,文中的闪电、雨点都活了起来。像作者这样把他们当做人来写,这些事物顿时活了起来。
带着想象再读第五自然段前半部分。
师:小小的天窗还带给我们怎样的慰藉呢?读第五自然段后半部分。看哪些词给了你独特感受和体会。
生谈体会后师讲解“扫荡”的意思。
让生结合生活经验谈理解,师适时指导。
师:这风,这雷,这电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选择一个和同桌说后全班交流。
师:交流“锐利”的意思,思考能否和“丰富”替换。
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体会天窗所见是有限的,但想象是无限的。
理解后带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夜晚时”
师:自读第7自然段,思考:漆黑的夜晚,你从哪里感受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如果是你,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生自由畅谈
师:接下来我们透过文中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
生:一粒星,一朵云,一条黑影。
师:多美的夜呀,请生读——
生:(读)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师:还可以像——
生:棉花糖。
生:小绵羊。
师:还可以想象到——
生:(读)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师:也许是——
生:划过的流星。
生:手电筒的光亮,火星的外星人。
师:这么美的夜,读出来该会多好呀。(生有感情地读)
师:充满梦幻色彩的夜,怎会少得了你们的奇思妙想呢
(生想象说)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片落叶, 想象到秋姑娘在翩翩起舞。
生充分交流。
师:因为想象到了无尽的世界,孩子们的生活才会更丰富,所以说要感谢这发明天窗的大人们,让孩子们透过一方小小的天窗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的,带着这些感受再读一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生有感情地读)
师:孩子们,无论是阵雨时,还是夜晚,抑或是大雪纷飞时, 小小的天窗都是你唯一的慰藉, 天窗带来了安慰与快乐,放飞了你的心灵和想象。看似在屋顶的天窗, 其实它早已悄悄地走进了你的——
生:心里。
师:孩子们,只要心里有扇窗,你就会成为快乐的小天使,愿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天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