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2课 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几年,沉思上。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窃以为,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第二组: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第三组: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课前分配好任务:探索中国传统节日
第一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我来评一评:
第一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一、春节:
来源: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我来说一说
习俗:
1、守岁:
就是指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我来说一说
2、年夜饭:
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3、贴门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4、贴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
5、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来说一说
6、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7、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8、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来说一说
三、清明节
来源: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我来讲一讲
清明节你知多少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习俗你知多少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清明粑等
扫墓
我来考考大家 清明习俗你知多少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四、端午节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大家听我说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大家听我说
端午节
第二组: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传统节日 节日饰物与用品 节日饮食物品 仪式活动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表格一 传统节日用品、食品及活动
春联、窗花、门神画、焰火、大红灯笼
风筝、纸幡
龙舟、扇子、香囊等
腊肉、饺子、年糕、馒头、全鱼等
清明团、清明茶
粽子、咸鸭蛋、雄黄酒、艾糕、艾酒
扫房子、除夕夜的团圆饭与守岁、拜年
悼亡仪式、踏青活动
龙舟竞渡、凭吊屈原
我来比一比
主题二: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表格二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传承与演变)
节日 不变(传承) 变(演变)
春节 祭祀祖先、辞旧迎新、重视家族、拜年、贴春联、压岁钱等
清明节 清明祭祖、踏青郊游、禁火寒食、扫墓上坟、插柳、植树
端午节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吊屈原
春晚、电话拜年、禁放鞭炮、微信红包发压岁钱等
祭奠烈士
网上祭奠鲜花追思
举办龙舟文化节、小长假旅游等
我来比一比
第三组: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观察春节门神年画的变化,我们能得出的结论:
宋朝出现了门神新样式:文官为门神。其最主要原因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以武将身份夺取后周政权后,害怕部将步其后尘,便“杯酒释兵权”,以文官治国。这就使得有宋一代,文人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待遇特别优厚。所以在宋朝,文官作为富贵、权势、荣耀等美好意愿的代表,开始以门神形象出现在年画中。文官门神有五子登科、父子状元、带子上朝等等,均出于各种典故,寓意吉祥。
我来说一说
问卷调查
探索传统节日 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
请你回答: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列举3—5个)
你在过这些节日时品尝到了什么美食?有哪些娱乐活动?
你认为这些传统节日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吗?
你觉得这些传统节日给你带来哪些感悟与思考?
(二)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主题三: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
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而努力学习。
课堂小结:
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在这个传统文化氛围下生活,种种民俗、节日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同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给我们另外一个感觉就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我们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