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科教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通过探究知道余数小于除数,并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知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实际操作,认识余数 1、初次操作,区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小棒)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从用小棒来摆图形开始。 用9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各能摆几个? 小朋友们摆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1:9根小棒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需要3根,能摆3个。 生2:9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需要4根,能摆2个,还剩1根。 生3:9根小棒摆五边形,每个五边形需要5根,能摆1个,还剩4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表达可真清楚,那根据刚才你们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发现呢? 生:9根小棒,无论是摆三角形、正方形、还是五边形,都是在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三角形每份是3根、正方形每份是4根、五边形每份是5根。 师:你的发现非常的重要!还有其他的发现? 生:我发现摆三角形时,9根小棒正好摆完,没有剩余;而摆正方形和五边形时,9根小棒都有剩余, 师总结:是的,小朋友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正如你们所发现的那样,都是把9根小棒平均分,平均分后的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像这样正好分完,另一种是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写除法算式,揭示课题。 整除。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正好分完的情况。 师:怎样列算式表示呢? 生:用9÷3=3(个)来表示。 师:为什么用除法呢? 生:因为有9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求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这是我们前面学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看来小朋友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有余数的除法。 师:那再来看一看,摆正方形,摆的结果有剩余。 你还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呢 尝试一下,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单上。 师:老师收集到了这几种算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作品出现)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用除法。 师:为什么,有剩余的情况还是用除法? 生:能摆几个正方形,仍然是求9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解决。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看来,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那你们觉得哪些算式能够完整地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呢? 生:2、3、4都可以。 师:第1道为什么不可以? 生:没有把剩余的表示出来。 师: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第一道算式也能把剩余的表示出来就好了。看来这3个算式都能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但他们有的用剩,有的用多,有的用6个小圆点,这就造成了写法不统一。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哪一种更简洁呢? 生:我更喜欢最后一种。 其实正如大多数小朋友所选那样,一起看一看,我们统一在商的后面用6个小圆点来连接剩下的没有分完的数。这个数就叫做余数。 师总结:余数是把总数平均分时,没有分完,剩下的又不能再分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3)读法。 师:这个除法算式,读的时候把这6个小圆点读成“余”,其它部分的读法跟以前一样。读作:9除以4等于2个余1根。 (4)意义。 师:那这里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9表示有9根小棒,4表示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2表示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 师:真厉害,那摆五边形,又怎样列算式呢? 生:9÷5=1(个)……4(根)。 师:为你点赞,学到的新知识马上能学以致用! 二、实践操作、推理想象,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列式枚举。 师:刚才我们摆小棒认识一个新朋友余数,余数还藏着秘密呢,我们再来摆一摆正方形,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算式列为(8÷4=2(个))。如果有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结果又会怎么呢?你们还能自己去摆一摆,写一写吗? 生:9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2个,还剩1 根,算式是9÷4=2个余1根;10根小棒,能摆2个,还剩2根,算式是10÷4=2个于2根;11根小棒能摆2个,还剩3根,算式是11÷4=2个余3根;12根小棒刚好能摆3个,算式是12÷4=3个 2、想象推理。 师:说得真好!现在,不用摆,想象一下,如果有13根小棒,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生:13根小棒,能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师:真会想象,一起说算式为13÷4=3个……1根。 师:那14根?15根? 16根。你们还会吗?一起来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样吗?小朋友们太了不起了,不用摆都能想得出来。 3、发现规律。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一看,摆正方形时,余数有哪几种情况? 生:余数都是1.2.3. 师:如果继续摆,余数还会有别的情况吗? 生:如果余数是4,或比4大了,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真厉害,会观察,会总结!所以,不管用多少根小棒摆正方形,如果有余数,余数只能是1、2、3。 4、摆五边形。 师:刚才我们摆了正方形。下面咱们继续摆!用一些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剩几根小棒? 生:可能会剩1、2、3、4根。 师:一起来看一看,余数可不可能是5?可不可能比5大呢? 生:不可能。 师:看来摆五边形,如果有余数,余数只能1、2、3、4。 5、摆六边形。 师:下面继续摆,摆六边形,如果有剩余,余数可能是几? 生18:余数可能是1、2、3、4、5。 师:也就是说余数只能小于6. 6、归纳总结,余数小于除数。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摆了这么多的图形。余数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生:摆正方形时余数是1、2、3;摆五边形时,余数是1、2、3、4;摆六边形时余数是1、2、3、4、5。 师:那看来余数的多少和大小并不同,你觉得是谁决定了余数的大小?生20:除数 师:余数和除数有怎样的关系? 师:(余数<除数)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太了不起了,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其实余数只能比除数小。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平均分还没分完,还可以继续分。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刚才学到的知识你们都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完成教材P60,做一做第2题 师:这两道题都是把9支铅笔平均分,商的单位相同吗? 生21:不相同 师:为什么? 生22:分法不同,表示的意思不同,单位就不同。 师:而两个算式余数的单位相同吗?为什么? 生23:余数的单位相同,都表示剩下的1支。 师:余数是被除数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所以它的单位名称应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在列除法算式时,要根据商和余数表示的含义来确定它们的单位名称。 四.收获小结 师:小朋友们太会学习了,学到了这么多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知识……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一个“物不知数”的问题,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余数问题的书面书籍。我们的祖先非常热衷于探究、发现,也期待小朋友在后续的学习中去探索更多的余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