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做法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
C.世卫组织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2.以下材料中能够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正在
埃及宣布从英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美国向巴拿马交接巴拿马运河主权 澳门回归祖国
A.维护国家主权 B.注重团结协作
C.加强经济合作 D.反对霸权主义
3.如表是1947~1967年联合国会员国数目的变化表。表中1958~1963年间会员国数目暴增的原因是
时间 1947年 1955年 1958年 1963年 1967年
数目 57 76 82 113 123
A.巴尔干半岛国家分裂产生许多国家
B.联合国放松了对会员国条件的限制
C.美国鼓励中南美洲国家加入联合国
D.民族解放运动使非洲国家大量独立
4.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D.国际政治旧秩序的瓦解
5.1964年77国集团发表声明,表示要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确定共同目标和制定联合的行动计划,在有关国际经济一切重大问题的南北谈判中,增强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谈判能力。据此可知这一组织
A.推动经济全球化 B.主张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
C.冲击了两极格局 D.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在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提出“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提出了反霸原则;1983年第七次首脑会议上,把“要求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和阿富汗”写进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B.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
C.瓦解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D.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7.在20世纪60-70年代,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成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圣地”。对此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尼雷尔发表演说称:“非洲民族主义如果同时不是泛非主义的话, 那么它是毫无意义的,是逆时代潮流的,也是危险的。”这表明他力图( )
A.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B.倡导非洲各国的独立自主
C.对抗新一轮殖民侵略 D.促进非洲国家团结与合作
8.1930年,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的总平均率由33%增为40%。这一做法
A.加剧世界经济秩序混乱 B.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C.减少美国政府财政收入 D.摆脱了经济危机困扰
9.1955年亚非会议十项原则中,有3项提到要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按照《联合国宪章》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这反映了与会国家( )
A.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共同要求 B.尽快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C.对联合国各项决议大力支持 D.对不结盟运动的积极响应
10.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某一组织,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认为“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该组织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欧洲煤钢共同体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1.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民族独立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瓦解
12.如图是2010年代历次非洲联盟(简称“非盟”)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议题。由此可见非盟的发展目标是( )
A.构建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B.实现第三世界各方面合作
C.维护非洲国家民族的独立 D.致力于非洲国家团结协作
13.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政府将去法语化作为重要措施,提出了阿拉伯化语言政策,规定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并限制法语和阿马齐格语(公元7世纪以前当地主流语种)在国内的传播和发展。阿尔及利亚政府此举( )
A.阻碍了现代化进程 B.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
C.具有闭关自守倾向 D.旨在弘扬阿拉伯文化
14.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了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了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了国际地位
15.如图反映了不同年份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变化。据此可知( )
A.世贸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在贸易中占比猛增
C.20世纪后期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上升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16.如图所示的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该运河的全部主权?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17.1945年5月,阿尔及利亚退伍军人和各界人民,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要求独立,法国殖民主义者派遣军队进行镇压,4万名阿尔及利亚人被杀害,后来还有许多人被殖民当局的法庭判处死刑。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解放运动并非一帆风顺 B.第三世界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C.军事独裁阻碍非洲民族独立 D.法国的殖民统治进一步强化
18.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权。这两次行动的共同之处是( )
A.摧毁了殖民体系 B.获得了英美支持 C.捍卫了国家主权 D.赢得了国家独立
19.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4.7%下降到70年代的2.7%,80年代又下降到1.4%,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许多内陆国家还长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历史文化的束缚 B.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
C.历史上遭遇殖民掠夺 D.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
20.1928年10月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全印尼青年大会上,来自全国各种族,不同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宣誓要忠于“一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一个民族,即印尼民族;一种语言,即印尼语”,这表明
A.印尼共产党成立 B.印尼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C.印尼民族党成立 D.印尼人开展不合作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0年10月12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
“我们就国际事务和中非关系广泛交换了意见,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意识到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和巨大的南北贫富差距,和平与发展问题并未完全解决;重申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利于南方国家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认为普遍、全面彻底裁军和禁止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注意到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但其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弱小经济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不利,其经济安全甚至主权正面临严重挑战;回顾了非洲国家和人民为争取独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以及独立后为发展国民经济所作的宝贵努力,注意到目前非洲国家和非洲大陆整体的发展进程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查找资料,了解这一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战以后,南方国家面对美苏两大阵营相互对立的国际形势,为了维护民族独立与主权,在反帝反殖的非殖民地进程中开始寻求相互间的联合与合作。50年代的万隆会议揭开南南合作的序幕。在60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南方国家开始整体性的合作,同时兴起了许多区域性经济和贸易组织。进入70年代,绝大多数前殖民地国家都已获得独立,南南合作有了迅速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其标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登上世界舞台。80年代以来,由于南北谈判陷入僵局,南方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同一时期,地区性冲突和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南方国家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国家便更加重视和提倡南南合作。进入90年代以来,南南合作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加强。政治问题、禁毒问题、环境问题等正式成为南南合作的新领域。南南合作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南南合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南合作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体现出的特点。
(2)你认为二战后英国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的如艾德礼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D
6.A
7.D
8.A
9.A
10.C
11.B
12.D
13.B
14.B
15.C
16.D
17.A
18.C
19.D
20.B
21.时代背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
意义: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为国际社会构建个繁荣、公正、和谐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到了推动作用。
22.(1)特点:冷战的产物;曲折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2)影响:促进了战后民族国家的独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谈判中的地位;有助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改革和新秩序的建立。
23.(1)特点:持续时间长,达半个世纪,涉及亚非拉三洲的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殖民地半殖民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结合;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
(2)判断:不是。
理由:艾德礼的观点代表殖民统治者的利益,是对英国殖民统治历史的美化,同时也表达了对失去殖民地的无奈。
英国殖民统治迅速瓦解是历史的必然。二战后民族独立解放的世界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持续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者;二战后英国国力的衰退是其殖民体系加速破灭的重要因素;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正义力量对“非殖民化”的推动;二战后旧的殖民主义统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