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3* 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上册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孙中山
我会认
sòng
诵
lì
例
quān
圈
duàn
段
liàn
练
hú
糊
bèi
背
dāi
呆
jiè
戒
lì
厉
ái
挨
chǔ
楚
tú
涂
____背影
____背负
背
bèi
bēi
bèi ①脊背,躯干后部从肩膀到后腰的部分;②物体的反面或后面;③背对着。
bēi 只表动作义,着重指人用背驮东西以及负担、承受。
多音字
【运用】芳芳在诗歌背( )诵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妈妈给她买了一个新背( )包作为奖励。
bèi
bēi
近义词
照例——(照常) 练习——(训练)
流利——(流畅) 稀里糊涂——(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摇头摆尾) 霎时——(瞬间)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道理——(原理)
一字不漏——(疏而不漏)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反义词
流利——(结巴) 稀里糊涂——(明明白白)
详细——(粗略) 摇头晃脑——(正襟危坐)
认真——(草率)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一字不漏——(漏洞百出)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吗?
8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头一次
态度诚恳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课堂里为什么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我会写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有的同学( ),
有的同学( ),
有的想:( )
有的小声嘀咕 :( )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写出了先生的严厉,反衬出当时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面对先生的厉声责问,孙中山是怎么做的?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一声不响 一声不吭 一毛不拔 一言不发 一文不值
这一句说明了孙中山学习的努力和认真。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在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十分生气:以为孙中山是不想背书。
被其感动:孙中山背诵熟练,对待学习认真、执著。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说明大家并不是不想知道书里的意思,而是不敢向先生提问,孙中山能主动提出要求实在难能可贵。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是怎么问的?
来到学校
流利背诵
先生念一句学生念一句
有什么用呢?
壮起胆子
思想提升
本课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课文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故事教育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勇于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说一说,当你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课后作业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读一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