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06 20: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右图是对几种动物异同点进行的比较归纳,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体表有鳞片覆盖 B.P可以表示在陆地上产卵
C.F可以表示用肺呼吸 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2.图表示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和盖上盆子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食物
D.该保存方法与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3.下列对各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描叙错误的是 ( )
A.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可诱发人患肝癌 B.乳酸菌用于酿醋
C.产甲烷细菌可利用秸秆、人畜粪便产生沼气 D.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面包
4.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
A.青蛙和家鸽 B.蝙蝠和家鸽 C.鲸和扬子鳄 D.鸵鸟和带鱼
5.下列四种动物中,与其他三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是( )
A.蜗牛 B.河蚌 C.蚯蚓 D.钉螺
6.下列与转基因技术无关的是( )
A.用酵母制作馒头 B.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C.奶牛分泌人生长激素 D.抗虫棉花体内有抗虫毒素
7.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扁形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8.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生态系统由A、B、C三者组成 B.图中的A代表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C.图中的B代表人和动物,是消费者 D.图中A、B、C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②③是捕食关系
C.④是分解者 D.食物链的起点是①生产者
10.生物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下列有关观察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制作叶徒手切片,要用镊子挑选最薄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
B.观察河蚌发现,只有当贝壳张开时,河蚌才能呼吸和取食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D.观察桃花的结构从内向外依次是雌蕊和雄蕊、花瓣、花萼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②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具有种皮和胚③将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整个切面都变得一样蓝④红豆杉、大豆、苏铁的种子外都没有果皮包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通过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肾蕨的根、茎、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
C.银杏的“白果”具有种皮和胚,但无果皮
D.金鱼藻、桫椤、卷柏都不能产生种子
13.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们向大家展示了实验舱里水稻的生长状况, 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稻的株型不是很整齐,有的长歪了,有的躺平了,不能完全整齐朝一个方向生长。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以上都不对
14.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螳螂 B.蝉 C.黄雀 D.植物
15.下列属于生产者的是( )
A.青菜 B.菜青虫 C.霉菌 D.空气
16.晓雯上周末的社会实践作业是:制作馒头。她在妈妈的指导下,先在500g面粉中加入了6g活性酵母,5g蔗糖,280g温水,然后开始“和面→发面→制做馒头生胚→二次醒发→水开上笼→蒸制25分钟左右关火→馒头出锅”。晓雯的实践作业完成得非常成功,请问:在发面过程中,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下图中的哪一类微生物?(  )
A. B. C. D.
17.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是因为生物种类较少
B.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D.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没有任何联系
18.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下列对哺乳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胎生使哺乳动物的胚胎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B.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C.哺乳为幼仔提供了很好的营养物质
D.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19.鳃是一种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但并非所有的水生动物都用鳃呼吸。下列动物中不用鳃呼吸的是( )
A.盆鱼 B.河蚌 C.海马 D.白鳍豚
20.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雨后的地面凉快
B.雨后的土壤中缺少食物
C.雨后的土壤中缺少氧气
D.湿土过重压迫蚯蚓
21.在无脊椎动物中,能飞行的动物是( )
A.蝙蝠 B.家鸽 C.蝗虫和喜鹊 D.蝗虫
22.下列关于昆虫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都有外骨骼
B.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昆虫的呼吸器官在头部
D.昆虫属于节肢动物
23.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蔗蟾、食肉蚁、甘蔗害虫和甘蔗等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消费者
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24.“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下列有关鸟类迁徙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鸟类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所以能长距离迁徙
B.鸟类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季必须飞到温暖的南方
C.迁徙可以使鸟类更好地觅食或繁衍后代
D.迁徙是鸟类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25.人类生命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
A.空气 B.植物 C.太阳 D.食物
26.下列关于“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腔肠、扁形、线性动物身体都不分节,有口无肛门
B.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具保护作用
C.和两栖动物比较,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鸟类不一定都会飞,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都是鸟类
27.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桑基鱼塘”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型,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桑树
B.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C.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土壤
D.如果桑叶被农药污染,该生态系统内农药这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最高的是鱼
28.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下列有关植物类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细胞藻类植物有专门的吸收、运输养料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B.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具有根、茎、叶,体内没有输导组织
C.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
D.裸子植物的根、茎、叶有发达的输导组织,我们吃的“松子”是它的果实
29.下列有关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C.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D.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
二、实验探究题
30.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
甲同学:只要仔细看各个鱼鳍的动作,保证能看出各个鳍的作用。
乙同学:要知道尾鳍的作用,只要把尾鳍剪掉,看鱼有什么失常表现。
丙同学:剪掉鱼鳍的方法太残忍,可以制作鱼的模型来做实验。
请你根据科学实验的方法与原则参与讨论并进行实验。
(1)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你应首选 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结果才更为可靠。
(2)甲同学提出的研究方法叫作 法;丙同学提出的研究方法叫作 法。
(3)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不足之处是 。
(4)乙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某个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乙的观点反映了科学探究实验要遵循 的原则。
(5)乙同学根据修订后的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观察到了鱼被剪掉尾鳍后的失常表现,这说明尾鳍的作用是 。
三、综合题
31.根据下图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食物网包含 条食物链,食物链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 的关系。写出其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部分是 。假若在生态系统中施用了不易分解的农药, 该食物网中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食物链最低端生物通过 固定的太阳能。
(3)如果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食虫鸟和蛙的数量将随之增加,使蝗虫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2.试管婴儿技术是现代医学治疗不育症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为不孕不育夫妇繁衍后代带来福音;而克隆猴的诞生,使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迈入新时代。图一为常规试管婴儿技术基本步骤示意图,图二为克隆猴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采卵针穿刺进入 (填序号)内,获取多枚卵细胞。卵细胞与精子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
(2)受精卵发育至早期胚胎时,移入母体的③ 处中。着床后,胚胎或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 从母体获得,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由此排出。
(3)由图二可知,“中中”、“华华”等克隆猴应与雌猴小 一模一样。
(4)图一和图二相比,属于有性生殖是图 ,后代可保持母体的优良遗传性状的是图 。
33.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被誉为“世界物种的基因库”。下图为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天行长臂猿和白蚁的关系是 。
(2)华南蓝果树的落叶在土壤中埋藏一段时间后不见了,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成分是 。
(3)薄翅天牛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会出现 现象。
(4)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除了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还可以保护 的多样性。
34.如图为蝗虫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明显分为[3] 、[4]胸、[5] 三部分。
(2)蝗虫发达的运动器官,包括3对分节的 、2对 ,都着生在胸部。
(3)蝗虫的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 ,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身体,还能起到防止 的作用,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它不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所以蝗虫发育过程有 的现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C
6.A
7.D
8.A
9.A
10.C
11.A
12.C
13.B
14.C
15.A
16.B
17.A
18.B
19.D
20.C
21.D
22.C
23.A
24.B
25.C
26.A
27.C
28.C
29.C
30.(1)活体
(2) 观察 模拟实验
(3)缺少对照组
(4)单一变量
(5)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
31.(1) 4 吃与被吃 植物→蝗虫→蛙→蛇→鹰(或植物→蝗虫→食虫鸟→蛇→鹰)
(2) 分解者 鹰 光合作用
(3)一定的自我调节
32.(1)①
(2) 子宫 胎盘和脐带
(3)A
(4) 一 二
33.(1) 6 捕食和竞争/竞争和捕食
(2)分解者
(3)蜕皮
(4)生态系统
34. 头 腹 足 翅 外骨骼 体内水分蒸发 蜕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