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自我评估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 ( )
A.林海茫茫 B.一望无垠
C.千沟万壑 D.雪山连绵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特色畜种及其习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滩羊——喜湿
B.牦牛——耐寒
C.河马——喜热
D.骆驼——耐旱
3.上海市的小明一家计划暑假去拉萨旅游,小明提出应采用“渐进—阶梯”的旅游模式,主要原因是 ( )
A.躲避滑坡等自然灾害
B.山路崎岖,保持充足的体力
C.交通条件落后,无法快速出行
D.适应海拔的变化,减轻高原反应
建设中的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要13个小时。读图,回答4~5题。
4.从成都到拉萨,沿着川藏铁路依次可以看到 ( )
A.水田农业、林业、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畜牧业、旱作农业
C.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D.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5.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 )
A.平均海拔更高
B.沿线地势起伏更小
C.修建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沿途遍布沙漠戈壁
(新情境)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上还分布着一系列山脉,山脉之间是宽阔的谷地和盆地。青藏地区的特色地理环境吸引着各地的人们,前往青藏地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据此回答6~9题。
6.近年来,人们很喜欢自驾前往青藏地区旅游,原因是公路运输 ( )
①方便、灵活性强 ②通达地方较广 ③运输量大 ④受地形限制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前往青藏地区旅游的人们,即便是在夏季也能看到山上白雪皑皑,原因是青藏地区山地 ( )
A.降水丰富,湿润
B.海拔高,气温低
C.地形平坦、开阔
D.植被稀疏,荒凉
8.到青藏地区旅游,自然要品尝一番藏餐。藏餐中的代表性食品主要有烧牛羊肉、糌粑(主要成分是炒面和酥油)、酥油茶等。当地羊肉、牛肉食品丰富,说明青藏地区 ( )
A.畜牧业发达
B.种植业发达
C.林业发达
D.渔业发达
9.旅游者自驾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山脉和谷地。他们发现青藏地区农田大多分布在河谷或盆地中,原因是河谷或盆地 ( )
①森林茂密,植被条件好 ②地势比较平坦
③水源丰富,便于灌溉 ④海拔低,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其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大多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段。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读我国青海省南部碉房景观图,回答10~12题。
10.传统碉房开窗甚少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风避寒
B.遮挡雨水
C.稳固墙体
D.阻挡沙尘
11.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12.为保护传统建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B.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C.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D.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读图,回答13~15题。
13.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
B.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C.被誉为“中华水塔”
D.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14.三江源地区起到重要调蓄作用的是 ( )
A.雪山和冰川
B.湖泊和沼泽
C.河流和冰川
D.雪山与沼泽
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 ( )
①降水量逐年减少 ②过度放牧 ③任意砍伐树木 ④鼠害肆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此回答16~17题。
16.三江源地区补给三江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下列有关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候变暖,冰川萎缩
B.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C.过度采矿,植被破坏
D.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1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洞庭湖湖区退耕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D.华北地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省(区、市)全部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 ( )
A.四川、西藏、甘肃、宁夏
B.辽宁、河北、福建、海南
C.广西、江西、宁夏、陕西
D.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
20.下列情况对远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的是 ( )
A.自然资源不足
B.农业基础薄弱
C.生态环境脆弱
D.资金与技术匮乏
二、综合题(共2题,共40分)
21.(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呢 同学们搜集到如下青藏地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探究。(16分)
目标1:认识自然环境
(1)气温: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最暖月平均气温仅在10~18 ℃之间,原因是 。(2分)
(2)降水:青藏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 (方位)。根据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况推测,其降水分布规律是 。我们可以选择 图来验证我们的推测。(6分)
目标2:探究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农业部门与环境:青藏地区以 (农业部门)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 。(4分)
(4)农作物、畜种与环境: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它们都有 的特点。(2分)
结论:
(5)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对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2分)
A.发挥草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B.为解决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种植业
C.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D.控制养殖数量,防止土地沙化
22.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如下图所示),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是把西部丰富的 输往东部沿海地区,其起点是 盆地的轮南,终点是 (城市)。(6分)
(2)南水北调工程是把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缺水严重的 、 地区,其中东线工程是利用已有的 河道输水。(8分)
(3)西电东送工程有三条线路,中线、南线主要是把西部丰富的水电调往东部地区,试分析西部水电丰富的主要原因和东部能源不足的主要原因。(4分)
(4)在青藏线上运行的旅客列车开设了氧吧或备有氧气瓶等设备,并提高行车速度,减少列车在高原上停留的时间,试分析其原因。(2分)
(5)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是 。它们对上海有哪些积极影响(写出一点) (4分)
【参考答案】
第九、十章自我评估
1.D 2.B 3.D 4.A 5.C 6.D 7.B 8.A 9.B
10.A 11.D 12.B 13.A 14.B 15.B 16.B 17.C
18.D 19.C 20.D
21.(1)海拔高,气温低
(2)东南部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言之有理即可)
(3)畜牧业 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
(4)耐寒
(5)CD
22.(1)天然气、石油 塔里木 上海
(2)长江 西北 华北 京杭运河
(3)西部地势高低不平,落差大,水流急。 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4)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气稀薄。
(5)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缓解上海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写出任意一点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