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评价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评价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6 15: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评价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   ,至今不chuò。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miǎn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   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近年来,随着绿色文明祭扫观念深入人心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祭扫方式悄然涌现。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表达哀思,兴起了文明低碳的清明祭扫新风尚。民政部2022年4月3日发布,清明节,民众对网络祭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清明节假期首日,全国共有2 304个网络祭扫平台,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275.7%。分析指出,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创新和改变。近年来,随着人们文明素养的提升,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
文明祭扫,就是要将祭扫活动与传承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衔接起来。
1.下列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缀 缅 qiāo xīng
B.辍 湎 qiāo xìng
C.辍 缅 qiǎo xīng
D.缀 湎 qiǎo xì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A.传承  弘扬 移风易俗
B.传承  弘扬 一风一俗
C.传播  发扬 一风一俗
D.传播  发扬 移风易俗
导析:A 第一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传播”指广泛散布。结合“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的语境可知,应使用“传承”。第二空,“弘扬”着重指发展提倡并使之日益盛大,多用于精神、文化等。“发扬”指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结合“孝道亲情”的语境可知,应使用“弘扬”。第三空,“移风易俗”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一风一俗”指风俗。结合“社会新风尚”的语境,这里表示改变旧的风俗,应使用“移风易俗”。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
A.分析指出,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使“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创新和改变。
B.分析指出,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改变和创新。
C.分析指出,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创新和改变。
D.分析指出,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创新和改变。
导析:B 原句语序不当,应先是“改变”,再是“创新”,其他无误。即正确的语句是:分析指出,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改变和 创新。
4.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词语“唤醒”“素养”“一种”“优秀”分别是动词、名词、数量词和副词。
B.“绿色文明”与“绿色花园”,两个“绿色”的意思相同。
C.“近年来,随着人们文明素养的提升,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缩句为“方式成为风尚”。
D.句子“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导析:C A项,“优秀”是形容词;B项,“绿色文明”中“绿色”指环保理念,“绿色花园”中“绿色”指颜色;D项,该句没有运用修辞 手法。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语文的学习方法,说起来无非就两点:一是“读”,饱读诗书文章,而后语感自来;二是“写”,勤记生活点滴,而后文风自成。
B.我与他虽然认识时间很长,但交往不多,所以我还不是很清楚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C.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D.“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他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稍有松懈,成绩必然下滑”。
导析:A B项,本句话没有表示疑问的语气,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C项,表并列的几个词语后有语气词“啊”,中间应用逗号;D项,说话人在所说话语的中间,“说”后用逗号。
二、(16分)
6.默写。(10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3)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周敦颐《爱莲说》)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7)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7.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
A.该书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B.尼摩船长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会说多国语言,他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
C.“诺第留斯号”潜水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水发电。
D.众多的土著人包围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尼摩船长很镇定,他将电接通到潜水艇的平台上,把土著人吓走了。
导析:A 尼摩船长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而“寻找沉船宝藏”。尼摩船长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国家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行为和不满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8.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说:“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通途。”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下面哪一个章节的情景 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理由。(4分)
《漫步海底平原》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答案:(示例一)我最想亲历《漫步海底平原》中的情景。这一章里,阿龙纳斯和康塞尔第一次穿上潜水服,走出“诺第留斯号”,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他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海水非常清澈,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我在阅读时就对这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向往。
(示例二)我最想亲历《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中的情景。这一章里,尼摩船长带着阿龙纳斯等人来到了珠母沙洲,不可胜数的珠母在这里繁殖,场面壮观。他们还见到了一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最后尼摩船长在鲨鱼嘴里救下采珠人并送给他珍珠,尼摩船长的胆略和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让我钦佩和感动,我希望能亲历这一情景,再次感受阅读时的激动心情。
三、(7分)
光明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9.【活动一:我来讲述】班上举行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班长请你准备一段开场白,注意要在其中引用一则与孝亲敬老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答案:(示例)“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长大。我们要孝亲敬老,就要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像鱼儿凝神静听溪流的歌唱;就要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像花儿美丽绽放以回报雨露的滋养;就要尽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同学们,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让我们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回报双亲长辈。
10.【活动二:我来对对联】班上的兴趣小组拟写了一副关于“孝亲敬老”的对联,不过顺序被打乱了,请你从下列词语中整理出上下联。(填序号)(2分)
①大地 ②蓝天 ③遍撒 ④尽抒 ⑤儿女情 ⑥椿萱意
上联:②③⑥
下联:①④⑤
11.【活动三:我来概括】认真观察下面的调查表,概括表格中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3分) 
项目 清楚自 己生日 清楚偶 像生日 清楚好 友生日 清楚父 母生日
所占中学生 人数比例 100% 62% 40% 8%
答案:(示例)中学生都清楚自己的生日,但是,清楚自己父母生日的学生人数最少。感想:父母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和回报。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
第二部分 阅读(37分)
四、(1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6分)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淳熙十三年,诗人在家乡赋闲五年后被重起为严州知府,而严州知府的职位与他的报国之志不符。
1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说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给诗人些许开怀欣喜。
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闲适恬静的,实际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怨愤。
D.尾联作者说“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山阴故家。”
导析:B “给诗人些许开怀欣喜”表述有误。“小楼一夜听春雨”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13.“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4分)
答案: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新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明他持守高洁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浑浊的态度以及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参考译文: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似纱,可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享受这份繁华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C)
A.
B.
C.
D.
导析:C 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B项,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C项,都是“副词,很、十分”的意思;D项,副词,更加/名词,好处。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导析:A B项,【甲】文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并无退隐山林和藏善以待时机的态度。C项,【甲】文没有批判菊的傲然超脱,批判牡丹的是追逐荣华富贵,不是批判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没有赞美萧艾清香宜人。D项,【乙】文只是赞美了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未提到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分) 
译文:我则只喜欢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3分) 
译文:(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
17.【甲】【乙】两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堪称君子 请分别概括回答。(2分)
答案:【甲】文:①君子应不同流合污;②君子应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③君子应正直不苟,豁达大度;④君子应具备美好的姿态气质。
【乙】文:①无人赏识的时候能耐得住寂寞;②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③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
参考译文:【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不会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下一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兰花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五、(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0分)
祖父梁漱溟
梁钦宁
①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太贪心。”
②“不贪”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比如我堂哥钦东通宵夜读,按理说读书是好事,但祖父说,这也是不可取的,也是“贪”。祖父自己吃得非常清淡,每餐七分饱。有一次,祖父一个人带四个孩子出去玩,当时我最小,只有4岁,最长的11岁。下馆子吃饭,祖父给我们四个孩子总共就要了两碗饭。他认为,小孩得病都是吃饱了撑的。七分饱,吃得慢,有节制才好,对美食同样“不贪”。在这点上,我自己的修为也不够,看到好吃的总忍不住多吃两口,可祖父能做到,他不管好吃不好吃,吃几筷子就停下。
③祖父梁漱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我想可以用两个字——“宽放”。他从不会强加干涉子女、后人的决定,而是让我们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
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的迪斯科舞传到中国,它强烈的节奏、自由奔放的舞姿,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我也不例外。一个夏日午后,我来到祖父家。祖父午休过后,正在客厅里踱步。我放下书包,来到祖父面前,给他演练我新学的迪斯科舞。
⑤舞毕,我便问祖父:“爷爷,喜欢吗 ”其实我内心知道,祖父对我们这些小孩的玩意不会感兴趣,但我还是想从他口中知道他对我们年轻人行为的看法。那个场景我至今记得清楚,祖父戴着瓜皮帽,架着一副眼镜,他用左手扶了一下眼镜,对我莞尔一笑:“你喜欢就好!”随后踱步而去。
⑥祖父的回答令我很意外。因为在那个时代,与我父辈、祖辈年纪相近的大人们,对我们年轻人喜欢这种舞蹈颇多非议,无法接受甚至厌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而当时,祖父已经93岁了,却依然很开明。他懂得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即使不理解、看不懂,也要互相尊重。
⑦我哥后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也用到我祖父的理念,那就是“相信孩子,全然地相信”。当时有一位朋友向我哥咨询,说儿子5岁,要做牙科手术。医生说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孩子捆着不动;还有一种是要打麻药,但可能对身体有伤害。这位朋友就来问我哥:“梁老师,你说怎么选 ”我哥就回答:“你可以去问问你儿子,看他自己怎么选。”结果出乎意料,他儿子的选择是:“我自己不动,也不要打麻药。”
⑧手术做完后,这个小男孩一下手术台,就对他父亲说:“告诉梁老师,我没有动。”这就是相信孩子的力量。相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能学会自己做决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⑨祖父是活到96岁去世的,有人问有什么长寿秘诀,我觉得和祖父自身的修养有关,其中不生气是很重要的。
⑩“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这就是他的理念。
我只有一次见到祖父不快,是这样一件事。
祖父写得一手好字。因他是文化名人,慕名上门求字者众多。家人怕他劳累,常劝他少写一些。可他总是尽量满足来客的请求。
一日下午,几个外地客人登门拜访,寒暄过后,客人道明来意,请梁老赐墨宝,同时说了许多恭维的话,什么“梁老是当代伟大的书法家”等。此时祖父正在取纸笔,闻听此言,十分不快,用手轻拍书案,“啪”的一声,厉声呵斥道:“轻看我!”客人和我都被祖父严厉的态度震慑住了,呆若木鸡,室内静得出奇。但最后,祖父还是给他们写了。
祖父一直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
(有删改)
1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祖父对小辈们的“言传身教”体现在哪里。(2分)
答案:①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贪心,熬夜读书也是一种“贪”;②祖父不管饭菜好吃不好吃,每餐七分饱,告诉“我们”饮食要有节制;③“我”询问祖父对“我”跳迪斯科舞的态度,他只说“你喜欢就好”,完全尊重“我”;④面对求取墨宝者的恭维,祖父生气了,厉声呵斥,告诉“我们”要淡泊虚名。
19.文章记述了“我只有一次见到祖父不快”的往事,请联系相关情节进行分析,它表现了梁漱溟先生的哪些特点。(3分)
答案:①随和、和善、平易近人。不顾劳累,尽量满足来客求字的要求。②厌恶吹捧,淡泊虚名,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听到外地客人说他是当代伟大的书法家后,十分不快。③有涵养,有修养。虽然祖父对外地客人的话极为不满,但还是为他们写了字。
20.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祖父梁漱溟的许多往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3分)
答案:①以“我”对祖父的怀念、感激、崇敬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②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关于祖父的许多往事,显得有条不紊。③略写言传,详写身教;详写祖父性情平和,略写祖父发怒。
21.第⑥段是怎样表现祖父开明、尊重孩子的特点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案:通过和其他长辈对年轻人跳迪斯科舞的态度对比,突出祖父开明、尊重孩子的特点;用祖父93岁高龄凸显他性情平和、开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0分)
爱处无声
安 宁
①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场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寡言。
②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吵一架的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想保护他的欲望。
③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 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④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朋友们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朋友们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落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⑤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寄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有人给你这么执着地两周写一封信 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 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⑥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数码摄像机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收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痛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⑦那盘光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地刻到人的心里去。
(有删改)
22.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童年不懂父爱,反而将父亲视为需要保护的弱者;②上中学时渴望得到如他人一样的父爱,却不能理解父亲无声的爱;③工作后开始理解父亲的爱,并开始学着爱父亲;④结婚时看到父亲寄来的光碟,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虽无声却含蓄、深沉、真挚的爱。
23.请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答案:表现了“我”因无法理解父亲的温情和深深的爱,而产生的不满和抱怨。
(2)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答案: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的含蓄、深沉、真挚和独特。
24.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答案:①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②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25.文章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对这部分内容谈谈感想。(2分)
答案:这是成熟后的“我”的自我剖析,同时包含着深深的歉意和悔恨。虽然这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可也只有博大深沉的父爱才能包容我们的无知、幼稚、误解、刁难和对抗。父亲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阅读。父爱的无私和博大,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回报。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六、(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校园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将题目《有     真好》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