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词作内容文采飞扬。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长征过程中四渡赤水的历史,让学生对四渡赤水的历史事件有基本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深入浅出的讲述四渡赤水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伟大长征精神,通过故事感受革命先辈的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征过程中四渡赤水的历史
难点: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湘江战役后,仅存三万多人的中央红军面临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遵义会议成为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运筹帷幄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中央红军三个多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采取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有效调动和歼灭敌人,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1960年5月,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访华,称赞毛泽东指挥的三大战役可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
这首《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的第四曲,以此纪念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初听歌曲
创作背景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最终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战例,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反复吟唱,表达了对毛主席的热爱,也是全曲的点睛之笔。
2.朗诵歌词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歌词意思
歌词中表现毛泽东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
分段欣赏
韵脚:人、神、明、程、兵。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晴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与群众结下了“鱼水情”
3、“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qián)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
6、“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7、“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撒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8、“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
教学小结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毛泽东巧妙指挥红军在国民党重兵围堵间穿插迂回,化被动为主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要努力学习,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