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背诵清单】+单元复习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背诵清单】+单元复习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6 18: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背诵清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背诵清单与思维导图】
第15课 钢铁长城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名称叫什么?华东军区海军。
★2.2012 年,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叫什么?“辽宁舰”
3.20 世纪 50 年代初,我国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代表是哪一位?蒋道平
4.1956 年,我国仿制成功哪个型号的歼击机?歼-5 型。
★5.1966 年,中国组建了哪支导弹部队?它除了担负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外,还担负什么主要任务?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什么?
第二炮兵部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火箭军。
★6.201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哪五大战区?
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7.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哪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8.在当前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形成什么新格局?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易错易混】
1).1949年4月23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海军成立;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2).1949年11月11日,建国后,中国人民空军成立。
3).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成立;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强军战略确立。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图说历史】
“辽宁舰” 歼-20战机 核导弹方队
1).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交付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2).歼 20(代号:威龙)是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双发重型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2019年10月13日,歼 20战机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王牌部队。歼 20是除了美国F22与F35外唯一有被正式列装的隐身战机。
3).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重难点突破】
1.时间轴呈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
2.以史为鉴,现代中国是如何改变有海无防这一状况的?
时间 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夕 第一支海军的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时 只有陈旧的舰艇百余艘
新中国成立后 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北海舰队
1970年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1971年 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成功
改革开放后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提高
2012年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019年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接入列
2022年 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
3.为什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近代中国国力贫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时,英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虽然清朝海军装备了近代化武器,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形成了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提高了人民海军的作战水平,有力地保卫了祖国的海疆。
4.教师陈述并展示中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5.新型力量——战略支援部队。
6、新时代强军之路
①军队领导管理体系架构图。
②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正式成立。
③各个军种与战区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提示: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活学巧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第是什么? 奉行该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独立。
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哪个?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有什么重要作用?
苏联;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重要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哪里召开?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6.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重要影响?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什么?日内瓦会议
【易错易混】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不是1954年。
2.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是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3.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不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图说历史】
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
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重难点突破】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
(1)新中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要废除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政策,也必然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这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了可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活学巧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原因?
①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②意义:这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二.中美建交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3.中美关系改善历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五十周年)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意义: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知识拓展】时间轴呈现中美建交过程: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此后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中日建交的关键点是:日本承认一个中国,日本承认侵华战争的罪行。
四.全方位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我国的外交布局?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重要外交活动?
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际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意义?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易混易错】
1)1971年,新中国是“重返”联合国,而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和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重大胜利,而不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更不是美国把中国“送进”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的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
3)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论坛性质的区域组织,所达成的共识也不具有执行力和约束力。
【图说历史】
①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广大亚非国家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和努力。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敌对状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活学巧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思维导图
【单元复习设计】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知道人民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的时间。2、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方针;周恩来在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3、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知识点。4、注意应用材料创设情境,学会阅读应用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分析不同种类史料的价值。5、通过总结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和个性。6、认识到新时期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和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人民解放军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柱石,教材介绍了人民空军、人民海军和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史实。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树立了一个闪耀着外交智慧的大国总理形象。讲到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通过万隆会议,了解到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巨大国际影响力。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可以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其国际地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和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等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还需了解到: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需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
课时 1
教学重点 人民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 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 上的影响;万隆会议得以顺利进行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阶段特征 总特征: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事业方面的政策和成就。1.国防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2.外交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方法 通过列表归纳,培养学生总结对比的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相关教辅书、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背诵清单 提前布置主要知识点任务 一、钢铁长城1.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 舰队;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 、 和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潜艇。3.我国空军是在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走上了 的道路。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4.我国导弹部队主要担负的任务是: 。1966年,我国组建 ,2015年,更名为 。5.至2016年,我国军队组建 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调整组建五大军种是: 、 、 、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之路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 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有苏联等 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 态度,实行外交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2、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是: 、 、 、 、 。3、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的阴谋,提出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 。4、 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5、1972年,美国总统 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 ,两国关系开始 ;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改革开放后,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 、 、 的外交布局。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 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自主学习:完成复习提纲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课程理念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通过这种自主复习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的评价。通过自主复习让学生首先对于自我的学习效果有简单的了解,以便在接下来的复习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以及更加精准地了解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和空缺点, 方便查漏补缺。此外,采用这种知识梳理式的自主复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课内容从整体上有更好地把握,方便日后的复习。
导入新课 播放《建国70年大阅兵》视频片段,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仍然存在战争如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这和平的环境,是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国防力量。同学们知道钢铁长城的含义吗? 提示:主要是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人员素质的提升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了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国防建设 一:【知识探究1】海军建设【时空观念】以史为鉴,新中国海军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时间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新中国成立时新中国成立后1970年1971年改革开放后2012年2019年2022年二:【知识探究2】战略导弹部队【时空观念】展示中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教师提问:第二炮兵部队在我国军事建设中有何地位?三:【知识探究3】新型力量——战略支援部队。示意图呈现:四:【知识探究3】新时代强军之路【历史解释】各个军种与战区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示意图呈现:示意图呈现:阶段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军队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走科技强军的路线,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改进武器装备,铸就守卫祖国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进而实现我们的强国梦。 提示:时间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的建立: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时只有陈旧的舰艇百余艘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北海舰队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成功改革开放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提高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9年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接入列2022年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提示:教师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主要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成立战略支援部队,有利于优化军事力量结构、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提示: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提示: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通过“海军建设”与战略导弹部队这个发展线索, 要求学生总结概括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历 程,从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 感情,本题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本题通过分析示意图,从中得出我国正在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涉及科技强 军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外交成就 一:【知识探究1】新中国外交的出发点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展示材料: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仅有永恒的利益,这些利益是我们责无旁贷地追求。——英国首相帕默斯顿教师提问: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展示材料: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教师提问:由以上史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二:【知识探究2】外交成就展示材料:材料1:“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2: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补充发言问题1:20世纪50年代有何外交突破?材料3.展示图片: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材料4:“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报问题2:20世纪70年代有何外交成就?材料5:近年来,中国特色大 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策略:(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3)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问题3:20世纪70年代有何外交成就?【知识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因:(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了解,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是极其有利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的强权外交是一个勇敢的挑战;(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家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1)“同”:亚非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异”: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提示:国家的根本利益。提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问题1提示:①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③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④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问题2提示:20世纪70年代: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③1979年,中美建交。史称“梅开三度”。问题3提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过史料和图片的设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提取有效价值的能力,增强“历史解释”,锻炼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泽东。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时代》内文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列宁说:“通往巴黎的道路经过北京。”材料二:1972年3月6日。尼克松的“中国长征”。“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很少有美国总统花这么长时间,整整一个星期,待在异国他乡,而且,这个国家,甚至还没有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虚拟的敌人。”《时代》周刊如是说。材料三: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变革一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封面为什么以红色为基调并配以蝗虫 (2)尼克松要进行“中国长征”的背景是什么 它对中美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故去的毛泽东再次登上《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中美长达20年的断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本题通过中美关系的演变为线索进行拓 展,让学生总结出核心知识点,提高了学生 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归 纳能力。
【破难点】(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难点突破一:国防建设
1.【历史解释】(武器装备建设)
新山中学八12班第3小组的同学围绕“国防建设”进行了下列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国防建设——「武器装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用驴子拉着大炮的炮兵,当时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作战时的缴获所得和外部援助,装备型号十分复杂,号称万国武器博览会。 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中的导弹方队包括地地常规导弹、地地中远程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反舰导弹、洲际导弹等。可以打击地面、空中、海上目标。
①2009年国庆阅兵与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相比,我国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结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实现“钢铁长城”的发展历程,你认为一个强大的国防除了科技以外,还需要哪些因素的推动?
【参考答案】
①1949年大阅兵的武器都是在战争中缴获的,俗称“万国牌”;2009年国庆阅兵的装备都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种类日益增多;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武器获取渠道发生改变;武器装备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等。
②党对军队的坚强领导;反抗侵略、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团结合作、牺牲奉献的爱国思想;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革命传统;坚定忠诚的政治信念;
2.【唯物史观】钢铁长城:主要是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思考: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结果(毛泽东,周恩来);英雄的血肉凝成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光荣传统世代相传,人民军队威名远扬,铸就了新的钢铁长城。(如蒋道平);新中国一代代军工人员和广大指战员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黄旭华)也是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表现。
【知识整合】党领导军队名称的变化
难点突破二 :共和国外交成就
1.【时空观念】:自主完成,组内完善,小组间竞争展示、补充,解释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参考答案】
①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求同存异”。
③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⑤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弱国无外交。
(设计意图:对于基础史实的落实,用年代尺更能凸显重点知识,使知识脉络清晰,构建时空观念。)
2.【史料实证】(列表归纳——梳理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协助第一小组的同学完成上面的表格。说一说70年代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迅速增长的原因?
【参考答案】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中苏交恶;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家的努力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字这一史实,认识与中国外交国家的增加,培养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
3.【历史解释】(外交政策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 —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请回答:材料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变化: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具体的理解,要求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具体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基本要旨是维护国家的利益,我国外交政策也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转变,以最大保护我国人民权益为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4.【唯物史观】(外交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一:随着亚非拉一批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 20世纪 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成员国总数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
1971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0多个国家的代表向联合国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材料二:1964年到 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材料三: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参考答案】
原因 1:正确的外交政策,获得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原因 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原因 3: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5.【时空观念】从中美关系的演变过程,看决定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有何认识?
【中考知识串联】中美关系发展演变过程
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1942—1945年1946—1949年1949—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关系侵略与反抗友好合作扶蒋反共敌对走向正常化并建交合作、竞争
【参考答案】
因素: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的基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外交政策要灵活,要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认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合作分能共赢。
(设计意图:对于基础史实的落实,用历史阶段进行梳理更能凸显重点知识,使知识脉络清晰,构建时空观念。不同阶段中美关系不同,帮助学生认识到外交涉及多种因素)
6.【家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进入 (20 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 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材料三:2021年3 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并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西海都市报》
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这些原则是谁最先提出的?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后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2) 国际形势的变化。(3) 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外交底气更足。 (或弱国无外交,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 。本题可综合上述要素、要点,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
【答案解读】
(1) 依据题干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 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和“《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 根据材料二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可知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国际形势的变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 根据材料三的“2021年3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结合所学知识,我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后,我的感想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外交底气更足,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得出外交政策的实施是由国家综合实力决定的这一结论,从而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7.【课堂活动】学唱《人民军队忠于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原名《打败美帝野心狼》等等 (任选其一) ,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参考答案】
【评价标准】
精神面貌:大方得体、精神饱满、富有朝气。
艺术表现: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咬字清晰;节奏把握到位;能大胆、自信地歌唱,投入情感,表情动作自然;演唱完整。达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的目的。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唱红歌,学生要做到“大胆自信、投入情感、切合主题”,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歌曲的选择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由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长不一,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同学选做。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唱红歌的作业设计, 一是注意到了作业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 业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可以熏陶情感,增强爱国情感,培养 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三是扩宽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红歌是爱国主义教 育的好教材,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唱红歌,既有助于传承红色历史基因,也 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8.【知识整合】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课后感悟(谈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建设与外交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国防上:创建了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国防由无到有、由弱变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走新时代强军之路,力量日益增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得到有效保障。外交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外交事业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学生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外交的前提;外交是一门艺术,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亮点: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法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在环节设计上,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在合作探究中愉快地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媒介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史料、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教师要以一个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不足: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活动内容安排太长,主要原因是,对于知识点的取舍与对于课堂环节的整合力度还不够,注意了方方面面,有些环节不免有时间仓促,活动不充分之感,这些还是受应试思路的影响,总想求大求全,不敢放开让学生去展示。下一步我会在以上方面加以改进,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
【单元大事年表】
时 间 事 件
1949年10月 与苏联建交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1956年 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中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组建第二炮兵
1967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中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1 年 10 月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 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4 年 12 月 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1985年 百万大裁军
1987 年 4 月 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2年 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2015年 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
2016年 成立五大战区
【单元评价】
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选择题
1.已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这支“部队”与“战争”分别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辽沈战役 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渡江战役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抗美援朝 D.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台儿庄战役
2.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事实共同表明( )
A.中国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 B.中国海军军事装备的进步
C.中国海军实力达到世界最强 D.中国各军种军事实力不均衡
3.伴着雄浑豪迈的音乐,情景合唱《一路走来》响彻云霄:“从蘑菇云升起的地方走来,苍茫的岁月澎湃着热血情怀,长缨在手驱散重重阴霾,新中国的命运自己主宰;从春天那奔涌的大潮中走来,地下长城把丰碑化作血脉……”该合唱所述的军种是( )
A.陆军 B.海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4.1955年1月,中国启动核武器研制计划,10年间平均每年的原子弹发展费用是2.8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当时我国每年GDP的1%;1962年,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15人专门委员会,直接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从此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步伐大大加快。这反映出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是( )
打破国外的封锁 B.坚持自力更生
C.国家力量的推动 D.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
5.2023年11月29日,中方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提出推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主义救援、加大外交斡旋、通过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政治解决等五方面建议。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对国际规则拥有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与会国和地区( )
①反对冷战 ②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③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④具有“万隆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以下各方反映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
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
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A.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8.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材料中分析的形势直接促成了( )
A.中国重返联合国B.尼克松访问中国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9.下表是1950年-1971年,联大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是( )
时间 1950年 1956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1年
联合国成员数量 60 80 99 117 127 132
支持中国票数 10 24 34 47 51 76
A.中国的建交国数量显著增加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C.中国得到亚非国家广泛支持 D.改革开放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10.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
时间 大事
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
C.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二、综合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龙年话龙
材料一
辽宁查海遗址龙形堆石 辽宁牛河梁遗址玉猪龙 山西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 卷体夔纹蟠龙盖罍
距今8000-7000年 距今月5500-5000年 距今月4300-4000年 夏 西周
目前所见最早的可能与龙相关的形象。 不同地区出现的龙形,但多为单一动物为原型 此盘龙纹身像蛇、鹿、象来源有鳄鱼、猪又与鳄鱼接近,是集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的特征于一身。 二里头时期的龙形象有了规范和统一. 龙形象融入蛇身、角、鸟爪等重要部件,各地区龙纹整体特征相近。
分有宫廷龙纹以及民间龙纹两部分,龙纹纹饰使用更加广 泛 。 龙形象逐渐定型,“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蜂似鱼、爪似康、掌似虎、耳似牛”。 龙形态升腾于云雾之间,龙纹的使用更为普遍 。 龙身上加上了一对羽翼,龙形风靡全国
清 宋 唐 汉
故宫九龙壁(局部) 《九龙图》(局部) 鎏金铁芯钢龙 龙纹瓦当
(1)依据材料一,说说你对龙形象演变过程的认识。
【见龙之腾飞】
材料二
图一是1900年在德国国内邮寄的明信片《在中国的战斗》。画面中一条龙被 困于宫殿之中,正在被攻击,代表日本的人物站在前方打先锋,英德等伺机而动,反映的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场景。 图二为2023年末联合国总部举办的“龙腾四海,共迎新春”画展中意大利设计者的作品。这幅画以中国红为底色,将中国龙与意大利建筑进行融合,画面周围有橄榄枝,象征着和平,也象征着两国文化的交融与和谐之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画作中1900年和2023年龙形象寓意的不同。 并分析寓意变化的原因。
【探龙之精神】
材料三 国之利器,以龙为名
“雪龙2”号——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龙”代表中国,“雪”意 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蛟龙”号——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也是取“蛟龙”入水的美好寓意。
华龙一号——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与知识产权限制,实现了核电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华”表示华夏民族,“龙”体现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一号”表示是自主开发的排头兵、引领者。 威龙歼-20——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国产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威”指威武霸气、扬我国威,“龙”则代表守卫和平的中国。
(3)大国重器以龙为名寄托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依据材料三,归纳我国科技发展的表现。
【承龙之血脉】
(4)“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为何以“龙的传人”自称。
1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现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我国“一五”时期投资的重点是什么?分析“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是如何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并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材料二 1981 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 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3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1.C
2.B
3.C
4.C
5.D
6.C
7.C
8. B
9. B
10. D
11.(1)认识:龙的形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2)寓意:1900年的龙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场景;2023年象征和平,象征两国文化的交融与和谐之美。
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3)表现:国之利器是自主设计、研制;体现强大的创新能力;领先世界发展水平等。
(4)为何: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龙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心心相印,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纽带,因此,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
12.(1)事件:经济,洋务运动;政治,戊戌变法;
作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重点:重工业;
原因:苏联的援助;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3)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科技:发明青蒿素等。(其二即可)
本质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13.(1)时间段:1970—1979年。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打破外交僵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影响等。
(2)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致力于体育、文化等交流;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3)认识:较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要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