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复习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复习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6 18:53:55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自主学习
1.通过了解隋朝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
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______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隋朝
末年,________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__________;618年,隋朝灭亡。
杨坚
隋炀帝
农民起义
2.开通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________
命人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
南至______,连接海河、______、淮河、______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
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
洛阳
涿郡
余杭
黄河
长江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创立了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
选拔的范围,促进了__________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
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考试
进士科
社会阶层
轻松达标
1.在今天南京城北鸡鸣寺内,有一处叫“古胭脂井”的景点,据说是1400
多年前,陈后主带着两个妃子逃命时藏身的地方。当时灭掉陈朝,统一
全国的人物是( ) 。
B
A.唐高祖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2.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
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含嘉仓遗址的出现可以体现当时( ) 。
C
A.南北交流频繁 B.结束了分裂局面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开凿大运
河的主要目的是( ) 。
C
A.灭掉陈朝 B.统一全国
C.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D.方便皇帝巡游江南
4.《旧唐书·李密传》记载:“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隋炀
帝统治时期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D
A.长期分裂 B.开凿运河 C.战争不断 D.统治残暴
5.[2023年山东东营] 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
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
位皇帝是( ) 。
C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6.[2023年重庆] 《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
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
体素质与结构”。这表明科举制度( ) 。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C
7.6世纪后期,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
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时间轴。
材料二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编者注: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
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
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的时间轴及所学知识,写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
概述隋朝的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或隋文帝)。影响:结束了长期
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写出材料二中“这种制度”的具体名称及其出现的时间,并根据材
料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
[答案] 具体名称:科举制度。时间:隋朝。影响: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
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官僚政治获得非常大的弹性。
能力提升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 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1)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它的中心在哪里?
[答案] 皇帝:隋炀帝。中心:洛阳。
(2)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观点各
自的依据。
[答案] 观点:《汴河怀古》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和大禹治水的
功绩一样大。依据: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观点:《汴水》认为隋朝灭亡与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关系。依据:
隋炀帝滥用民力、财力,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百姓的反抗,导致隋朝的
灭亡。(言之成理即可)
(3)学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千里长河”的历史,你有何感悟?
[答案] 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拥有伟大的创造力。
(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链接
1.[2023年四川自贡] 《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中介绍:
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
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该“交通大动脉”指( ) 。
C
A.都江堰 B.赵州桥 C.大运河 D.长城
2.[2023年天津]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 。
D
A.隋朝统一的条件 B.赵州桥的艺术特点
C.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D.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隋文帝像
3.[2023年山东济宁]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
“九品中正制”被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
举制度。开皇三年(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
八年(598年),“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
人”。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讲历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卷》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开皇”所指的统治者是谁,并简要说明
其统治时期选官制度发生的主要变化。
[答案] 统治者:隋炀帝。变化:由注重门第到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自主学习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
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经济的繁荣。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
________和______等生产工具,重视兴修水利;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
丝织工艺品中的______最为精美,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有越窑的
______,邢窑的______和闻名中外的________;商业繁荣,都城______
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曲辕犁
筒车
蜀锦
青瓷
白瓷
唐三彩
长安
2.民族交往与交融。唐太宗实行开明的______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
戴,被尊奉为各族的“__________”;他同意将___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
__________,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
__________,封回纥首领为__________,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
民族
天可汗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渤海郡王
怀仁可汗
云南王
3.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
显示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
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______风气盛行一时。
昂扬进取
积极向上
尚武
4.多彩的文学艺术。唐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著名的诗人有______、
______、________等,著名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________等。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阎立本
吴道子
轻松达标
1.唐朝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
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越窑的某种瓷器。这种瓷器是( ) 。
A
A.青瓷 B.白瓷 C.冰裂纹瓷 D.唐三彩
2.唐朝开元年间,一名书生从江南游历到长安城。下列他的所见所闻中,
不符合史实的是( ) 。
B
A.一些女子在骑马、射箭 B.沿途的百姓在开凿大运河
C.在农田里看见筒车在转动 D.长安城的街道整齐、繁华
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迎娶文成公
主的吐蕃赞普是( ) 。
C
A.赤德祖赞 B.怀仁可汗 C.松赞干布 D.渤海郡王
4.唐朝诗人元稹写过这样一句诗:“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材料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之一是( ) 。
D
A.积极向上 B.刚健豪迈 C.昂扬进取 D.兼容并包
5.[2023年山西] 李华同学在学习《盛
唐气象》这一课的内容时,绘制了下
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
填写( ) 。
B
A.北击匈奴 B.文成公主入藏
C.澶渊之盟 D.设置驻藏大臣
6.[2023年河南] 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
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
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 。
A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下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
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二首》
(1)材料一是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使用的生产工具,请分别写出它们
的名称。
[答案] 名称:曲辕犁,筒车。
(2)材料二描述了唐朝怎样的社会景象?这一社会景象的出现与材料
一有何关联?
[答案] 社会景象:唐朝开元年间,人口数量多,粮食充足,人们生活富
足。关联:先进的生产工具对农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能力提升
史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是历史认知的出发点,包括历史
遗存下来的所有东西,如遗迹、遗物等。观察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1)史料一般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图像史料等。以
上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料分别属于哪一种史料?
[答案] 史料:图1和图2所反映的史料属于实物史料,图3所反映的史料
属于文献史料。
(2)选取材料中任意一幅图片,说明它反映了唐朝的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历史信息:图1反映了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高,民族交融发展,
中外交往密切,音乐、舞蹈多姿多彩;图2反映了唐朝商业繁荣,冶铸
技术水平高;图3反映了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成就高。
(写出其中一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即可)
(3)请给以上史料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答案] 主题:盛唐气象。
中考链接
1.[2023年广东] 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
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 。
A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布局对称 C.市民文化兴盛 D.政治制度完备
2.[2023年宁夏] 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定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
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同时更多的
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
A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3.[2022年广西柳州] 右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赞
普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该图主要反映
了唐朝的( ) 。
D
A.市井生活 B.社会风俗 C.社会经济 D.民族关系
4.[2023年重庆]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唐(太宗)平东突厥后,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
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统治原有部众。隋末以来,边民多为突
厥所掠,北疆平定以后,下令“访求没落之人,赎以货财”,室韦、乌罗护、
靺鞨三部人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赎还”。对各族将领都视为一体。当时
有不少战功卓著的少数民族将领,至于被任命为将军而在地方任职的那就
更多了。当时突厥与吐谷浑各请互市,他们从中原得到了大量的布帛,而
中原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民乏耕牛”的困难。在“四海宁一”的条件下,正是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唐朝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归纳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概述其
效果。
[答案] 方面:妥善安置降众,保留其原有习俗与首领;平等对待各族人
民与将领;允许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互市。效果: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
民共同创造了唐朝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言之成理即可)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自主学习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唐王朝
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朝时期,日本派________到中国学习先进的
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日本
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高僧______东渡日本__________,还
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遣唐使
制度
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
鉴真
传授佛经
2.唐朝与新罗的关系。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仿唐制建立了__________,采
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
鲜半岛的______传入中国并广泛流行于民间。
政治制度
音乐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______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其弟子根据
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
大唐西域记
轻松达标
1.710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市),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
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
等名称。以上材料说明日本学习了唐朝的( ) 。
D
A.政治制度 B.天文历法 C.书法艺术 D.建筑风格
2.唐朝时期,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矢志不渝地东渡日本。他东渡日本
的主要目的是( ) 。
A
A.传授佛经 B.传播中国医药 C.求取佛经 D.学习日本文化
3.卜宪群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到唐末,
唐朝科举登第的新罗学生有五十八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崔致远……”史
料说明唐朝时期( ) 。
B
A.民族交往频繁 B.中外交流密切 C.社会风气开放 D.经济高度繁荣
4.小方同学想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他应该查阅的历史
文献是( ) 。
D
A.《史记》 B.《西游记》
C.《全唐诗》 D.《大唐西域记》
5.[2022年北京]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允许外国人来留学、
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家
影响深远,丝织技术还传到了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
A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6.[2023年甘肃金昌] 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
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
片神奇的土地。”下列能印证这一论述的史事是( ) 。
C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B.玄奘西行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C.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唐朝有往来
D.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
材料二 见下图。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答案] 历史事件:鉴真东渡。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人物东渡日本后的作
为及其影响。
[答案] 作为: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请再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史实:日本派十几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日本有很多留
学生和留学僧随使节来中国学习等。(写出其中一例即可)
能力提升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唐朝时期的两首诗歌。
哭晁卿衡
〔唐〕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哭晁卿衡》是李白闻知日本友人晁衡航海回国途中遭遇暴风
失事,误以为他已遇难而写下的一首哀悼诗。
绣袈裟衣缘
[日]长屋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注:《绣袈裟衣缘》是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王写的,当时鉴真有感
于长屋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长安和洛阳的文化极富国际色彩……人们常常模仿异国发
式、着装。诸如马球类的外国娱乐成为部分人的喜好。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材料一的两首唐诗
可以共同印证哪一历史事实?
[答案] 历史事实: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2)写出材料二中“玄奘西行”的目的地,并从材料中选择作为研究古
代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一幅图片。
[答案] 目的地:天竺(或印度)。图片:图2。
(3)材料三提出的与唐朝长安城相关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答案] 观点:长安的文化极富国际色彩。史实: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
都会;日本、新罗派遣唐使到长安学习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学习佛法,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等。(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中考链接
1.[2023年湖北荆州]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
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材料反映
的史事是( ) 。
A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访华 D.大食人来华
2.[2023年甘肃兰州] 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
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下列史事中,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是( ) 。
D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鉴真东渡
3.[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
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与这位高僧的这
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
D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
4.[2022年广西百色] 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
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
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 。
C
A.鉴真东渡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5.[2023年浙江台州] (节选)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
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
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历史事件 A 鉴真东渡
到达的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玄奘
鉴真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写出材料表格中A、B、C处的内容。
[答案] A:玄奘西行 B:日本 C: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促进了中
外文化的交流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自主学习
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1.唐朝的建立。618年,_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
李渊
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大臣______敢于直言,贞
观时期的著名宰相有________、________等。唐太宗在政治上进一步完
善__________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________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
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__________。这一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
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
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三省六部
进士科
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
3.女皇帝武则天。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大力发展科
举制,创立______制度;重视发展生产等。她的统治为后来“__________”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
殿试
开元盛世
4.“开元盛世”。唐玄宗在贤相______和______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裁减冗员;发展经济,__________;注重文教,__________。唐玄宗统治
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
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
姚崇
宋璟
整顿吏治
改革税制
_________,
开元盛世
编修经籍
轻松达标
1.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
的建立者是( ) 。
A
A.李渊 B.李世民 C.魏征 D.武则天
2.唐朝前期,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二人配合默契,史称
“房谋杜断”。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的皇帝是( ) 。
C
A.武则天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3.《通典·选举》记载:“武太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
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材料说明武则天创立了( ) 。
B
A.科举制 B.殿试制度 C.进士科 D.八股取士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 ) 。
D
A.大一统局面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2023年广西]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
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 ) 。
D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6.[2023年湖南岳阳] 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的转折点。“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 ) 。
D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材料二 (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编者注: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上材料均摘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太宗在统治中“以古为镜”
和“以人为镜”的相关史实。
[答案] “以古为镜”的史实: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
“以人为镜”的史实: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曾出现魏征进谏200多次的
情况。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鉴于此,他采取
了哪些重视民生的措施?
[答案] 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答案] 治世局面: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
教昌盛的“贞观之治”局面。
能力提升
唐朝前期的统治者为适应当时形势的发展,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促进了社会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大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材料一 见下图。
唐朝兴衰示意图
材料二 至(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频至丰稔
(编者注:连续五谷丰登),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
闭。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米每斗值两钱。
——〔唐〕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三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编者注:弊病)。不六
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编者注: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物殷俗阜(编者注: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宋〕王谠《唐语林·夙慧》
(1)材料一的示意图中,唐朝走向鼎盛经历了哪些治世局面?根据上
述材料归纳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相同之处。
[答案] 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相同之处:社会安定,经
济得到迅速发展。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描述的社会状况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 皇帝:唐太宗,唐玄宗。
(3)唐朝前期的统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借鉴意义?
[答案] 借鉴意义:注重发展经济;重视改善民生;维持社会稳定;实行
一系列的革新措施;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链接
1.[2023年四川乐山] 以下是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描述某时期的关
键信息:“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
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等。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
B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2023年四川德阳] 李世民经过23年的努力,唐朝出现社会安定、经济
发展、文教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至649年,人口约达到 1 900 万人。
这一局面被称为 ( ) 。
C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23年四川成都] (节选)民为邦本,顺应民意、发展民生、凝聚民
心对社会发展进步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
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和孟子
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化为政治
实践,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简要指
出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践行民本思想的成效。
[答案] 主要内涵:以人为本。成效:出现了“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自主学习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
的社会危机。
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________和
_________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_”。这场叛乱使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逐渐形成__________的局面。
安禄山
史思明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_____,藩镇割据
严重,人民赋役繁重。______领导的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
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_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宦官专权
黄巢
朱温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__________时期,这
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
轻松达标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地
方形成的局面是( ) 。
C
A.宦官专权 B.政权分立 C.藩镇割据 D.战乱不断
2.唐朝末年,他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攻入都城长安并建立政权,给
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是( ) 。
C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3.唐朝灭亡后,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进入五代时期。五代时期的皇帝在位
时间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
D
A.各政权之间战乱不断 B.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
C.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 D.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
4.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政权更迭和分立时期。下列政权中,出现在南方
的是( ) 。
B
A.后梁 B.吴越 C.北汉 D.后周
5.[2022年甘肃天水] “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
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
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
这直接导致了( ) 。
B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6.[2022年甘肃金昌]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
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 。
D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二首(节选)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
无家别(节选)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答案] 社会状况:材料一描述了唐朝开元年间,人口数量多、粮食充足、
人们生活富足的社会状况;材料二描述了战乱之后,家园荒凉、人烟稀
少的社会状况。
(2)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情实
况。人们把杜甫和他的诗分别称为什么?
[答案] 分别称为:“诗圣”和“诗史”。
(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主要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结论:安史之乱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提升
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开始走向衰落。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
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这10个藩镇驻军加上其他边地的兵力达49
万,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加节度使
称号,造成了……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编者注:改变)五姓十三君,
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至三四岁而亡。
——〔宋〕欧阳修《本论》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后来导致唐
朝天宝年间爆发了哪一场叛乱?
[答案] 措施:设置藩镇(或节度使)。叛乱:安史之乱。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场叛乱给唐朝带来的影响。
[答案] 影响:使唐朝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 联系:五代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的延续。
中考链接
1.[2022年天津] 下图中,我国东汉末年、盛唐后期和明末的人口数量都
出现剧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我国东汉末年至明末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整理自刘洪康、吴忠观主编《人口手册(修订本)》
A
A.频繁战乱 B.北人南迁 C.自然灾害 D.统治残酷
2.[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 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
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 ) 。
C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噶尔丹叛乱
3.[2022年江苏泰州] 下图为我国古代时间轴,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 。
A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4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构建、单元练习
知识构建1
单元练习1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
感慨陈朝的灭亡。灭掉陈朝的人物是( ) 。
A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宋元之际的马端临慨叹:“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反映了隋朝
( ) 。
B
A.统一了全国 B.社会经济发展 C.因暴政而亡 D.疆域辽阔
3.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越来越多的人热
衷于探寻大运河的历史。如果有人从南到北寻踪大运河,他的始发站应
该是( ) 。
D
A.西安 B.北京 C.洛阳 D.杭州
4.唐朝诗人孟郊在考中进士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创立进士科的历史人物是( ) 。
B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毛泽东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
智,还有用人之术”。这一评价说明武则天善于( ) 。
B
A.发展科举 B.任用贤才 C.整顿吏治 D.裁减冗员
6.武则天一方面抑制士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举制,笼络庶族地主,
扩大统治基础,同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下面说法符合武则天统治时期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特点的是( ) 。
C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7.右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骑驼乐舞俑,它以
黄、绿、蓝釉色为基调,饱含浓郁的异域风情。这
件乐舞俑属于( ) 。
C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8.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社
会现象是( ) 。
A
A.妇女喜好骑射 B.藩镇割据 C.开凿大运河 D.黄巢起义
9.唐朝与回纥(后改名为“回鹘”)经济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长安、
洛阳的汉人喜欢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唐玄宗还
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以上材料说明唐朝时期( ) 。
B
A.中外交流频繁 B.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C.社会经济繁荣 D.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10.右下图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日本钱币的样式与唐朝钱币的样式相
仿,这说明了( ) 。
C
A.唐朝与日本钱币互用
B.日本使用唐朝的钱币
C.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
D.日本在唐朝铸造钱币
11.唐朝诗人李白在《哭晁卿衡》中写道:“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
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材料可论证的史实是
( ) 。
A
A.中日交往密切 B.唐朝与新罗往来频繁
C.民族交往密切 D.唐朝与天竺往来频繁
12.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因书法字体遒劲有力而被称赞为“颜筋
柳骨”。下列书法作品的局部图能够证明这一特点的是( ) 。
B
A.《兰亭集序》
B.《颜氏家庙碑》
C.《九成宫醴泉铭》
D.《古诗四帖》
13.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宗教画
等。其中《送子天王图》的作者被誉为“画圣”。他是( ) 。
C
A.颜真卿 B.柳公权 C.吴道子 D.阎立本
14.《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黄河流域)东至郑、汴,达于徐方,
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 。
D
A.隋朝灭亡 B.爆发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 D.爆发安史之乱
15.唐朝后期,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
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能印证以上历史现象的史实是( ) 。
A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朱温建立后梁
16.历史事实是客观记载的历史,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看法、
判断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D
A.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持续到了清朝
B.唐朝妇女喜好骑马、拔河等活动
C.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D.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编者注:庄稼成熟),流散者咸
归乡里(编者注:都回家乡),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
人。
——〔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
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二首》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唐〕杜甫《垂老别》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景象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 皇帝:唐太宗,唐玄宗。
(2)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社会景象有哪些相似点?它们分别与哪些
治世局面有关?
[答案] 相似点:粮食丰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治世局面:“贞观
之治”和“开元盛世”。
(3)材料三描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它给唐朝造成了哪些影响?
[答案] 社会状况:战乱不断,人民死伤严重。主要原因:爆发了安史之
乱。影响: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8.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材料二 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革新。日
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哦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
绘”,行唐礼,服唐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列举鉴真和玄奘为中外文化交流做
出的贡献。
[答案] 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研
习佛法,带回大量佛经,根据他的口述记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根据材料二,归纳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日本深受唐
朝文化的浸染主要得益于哪些人群?
[答案] 具体表现:在返日留唐学生的影响下推动大化改新,吟唐诗,喜
欢唐朝音乐、绘画,行唐礼节,穿唐服等。人群:遣唐使、留学生、留
学僧等。
(3)从材料三展示的出土文物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综合上
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 历史信息:唐朝与大食(或西亚)、东罗马(或欧洲)有往来。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国内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等等。(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9.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七年级(7)班的同学开展了关
于“研图学史”的历史探究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
【器物篇】
材料一
调笑令
〔唐〕徐来军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图5 曲辕犁示意图
图6 筒车示意图
(1)材料一中,《调笑令》描述的是哪幅图中的生产工具?以上这些
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推广说明了什么?
[答案] 图片:图6。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或唐朝农业生
产力水平提高,或唐朝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或唐朝经济的不断发展)。
【艺术篇】
材料二
图7 《步辇图》(局部)
图8 《送子天王图》(局部)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2)指出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共同体现的绘画类型。结合所学知识,
从中找出能够反映民族交往的画作并说出其作者。
[答案] 绘画类型:人物画。画作:《步辇图》。作者:阎立本。
【人物篇】
材料三
① ② ③
图9 隋文帝像
图10 文成公主塑像
图11 杜甫像
④ ⑤ ⑥
图12 松赞干布塑像
图13 李白像
图14 唐太宗像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续表
(3)请将表格中的对应历史人物,按照“缔造伟业的皇帝”“民族交融的
典范”“文学昌盛的代表”三个组别归类(只写数字序号)。从中选择任
意一个组别,并用史实说明该组人物归类的历史依据。
[答案] “缔造伟业的皇帝”:①⑥。“民族交融的典范”:②④或②④⑥。
“文学昌盛的代表”:③⑤。“缔造伟业的皇帝”归类的历史依据:隋文帝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文帝初
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
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他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民族交融的典范”归类的历史依据:文成公主入藏,促进
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民族交融;松赞干布统一
了青藏高原各个部落,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促成唐蕃和亲;唐太宗
同意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
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文学昌盛的代表”归类的历史依据:李白享有“诗
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他们都是唐朝最为著名的诗人,他们的
作品反映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写出其中一个组
别,言之成理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这次的“研图学史”活动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答案] 主题:繁荣发展的隋唐时期(或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