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自主学习
1.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创新、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
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
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____________;北宋毕昇
发明的____________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元朝科学家王
祯发明了____________;元朝中期,出现____________。13世纪时,活
字印刷术传入______,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__________传
到波斯,后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经传入欧洲。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转轮排字法
铜活字印刷
朝鲜
丝绸之路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战国时期出现指南工具______;宋朝制成
_______;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____。唐朝时期,中
国人已经发明了______,唐末开始被运用到军事领域;______时期,火
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烟火经________人传到欧洲,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____________。
司南
罗盘
指南针
火药
宋元
阿拉伯
社会的变革
3.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是陆上__________。
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______,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宋
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元朝时的海上__________进入
鼎盛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
步发展起来。
丝绸之路
驿站
丝绸之路
轻松达标
1.元朝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做了系统的总结并
有所创新。他的创新体现在发明了( ) 。
A
A.转轮排字法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影响巨大。其中促进世界
航海业发展的发明是( ) 。
B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3.据记载,宋朝的军器监规模宏大,监下有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
火作等11个大作坊。这说明宋朝( ) 。
D
A.手工业发展 B.造船业水平高
C.火药武器往外传播 D.能够制作火药武器
4.《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
使驿往来,如行国中。”以上史料说明元朝设置了( ) 。
C
A.行省 B.瓦子 C.驿站 D.市舶司
5.[2023年甘肃兰州]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记载:“庆历
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该记载描述的
是( ) 。
C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6.[2023年湖南长沙]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
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
D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7.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
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
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
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朝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朝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
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朝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
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三种发明”指的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 “三种发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作用:推动人类文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
(2)材料二中,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高峰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以指
南针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对外传播的情况。
[答案] 历史时期:宋朝。情况: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装有指南针的中国
海船到达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欧洲。
能力提升
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图1 泥活字版(模型)
图2 宋朝水罗盘
(模型)
图3 元朝火铳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和陶培培《航海史话》
(1)选取以上材料中的一项发明,说明其发展历程。
[答案] 图1: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元朝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图2:战国时出现司南,宋朝时制成罗盘,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中国海船上。图3:唐朝时发明了火药,唐朝
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元朝时发明火
铳。(选取其中一项发明展开说明即可)
(2)以上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 共同作用: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考链接
1.[2023年四川南充] 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
点燃后弹丸射出。下列发明与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 ) 。
D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2023年黑龙江哈尔滨] 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
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
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B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
C.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2023年天津]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
“舟师(编者注: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
晦则观指南针。”
史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三 福建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
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
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
历史 七年级 下册》
(1)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
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这两则史料共同反
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答案] 类型:史料一是文献史料,史料二是实物史料。科技发明:指南
针(或罗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地区的
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地区:阿拉伯地区。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或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
的发展。(写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3)依据史料三中对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据史籍记载,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市舶
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 情况:造船技术水平高;海外贸易繁荣发展。主要职能:管理海
外贸易。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6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自主学习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北宋建立。960年,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
封。北宋时期,结束了______和______的分裂割据局面。
赵匡胤
中原
南方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军事方面,解除______________的兵
权,控制_________,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在中央,采取
_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
官,设置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禁军高级将领
军队
分化事权
文臣
通判
转运使
3.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重用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抑制
武将、提升______地位的政策,逐渐形成__________的格局。宋朝注重
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__________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
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
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_____局面。
__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文臣
文官
文臣统兵
科举取士
文治
重文轻武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___主持变法。变法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甲法等。他们希望通过变
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__________。变法使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王安石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富国强兵
轻松达标
1.960年,有一位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其部下把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在他身上,叩头拜称“万岁”。这位大将是( ) 。
D
A.李渊 B.李世民 C.朱温 D.赵匡胤
2.在唐朝灭亡以后的50多年里,中原和南方出现混乱的割据局面。结束
这种分裂割据局面的政权是( ) 。
C
A.五代 B.后周 C.北宋 D.南宋
3.“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赵匡胤有关。这一典故反映了他采取的措施是
( ) 。
D
A.调换军队的将领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分割宰相的军政大权 D.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4.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 。
D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5.[2023年黑龙江牡丹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
铁莫做针”,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
C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重文轻武 D.外戚干政
6.[2023年四川雅安] 宋朝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
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
紧密。这种做法( ) 。
B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7.北宋进行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建立起文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
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
知州郡,文士也。
——〔北宋〕蔡襄《蔡襄全集》
材料二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之所以没有
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
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材料一中,转运使的职能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北宋的用人特点。
[答案] 职能:负责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特点:中央和地方机构都使用
文臣,重用文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太祖的统治特点。这样的统治特点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统治特点:断绝武人专政。影响:稳固政权,巩固统治,但管理
体系庞大,办事效率不高。
能力提升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北宋科举考试录取人员情况。
项目 录取人数/人 每年平均录取人数/人
文举考试 60 035 约360
武举考试 868 约5
——整理自〔元〕脱脱等《宋史·选举志》
材料三 在科举制度鼎盛的宋代及明清时期,世袭贵族作为一个社
会特权阶级、阶层已基本消失,作为封建专制政权内部的分裂局面如藩
镇割据,世族、军阀兴兵作乱等也基本消失。
——屈超立《科举制的廉政效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出现哪一种社会风气?
[答案] 社会风气: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或重视科举考试)。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科举考试的录取特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答案] 特点:文举录取的人数远远多于武举。主要原因:北宋统治者实
行重文轻武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科举制兴盛的影响。
[答案] 影响:世袭贵族特权阶级、阶层和政权内部的分裂局面基本消失。
中考链接
1.[2023年重庆B卷] 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关于北宋统治措施的内容。
这些措施( ) 。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
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
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
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A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2.[2022年四川自贡] 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
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
要目的是( ) 。
B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3.[2023年湖南常德]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
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
文臣659人,约占91%。
——摘编自周远廉主编《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
[答案] 特点(或举措):重文轻武(或文臣比例很高,或重用文臣)。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
通过了解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
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1.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____贵族为
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今天的_____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
地区,______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
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
少数民族
新疆
西藏
台湾
回族
2.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____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元朝把今______、
______和河北等地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实行
__________,这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山东
山西
行省制度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
湖和______(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
行政机构。设置___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
域的管辖。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________直接统辖,掌
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澎湖巡检司
琉球
北庭都元帅府
宣政院
轻松达标
1.元朝时期,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是( ) 。
C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
2.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设置管理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是( ) 。
D
A.北庭都元帅府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3.按照元朝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今天的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于
当时的( ) 。
A
A.中书省 B.湖广行省 C.陕西行省 D.辽阳行省
4.“(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要管辖( ) 。
B
A.东北地区 B.西藏地区 C.南海诸岛 D.台湾地区
5.[2022年广西柳州] 目前,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省作为地方一级
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源于元朝的( ) 。
B
A.分封制 B.行省制度 C.郡县制 D.县制
6.[2022年广西河池] 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
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
管理权。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
C
A.安西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材料二 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以上材料均出自〔明〕宋濂等《元史·地理志》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历史信息:元朝疆域辽阔,超越汉朝和唐朝。
(2)元朝为实现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其
中,今天的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于当时中央的中书省,元朝把这
些地区称作什么?
[答案] 制度:行省制度。称作:“腹里”。
(3)今天的广西在元朝时期属于哪一个行省管辖?
[答案] 行省:湖广行省。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
采用汉人的字、号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在道德观念
上,部分蒙古人接受了汉人的习俗。
在色目人、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
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
汉人使用蒙古名字。
汉人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或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的
观点,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答案] 观点:①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如蒙古人按照汉人习惯取名字,
接受汉人习俗。②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如汉人学习蒙古文字,使用蒙
古名字,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影响。(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2)综上所述,谈谈你由此得到的认识。
[答案] 认识:少数民族学习先进中原文化;汉族学习和接受少数民族文
化;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交融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等等。(写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链接
1.[2023年江苏连云港]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
历史解释的是( ) 。
D
A.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清朝前期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2023年四川达州]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下面图示的空白处应是( ) 。
D
A.科举制 B.八股取士制 C.军机处 D.行省制度
3.[2023年江苏镇江] 元朝设置的某一管理机构除了维持澎湖岛的治安、
为政府征收盐税外,它还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
行政机构。这一机构是( ) 。
A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府 C.宣政院 D.台湾省
4.[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
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
D
A.文化繁荣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5.[2023年广西] (节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脉相
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王朝扩大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宋、辽、金时期,内地
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发生了长
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交融。
——摘编自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
根据材料,概括隋唐至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
[答案] 原因:统一政权的建立;民族交融的加强;地区性政权发展及贡献。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
1.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
交融的重要意义。
2.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1.蒙古族的兴起。1206年,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
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___;1227年,蒙古军队灭______,1234
年,灭____。
铁木真
成吉思汗
西夏
金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260年,________继承汗位,并接受汉族儒臣提
出的“________”“________”“不嗜杀”的建议,施行“__________”的方略,
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
机构等。1271年,他改国号为______,次年定都于______。1276年,元
军灭______,1279年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
并立局面,为统一________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治国安民
大元
大都
南宋
多民族
轻松达标
1.1206年,他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是
( ) 。
D
A.阿骨打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铁木真
2.13世纪上半叶,蒙古军队先后灭掉的政权是( ) 。
B
A.辽、金 B.西夏、金 C.北宋、南宋 D.金、南宋
3.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他施
行的统治方略是( ) 。
A
A.“治国安民”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议和称臣
4.下面杰出的历史人物中,属于蒙古族的是( ) 。
C
①忽必烈 ②阿骨打 ③耶律阿保机 ④成吉思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3年四川自贡] 据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某朝“万里车书新一
统”,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材
料描述的王朝是( ) 。
C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6.[2023年重庆] 有学者认为,元朝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地区语言的音译
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驿传的译音,“站”字
汉语本义是“立着”“停留”,而元朝时汉语与蒙古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
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字含义。这说明( ) 。
D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元朝重视文化建设 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成吉思汗像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
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1)材料一中,成吉思汗是哪个民族的杰出人物?
[答案] 民族:蒙古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成吉思汗被尊称为“一代天骄”
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主要原因:他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并采取
一系列措施促进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的规划建筑书籍指出大都的建造者为汉人刘秉忠,而
忽略了另一位重要的规划者——同样来自游牧民族的也黑帖尔。重用前
者是元统治者对中原文明的承认与妥协,重用后者则是对自身传统思想、
理念的维护。大都城就是这种冲突的折中产物。
——杨秋生、阮仪三、苏金龙《唐、宋、元时期都城规划的文学体现》
材料二 他(忽必烈)对儒学的重视,更是赢得了北方地区儒士大
夫们对其政治统治的认同,得到时人的高度赞誉,如许衡说他“有爱民
之誉,好贤之名,闻于天下,天下望之如旱之望雨”。
——姜海军《辽西夏金元儒学在北方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1)材料一中的“大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作者认为大都城的建筑有
何特点?
[答案] 朝代:元朝。特点:是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冲突的折中产物。
(2)材料二中,忽必烈对儒学的重视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结合所学
知识列举忽必烈重视儒学的史实。
[答案] 重要影响:赢得北方地区儒士大夫对其政治统治的认同。史实:
施行“治国安民”方略,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
年号等。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元朝的认识。
[答案] 认识:元朝在推动民族交流与交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华
民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元朝的统一对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
重要推动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链接
1.[2023年四川内江] 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
地逐渐走向大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
序,正确的是( ) 。
B
①蒙古先后灭西夏和金朝 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③宋太祖和其
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A.①②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2.[2021年山东临沂]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
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朝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
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
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
D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3.[2023年湖南株洲] (节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
还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
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
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明〕宋濂等《元史·地理志》
根据材料,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
[答案] 原因: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3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构建、单元练习
知识构建
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统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
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一统治策略开始出
现在( ) 。
B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
置的负责此项工作的是( ) 。
D
A.知州 B.通判 C.节度使 D.转运使
3.据史书记载:“至阿保机……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
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材料说明契丹族( ) 。
D
A.建立政权 B.发展生产 C.使用汉法 D.创制文字
4.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指出:“……开始了辽宋长达一百多年和平
相处的对峙政局……”这句话评价的是( ) 。
B
A.科举制度 B.澶渊之盟 C.宋金对峙 D.契丹崛起
5.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明纪律,令金军惧怕的南宋时期的
军队是( ) 。
A
A.“岳家军” B.辽军 C.“戚家军” D.元军
6.宋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设立管理海
外贸易的机构是( ) 。
A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驿站 D.宣政院
7.史料互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两则史料共同印证了宋朝
( ) 。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宋朝谚语 国家根本(编者注:指财政收入),
仰给东南。
——〔元〕脱脱等《宋史》
C
A.社会生活十分丰富 B.民族交融加强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
8.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吉思汗陵,是为了纪念铁木真而建的。这
位蒙古族英雄的主要事迹是( ) 。
A
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建立行省制度
9.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
“治国安民”的方略。“他”是( ) 。
D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10.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
的有效管理,历代统治者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边疆政策。元朝在这方
面的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是( ) 。
C
A.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B.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D.实行行省制度
11.北宋时的东京城内,小苏锦这几天很兴奋,因为他可以帮家里洒扫庭
除、贴桃符、挂年画,还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欢欢喜喜地准备过节。
他准备过的节日是( ) 。
A
A.春节 B.元宵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12.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各有千秋。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句属于( ) 。
C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3.右下图是元墓出土的吹口哨、吹笛、
击节板、舞蹈等一系列杂剧陶俑,能够
说明元朝时期杂剧的兴起和流行。按照
史料的一般分类,它们属于( ) 。
D
A.文献史料 B.图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实物史料
14.《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
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则史料说明元朝( ) 。
B
A.丝绸之路鼎盛 B.驿站四通八达 C.中外交流频繁 D.疆域空前辽阔
15.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
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由此可见宋元时
期( ) 。
B
A.科技成就突出 B.中外交流频繁 C.民族交融发展 D.海外贸易繁荣
16.历史图示法可以将复杂的历
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从
右下图10—14世纪我国民族政权
示意图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历
史时期的特征是( ) 。
C
A.国家统一 B.经济发展
C.政权并立 D.科技创新
二、非选择题
17.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北宋布衣(编者注:平民)出身的官员比例情
况。
时期 北宋初年 北宋中期 北宋晚期
布衣出身的官员比例 约1/3 超过3/4 超过4/5
——整理自〔元〕脱脱等《宋史》
材料二 见下图。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图1 毕昇像
材料三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不知起于何时。……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宋时期授官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变化:北宋布衣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原因:北宋改革和发展科举
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平民出身的读书人晋升官员的机会增加。
(2)材料二中,毕昇发明的是哪一项技术?根据材料概括这项技术的
优点。
[答案] 技术:活字印刷术。优点:印刷速度快。
(3)材料三中,“瓦舍”是什么场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瓦舍”
出现的原因。
[答案] 场所: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原因:宋朝城市发展;市民阶层不
断壮大;经济繁荣,尤其是商业的繁荣发展;平民文化生活丰富;等等。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北宋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
[答案] 特点: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科技发达;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8.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
家强盛的前提。”我国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
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
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
至元间,立巡检司……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材料三 改释教总制院为宣政院,秩从一品,印用三台,以尚书右
丞相桑哥兼宣政使。
——〔明〕宋濂等《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在中央和地方设置管理机构的情况。
[答案] 情况: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
军政要务;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对哪一地区进行管理?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有何
重要意义?
[答案] 地区:台湾地区。重要意义: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
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材料三的“宣政院”主要负责今天哪一地区的事务管理?从材料二
和材料三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史实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地区:西藏地区。结论: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言之成理即可)
19.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以
“宋朝经济”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农业篇】
材料一 见下面材料。
秧马,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
可减轻人们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图2 秧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使用秧马的作用。
[答案] 作用:减轻农民劳作之苦;提高劳动效率。
【手工业篇】
材料二 见下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时期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
居于领先地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哪一个地方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答案] 主要表现:北宋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的海
船上配备了指南针。地方:景德镇。
【商业篇】
材料三 见下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材料四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
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
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美]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材料三中,北宋最早出现的纸币称为什么?从图6可以得到哪些历
史信息?
[答案] 纸币:“交子”。历史信息:宋朝商业贸易发展;宋朝时出现了商
标广告;宋朝手工业发达;等等。(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4)材料四表达了什么观点?结合以上材料,请从生产工具、手工业
技术、商业发展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论述这个观点。
(注意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观点:宋朝时中国物质文化水平高。[示例一]宋朝生产工具水
平高,如宋朝出现的拔秧工具秧马提高了劳动效率,说明宋朝农业生产
的发展。
[示例二]宋朝手工业技术高超,如宋朝海船上使用指南针,说明宋朝
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示例三]宋朝商业发展水平高,如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或宋朝出现商标广告),说明宋朝商业贸易繁荣发展。
(写出其中一个示例,言之成理即可)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自主学习
了解辽、宋与西夏的并立。
1.辽与北宋的关系。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
建立______________政权。他注重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_____;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_关系;
宋太宗时期,对辽采取______政策;宋真宗时期,辽攻宋,宰相______
主张出兵抗辽。之后,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______,史称“__________”。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耶律阿保机
契丹(或辽)
燕云十六州
友好
防御
寇准
钱物
澶渊之盟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称帝,史称西夏。
他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______文字。西夏多次进攻北宋,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
_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_____。议和后,宋夏边界______兴旺。
元昊
西夏
元昊
钱物
贸易
轻松达标
1.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政治家。他建立的政权是( ) 。
B
A.北宋 B.辽 C.西夏 D.金
2.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位于银川平原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1世
纪前期在这里建立的民族政权是( ) 。
D
A.后周 B.北宋 C.契丹 D.西夏
3.北宋与辽之间有战有和。其中,数次发动对辽战争遭到失败而采取防御
政策的皇帝是( ) 。
B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元昊
4.“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
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以上材料评价的历史事实
是( ) 。
C
A.辽建立政权 B.契丹与北宋的和与战
C.澶渊之盟 D.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5.[2023年山东东营] 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
C
A.契丹族—阿骨打—辽 B.女真族—耶律阿保机—金
C.党项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铁木真—元
6.[2023年四川德阳] 西夏崇宗在位时,建“国学”,学生300人,以学习
儒学为主。后来又建有宫学、太学,州县则普遍设立小学。这些做法的
主要目的是( ) 。
B
A.缓和宋夏矛盾 B.学习先进文化 C.推动北人南迁 D.完成国家统一
7.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图1 契丹文字
图2 西夏文契约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名称及
政权建立者。
[答案] 政权名称:辽或契丹。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2)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及政权建立者。
[答案] 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政权建立后在社会发展
方面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点。
[答案] 共同点:创制文字,发展经济。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
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西夏虽然屡打胜仗,但人马死亡较多,财力不支。而且,因宋朝封闭了
沿边榷场,采取清野固守政策,西夏人民迫切需要的茶和布匹都无法得
到,因此西夏人民要求和平,开展互市贸易。
——摘编自墨人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隋—清 鸦片战争前》
材料二 宋辽关系既有兵戎相见,相互争战的一面,又有和平相处、
聘使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的一面,然而和平相处仍占主要的地位。在宋辽
关系相当的165年中,两朝和平时期为122年,其失和的时间仅43年而已。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1)材料一中,签订澶渊之盟的是哪些政权?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盟约
的签订给这些政权带来的共同影响有哪些。
[答案] 政权:辽和北宋。共同影响:维持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
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2)根据材料一,写出北宋与辽、西夏进行商业贸易的场所名称。这
一类贸易场所的设立有何意义?
[答案] 名称:榷场。意义:推动民族关系的和平发展;利于开展互市贸
易等。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史实阐述北宋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答案] 关系:①和平相处。如辽宋之间签订澶渊之盟后,双方维持了长期
的和平局面(或西夏与宋之间开榷场进行商品贸易)。②发生冲突,相互
争战。如宋太宗、宋真宗时期与辽的战争(或元昊多次率军进攻北宋)。
中考链接
1.[2023年湖南长沙] 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
入藏、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
当的主题是( ) 。
D
A.政治互鉴 B.中外交流 C.政权并立 D.民族交融
2.[2022年广西桂林] 右图中的文字为契丹文字。它由几个
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
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汉族之间存在( ) 。
B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3.[2022年贵州贵阳] (节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
陆续开放了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市)、安肃军(今
河北徐水区)、广信军(今河北徐水区)等四处榷场,其中以雄州榷场
最为重要。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犀角、象牙、苏木、茶
叶、缯帛、漆器、粳糯、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羊、马、骆
驼、银子等。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注: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约1093年),描绘了契丹人备茶、烹茶的场景。图中炉炎左侧的契丹少女在推茶碾,右侧吹火的少年头顶的发式是典型的契丹人头顶剃秃一片的发式。
说出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契丹人的哪种生活习俗。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生活习俗的历史背景。
[答案] 生活习俗:饮茶。历史背景:宋辽之间实现了长时间的和平;宋
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33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七年级下册
期中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6世纪晚期,结束了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人
物是( ) 。
A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宋太祖
2.隋朝时期,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
的大运河往南最远能到达( ) 。
D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3.隋朝的农民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写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檄文痛斥的是( ) 。
C
A.陈后主沉迷享乐 B.隋文帝夺取政权
C.隋炀帝统治残暴 D.修运河耗费人力
4.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陶瓷器发展表
现的是( ) 。
D
A.越窑生产的青瓷如冰如玉 B.邢窑生产的白瓷类雪似银
C.唐三彩造型精美,闻名中外 D.景德镇兴起并发展为瓷都
5.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一诗中描写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
二街如种菜畦。”这诗句反映唐朝都城长安的特点是( ) 。
A
A.布局严整对称 B.水陆交通发达 C.人们喜爱弈棋 D.城内商业繁华
6.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记载如下:“政由己出,
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这则史料说明武则天( ) 。
A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重视科举 D.整顿吏治
7.“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
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苦……”这是一首关于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的歌词。这部电视剧中的故事取材于( ) 。
C
A.玄奘西行取经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遣唐使来华
8.蔡老师最近在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地理方面的史料及唐朝时期中
外交流的情况。下列可作为他研究的参考资料的是( ) 。
A
A.《大唐西域记》 B.《论语》
C.《史记》 D.《全唐诗》
9.盛唐的升平景象被大规模的动乱打断,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一
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是( ) 。
C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0.北宋时期,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在法令颁布之后的7个年头,
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 000多处。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成效的措施
是( ) 。
D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
11.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其中与北宋先战后和的少数民
族政权是( ) 。
A
A.辽和西夏 B.金和西夏 C.辽和金 D.金和蒙古
12.12世纪早期,女真族首领在完成各部统一之后,建立大金政权,促
使女真势力迅速壮大。这位女真族首领是( ) 。
B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13.在美丽的杭州西湖畔,有岳庙、岳飞墓等历史古迹。岳飞数百年来
一直被民众传颂的原因是( ) 。
D
A.促成澶渊之盟局面出现 B.拥立宋朝宗室开展了抗元斗争
C.促使宋金形成对峙局面 D.岳飞抗金维护南宋人民的利益
14.[2023年四川遂宁] 李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四幅图片提炼一个主
题,最恰当的应该是( ) 。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雕塑
鲜卑族改用汉姓
唐朝胡汉
乐舞交织
壁画
回族的形成
D
A.君权的强化 B.经济的活跃 C.文学的繁荣 D.民族的交融
15.“交子”出现在北宋前期我国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一史
实可以印证的观点是( ) 。
B
A.宋朝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B.宋朝商业贸易发展繁荣
C.我国造纸术不断发展进步 D.宋朝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16.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在
下面的时间轴中,127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
C
A.隋朝建立 B.隋朝统一全国 C.元朝建立 D.元朝统一全国
二、非选择题
17.唐朝和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唐朝、元朝时期中央政府与西域、西藏的关系。
地区 朝代 关系
西域 唐朝 先后设置 ①____ 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西藏 唐朝 唐太宗同意将②___ 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由中央的③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
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明〕宋濂等《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
至元间,立巡检司……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成材料一中空白处的内容。
[答案] ①安西都护府 ②文成公主 ③宣政院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出现的民族
交融现象。
[答案] 观点:元朝疆域辽阔,超越汉朝和唐朝。现象:边疆各族包括蒙
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
契丹族、女真族等民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3)材料三表明元朝对今天哪一地区采取什么管理措施?综合以上材
料,谈谈你由此得到的认识。
[答案] 地区:台湾。管理措施:设置澎湖巡检司。认识:新疆、西藏、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进
程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18.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历史前行的助推器。阅读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此铭文砖上的文字为 “含嘉仓……合纳苏州通天二年 租糙米白多一万三……” ——方克主编《中国的世 界纪录 经济卷》 在隋唐帝国时代,一座规模宏大的国家粮仓——含嘉仓拔地而起。洛阳以东广袤原野上的千万百姓辛苦劳作后交纳给朝廷的粮食,源源不断地沿着大运河漕运体系输送到洛阳城,汇入这座隋唐时代“天下第一粮仓”中。
——摘编自罗志《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湮没的辉煌》
图1 含嘉仓19号铭文砖
(1)根据材料一,写出含嘉仓的作用及其所处的城市。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隋唐时期含嘉仓能够成为“天下第一粮仓”的有利条件。
[答案] 作用:储存粮食。城市:洛阳。有利条件:大运河漕运发展;隋
唐时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含嘉仓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国
家的政策导向等。(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二
图2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示意图
——整理自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2)根据材料二,说出唐朝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折射出我国古代哪一经济发展格局。
[答案] 变化趋势:南方户数不断增多;南方户数从少于北方变为大大超
过北方。经济发展格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材料三 (宋朝)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手工业的产量。水稻
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
发展而上升,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3)根据材料三,写出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
例宋朝“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的表现。
[答案] 原因:技术的稳步发展;农业的发展;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
的贸易经济。表现:城市的坊市格局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
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出现草市;出现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 因素:交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或政府的支持;人口的迁徙;技
术的进步与提升等。
19.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推动作用。某校七年级(3)班
的同学以“有作为的统治者”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唐宗宋祖】
材料一 见下面同学们搜集到的相关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发行中国杰出历
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币共有1
金4银,其中1枚金币的正面和背面如上图。
图3 唐太宗像
图4 赵匡胤金币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
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的治国政策及其积极作用。
[答案] 主要观点:君主要重视百姓。做法: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
发展农业生产。治国政策:重文轻武。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
社会的安定。
【一代天骄】
材料二 见下图。
图5 成吉思汗像
图6 忽必烈像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铁木真和忽必烈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这个民
族建立的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答案] 民族:蒙古族。重要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
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根据以上材料,选择其中一位历史人物谈谈有作为的统治者对历
史的重要贡献。(注意要史论结合)
[答案] 重要贡献: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局面,为唐朝的鼎盛
奠定基础;赵匡胤建立北宋,中国开始进入经济、科技成就空前的宋朝,
他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
原,建立蒙古政权,促进蒙古族的发展壮大;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全
国统一,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任选其中一
位人物谈谈即可,注意要从史实和重要贡献两个角度谈)
谢谢大家欣赏(共2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
1.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
南移。
2.通过了解宋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对外交流,认识宋时期繁荣
的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农业的发展。北宋时,从越南传入的________推广到东南地区,_____
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
仓,出现“苏湖熟,________”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占城稻
水稻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天下足
2.手工业的兴盛。北宋时,四川、江浙地区的______生产发达;南宋后
期,__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________在当时世界上
居领先地位,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________。
丝织
海南岛
景德镇
造船业
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宋朝商业繁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__和______。
还出现早市、夜市和______,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北宋前
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海外贸
易发达,______和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
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海外贸易。
开封
杭州
草市
交子
广州
泉州
市舶司
4.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的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
是__________。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______中期开始,到______时
最后完成。
南方
东南地区
唐朝
南宋
轻松达标
1.下列句子中,反映了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粮仓
的是( ) 。
B
A.公私仓廪俱丰实 B.苏湖熟,天下足
C.小邑犹藏万家室 D.湖广熟,天下足
2.江西省的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的制瓷业兴起于( ) 。
B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宋朝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先进的技术。这一时
期先进的技术主要表现在( ) 。
D
A.载重量大 B.建有船坞 C.规模宏大 D.配备指南针
4.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
非洲东海岸。宋朝政府给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客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 。
C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市舶司 D.宣政院
5.[2023年湖北荆州] 到了宋朝,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官方设立的市
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
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由此可知,宋朝( ) 。
D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商业完全脱离政府的管辖
C.重农抑商政策解体 D.商业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
6.[2023年四川内江]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成都由京官担任监
官,政府主持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比西方国家早六七百年。它
是( ) 。
D
A.司南 B.瓦子 C.勾栏 D.交子
7.阅读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图1 《货郎图》
(局部)
图2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3 南宋纸币“会子”
铜版拓片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1)从图1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答案] 历史信息:商业活动繁盛(或商业活动随处可见)。
(2)图2中,北宋的纸币被称为什么?写出它最初出现的地区及其历史
地位。
[答案] 被称为:“交子”。地区:四川地区。历史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
(3)请给以上图片资料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答案] 主题:宋朝商业贸易繁荣。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元丰年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对比表。
比较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人口数量/万户 580多 1100多
占全国人口数量比重/% 34.5 65.5
——整理自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南方
保持了相对稳定……南方人口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是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
生产技术也在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
重心的南移。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北宋时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发展
情况。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发展情况: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多于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北方
地区高。结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在何时完成的?根据材料二,归纳加速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答案] 时间:南宋。原因: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
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统治者注重兴修水利,提高生产技术等。
中考链接
1.[2023年广西] 宋朝时期,江南地区普遍种植双季稻或采用冬麦、晚稻
轮作两熟制。这有利于( ) 。
C
A.耕地面积扩大 B.生产工具改进 C.粮食产量增加 D.水利设施完善
2.[2023年四川乐山] 文化发展与生产力发展
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D
——整理自《后汉书》
《宋史》等
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2023年河南] 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还设有“蕃市”
“蕃学”。这是由于当时( ) 。
B
A.市民阶层壮大 B.海外贸易兴盛 C.民族交往频繁 D.文化教育发展
4.[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
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 。
B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5.[2023年陕西]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
广州、明州(今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对外贸
易的繁盛超过了北宋,形成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
区的海上丝绸之路。据记载,当时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根据材料,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对
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答案] 特点:以海路为主;港口城市多且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范围广;
交往国家和地区数量多;对外贸易繁盛程度超过北宋。影响:促进了南
宋经济发展;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的
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纸币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和农
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洲、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
展起了重要作用。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自主学习
1.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
2.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1.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11世纪末,________
进一步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年,建立_____________政权,国号
大金。金太祖模仿_________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_____
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1125年,金灭___;1127年,金
灭______。
阿骨打
女真(或金)
中原王朝
女真
辽
北宋
2.南宋的偏安。1127年,______登上皇位,后定都______,史称南宋。金
军南下,抗金名将______统率“岳家军”在______大败金军主力。宋金达成
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______,双方以________________一线划定
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一隅。
赵构
临安
岳飞
郾城
钱物
淮水至大散关
江南
轻松达标
1.《金史》记载:“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
谓‘白山、黑水’是也。”历史上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直”是指( ) 。
B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2.1115年,他在抗辽过程中建立政权,国号大金。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
改革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他”指的是( ) 。
D
A.元昊 B.耶律阿保机 C.赵构 D.阿骨打
3.10世纪初,游牧于北方的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国力不断增强。12世纪
上半叶,灭辽的政权是( ) 。
C
A.北宋 B.西夏 C.金 D.南宋
4.南宋与金议和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双方的分界线是( ) 。
A
A.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B.黑龙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幽云十六州
5.南宋诗人林升写了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
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与这首诗表达的境况相关
的是( ) 。
C
A.南宋军民抗金 B.金灭北宋 C.南宋偏安江南 D.南宋建立
6.[2022年浙江台州] 了
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
的基本要求。如图中①
对应的朝代是( ) 。
B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材料二 见下图。
浙江杭州岳庙中的岳飞塑像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与“靖康耻”相关的历史事件。这首
词与岳飞的哪一英勇事迹有关?
[答案] 历史事件:北宋灭亡。英勇事迹:率领“岳家军”抗金。
(2)材料二是人们怀念岳飞的表现之一。岳飞的英勇事迹在当时产生
了什么影响?
[答案] 影响:阻止了金军南下,为南方地区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
产、生活环境;保护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提升
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后,迅速强大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女真文字
材料二 这一时期(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北方游
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
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
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
各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1)材料一中,建立女真政权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写出这位人物采取
的统治措施。
[答案] 人物:阿骨打。统治措施:颁行女真文字。
(2)根据材料二,归纳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北方各民
族与中原汉族往来产生的影响。
[答案] 影响:促进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发展;促进北方
各民族与汉族交融;推动中国各族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中考链接
1.[2022年湖南常德] 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
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
D
A. B. C. D.
2.[2022年北京] (节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农业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化】
材料 金朝将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契丹人迁到中都周边地区,与当
地百姓杂处,学习农耕,渐趋融合。中都城区及近郊居民达到80万人,
粮食需求量很大。金政府规定垦荒可以减免租税,还组织修建一系列水
利工程,中都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发,产量更高的水稻得到进一步推广。
——摘编自曹子西主编《北京通史·第四卷》
根据材料,概括金朝时期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时代背景,
分析当时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表现:学习农耕;鼓励垦荒;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被大量开发;
水稻得到进一步推广。影响:有利于北京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进
一步促进北京的发展;为北京后来成为金朝的首都奠定了基础。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共26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自主学习
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
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北宋时的______、南宋时的______、元朝时
的______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北宋开封最繁华之处是________
___,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______。宋元时期戏剧
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
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开封
临安
大都
大相国寺
瓦子
杂剧
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2.宋词和元曲。宋朝杰出的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
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与他齐
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北宋著名史学家、
政治家________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从______到______共1 300多年的历史。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窦娥冤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战国
五代
轻松达标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如在北宋都城开封,
最为繁华的是( ) 。
A
A.大相国寺 B.驿站 C.市舶司 D.草市
2.北宋开封的瓦子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有10座,南宋临安的瓦子
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的有23座。这些史实说明宋朝( ) 。
C
A.农业生产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 C.都市生活繁华 D.文学艺术发展
3.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比窦娥还冤”的说法,这种说法出自元杂剧《窦
娥冤》。这部优秀作品的作者是( ) 。
B
A.辛弃疾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4.“史学两司马”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位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
其中,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
C
A.《蒙古秘史》 B.《宋史》 C.《资治通鉴》 D.《史记》
5.[2023年山东济宁] 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瓦子”,市
民“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 。
D
A.中央集权松弛 B.城市人口增加 C.文学艺术繁荣 D.商品经济发展
6.[2023年湖南常德]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
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大量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
D
A.春节 B.清明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中多货药、卖卦、喝故衣(编者注:卖旧衣服)、探搏、
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1)材料一中,“瓦”指什么地方?根据材料一,写出“瓦”中的活动。
[答案] “瓦”:即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活动:买卖算卦、饮食、
剪发、唱曲等。
(2)材料二所描写的内容与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关?诗中描写了此节
日的哪些习俗?
[答案] 节日:春节。习俗: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桃符等。
(3)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宋朝怎样的社会生活状况?
[答案] 社会生活状况:都市景象繁华,传统节日及习俗日益受到人们的
重视。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与含义阔大、
形象众生的诗不同,词小而狭,巧而新。……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
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的、以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
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
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余秋雨在《中国戏剧文化史》中指出,元杂剧在精神上有
两大主调:第一主调是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第二主调是讴歌非正
统的美好追求,其论断颇为精到。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材料一中,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有何特点?作者认为宋朝词坛的
主流词风是什么?写出这一主流词风的代表人物。
[答案] 特点:豪放。主流词风:婉约、阴柔。代表人物:李清照等。
(2)材料二认为元杂剧在精神上的主调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
[答案] 主调: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史实: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愤怒地鞭挞当时社会的黑暗势力。
(3)材料三是对《资治通鉴》一书的评价。主持编写这部著作的是谁?
为什么说此书“必不可无”“不可不读”?
[答案] 人物:司马光。原因:《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可以为统治者加强统治提供历史得失的鉴
戒。(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链接
1.[2022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 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
宋朝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
瓦子,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 。
A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2.[2022年广西桂林] 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 。
C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3.[2022年山西] (节选)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从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
貌和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是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
“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
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
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
行演出……从此开创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
——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
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答案] 特点: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需求;音乐
形式和演出风格多样;在继承中有所创新等。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
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