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增分策略---小说阅读检索加工,要素概括(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增分策略---小说阅读检索加工,要素概括(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6 15: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增分策略---小说阅读检索加工,要素概括
【考情分析】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的深入改革,小说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中,加强对小说阅读的训练,掌握有效的检索加工和要素概括能力,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之一。
【应对策略】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涉及文学知识、语言表达、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学生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文学术语、阅读技巧等,为理解小说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在阅读小说时,学生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快速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可以通过多阅读、多练习来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同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三、掌握检索加工和要素概括的方法
在小说阅读中,检索加工和要素概括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 抓住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理解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3. 学会运用文学术语,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多做练习题,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检索加工和要素概括能力。
【练习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检索加工和要素概括能力,我们建议进行以下练习:
1. 精选小说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些短篇小说,供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小说特点,同时要注意选择难度适中的作品,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方面,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3.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针对小说阅读的考查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专项练习题,如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提炼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检索加工和要素概括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4. 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阅读心得和解题经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阅读俱乐部或文学社团,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文学问题,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中,加强对小说阅读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掌握检索加工和要素概括的方法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小说阅读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类例析】
分类例析(一)概括情节
例一(202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子
红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儿大,比麦粒儿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①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图片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有删改)
【注】①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原创题目】请围绕主人公老头和老婆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明确:
小说的主人公老头和老婆婆是一对勤劳朴实的夫妇,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荒凉而又美丽的地方。老头是一个勤劳而有梦想的男子,他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努力工作,开垦荒地,播种麦子。而老婆婆则是一个温柔而又坚强的女性,她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故事从老头和老婆婆的坚守开始。他们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因为他们相信这里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即使周围的人都已经搬走了,他们依然坚守在这里,守护着他们的土地和梦想。
接着,故事展现了老头和老婆婆的勤劳和坚韧。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开垦荒地,播种麦子。老头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而老婆婆则默默地支持着他,为他准备饭菜,照顾他的生活。
在故事中,老头和老婆婆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他们的土地被风沙侵袭,麦子长势不佳,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工作,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最终,故事以老头和老婆婆的收获和幸福为结局。他们的麦子终于丰收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而富有感染力,通过老头和老婆婆的故事,展现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故事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失误警示】
在梳理故事情节时,需要注意细节和情节的连贯性。首先,要明确主人公老头和老婆婆的性格特点和背景,他们是一对勤劳朴实的夫妇,坚守在荒凉而又美丽的地方。其次,要梳理出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从他们的坚守开始,到勤劳和坚韧的工作,再到经历挫折和困难,最终获得收获和幸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变,以及人物的变化和成长。同时,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如老头和老婆婆的劳动场景、土地的变化、麦子的生长等,这些细节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最后,要注意对故事主题和意义的挖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出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情感。
在回答过程中,我犯了一个失误,即没有充分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导致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不够准确和全面。因此,在以后的回答中,需要更加仔细地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确保回答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让回答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增分策略】
在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事项:
首先,要抓住故事情节的主要线索。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主人公的行为和经历,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互动。这些线索是构成故事情节的基础,也是理解小说主题和意义的关键。因此,在概括情节时,要紧紧抓住这些线索,确保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关注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小说中的转折点通常是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时刻。这些转折点可能是一次意外事件、一个关键的决定或一个重要的发现等。在概括情节时,要特别关注这些转折点,理解它们对情节发展的影响,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最后,要注意情节细节的描写。小说中的情节细节往往能够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经历。在概括情节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关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也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避免过度夸张或虚构。
总之,在概括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抓住主要线索,关注转折点,注意细节描写,以确保情节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时,也要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分类例析(二)概括形象
例二(202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子
红柯
(文章见例一)
【原创题目】小说中的这一对老夫妻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作分析。
明确
小说中的老夫妻形象特点主要表现为勤劳朴实、坚韧不拔、富有爱心和信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垦荒地,播种麦子,即使面对土地被风沙侵袭、麦子长势不佳等挫折和困难,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工作,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他们的坚韧和勇气让人敬佩。同时,他们也富有爱心,视土地为家园,对麦子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充满了深深的关怀和爱护。他们的信仰也让人感动,坚信只要勤劳努力,就一定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老夫妻的形象特点充分展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情感,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
【失误警示】
在分析小说中老夫妻的形象特点时,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避免遗漏或误解。首先,要关注老夫妻的行为和经历,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在这个故事中,老夫妻表现出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垦荒地,播种麦子,面对挫折和困难也没有放弃。同时,他们还富有爱心和信仰,视土地为家园,对麦子充满关怀和爱护,坚信勤劳努力就能创造美好生活。
其次,要注意老夫妻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互动,理解他们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故事中,老夫妻坚守在荒凉而又美丽的地方,与土地和自然息息相关,他们的形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情感。
最后,要注意结合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来分析老夫妻的形象特点。在这个故事中,老夫妻的形象特点与小说的主题和意义紧密相连,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因此,在分析小说中老夫妻的形象特点时,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关注他们的行为和经历、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互动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需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让分析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增分策略】
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首先,要注重对人物行为和经历的解读。人物的行为和经历是塑造其形象的基础,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和经历,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例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老夫妻的开垦荒地、播种麦子等行为,理解他们的勤劳朴实和坚韧不拔。
其次,要关注人物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互动。人物在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互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这种互动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这个故事中,老夫妻与土地和自然的息息相关,反映了他们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情感。
最后,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小说的主题和意义紧密相连,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例如,在这个故事中,老夫妻的形象特点与小说的主题和意义紧密相连,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和经历、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互动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提升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让分析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分类例析(三)概括环境
例三(202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子
红柯
(文章见例一)
【原创题目】小说第二段所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明确:
小说第二段所描写的环境具有荒凉而又美丽的特点。这里是一片被风沙吹残的土地,没有多少生气,显得荒凉而贫瘠。但是,在荒凉之中,却又有一种坚韧和美丽的力量在涌动。土地上生长着稀稀疏疏的麦子,这些麦子虽然长势不佳,但却在顽强地生长着,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同时,这里的天空纯净而高远,阳光强烈而灿烂,给人一种壮美而神秘的感觉。整个环境虽然荒凉,但却蕴含着一种生命的力量和美丽的韵味,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失误警示】
在分析小说第二段所描写的环境特点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过于笼统或片面的描述。首先,要关注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如“一片被风沙吹残的土地”,“稀稀疏疏的麦子”,“纯净而高远的天空”,“强烈而灿烂的阳光”等,这些细节为我们提供了环境的具体特征和氛围。其次,要理解这些特征如何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形象,如荒凉而又美丽,贫瘠而又充满生命力等。最后,要注意这些环境特点与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关联,它们是如何相互呼应和影响的。
例如,在这个故事中,荒凉而又美丽的环境特点与老夫妻的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形象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垦荒地,播种麦子,这种坚韧和勇气与环境的荒凉和贫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他们的形象特点。同时,这种环境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情感,老夫妻视土地为家园,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这种情感与环境的美丽和神秘也相互呼应。
因此,在分析小说第二段所描写的环境特点时,我们需要关注文本中的具体细节,理解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形象,并注意这些环境特点与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关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增分策略】
在分析小说环境特点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首先,要注重对文本细节的把握。环境特点往往隐藏在文本的具体细节之中,如地形的描绘、气候的变化、景物的描写等。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抓住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环境的特点和氛围。
其次,要理解环境特点与人物形象的关联。人物与环境的互动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环境特点往往与人物的性格、情感和价值观等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环境特点与人物形象的关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逻辑。
最后,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来分析环境特点。环境是小说情节发生和发展的背景,也是表达小说主题和意义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环境特点与小说主题和意义的关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总之,通过分析文本细节、理解环境特点与人物形象的关联以及结合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来分析环境特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的环境形象,提升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对环境特点的把握和描写,让分析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分类例析(四)概括主题
例四(202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子
红柯
(文章见例一)
【原创题目】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概括。
明确:
这篇小说表达了对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人与土地、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老夫妻在荒凉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开垦、播种麦子的经历,小说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形象特点。同时,小说也强调了人与土地、自然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情感。在荒凉的土地上,老夫妻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这种坚韧和勇气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因此,小说通过老夫妻的形象和经历,传达了对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人与土地、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这种主题不仅具有普遍意义,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和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和勇气,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失误警示】
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过于笼统或片面的理解。首先,要关注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和情节发展,从中提取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通过老夫妻在荒凉土地上辛勤开垦、播种麦子的经历,以及他们与土地的深厚情感,来推断小说的主题可能与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以及对人与土地、自然的关系有关。
其次,要理解这些细节和情节是如何共同构成小说主题的。在这篇小说中,老夫妻的形象和经历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勤劳朴实和坚韧不拔,也通过他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感,传达了对于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和尊重。这种联系和情感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最后,要注意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相联系。这篇小说所表达的主题不仅具有普遍意义,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这种主题不仅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分析小说主题时,我们需要关注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和情节发展,理解它们如何共同构成小说主题,并将主题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相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增分策略】
在分析小说主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首先,要注重对文本细节和情节发展的把握。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和情节发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其次,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小说主题。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小说主题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并尝试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最后,要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相联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相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并发现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分析文本细节和情节发展、运用批判性思维以及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相联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提升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让分析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风声(节选)
麦家
夜深了。院子里的灯光相继熄灭,只有西楼会议室依然灯光明亮。
院子里枪声乍起!
尖利的枪声中夹杂着零星的惨叫声、战斗声、脚步声,会议室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两个蒙面人就如利刃破竹一般,破窗而入,高喊:“不许动!把手举起来!”
谁也没想到,共军居然敢冒死来营救老鬼。
王田香想去拔枪,忽见又有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只好乖乖地举起手。
一双双手相继举起,任凭乌黑的枪口对准,命悬一线。
“老鬼,快跟我们走!”
“快走,老鬼,我们是老虎派来救你的!”
肥原似乎不甘心死了都不知道谁是老鬼,一边举着双手一边偷偷环视周围,看到底谁是老鬼。殊不知,所有人都乖乖地擎着双手,或高或低,或直或弯,无一例外。不过肥原也注意到,这些人中只有李宁玉跟王田香一样,颇有点泰然处之的镇静,其他人无不露出了恐惧的神情。白秘书甚至吓得流出了口水,着实丢人。
“老鬼,快跟我们走,晚了就不行了!”
“快走,老鬼,敌人的援军马上就会赶来的,机不可失,耽误不得!”
可就是没有人出列,跟他们走。
肥原不经意间发现其中一个蒙面人穿的是总队士兵特制的大头皮鞋,知道可能已被老鬼识破,顿时恼羞成怒,手还没完全放下便破口大骂:“滚!都给我滚出去!!”
很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原来这是肥原为今天晚上精心策划并组织的一出压轴戏,长时间的开会就是为了把时间熬过去。夜深深,让共军铤而走险,让老鬼自投罗网。可老鬼毕竟是老鬼,资深老辣,历练成精,哪会被这几个小鬼骗过?他们穿的是统一的皮鞋,端的都是制式的枪,哪像老鬼的同志。老鬼的同志来自五湖四海,使的武器五花八门,口音南腔北调,怎么可能这么整齐划一?不用说,肥原又白打了一张牌。不但白打,还有点丢人现眼。
再说张司令,什么时候这么狼狈过,当着自己的部下乖乖地举起颤抖的双手?肥原采取这么大的行动,居然不跟他打招呼,让他出洋相,简直是胡闹!他忍不住板着脸,气呼呼地责问肥原:“肥原长,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肥原本就在气恼中,不客气地回敬道:“还用问吗?我要引蛇出洞,诱鬼现身。你不觉得你身边的鬼太狡猾了吗?你要觉得我做得不对,有什么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司令看他气势汹汹,忍了气功他:“依我看,等明天再说吧,等明天这个时候,什么老K、老虎、老鬼都会现身的。”
肥原走到李宁玉跟前:“我觉得已经现身了,李宁玉,你觉得呢?刚才我看见你静若止水。你为什么这么镇静,能告诉我吗?”
李宁玉看着肥原,静静地说:“因为我觉得这样卑鄙地活着,老是被你无辜地当共党分子怀疑、讹诈,还不如死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创作的对话(节选)
麦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感伤变成了愤怒(冷漠、清高的芯子也是愤怒),天真变成了调皮,小说的台子(广场)被四方拆解。小说家开始跟各种现代主义思潮联姻,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吹拉弹唱,自娱自乐。这时的小说是不敢天真的,小说一天真,“文学的上帝”就嘲笑,骂你浅薄,没有思想,没有诗意。这一路走下来的下场是:小说走出了读者的广场,走进了文学史。直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出现,小说天真的一面几乎被他以一己之力牵回头。
我从马尔克斯包括博尔赫斯那里,看到了恢复小说天真一面的契机,也受到诱惑,得出的结论是:要写奇人。别指责我不写常人,常人是人,难道奇人就不是人吗?我们要写的是人,难道奇人就没有人性?我的父母是最平常的人,农民,过着最日常的生活,但他们的生命里其实并无太多人性的考验。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看日头作息,只为一副胃肠,甚至连爱情、孤独、荣辱甚至都不大有,小小的山村就是天下,如何让他们来体现复杂、泥泞、宽广的人性?人性只有在极端的条件下才能充分体现,这个任务我觉得奇人应该比常人更容易出色完成。可以说,这也是我要写奇人的“思想基础”。
当然,奇人各式各样,为什么我不去写“风清扬”,不写“棋王”,不写“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这必定跟我的经历、知识面、兴趣点相关。战略性地选择在哪里开战是可以谋划的,但仗怎么打,到战术层面,其实是没得选择的,只能跟自己打,抽调自己的各种储备。我无须向你强调,我写的都是虚构的——难道有那么多极端又典型的人坐等我花钱去收买?当然,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是为了展现更宽广而深入的真实。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笃定是虚构的,但人在重压之下变形、异化,这是现代人的一种集体真实。至于为什么是一只甲虫而非臭虫,为什么那家庭是那种人物关系、那屋子里有那些家具等,正如我为什么要写“特别单位”而非“特别旅馆”一样,都因于作家自身经历,尤其是内心经历。我们有理由怀疑卡夫卡梦见过甲虫(或捉拿过)。我小时候经常做同一个梦,一只翅膀张开来像蓑衣一样的大乌把我叼走。这只大鸟是英雄,我渴望它救我逃出那个令我倍感孤苦的小山村。这跟我后来写了那么多天才——所谓的英雄——或许是相干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交代了“夜深了”这一特定背景之后,紧接着就描写尖利的枪声,先声夺人,给人一种紧张而刺激的感受。
B.肥原举起双手并偷视他人动作的一段文字,通过对众人动作、神情的描写,把肥原老奸巨猾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C.文章写肥原采取的行动使张司令当着部下的面出尽洋相,这既表露出肥原行事专横,也表明二人之间有隔阂。
D.蒙面人持枪闯入会议室,众人恐惧,而李宁玉却泰然自若,是因为她面对上司的无端猜忌早己心如死灰,甘愿赴死。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在失去“天真”之后的结果是:小说家各自为政,自娱自乐,其作品浅薄而无思想和诗意可言,完全脱离读者。
B.马尔克斯几乎以一己之力恢复了小说的“天真”,这使麦家受到启发,看到了改变当时小说创作界乱象的希望。
C.作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与作家的经历、知识面、兴趣点有关,就和麦家不去写“棋王”是一个道理。
D.麦家笔下的甲虫、特别单位等均是虚构的,他认为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是为了展现更宽广而深入的真实。
3.文本一画横线部分中,在“鬼”字前面加上“老”和“小”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4.文本二指出,奇人比常人更容易在极端条件下充分体现人性,请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宝黛共读《西厢记》
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
②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③宝玉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超然客公众号
④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 ”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⑤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②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 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⑥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③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个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
B.林黛玉对落花处置的见解和葬花的行为,可以见出其爱花惜花之心,体现出她敏感细腻的性情和纯净高洁的品格。
C.“银样镴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的话,黛玉此时以此挖苦宝玉,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
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细致,颇能吸引读者。
B.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C.小说前面写宝玉在身边时,黛玉多是“笑”,后面写“见宝玉去了”之后,黛玉尽是“愁”这样安排情节巧妙而有深意。
D.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戏文本身的缱绻缠绵、典雅隽永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7.小说节选部分第②段对落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从节选部分的内容看,林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欲栽大木柱长天
黄晖
“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
教室里,杨昌济【注】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
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
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
“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
“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
“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
“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是,老师。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
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问:“你的志向是什么?”
毛泽东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窃窃私语中,杨昌济皱起眉头,问:“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怎么会没有一点想法呢?难道你从来就没有想过?”
“我想过,经常想。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毛泽东望着老师,他的目光清澈如水,他的话显然出自真心。“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君亦在求索之中么?”“求学即求索。”
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老师,”毛泽东刚坐下,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站起来问,“能不能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志向是什么?”
他的大胆实在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同学们不禁一愣,杨昌济也有些意外地回过身来。他望着毛泽东的眼睛,那双眼睛平静却隐隐地含着让人必须面对的刚毅。一片静默中,杨昌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一片肃穆中,杨昌济用极为平和但却坚定的语调说:“昌济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强自立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一片寂静之中,周世钊、刘俊卿带头鼓起掌来,掌声立即响成了一片。只有毛泽东仍站在那里,望着老师,没有鼓掌。杨昌济挥手止住掌声:“毛泽东同学,今天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要求你马上回答,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五年后,当你迈出一师校门时,我想听到你回答我。能答应吗?”
毛泽东还在揣度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志向”,想着能说出眼前这十四个字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想着什么是他眼里的桃源、太古、大木、长天 时至今日,他辗转上过好几所学校,见过数十位老师,却没有谁说过如此让他深思的话。毛泽东看着老师正凝望着自己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答应您,老师。”
下午,杨家小院里,杨开慧正在送爸爸出门。她一边翻看着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一边问爸爸:“他真的就什么也没说?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会没有理想呢?这个学生真怪啊。”
“是的,他什么也没说。”杨昌济风趣地解释道,“当然他没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而是不肯轻言——有时候,鸿鹄,也要岁月磨炼方成的。”
“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鸿鹄之志?说不定是燕雀之志呢?”开慧和爸爸开起了玩笑。
“不会的。”杨昌济肯定地回答。
“为什么?就因为文章写得好吗?”
杨昌济已经出了院门,又回过身来意味深长地说:“不光是文章。还有那双眼睛,明亮、有神——坚定!那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有的目光。由目可视其心,那样的目光,必定心存高远。”
“爸,你什么时候变成看相先生了?”
“爸爸可不会看相,”杨昌济微微一笑,表情反倒严肃了,“爸爸看的,是那股精气神。”
(节选自《恰同学少年》第五章,有删改)
【注】杨昌济:(1871-1920),湖南长沙人,教育家。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回国后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9.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修身课,杨昌济选择了“立志”的话题,他认为这是人修身的第一要务。
B. 由文中的细节看,杨昌济对刘俊卿的回答不太满意,但对毛泽东的关注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
C. 小说设置的场景很小,甚至在叙事过程中淡化了空间环境,这样更有助于将笔力集中在人物描写上。
D. 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富于个性化;尤其杨昌济先生的语言,文白互见,既典雅厚重又不失亲切随和。
10. 关于杨家父女在小院中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杨开慧和父亲之间轻松融洽的聊天氛围可知,这是一个开明而温暖的家庭,父女俩无话不谈。
B. 杨昌济父女之间的对话,侧面展现了一个富有才华、个性突出、有胸怀抱负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C. 面对杨开慧对毛泽东是否有鸿鹄之志的疑问,杨昌济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毛泽东的认可。
D. 杨昌济通过对毛泽东的眼睛和精气神的观察,断定他心存高远,杨开慧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
11. 本文节选自历史军事小说《恰同学少年》,其取材于新中国的开创者们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请从真实性、虚构性的角度分析文本对材料处理的特点。
12. “欲栽大木柱长天”是杨昌济在教书育人上的抱负和追求,小说中杨昌济是怎样践行这句话的?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李宁玉应对肥原的话,更像是一种应付和说辞;李宁玉的泰然自若,另有他因。
2.C
【解析】A项,由文本二第一段“小说一天真,“文学的上帝”就嘲笑,骂你浅薄,没有思想,没有诗意”,可知A项有误;B项表述不当;D项,由文本二第三段可知,“甲虫”为卡夫卡笔下人物格里高尔的变形。
3.①“老鬼”特指地下共产党员,“小鬼”特指抓捕地下共产党员的特务分子;②“老”与“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特务的愚蠢、地下党员的聪慧,以及地下党员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小鬼”最终没有抓住“老鬼”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4.①设置了一个极端环境;深夜的西楼会议室枪声乍起,所有人面对枪口,命悬一线,气氛紧张;②设定了典型环境中的奇人;在紧张的枪声中,唯有李宁玉与众不同,她泰然处之的镇静以及应对肥原的话语,都可以看出她意志坚定、临危不乱、身份特殊,作者将李宁玉置于极端条件下,放于众多人物之中,很好地完成了奇人的人性塑造;③以典型环境中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在紧张的枪声中,众人从神态到语言都透露出恐惧,肥原则是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由此突出李宁玉的沉稳、机智、临危不乱。
5.C
【解析】“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错。林黛玉用《西厢记》中的话来回应宝玉,既是取笑他没有勇气、不敢面对感情,又是表明心迹、吐露真情。
6.B
【解析】文中没有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宝玉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7.①情节上,为后文宝玉撂花、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②形象上,通过对宝玉行为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宝玉性格中的天真纯朴,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环境上,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衬托出宝黛爱情的纯真美好;④主题上,预示着宝黛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⑤艺术效果上,宝玉所见之景与所读之文巧合,增添了浪漫气息。
【解析】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的情节,一般要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有的还应注意表达效果。
8.①美丽善良,心地纯洁。通过宝玉之口借用《西厢记》的台词“倾国倾城貌”表现了黛玉的外貌之美;通过对落花的态度展现了黛玉纯洁美好的心灵;②心思细腻,爱花惜花。通过语言描写,黛玉劝宝玉不要将花撂入水中而应埋入土中,可见其细腻、爱花、惜花;③聪颖、爱读书。读《会真记》感触深并默默记诵;④多愁善感。与宝玉玩笑时“眼圈红了”,听戏文时“眼中落泪”都体现出林黛玉的伤感。
9.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
B.“但对毛泽东的关注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错误,结合原文“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可知,杨昌济是因为初识学生,不便直接批评,且也不宜太早下结论。选项“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B。
10.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杨开慧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错误,结合原文“‘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鸿鹄之志?说不定是燕雀之志呢?’开慧和爸爸开起了玩笑”可知,这是杨开慧在跟父亲开玩笑。选项“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D。
11. ①小说取材于以天下为己任的新中国的开创者的读书生活,以杨昌济、毛泽东、杨开慧等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为原型,符合小说的真实性。②作者通过想象对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叙写杨昌济老师引导学生们谈志向的故事,具体描绘了他们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体现了小说艺术合理的虚构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从小说里“教室里,杨昌济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下午,杨家小院里,杨开慧正在送爸爸出门”等内容中可知,小说的人物都是历史人物,而非虚构,取材于以天下为己任的新中国的开创者的读书生活,以杨昌济、毛泽东、杨开慧等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为原型,符合小说的真实性。
小说之所以和历史不同之处是有文学的加工和艺术的虚化。结合小说对上述历史人物的描绘“杨昌济微微一笑”“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毛泽东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他望着毛泽东的眼睛,那双眼睛平静却隐隐地含着让人必须面对的刚毅”“‘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鸿鹄之志?说不定是燕雀之志呢?’开慧和爸爸开起了玩笑”,读者可以从这些艺术创作后的文字中感受到与历史记载的不同之处,作者通过想象对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叙写杨昌济老师引导学生们谈志向的故事,具体描绘了他们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体现了小说艺术合理的虚构性。
12. ①他德才兼备,言传身教。他谆谆教诲,指引学生立志,还以自己的志向情怀感染和激励学生。②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他耐心引导,因材施教。③他目光如炬,慧眼识英。对待毛泽东这样个性突出的学生,他能细心观察发现其卓尔不群之处,有伯乐的慧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结合原文“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杨昌济微微一笑”“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杨昌济用极为平和但却坚定的语调说……则吾愿足矣”可知,他德才兼备,言传身教。他谆谆教诲,指引学生立志,还以自己的志向情怀感染和激励学生。
结合原文“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下一个,刘俊卿同学”“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求学即求索’”可知,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他耐心引导,因材施教。
结合原文“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杨昌济挥手止住掌声……我想听到你回答我。能答应吗?”“杨昌济已经出了院门……由目可视其心,那样目光,必定心存高远”可知,他目光如炬,慧眼识英。对待毛泽东这样个性突出的学生,他能细心观察发现其卓尔不群之处,有伯乐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