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大单元练习
大单元课题活动——认识重要的区域性组织
(一)课题背景:认识大洲、地区和国家,需要拥有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料。地理信息资料,主要有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两种。第一手资料是由自己直接经验所得,或者是自己搜集整理的原始资料。第二手资料不是直接获取的,而是引用的关于该事物的记录。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就属于第二手资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经济条件、知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等的限制,我们很难亲眼目睹要研究的所有地理内容。因此,学会使用第二手资料对于地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题目标:学会使用第二手资料。
(三)课题要求:1.搜集相关资料,找出该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四)课题准备: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国家。
(五)搜集资料的渠道:互联网或书刊查询。
(六)呈现结果方式: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做成课件PPT。
总结:学完本章后,让同学们按照课题要求向班级同学们进行该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合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23-24七年级下·四川泸州·期中)下图为日本主要工业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甲岛的名称是( )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2.日本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 )
A.北部岛屿 B.西部平原 C.太平洋沿岸 D.日本海沿岸
3.日本的海上运输业十分发达,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位于中高纬度地区 B.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
C.国内矿产资源贫乏 D.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1.B 2.C 3.D
【解析】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岛、甲所示的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多个小岛组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日本矿产资源缺乏,大多依靠进口,为了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转运,将工业区多建在沿海地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日本主要位于中纬度,A错误;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不是自然条件,B错误;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是不利条件,C错误;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运输业十分发达,这是日本的海上运输业十分发达的有利自然条件,D正确。故选D。
【点睛】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8亿。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日本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23-24七年级下·山东济南·期中)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化岛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很大。图是日本2022年进出口贸易额的货物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 )
A.进口中工业原料多于工业制成品
B.出口中工业原料多于工业制成品
C.工业制成品进口和出口量都最多
D.金属矿产和能源种类多、储量大
5.日本主要工业区大多临近太平洋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 )
A.气候适宜 B.水源充足
C.海运便利 D.矿产资源丰富
6.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国投资已达1万亿美元,雇佣了近7万美国人,涉及到钢铁、汽车、电力及电子等工业部门。日本采取这种发展方式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环境污染加剧 B.日本土地供应紧张,国内需求减少
C.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D.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4.C 5.C 6.D
【解析】4.读图可知,日本进口中工业制成品大于工业原料,A不正确;出口中工业制成品大于工业原料,B不正确;工业制成品进口和出口量都最多,C正确;日本矿产资源缺乏,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5.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日本多优良海港,海运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所以日本工业区大多临近太平洋沿岸的原因是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故C正确,D不正确;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不是日本主要工业区大多临近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AB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6.日本的工业多面向国际市场,很多工业分布在美国等国家,主要原因是日本环境污染加剧,土地供应紧张,国内需求减少,且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价格比较高,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根据题意选D。
【点睛】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市场狭小,资源贫乏,需要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所以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沿岸的狭长地带,海运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
(22-23七年级下·河北邢台·期末)图示意埃及棉花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制约埃及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水源
8.埃及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 B.尼罗河沿岸 C.红海沿岸 D.刚果河沿岸
7.D 8.B
【解析】7.埃及除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故制约埃及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读图可得,埃及的棉花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该地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埃及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3-24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中)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读“俄罗斯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俄罗斯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跨亚、欧两洲,是亚洲国家 B.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C.母亲河是叶尼塞河 D.矿产资源丰富,轻工业发达
10.俄罗斯交通运输业发达。欧洲部分铁路网密集,以( )为中心,呈放射状。
A.莫斯科 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
11.中、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国对俄罗斯大量出口的产品最可能是( )
A.汽车、飞机 B.钢铁 C.石油 D.纺织品等日用品
12.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B.乌拉尔工业区 C.圣彼得堡工业区 D.莫斯科工业区
9.B 10.A 11.D 12.D
【解析】9.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故A错误;俄罗斯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故B正确;俄罗斯母亲河是位于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故C错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D错误。故选B。
10.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网密集,以首都莫斯科为中心呈现放射状,亚洲部分稀疏,故A正确;圣彼得堡为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铁路没有以圣彼得堡为中心呈放射状,故B错误;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周围铁路线相对稀疏,故C错误;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太平洋沿岸,属于亚洲部分,故D错误。故选A。
11.汽车、飞机、钢铁属于重工业产品,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故AB错误;俄罗斯石油的蕴藏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近十几年来,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促进了本国经济较快增长,故C错误;俄罗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发达,故D正确。故选D。
12.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以首都莫斯科为中心的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D正确,故选D。
【点睛】受地理、历史、民族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
(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图为法国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法国地中海沿岸葡萄种植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邻近海洋,灌溉水源充足 B.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
C.全年温和多雨 D.高原为主的地形,土壤肥沃
14.法国畜牧业发达,以下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②多汁牧草生长旺盛、草场广
③畜牧业发达④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②④①
15.某同学拟对法国的饮食习惯、农业生产方式、气候及植被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下列题目中最符合研究主题的是( )
A.《法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对气候及植被的影响》
B.《法国的气候和植被对农业生产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影响》
C.《法国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对植被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D.《法国的植被和农业生产方式对气候及饮食习惯的影响》
13.B 14.C 15.B
【解析】13.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是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种植葡萄,B正确。临近海洋,但灌溉水源不是来自海水,A错误;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错误;受地形地势影响小,D错误。故选B。
14.法国畜牧业发达,爱吃牛羊肉的原因是:处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④),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侯,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①),多汁牧草生长旺盛、草场广布(②),畜牧业发达(③),所以多数欧洲人爱吃牛肉、喝牛奶,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乳酪。故④①②③正确,C符合题意。故选C。
15.欧洲西部以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这种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广布,因而畜牧业发达,居民饮食以乳产品和牛羊肉为主,故对欧洲西部饮食习惯、农业生产方式、气候及植被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题目中最符合研究主题的是《法国西部的气候和植被对农业生产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影响》。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欧洲大部分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牧草生长旺盛;形成了发达的畜牧业。
(2024·陕西渭南·一模)俄罗斯和日本凭借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工业。读俄罗斯工业区分布图(图1)和日本工业区分布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关于两国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河流结冰期长,日本河流无结冰期
B.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日本渔业资源丰富
C.日本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俄罗斯的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D.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位于日本海沿岸的关东平原
17.下列关于两国工业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B.俄罗斯亚洲部分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C.都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D.都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答案】16.B 17.A
【解析】16.日本具有温带气候,其河流有结冰期,A错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日本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日本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俄罗斯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不正确;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位于濑户内海海沿岸的关东平原,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17.日本工业发达,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A正确;俄罗斯亚洲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B不正确;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点睛】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其中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因为沿海地形平坦,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2024·山东济南·一模)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因工厂大量倒闭,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被称为“锈带”。太平洋沿岸和南部由于纬度较低,受季风气候影响,阳光明媚,被称为“阳光地带”,且是美国的新兴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东北部向“阳光地带”迁移。下图为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及工业扩展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主要优势是( )
A.优越的气候条件 B.肥沃的黑土资源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充足的粮食供应
19..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0.美国工业由东北部“锈带”向南部“阳光地带”发展,主要因为南部( )
A.开发历史悠久,市场广阔 B.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C.水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 D.环境污染较小,劳动力充足
【答案】18.C 19.A 20.D
【解析】18.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主要优势是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故C正确。气候条件和黑土都不是工业发展的优势,粮食供应不是主要优势,排除ABD,故选C。
19.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甲所示的旧金山,这里高等院校集中、人才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故A正确,乙是芝加哥,丙是新奥尔良,丁是纽约,排除BCD。故选A。
20.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其发展工业的能源和原料优势突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使得该区域的工业不具优势,所以其工业发展慢,而南部的“阳光地带"污染小,地价低廉,劳动力价格低,使工业发展迅速,D正确。南部相比东北部,开发历史不算悠久,A错误;东北部相比南部矿产更丰富,B错误;东北部靠近五大湖,水源条件更好,C错误。故选D。
【点睛】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这里,南部地区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这里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较东北部小,美国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
(2024·山西晋中·一模)中国和巴西贸易关系密切,近年来两国在铁路、港口、工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下图示意巴西人口、农业和资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 B.太平洋沿岸 C.亚马孙平原 D.赤道附近
22.中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投资建设钢铁厂,当地的优势包括( )
①海运便利②矿产丰富③科技发达④棉花产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A 22.A
【解析】21.读图可知,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A正确;巴西东临大西洋,并不在太平洋沿岸,B错误;亚马孙平原和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CD错误。故选A。
22.读图可知,中国在里约热内卢附近投资建设钢铁厂,其优势条件主要是:铁矿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等,①②正确;钢铁厂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科学技术要求不高,棉花产量大与建钢铁厂无关,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巴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的生产国行列。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2024·山东济南·一模)读下列四国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国家首都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莫斯科 B.②-巴西利亚 C.③-悉尼 D.④-新德里
24.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特征,正确的是( )
A.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 B.②平原面积广大
C.③地势西高东低 D.④亚马孙河注入太平洋
25.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特征,正确的是( )
A.①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B.②是传统的东方文化
C.③服务业是支柱产业 D.④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23.A 24.A 25.C
【解析】23.①为俄罗斯,首都是莫斯科,A正确;②是日本,首都是东京,B错误;③是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C错误;④是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D错误。故选A。
24.读图可知,①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广;②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狭小;③澳大利亚地形明显分三部分东部山地,又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亚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④巴西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A正确,BCD。故选A。
25.读图可知,①俄罗斯重工业发达;②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③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④巴西人种复杂,人种以白种人为主,其次为混血种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俄罗斯的重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丰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这些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这些自然资源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解答题(50分)
26.(23-24七年级下·江苏南通·期中)中东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下图为“中东地区位置及板块运动方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中东地处 洲、欧洲、非洲交界地带,沟通 洋、印度洋的“两洋三洲”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从海陆位置看,伊朗属于 (临海/内陆)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伊朗为 国家。
(3)有科学家预言,若干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推测理由是地中海位于 板块与 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海洋面积逐渐缩小最终会消失。
(4)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其首都开罗位于 (河流)沿岸;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是 运河。
(5)小明乘坐游轮游览尼罗河风光,面对游轮前行方向,看到右前方一轮红日徐徐落下,由此推测此时游轮正 (顺流/逆流)而行。
26.(1) 亚 大西
(2) 临海 发展中
(3) 亚欧 非洲
(4) 尼罗河 苏伊士
(5)逆流
【分析】本题以尼罗河流域气候分布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中东的位置、埃及的首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中东地区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三洲的交界地带,周围有红海、黑海、里海、地中 海、阿拉伯海,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沟 通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洋,是东西方的交通要 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读图可知,伊朗濒临阿拉伯海和波斯 湾,所以是临海国;伊朗是发展中国家,伊朗 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 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 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 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
(3)一般来说,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科学家预言,若干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推测理由是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海洋面积逐渐缩小最终会消失。
(4)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其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沿岸;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是亚洲非洲的分界线。
(5)受地球自转影响,太阳东升西落,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如果顺流而行,太阳应该在左前方徐徐落下,而小明看到右前方一轮红日徐徐落下,可推知此时游轮正逆流而行。
27.(2024·山东枣庄·二模)读“俄罗斯和美国本土示意图”,对比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据图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区域名称/自然要素 地形地势 河流 气候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俄罗斯 平原面积广大 ① 水流平稳 结冰期长 ③ 气候广布 ④
美国 东西高,中间低 ② 温和
(2)俄罗斯河流中作为平原和高原分界线的是 (填字母和名称),有美国“硅谷”之称的城市是 (填字母和名称)。
(3)俄罗斯最发达的工业区甲是 工业区,据图分析美国东北老工业区和俄罗斯工业区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4)俄罗斯农业不发达,粮食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美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实行区域专门化,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农业带名称为 。
27.(1) 东高西低 结冰期短 温带大陆性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2) B叶尼塞河 D旧金山
(3) 莫斯科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4) 热量 乳畜带
【分析】本大题以俄罗斯和美国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俄罗斯和美国的地形、河流、气候、工业、农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俄罗斯与美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内部深居内陆,都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两国所处纬度不同,俄罗斯主要处于中高纬度,气候寒冷,冬季寒冷而漫长 ,夏季凉爽而短促,美国主要处于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两国地形都是平原面积广大,俄罗斯的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势东高西低;而美国中部为大平原,西部为落基山脉,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美国与俄罗斯的河流水流平稳,落差小,由于俄罗斯气候寒冷,其河流的结冰期长,美国气候温和,河流的结冰期短。
(2)读图可知,图中A鄂毕河东西两侧均为平原,B河流为叶尼塞河,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C河流为勒拿河西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为东西伯利亚山地。因此,俄罗斯河流中作为平原和高原的分界线是B叶尼塞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硅谷位于D旧金山南部,是全球闻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3) 读图可知,甲地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因此其最发达的工业区甲是莫斯科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等工业部门;读图可知,美国东北老工业区钢铁、煤炭资源丰富,俄罗斯工业区紧邻矿产资源分布。因此,两地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4)俄罗斯农业不发达,粮食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农业生产具有地区专业化;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农业带名称为乳畜带,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因素是该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利于牧草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是五大湖附近,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因此乳畜业非常发达。
28.(2024·河南焦作·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2024年2月18日,一列满载着日用百货、机械配件、纺织面料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驶出,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这标志着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一千列,同比增长6.9%。
【从无到有】中欧班列自开通以来,进出境班列线路和数量稳定增长,中欧班列返程搭载的货物品类更加丰富。下图是中欧班列2013~2021年开行数量变化统计图。
(1)简述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特征。(2分)
【高端定制】
近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中外企业对铁路运输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中欧班列“定制”业务也不断发展,更多货物从“拼车”转为“专车”,还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跨境电商乃至个人提供拼箱服务。
(2)中欧班列实行“定制”业务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商品多样】
法国是中欧班列开行的重要地区之一,法国的牛排、葡萄酒、面包、橄榄油等优质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进入我国市场,大大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图为法国农业分布、气候分布及部分产品示意图。
(3)西欧平原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 ,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因而适宜发展 业。
(4)从牛排、葡萄酒和法棍面包等产品中任选一种,在法国农业分布图上找出其最可能的产地(字母)并简述理由。(2分)
28.(1)西行、东行和总量都呈上升趋势;西行数量高于东行数量;西行数量增加较快。
(2)①:个性化;②:高。
(3) 均匀 乳畜业/畜牧业
(4)葡萄酒;产地:C。理由:C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盛产优质葡萄,酿酒原料充足;该地酿酒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法棍面包;产地:B。理由:B巴黎盆地是法国主要的小麦产区,面包制作原料充足。
牛排;产地:A。理由:A地法国的养牛业发达,牛肉产量大,原料充足。
【分析】本大题以“中欧班列的相关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根据材料分析问题、欧洲的气候、产业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与理解能力、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地理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管素养。
【详解】(1)通过“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统计图”,从总体来看,西行和东行以及总量的数量都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西行、东行和总量都呈上升趋势;再对比西行和东行,会发现西行的数量始终高于东行;另外通过对比西行和东行的变化趋势以及增加速度,会发现西行数量增加较快。
(2)通过题干中,中欧班列“定制”业务也不断发展,更多货物从“拼车”转为“专车”,“定制”体现的是个性化,可知拼车满足了中小企业和电商的个性化运输要求。题干中,虽专车运输费用稍高,但提高了运输安全性、运输效率以及运量。最后的结果,才能促进企业和电商的发展。既然提高了运输费用,不可能是降低的运输效率。
(3)西欧平原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所以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在这种气候影响下的欧洲西部很多地方一年当中阴雨天比较多,这使得夏季热量状况和太阳光照都比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是这种气候对牧草的生长却十分有利,所以欧洲西部很多牧场的牧草多汁鲜嫩。 这是发展畜牧业,尤其是乳畜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社会经济方面,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条件也非常好。该地区人口众多,对肉和乳制品的需求量大。
(4)牛排的原材料是牛肉,需要选择法国养牛业发达的地区,即为A;葡萄酒的原材料为葡萄,需要选择葡萄产量高及质量优的地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葡萄产量大、品质好。且法国地中海沿岸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酿酒技术成熟先进,即为法国的地中海沿岸,C地区;法棍面包的原材料为面粉,需要选择法国的小麦产区,巴黎盆地是法国主要的小麦产区,即B地区。
29.(23-24八年级下·陕西西安·期中)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小组赴巴西进行地理考察。下方图片是该地理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巴西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资料。请你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巴西全部位于 (填“东”或“西”)半球,重要的纬线 (填纬线名称)从巴西北部穿过,国土面积大部分位于 带。
(2)2021年6月14日至7月11日,第47届美洲杯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地理小组研究资料发现比赛期间当地的气候状况是 。
(3)地理小组到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参观,发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任答一点)。巴西的铁矿石运输到我国,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运输。
(4)地理小组到达北部地区,发现亚马孙河水量丰富、流量稳定,但内河航运并不发达,其流域内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理小组提出了以下地理问题,请你帮忙解答。
问题一:亚马孙河航运不发达的原因是 。(2分)
问题二: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任答两点)。
29.(1) 西 赤道 热
(2)较为温和,降水较少
(3) 铁矿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海运便利 海洋
(4) 人口少,经济不发达 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分析】本题以对巴西的考查为材料,涉及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矿产资源、工业概况以及亚马孙河流域基本情况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巴西全部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的西半球;赤道从巴西北部穿过,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国土面积大部分位于热带。
(2)读图可知,里约热内卢属于热带草原气候,6、7月份为南半球的冬季,此时里约热内卢气温较为温和,降雨较少,气候较适宜。
(3)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巴西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巴西铁矿储量大,质量优;巴西东部地区地形丰富,地势起伏大,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两城市均靠海,海运交通便利,方便运输。我国东临太平洋,巴西东临大西洋,巴西的铁矿石运输到我国,运输量较大且路途遥远,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
(4)亚马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慢且径流量大,因此轮船通航自然条件优越,但因流域内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运输量小,因此河流的航运不发达。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如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如果亚马孙流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空气质量下降、极端天气增加等。
30.(23-24八年级下·福建龙岩·期中)世界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下图分别为甲乙两国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乙图所示信息,说明乙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 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东北部五大湖沿岸是B (农业带),请从自然方面说明其形成原因 。(2分)
(2)位于A (城市)附近的“硅谷”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3)澳大利亚有憨厚可爱的考拉、善于游泳的鸭嘴兽……澳大利亚至今保存着这些古老的动物,从海陆位置方面看其主要原因是 。(2分)
(4)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为 ,中部地区均为 (地形类型)。
(5)通过对比发现甲乙两国人口、城市大多分布在 ,试分析共同原因 (至少两条)。
30.(1) 专业 乳畜带 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
(3)独占一块大陆,长期孤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单一
(4) 东西高,中间低 平原
(5) 沿海地区 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和美国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农业分布、城市、代表动物、地形地势、城市和分口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生产规模大,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的农业带是B乳畜带,该地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大。
(2)读图可知,A是旧金山又名圣弗朗西斯科,位于图中的西部工业区,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是美国芯片产业的研发和设计中心,引领美国制造业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独自占有一块大陆,长期孤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单一,生物的进化缓慢,因此至今保存着这些古老的动物。
(4)读图可知,美国地形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脉,地势特点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均为平原为主。
(5)读图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口是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美国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五大湖区,故两国人口和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地区是该国气候最为温和湿润的地方,水热配合条件好,自然条件适宜,同时港口和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对外交通便利,美国沿海平原和五大湖沿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雄厚,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附:作业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
要求(满分75分) 45~52分 53~59分 60~75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