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提要卷
班级 姓名
1、《古诗三首》
★一、重点字词。
杂兴(xìng):有感而发的诗篇。 昼:白天 。 耘:在田里除草。
玻璃:这里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 衔:用嘴含。
陂(bēi):池岸。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多音字:解 jiě解释 、解除、瓦解 jiè 押解、解元 xiè 浑身解数
供 gòng供品、口供、供职 gōng 提供、供不应求、供给(jǐ)
二、课文解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古诗描绘了农家夏忙时耘田绩麻和孩童学种瓜的情景,展现出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天真可爱、勤劳的形象,也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和儿童的喜爱、赞扬之情。
古诗大意: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古诗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满而又自得其乐的“脱冰做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古诗大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金属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他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3《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古诗诗中有画,描绘的池塘景色和牧童横坐牛背吹笛共同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展现了儿童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晚景和儿童的喜爱之情。
古诗大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4三首古诗的异同。
相同之处:①三首古诗均为宋诗;②内容都是写儿童生活的,都表现了可爱纯真的儿童形象;③三首古诗都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以及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不同之处:①三首古诗描写儿童所做的事情不一样(第一首写了童孙学种瓜、第二首写了稚子弄冰、第三首写了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短笛);
②孩子的形象不一样(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调皮天真、悠闲自在。);③儿童活动的时间、环境各异(一是初夏农忙时的村庄,二是寒冬时的村庄,三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
重点语段赏析。
读着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说说你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几间茅屋前长着成行的桑树,一棵棵桑树枝繁叶茂。一群淘气的农家小孩在桑树下学大人种瓜,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施肥,有的浇水,还有的在培土。竖起耳朵仔细听,有人说,瓜坑要深一点,结的瓜才会大;有人说,水要多浇一点,让瓜藤喝饱水;还有的问,什么时候才能吃到瓜?虽然忙得满头大汗,却人人喜气洋洋。
拓展延伸。
1.杨万里,南宋诗人,学者称诚斋先生,被誉为”一代诗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2.描写儿童的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祖父的园子》
★一、重点字词。
逛(guàng) 谷穗(suì) 玩腻(nì) 溜平(liù)
倭瓜(wō) (方言)南瓜。 倭: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多音字:
晃 huǎng明晃晃、晃眼、虚晃一枪 huàng摇晃、晃悠
结 jiē结出果子、结结实实、结巴 jié结束、结果、张灯结彩
蚂 mà 蚂蚱 mǎ 蚂蚁 mā 蚂螂
啰 luō 啰嗦(啰唆) luo 好啰 下雨啰
二、课文解读。
★1、本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活动,展示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的深深留念和怀念。
2、作者萧红眼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的园子。
三、重点语段赏析。
1、“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句话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这句话运用排比修辞,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3、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作者把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倭瓜、黄瓜和玉米上,通过对他们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
3、月是故乡明
★一、重点字词。
徘徊(pái huái) 场(cháng)院 篝(gōu)火 澄(chéng)澈:清澈透明。
旖(yǐ)旎:柔和美好。 乐此不疲:乐于
不可胜数(shǔ):承担、承受。 良辰美景:辰,时光。
美妙绝伦:绝,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胜地: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无边无垠(yín):垠,界限;边际。 碧波万顷(qǐng):顷,地积单位。
多音字:斗 dǒu星斗、车载斗量、烟斗 dòu斗争、打斗、斗鸡走狗
燕 yān燕国 yàn燕子
二、课文解读。
★1《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文以“月亮”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乡之情。本文回忆了而是在故乡月下的四件童年趣事: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和望明月,表现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三、重点语段赏析。
说一说“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自然段内容上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以“故乡的月亮”开篇,以“故乡的月亮”结尾,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为完整;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升华。“故乡的月亮”,照应题目,画龙点睛。
四、拓展延伸。
1季羡林,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史学家,被誉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2月的雅称:婵娟 冰轮 玉兔 玉盘 玉壶 素娥 蟾宫
3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数不胜数
4关于月亮的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4、梅花魂
★一、重点字词。
葬(zàng)身 秉(bǐng)性:性格。 老干(gàn)虬(qiú)枝
玷(diàn)污 眷恋(liàn) 凉飕飕(sōu)
颇负盛名:很。 不甚在意:很。 大抵:大概。
多音字:抹 mā抹布 mǒ涂抹 mò抹墙 折 zhé折扣 zhē折腾 shé折本
撩 liáo 撩拨 liāo撩起来 泊 bó停泊、漂泊、淡泊 pō湖泊
二、课文解读。
★1《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本文以“梅花”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了有关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
2《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课文首尾呼应,开头采用倒叙的方式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爱墨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感情,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更加突出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三、重点语段赏析。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外祖父对古玩不甚在意,却对墨梅图分外爱惜,这一态度的对比突出了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极其珍爱。
2、“哦!祖国,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写出了作者要回国时急切而喜悦的心情,也反映了“我”对祖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1描写梅花的词语:凌寒独放 暗香疏影 凌霜傲雪 冰肌玉骨 俏不争春 坚贞高洁
2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3“岁寒三友”:梅、松、竹 “四君子”:梅、兰、竹、菊
4拥有梅花品格的人:郑成功、文天祥、戚继光、于谦、岳飞
语文园地
1、《游子吟》的大意:临行前,母亲在为游子缝制衣衫,那针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日阳光一般的母爱,孩子微小的心意又怎么能报答呢?
2、晖:阳光。这首诗将孩子比作小草,将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寄托了孩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