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6 16: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5世纪,在欧洲的费拉拉封建领主庄园里,从封建领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据此可知,费拉拉庄园体系的特点是( )
A.农民向领主支付租金 B.庄园实行自给自足经济
C.农奴在庄园享有自由 D.庄园内有发达的手工业
2.“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3.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指出:“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指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吉尔伽美什》 C.《罗马民法大全》 D.《摩诃婆罗多》
4.从10—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其中拥有自治权的城市大多设有市长、市政官员和法庭,并采用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有民主色彩的共和宪政政体。这说明当时西欧( )
A.引领着世界贸易快速发展 B.蕴含着社会转型的因素
C.盛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 D.出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5.以下关系中与中古西欧封君封臣关系最相似的是( )
A.古代罗马的奴隶主与奴隶 B.幕府时期日本的将军与武士
C.古代印度的婆罗门与刹帝利 D.印加帝国的政区长官与下属官吏
6.中世纪初;西欧教会曾规定7代内禁婚,13世纪将限制缩小到4代,但在闭塞的社会里,都难以实施。从中世纪教堂结婚登记簿发现,“在一般村庄里大概至少有一半不自由人有一个共同的玄祖,其间包括未来的新娘和新郎”。这反映( )
A.庄园经济影响社会交往 B.封建领主权力高度集中
C.教皇权威受到极大冲击 D.农奴漠视婚姻伦理观念
7.12世纪,西欧各国君主对城市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12世纪初,法兰西的路易六世极力镇压新出现的城市,而他的孙子腓力·奥古斯都鼓励城市的发展。城市提供的大量现金税收,使君主们摆脱了在国家治理上对封建领主的依赖。上述材料可用来解释( )
A.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条件 B.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基础
C.近代文艺复兴兴起的社会环境 D.西欧封建王权强化的原因
8.110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登基时,作为封臣的勃艮第、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拒绝向其行臣服礼。1109年,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法国( )
A.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 B.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C.专制王权遭到了挑战 D.分裂割据局面加剧
9.在12世纪末伦敦的一份诉状中,市民声称:“无论伦敦发生任何变故,伦敦将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1215年,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这一状况( )
A.导致英国封建王权日益走向衰落 B.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C.表明市民阶层的政治影响力增强 D.折射出资产阶级与王权斗争激烈
10.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
A.欧洲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 B.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
C.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具备 D.独立的民族教会有望建立
11.13世纪的英格兰,土地问题备受争议,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在大多数城市特许状以及《土地死手律》中,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这一系列法律改革( )
A.动摇了封君封臣制的基础 B.凸显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C.促进了英格兰城市的兴起 D.摆脱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12.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1439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发布国王令,规定除了贵族所属领地的年贡及征集军队之需,贵族不得征收人头税等税项。这些变化旨在( )
A.打击割据势力 B.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国家实力对抗教皇
13.“它(封建生产方式)是一种由土地和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生产方式,其中劳动力与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土地构成有‘公社土地、自主地和份地与领主经营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获得全面的发展 B.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C.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4.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 )
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 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 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15.如表是13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签署的重要法案,据此可知( )
时间 法案及签署者
1215年 英国贵族与国王约翰在兰尼米德签署《大宪章)
1220年 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城镇居民自制《马格德偿法》
1222年 匈牙利低等贵族和士绅迫使国王签署了《金玺诏书》
A.近代法制重大发展 B.契约理念趋向成熟
C.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D.君主立宪制已出现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三 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李腾《秩序重构下的11—12世纪欧洲政教之争》
(1)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1世纪后西欧出现的新变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从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西欧社会主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文化特点。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这样的典型……成为自由城市。
——摘编自《全球通史》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中期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18.欧洲在近代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二 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会服务的人才,向群众宣传宗教,并设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僧院学校附设在僧院内,又分内学和外学。内学培养未来的僧侣,外学则旨在对俗人的子弟进行教民教育。两种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解人——教师——的权威的基础上,不许学生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也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所有的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
——摘编自吴式颖、郭法奇《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中期时,在阿尔卑斯山北侧,修院学校被城市教堂学校代替,在伦巴底则被半世俗化的市立学校代替。城市教堂学校和市立学校招生人数和教学队伍日渐扩大,其中一部分发展成大学。13世纪时,大学在几个大城市特别繁荣。巴黎、伦敦等北方地区的大学都由讲师团体主持,这和现在的美国大学实行的制度差不多,由院系来设置课程,安排学位和讲师。博洛尼亚的大学则由一群学生来管理,南方的其他大学也都采用类似制度,他们创立了一套严厉的规矩来规范讲师的操行。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期欧洲教育发展的表现及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据材料“庄园里需要的一切从封建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可知15世纪费拉拉庄园既有农业生产,也有手工业生产,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项正确;材料显示西欧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未涉及农民向领主支付租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奴在庄园享有自由,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欧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点,不是强调发达的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西欧。材料表明西欧的封建制度是罗马和日耳曼两种文明和制度等结合而产生的,C项正确;根据所学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和日耳曼两种文明共同形成的西欧封建社会,不是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奴制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据材料“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可知是《罗马民法大全》,它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时期颁布的,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最早的史诗,不属于法律,排除B项;《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史诗之一,被认为是印度教文化的象征之一,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0—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拥有自治权的城市大多设有市长、市政官员和法庭,并采用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共和宪政政体,这说明当时西欧蕴含着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因素,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古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因素,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情况,排除A项;三权分立思想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制度出现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题干描述“中古西欧封君封臣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关系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为纽带,封君提供保护,幕府时期日本的将军与武士的关系也在日本的封建体系之上,武士对将军效忠并获得封地,将军则负责保护武士的利益,与其相似,B项正确; 古代罗马的奴隶主与奴隶,这种关系基于所有权和强制劳动,非相互义务关系,排除A项;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种姓制度的不同,主要基于出生而非契约关系,排除C项;印加帝国的政区长官与下属官吏更多基于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而非个人之间的封建契约,排除D项。 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经济上实行封建庄园制,封建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相对封闭,剥削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定在土地上,在这种闭塞的社会里,农奴社交圈子狭窄,故出现“在一般村庄里大概至少有一半不自由人有一个共同的玄祖,其间包括未来的新娘和新郎”这种现象,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影响农奴婚姻关系,并未涉及封建领主的权力,排除B项;宗教改革运动使教皇权威受到极大冲击,排除C项;农奴的婚姻伦理观念主要受闭塞的社会环境影响,并非农奴的主观漠视,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2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尤其明显,市民阶层壮大,在此背景下,欧洲的君主们逐渐在经济上依赖城市,摆脱了在国家治理上对封建领主的依赖,这为欧洲君主加强王权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时间早于12世纪,排除A项;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和材料所列举的现象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项;文艺复兴兴起的社会环境是人们对教会腐败的痛斥、对现世幸福的追求,而非材料所述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108年的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卡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登基时,作为封臣的勃艮第、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拒绝向其行臣服礼”可知,描述的是法国国王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描述的是封臣向封君提供作战义务的信息。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是法国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A项正确;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是在15世纪末,排除B项;“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与专制王权遭到挑战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出当时法国存在地方诸侯割据,但无法得出不断加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无论伦敦发生任何变故,伦敦将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1215年,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可知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但并未导致英国封建王权日益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中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1215年,英国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前期西欧。教皇为国王加冕,维护国王所在家族的王位继承权,国王为教皇打败敌人,反映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B项正确;当时西欧处于中世纪前期,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在中世纪晚期,排除A项;16—19世纪,西方国家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 国家,材料所述为8世纪,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尚不具备,排除C项;独立的民族教会的建立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授予市民可以赠与、出售和抵押土地等财物的权利,但不包含教会,反映出王权与教会存在一定矛盾,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和封建贵族等级,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这些改革为法律改革,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不会推动城市发展,排除C项;这些法律改革与基督教会对人们的精神控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后的西欧。依据材料概况可知: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并且规定贵族不可征收人头税,表明国王逐渐集中了财权,限制了地方的经济实力,有力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出现了割据势力,排除A项;税收权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与教皇权力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其是一种封建生产方式,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土地构成有‘公社土地、自主地和份地与领主经营地’,可知该制度是西欧的庄园经济,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B项正确;从其中劳动力与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可知其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经济发展有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民与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不能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领主权力的概述,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垄断者教育和文化,材料历史被僧侣垄断的情况,正是受到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B项正确;历史写作被僧侣垄断不是因为僧侣我史家出身,而是因为基督教垄断教育和文化,排除A项;据材料“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史书基本都是编年史、年代记,没有发生体例的变化,排除C项;据材料“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史书在中世纪欧洲被僧侣垄断,是强化宗教统治的工具,而非封建统治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欧洲)。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英国的贵族、神圣罗马帝国的市民阶层、匈牙利的贵族和士绅分别通过法律文件争取自身的权益,限制君主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国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各领主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故而权力分散,王权软弱,C项正确;13世纪初属于中世纪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契约理念,但不足以得出成熟,排除B项;君主立宪制出现在近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经济上自给自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
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武装斗争;金钱赎买。
(3)新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自治运动;兴办大学;世俗王权得到加强。(答出其中4点即可)主要影响: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及所学可知,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经济上自给自足);根据材料“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可知,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根据材料“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可知,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可知,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根据材料“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知,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根据材料“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可知,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第二小问途径:根据材料“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可知,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根据材料“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可知,武装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金钱赎买。
(3)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1世纪后的西欧。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可知,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及所学可知,新变化的表现还包括:市民阶层兴起;城市自治运动;兴办大学;世俗王权得到加强。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及所学可知,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
17.(1)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农奴制度)基督教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
(2)原因: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任答2点)
影响:推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有利于瓦解封君封臣制度;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市民参政;有利于文化、教育世俗化;推动大学兴起。(任写5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它是从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相结合的制度;在文化上,基督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根据“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根据“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得出推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有利于瓦解封君封臣制度;根据“ 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得出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根据“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得出有利于市民参政;有利于文化、教育世俗化;推动大学兴起。
18.(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土地层层分封;封主和封臣之间有臣属关系,不能越级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2)表现: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城市自治权的获取;城市大学的发展。
(3)冲击了封建主的力量,瓦解了农奴制;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对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近代文明的孕育起重要作用(推动欧洲思想解放)。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特点:根据材料“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可得出以土地关系为纽带;根据材料“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可得出土地层层分封;根据材料“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可得出封主和封臣之间有臣属关系,不能越级管理;根据材料“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可得出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表现:根据材料“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可得出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根据材料“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可得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根据材料“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可得出城市大学的发展。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影响:根据材料“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可得出冲击了封建主的力量,瓦解了农奴制;根据材料“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可得出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可得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根据材料“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可得出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的兴起对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近代文明的孕育起重要作用。
19.(1)特点:教育目的宗教化;教学内容神学化;教育方法机械、严酷。
(2)表现:城市学校地位提升;大学教育兴起和发展;讲师团体掌握学校教育主导权;学生的自主权增强;教学制度趋于规范。(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冲击了教会势力的权威;适应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欧洲市民阶层的文化素养,为欧洲社会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西方文化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特点:据材料“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会服务的人才,向群众宣传宗教”可知,教育目的宗教化;据材料“内学培养未来的僧侣”可知,教学内容神学化;据材料“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解人——教师——的权威的基础上,不许学生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可知,教育方法机械、严酷。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表现:据材料“院学校被城市教堂学校代替,在伦巴底则被半世俗化的市立学校代替”可知,城市学校地位提升;据材料“13世纪时,大学在几个大城市特别繁荣。巴黎、伦敦等北方地区的大学都由讲师团体主持”可知,大学教育兴起和发展;讲师团体掌握学校教育主导权;据材料“博洛尼亚的大学则由一群学生来管理,南方的其他大学也都采用类似制度,他们创立了一套严厉的规矩来规范讲师的操行”可知,学生的自主权增强;教学制度趋于规范。
意义:据材料“修院学校被城市教堂学校代替”可知,冲击了教会势力的权威;据材料“城市教堂学校和市立学校招生人数和教学队伍日渐扩大,其中一部分发展成大学”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中期欧洲教育发展的影响还可以从适应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欧洲市民阶层的文化素养,为欧洲社会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西方文化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