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统编版全国通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1-23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两河流域狮子山遗址宫殿式建筑中出土的一枚印泥,内容为一位身份尊贵的贵族或者祭司坐雪橇式牛车出行的场景。类似的印泥,在其神庙内发现有200余枚。这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
A.交通运输能力提高 B.早期国家机器的产生
C.征服自然能力提升 D.社会阶级分化的出现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该印泥上反映了贵族(或祭司)的形象,且这一时期出现了神庙等建筑,折射出当时两河流域阶级分化的出现,D项正确;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征服自然能力提升与材料描述的信息无关,排除AC项;国家机器一般指军队警察,监狱等,排除B项。故选D项。
2.如图所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
A.兴起于伊朗高原并创造了楔形文字 B.出现汇集古埃及和西亚传说的《天方夜谭》
C.希腊文化对西亚北非产生长期影响 D.基督教产生发展并在4世纪末被定为国教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这是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的希腊化时代(前323年到公元前30年),该时期希腊文化进一步传播至西亚北非地区,对于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长期的影响,C项正确;兴起于伊朗高原并创造了楔形文字的帝国是波斯帝国,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发展与成书于阿拉伯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基督教产生发展并在4世纪末被定为国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比利时学者亨利·皮雷纳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写道:“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城市在商业和工业的影响下不断成长起来。”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最初的居民 B.手工业以交换和流通为主要目的
C.中世纪城市出现在交通便利之处 D.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复兴的原因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材料“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城市在商业和工业的影响下不断成长起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古初期的西欧,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衰落,直至10-11世纪城市再度出现生机,材料认为城市是在商业和工业发展的影响下成长的,据此可知,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复兴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城市发展的原因,没有涉及城市最初的居民,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和工业推动了城市发展,没有涉及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不能得知手工业以交换和流通为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商业和工业推动城市兴起,但没有涉及城市兴起的位置,不能得知中世纪城市出现在交通便利之处,排除C项。故选D项。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一书中指出,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并以其艺术和科学的惊人发展而闻名于世。玛雅人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玛雅人的城市职能取决于( )
A.玛雅人的文化成就领先 B.玛雅人的农业生产方式
C.玛雅人天文知识的广泛 D.玛雅人利用“浮动园地”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以其艺术和科学的惊人发展而闻名于世。玛雅人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可知,由于突出的艺术和科学成就,使玛雅人的城市成为举行仪式的中心,所以玛雅人的城市职能取决于玛雅人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即天文知识的广泛,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玛雅人的文化成就领先,排除A项;由此料可知,玛雅人的城市职能取决于他们的艺术和科学成就,并不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排除B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下表为 1636—1640年中国大陆和澳门输往马尼拉的中国商品价值、中国商品离岸价值与因之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单位:万两)。据此推知,明代这一现象的出现( )
年份 输入马尼拉中国商品价值 中国商品离岸价 流入中国的白银
中国大陆 澳门 小计 中国大陆 澳门 小计
1636 251 43 294 147 179 21 200
1638 134 128 262 131 95 64 159
1639 251 128 379 189 179 64 243
1640 59 128 187 93 42 64 106
A.瓦解了传统的小农经济 B.导致了西方殖民者侵扰
C.刺激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D.奠定政府开放海禁基础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636—1640年中国大陆、澳门、马尼拉。根据材料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中国沿海地区大量的商品运往美洲,从而使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这有助于刺激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缓慢瓦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此时已经处于明朝末年,之后建立了的清王朝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然而从第2章至第13章,孟德斯鸠广泛讨论各类与政体相关的内容,包括政体分类、各类政体的原则、政体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政体中的权力制衡、政体与政治自由的关系等。由此可见,孟德斯鸠撰写该文重在( )
A.探索构建近代化的政治体制 B.阐述法律和政体之间的关系
C.推介资产阶级理性主义思想 D.宣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政治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但更多的是讨论各类与政体相关的内容,说明孟德斯鸠撰写《论法的精神》主要目的是探索构建近代化的政治体制,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类与政体相关的内容,而非只有法律,也不是法律与政体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信息说明还在讨论之中,而非推介思想,以及宣传代议政治,排除CD项。故选A项。
7.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对总统在“行政命令”“编制预算”等方面的权力,都不失时机地介入。如国会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使自身有权对总统的行政命令进行审查,对一些国会认为不适宜的行政命令和行政管理条例行使否决权。美国国会的这些举措( )
A.反映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矛盾难以调和 B.促使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C.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维护了民主制度 D.表明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
【答案】C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美国国会作为立法机构,其通过立法对总统的行政权力进行干预,这些举措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下,美国国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制,C项正确;国会限制总统行政权力并不能反映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家权力相对均衡,在法律意义上并没有权力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国会否决的行政管理条例具体内容,因此无法断定美国的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排除D项。故选C项。
8.对下面两幅图所含信息,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图1国际间采用金属的造船业的比重变化 图2全世界轮船吨位的变化
A.英国垄断了全球运输业 B.欧美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C.全球市场联系得到加强 D.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850-1910年世界。据图可知,1850年至1880年世界造船业金属所在比重不断提升,1860年至1910年世界轮船吨位不断提升,这些充分说明世界造船业迅速发展,造船业的发展有助于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从而加强世界市场的联系,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英国在全球运输业中的地位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英国垄断全球运输业的认识,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轮船业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造船业的信息,无法得出列强殖民掠夺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9.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对德战争的失利,被围困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这一切和其他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推动了巴黎居民举行3月18日的革命”;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
A.面临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爆发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C.缺少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D.代表了当时时代发展潮流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这一切和其他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可知,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较强的偶然性,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列宁观点的含义是指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项正确;“面临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和“缺少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材料强调巴黎公社爆发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项;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发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法代表当时时代发展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0.从欧洲传入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为核心的,这使得被压迫民族发动起义时,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事物,从而阻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由此可知,民族解放运动客观上( )
A.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铲除了落后地区的封建势力
C.阻碍了新兴国家的近代化 D.塑造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这使得被压迫民族发动起义时,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事物,从而阻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可知,这种作法不仅有助于保持民族独特性也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A项正确;被压迫民族这种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事物的行为,不一定完全铲除落后地区的封建势力,排除B项;材料中的被压迫民族这种作法,只是在文化上保持传统,却没有排斥近代化事物,所以这种作法不能阻碍新兴国家近代化,排除C项;仅仅是这样的作法无法塑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
11.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 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 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
【答案】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27年(苏联)。苏联十五大认为将大量农业资金用于工业建设不利于团结农民,也不利于农业发展,荣誉破坏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一观点说明当时的苏联对农业资金的运用是有一定的警惕性的,即对工业从农业吸收资金有所限制,A项正确;这一时期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并未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优先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苏联想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平衡,但并不能说明当时的苏联国民经济已经严重失衡,排除D项。故选A项。
12.1933年,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国际裁军会议上提出一个以“全面解决裁军问题”为目标的裁军公约草案,被称为“麦克唐纳计划”。该计划提到,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这一计划( )
A.表达了对德国扩张的愤怒 B.有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C.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D.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的欧洲。据材料“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可得出“麦克唐纳计划”对法西斯德国军备扩张的纵容,即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其对扩张的“愤怒”,排除A项;这一计划不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排除B项;强权政治指的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依仗其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强力推行其政治主张,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的国家,而材料中的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故这一计划与强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反映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从示意图可看出( )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生产关系调整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C.科学技术革新使社会分工更趋于合理 D.社会形态转变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农业化时期是封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工业化时期是资产者与中小产者的关系,而信息化时期,是资产者与大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据此可判断,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即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没有体现贫富差距,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社会分工是否合理,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群众收入水平和消费情况,无法判定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4.1985年,苏联人均GNP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十八位。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为此,苏联政府( )
A.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推行集体化 B.改革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C.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作为战略重心 D.承认市场调节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苏联)。材料反映1985年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与农业生产长期落后,工厂生产浪费严重,生产率不断下降,急需进行市场调节,改革斯大林体制,在此背景下,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D项正确;A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B项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加强发展重工业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5.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1954年10月,英国承认埃及对运河享有主权,但运河管理权仍由英法霸占。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守军发起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军民奋起抗击,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埃及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
A.埃及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曲折 B.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
C.殖民霸权威胁民族国家发展 D.发展中国家联合抗击侵略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世界。据材料,英法为了继续霸占埃及苏伊士运河,借口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表明殖民主义威胁民族国家发展,C项正确;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奋起抗击英法入侵,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反映埃及民族民主革命取得重要成果,而非任务艰巨,排除A项;英法入侵埃及,体现和平与发展面临挑战,而非成为各国共识,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国际社会支持埃及,而非发展中国家联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6.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 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 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根据材料可知,欧共体国家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增长幅度明显,美国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有所下降,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D项正确;材料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未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更未体现它成为时代的潮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未体现冷战对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影响,排除B项;苏联比例有增长,不能说明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3万步兵、5千骑兵及160 艘战舰东征波斯帝国。公元前333年秋,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亚历山大激战波斯大流士三世,最终以少胜多。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等
材料二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发展新格局提出的重大议题。“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重塑国际经贸合作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启动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调整国内区域经济空间的重要依托。尽管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风险、新问题,但只要不断创新合作新领域、新机制,必能峰回路转,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国家的大国崛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摘编自张逸泽等《“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新时代我国国际发展战略的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 (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亚历山大东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8分)
【答案】(1)方式:战争; 和平(商贸)(2点2分)
(2)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加强地区之间联系,促进文明交流;传播了希腊文明;对被征服地区的原有文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任2点4分,但需要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推动中国形成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冲击不合理国际秩序,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方案和力量。(任2点4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336年-前333年(亚历山大帝国)和当今(中国)。根据“亚历山大激战波斯大流士三世,最终以少胜多。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只要不断创新合作新领域、新机制,必能峰回路转,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国家的大国崛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可知,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包括战争与和平商贸的方式。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336年-前333年(亚历山大帝国)和当今(中国)。根据“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加强地区之间联系,促进文明交流;传播了希腊文明;对被征服地区的原有文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发展新格局提出的重大议题。‘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重塑国际经贸合作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启动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调整国内区域经济空间的重要依托”可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推动中国形成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冲击不合理国际秩序,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方案和力量。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中海示意图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材料二:大西洋示意图
请以地中海的称呼为例,围绕历史上的大西洋,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 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1:
称呼:大西洋是“伟大的洋”
论述:新航路开辟,大西洋航线把欧美非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如美洲玉米、甘薯传入欧洲,欧洲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值。大西洋贸易区取代地中海贸易区, 大西洋沿岸诸国相继崛起,如 15、16 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崛起;17 世纪荷兰称为“海上马车夫”;18 世纪英国称为“日不落帝国”;19 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工厂”;19 世纪末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崛起,二战后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近代英法美政治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思想启蒙、文学艺术影响深远。拉美独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拉美国家如墨西哥、巴西崛起,给世界经济增添了活力。
总之,1500 年以来大西洋沿岸地区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引领世界的发展,大西洋是“伟大的洋”。
答案示例 2:
称呼:大西洋是“罪恶的洋”
论述:新航路开辟,大西洋航线把欧美非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殖民体系雏形的开始。西欧三角航程贸易,贩卖黑人给非洲带来灾难;在美洲传播了病毒、殖民抢劫、屠杀印第安人;美洲白银流向欧洲,引发价格革命,农民工人更加贫困。殖民者在大西洋上展开殖民争夺,西班牙葡萄牙在大西洋上划分了教皇子午线,1588 年爆发英西战争,接着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1763 年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对拉美、非洲进行资本输出,20 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总之,近代以来大西洋贸易区满足了殖民者的贪欲,给非洲、美洲带来了灾难,大西洋是“罪恶之洋”。答案示例 3:
称呼:大西洋是“智慧之洋”
论述:15、16 世纪地理知识进步、地圆学说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开始;17 世纪英国产生启蒙运动,18 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提出“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理论,构建了理性王国;18 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实践了启蒙思想,构建了民主代议制;17 世纪近代科学革命,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 世纪英国诞生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总之,1500 年以来大西洋沿岸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引领世界的发展, 大西洋是“智慧之洋”。
【详解】称呼:根据材料二“大西洋示意图”,并结合材料一对“地中海的称呼”的事例,可拟定称呼为:大西洋是“伟大的洋” 。 论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大西洋沿岸诸国相继崛起、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崛起、拉丁美洲独立及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 (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拟定称呼为:大西洋是“罪恶的洋” 。结合三角贸易、价格革命、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等史实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升华。 还可以拟定称呼为:大西洋是“智慧之洋”。结合地理知识进步、地圆学说影响、启蒙运动影响;近代科学革命、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等相应的史实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升华。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下表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 言论
伏尔泰 “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 “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 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7分)
【答案】(1)主张: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3点3分)
原因: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教会特权制度,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阶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影响。(任2点4分)
贡献:猛烈地批判了宗教狂热和迷信愚昧;营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氛围;推动了对人类社会的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各学科的兴起。(任2点4分)
理解:启蒙思想传播到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殖民地,冲击殖民地的封建专制思想,为这些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殖民地未来政治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任1点3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8世纪法国。第一小问是主张,据材料一“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可知,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据材料一“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据材料一“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第二小问是原因,结合所学从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教会特权制度、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阶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8世纪美洲。第一小问是贡献,据材料二“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可知,猛烈地批判了宗教狂热和迷信愚昧;据材料二“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可知,营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氛围;据材料二“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可知,推动了对人类社会的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各学科的兴起。第二小问是理解,结合所学从为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殖民地未来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
20.(16分)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7分)
【答案】(1)原因:拥有广阔市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自由贸易;炮舰外交;改革政治制度。(任2点4分)
(2)改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1分)
因素: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国际联盟的软弱;英法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任2点4分)
(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3分)
合理性: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2点4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原因:据材料“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得出拥有广阔市场;据材料“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得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据材料“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得出自由贸易;据材料“‘炮舰外交’必不可少”得出炮舰外交;据材料“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得出改革政治制度。
相关事件:根据题干要求,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事件。结合所学,1856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俄国,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将奥斯曼变成附庸。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逐步建立起近代文官制度,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改变:结合所学,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据材料“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得出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据材料“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得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据材料“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得出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结合所学,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法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实行绥靖政策,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也是冲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速其崩溃的重要原因。
(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三大支柱:据材料“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
合理性:从历史教训、现实需要、本身优点三方面分析。如: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统编版全国通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1-23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两河流域狮子山遗址宫殿式建筑中出土的一枚印泥,内容为一位身份尊贵的贵族或者祭司坐雪橇式牛车出行的场景。类似的印泥,在其神庙内发现有200余枚。这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
A.交通运输能力提高 B.早期国家机器的产生
C.征服自然能力提升 D.社会阶级分化的出现
2.如图所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
A.兴起于伊朗高原并创造了楔形文字 B.出现汇集古埃及和西亚传说的《天方夜谭》
C.希腊文化对西亚北非产生长期影响 D.基督教产生发展并在4世纪末被定为国教
3.比利时学者亨利·皮雷纳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写道:“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城市在商业和工业的影响下不断成长起来。”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最初的居民 B.手工业以交换和流通为主要目的
C.中世纪城市出现在交通便利之处 D.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复兴的原因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一书中指出,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并以其艺术和科学的惊人发展而闻名于世。玛雅人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玛雅人的城市职能取决于( )
A.玛雅人的文化成就领先 B.玛雅人的农业生产方式
C.玛雅人天文知识的广泛 D.玛雅人利用“浮动园地”
5.下表为1636—1640年中国大陆和澳门输往马尼拉的中国商品价值、中国商品离岸价值与因之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单位:万两)。据此推知,明代这一现象的出现( )
年份 输入马尼拉中国商品价值 中国商品离岸价 流入中国的白银
中国大陆 澳门 小计 中国大陆 澳门 小计
1636 251 43 294 147 179 21 200
1638 134 128 262 131 95 64 159
1639 251 128 379 189 179 64 243
1640 59 128 187 93 42 64 106
A.瓦解了传统的小农经济 B.导致了西方殖民者侵扰
C.刺激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D.奠定政府开放海禁基础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然而从第2章至第13章,孟德斯鸠广泛讨论各类与政体相关的内容,包括政体分类、各类政体的原则、政体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政体中的权力制衡、政体与政治自由的关系等。由此可见,孟德斯鸠撰写该文重在( )
A.探索构建近代化的政治体制 B.阐述法律和政体之间的关系
C.推介资产阶级理性主义思想 D.宣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政治
7.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对总统在“行政命令”“编制预算”等方面的权力,都不失时机地介入。如国会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使自身有权对总统的行政命令进行审查,对一些国会认为不适宜的行政命令和行政管理条例行使否决权。美国国会的这些举措( )
A.反映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矛盾难以调和 B.促使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C.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维护了民主制度 D.表明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
8.对下面两幅图所含信息,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图1国际间采用金属的造船业的比重变化 图2全世界轮船吨位的变化
A.英国垄断了全球运输业 B.欧美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C.全球市场联系得到加强 D.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
9.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对德战争的失利,被围困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这一切和其他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推动了巴黎居民举行3月18日的革命”;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
A.面临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爆发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C.缺少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D.代表了当时时代发展潮流
10.从欧洲传入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为核心的,这使得被压迫民族发动起义时,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事物,从而阻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由此可知,民族解放运动客观上( )
A.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铲除了落后地区的封建势力
C.阻碍了新兴国家的近代化 D.塑造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11.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 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 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
12.1933年,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国际裁军会议上提出一个以“全面解决裁军问题”为目标的裁军公约草案,被称为“麦克唐纳计划”。该计划提到,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这一计划( )
A.表达了对德国扩张的愤怒 B.有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C.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D.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
13.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反映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从示意图可看出( )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生产关系调整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C.科学技术革新使社会分工更趋于合理
D.社会形态转变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14.1985年,苏联人均GNP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十八位。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为此,苏联政府( )
A.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推行集体化 B.改革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C.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作为战略重心 D.承认市场调节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5.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1954年10月,英国承认埃及对运河享有主权,但运河管理权仍由英法霸占。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守军发起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军民奋起抗击,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埃及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
A.埃及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曲折 B.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
C.殖民霸权威胁民族国家发展 D.发展中国家联合抗击侵略
16.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 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 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3万步兵、5千骑兵及160 艘战舰东征波斯帝国。公元前333年秋,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亚历山大激战波斯大流士三世,最终以少胜多。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等
材料二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发展新格局提出的重大议题。“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重塑国际经贸合作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启动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调整国内区域经济空间的重要依托。尽管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风险、新问题,但只要不断创新合作新领域、新机制,必能峰回路转,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国家的大国崛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摘编自张逸泽等《“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新时代我国国际发展战略的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 (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亚历山大东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中海示意图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材料二:大西洋示意图
请以地中海的称呼为例,围绕历史上的大西洋,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 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下表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 言论
伏尔泰 “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 “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 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7分)
20.(16分)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