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主题学习构建区域体系(共7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主题学习构建区域体系(共7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07 07:39:15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单元主题5 区域经济
发展分析
情境探究学方法
2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迁移训练
3
知识框架构体系
课标群构建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人文环境 ·以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描述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了解)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地区 ·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了解)
认识国家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了解)
·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中国全貌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分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了解)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香港、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以及港澳与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区域联系的意识。(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分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理解)
知识体系构建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杭州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排名靠前的新一线城市,举办亚洲综合性盛会可充分发挥其优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杭州亚运会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结合小组同学搜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情境探究学方法
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总体规划图
探究一 亚运茶文化
杭州亚运会期间,茶文化是杭州市向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和游客展示本土文化的新方式之一。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各式的茶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杭州龙井茶,茶文化与全球体育文化的融合,是推进茶文化国际化、多元化进程,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理解和交流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
问题1:描述杭州龙井茶主要分布区的地形类型。
【答案】西湖附近的低山丘陵。
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总体规划图
问题2:分析杭州适宜龙井茶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丘陵广布,地形坡度较大,便于排水;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总体规划图
1.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规律模板
探究二 智能新盛会
杭州亚运会办会理念中最能体现杭州特色的就是“智能”,场地周边的智慧灯杆、所有场馆布满的5G系统、新能源充电桩、物联网设备、可视化的场馆运维平台、4K超高清转播,无不彰显着“智能亚运”。
问题3:说出杭州亚运会所运用的“智能”技术所属产业,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此产业的有利条件。
思考路径:产业发展有利条件从地理位置、海陆交通、科学技术、人才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高新技术产业 该地区科学技术水平高,人才众多;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海联运,海陆交通便利;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信息技术与通讯便捷;环境优美;国家政策支持。
2. 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1)自然条件:接近原料产地(如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
①交通:交通便利(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便于运输原料、燃料和出口工业产品。
②市场(人口、城市):靠近市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③科学技术: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支持,科技力量雄厚。
④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或劳动力素质高。
⑤国家政策:政府政策支持。 
规律模板
探究三 同城生活圈
杭州亚运会共建设56个竞赛场馆,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原则,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绍兴、湖州各地,织线成网、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的交通版图可以使观众在一天之内往返各城市参观赛事。实现市市联动,“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变为现实,“同城效应”不断扩大。
浙江省公路、亚运会场馆分布示意图
问题4:浙江省交通网北部以杭州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中部和南部呈网格状分布,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
【答案】浙江省地形平坦,利于交通线建设;杭州是浙江省的行政中心和经济中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需求较中部和南部大;浙江省经济较发达,城市密集,各城市经济发展快、活力强,区域间往来密切。
浙江省公路、亚运会场馆分布示意图
3. 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因素
规律模板
问题5:本次亚运会设置的56个场馆遍布全省,观众却能往返于不同场馆现场观看赛事得益于__________业的发展。简述该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思考路径:结合材料分析该产业的特点,判断其所属产业类型,其影响可从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分析。
交通运输
浙江省公路、亚运会场馆分布示意图
【答案】影响:提高运输效率,创造众多就业机会,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交通网的连通水平和辐射范围,拓展海陆空多元交通网络,增强国际门户功能。
4.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意义
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满足人们出行及货物运输的需求;提高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区域融合;增强对外联系,巩固边防等。
规律模板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该国以不足总人口5%的农业人口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在地理活动周期间,地理小组同学通过搜集素材,制作地理小报探究以色列农业发展条件,并与同学们分析交流。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迁移训练
【沙漠中的粮果之乡】
以色列位于亚欧大陆接壤处,沙漠占据了其国土面积的2/3,当地的气候大多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但却创造了令人想象不到的农业奇迹,将大片的沙漠变成了良田沃野,农产品大量出口,被誉为“粮果之乡”。
以色列(巴勒斯坦)农业分布图
以色列气候资料图
(1)说出以色列的主要农业分布区,并分析制约该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以色列(巴勒斯坦)农业分布图
【答案】以色列农业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平原地区。主要制约因素:干旱(水资源短缺)。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以色列被誉为“粮果之乡”的自然原因。(2分)
【答案】以色列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沿海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且靠近海洋,便于进行海水淡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 
以色列气候资料图
【发展中的绿色奇迹】
以色列通过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滴灌系统,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利用聚乙烯薄膜制造小温室,利用农业电子机械等手段改变当地种植条件,发展特色农业。萧萧黄沙何处去,换了人间!如今的以色列已成为“淌着奶和蜜”的“世外桃源”,目之所及,农田错落,阡陌交通。
【答案】科学技术。
(3)结合材料分析促进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2分)
【答案】发展农业科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展节水农业等。
(4)简要说明以色列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分)
【依托海运的对外贸易】
以色列主要依托海运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种子、农用物资设备和农业生产技术。欧洲40%的温室西红柿使用的是以色列研发的种子;经改造的黑胡椒粒大味浓,畅销胡椒之国匈牙利;欧洲3/4的柚橘来自以色列……
【答案】海运运量大,运费低;以色列濒临地中海,海运条件好。
(5)以色列90%的对外贸易依托海运,试分析其原因。(2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34张PPT)
单元主题6 区域人口、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情境探究学方法
2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迁移训练
3
知识框架构体系
人口是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的生产生活围绕着各种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区域的发展。
课标群构建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人文环境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理解)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理解)
认识地区 ·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了解)
认识国家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中国全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家乡 ·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了解、理解)
知识体系构建
某些国家和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究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云探究”活动,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了解尼日利亚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情境探究学方法
探究一 人口概况
该小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截至2023年6月,尼日利亚人口总数达2.23亿人,为非洲第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4%,人口密度为246人 /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59人 /平方千米)。
尼日利亚地形图
尼日利亚人口分布
问题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尼日利亚的人口特点和分布特征。
【答案】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增长速度快;人口密度大,人口分布不均匀,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人口较多,中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尼日利亚人口分布
人口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
(1)人口增长
①人口数量常用“多(基数大)”“少(基数小)”描述,一般人口数量超过1亿则说明人口基数大。
规律模板
②人口增长特点常通过增长速度的“快”“慢”描述,人口增长速度一般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速度慢。
③人口增长地区差异:人口增长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人口分布
常用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进行衡量,用“均匀”“不均匀”“(方位)多”“(方位)少”描述。
问题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影响尼日利亚人口分布的因素。
【答案】地形:南部沿海地区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温和;水源:有河流流经,淡水资源充足;交通:沿岸港口众多,海运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和城市的聚集。
尼日利亚人口分布
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方法技巧
问题3:简要归纳尼日利亚的人口特征对当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缓解措施。
【答案】影响:就业困难,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医疗保障,城市拥堵,房价高涨等问题。缓解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尼日利亚人口分布
2. 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
方法技巧
探究二 资源丰富
尼日利亚石油资源蕴藏量位居非洲第二位,且其他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但由于工业开采水平较低,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且资源加工利用能力较差,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问题4:图中显示尼日利亚的资源属于__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
尼日利亚矿产资源分布
问题5: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尼日利亚自然资源的特征。
思考路径:自然资源的特征从自然资源总量、分布等方面考虑。
【答案】自然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但开采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 
尼日利亚矿产资源分布
问题6: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尼日利亚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问题:科技发展水平有限,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且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措施:提高技术水平与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循环利用。
尼日利亚矿产资源分布
1. 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规律总结
探究三 可持续发展
尼日利亚受季风和农业技术影响,粮食产量低,难以满足本国经济需求。发现矿产资源后,该国的经济重心由农业转为工业,但工业发展中出现了石油泄漏、废气排放、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问题7: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尼日利亚面临的危机。
【答案】粮食供需矛盾凸显;发展工业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环境破坏严重。
问题8:结合图文材料,简要分析尼日利亚产生上述危机的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尼日利亚受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限制了农作物生长。 人为原因: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重点发展工业;人口压力大,导致食物供应不足;无限制开发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环境破坏严重。
尼日利亚地形图
问题9:为应对上述危机,实现尼日利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思考路径:可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分析。
【答案】人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资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利用尼日利亚位于低纬度地区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和临海的优势,适宜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
2. 区域环境问题
规律总结
3. 人口、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
人口、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其南北,西部沿海有断续分布的平原,受地形影响,当地水资源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秘鲁政府实施多种措施缓解此问题。下图为秘鲁人口分布图和河流水系图。
迁移训练
探究一 人口分布
(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秘鲁的人口分布特点。(1分)
【答案】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疏。
(2)简要分析造成秘鲁甲、乙两地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2分)
【答案】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少;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乙地位于首都附近,经济较发达;地处西部沿海,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渔业资源丰富等。
探究二 人口与资源
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是秘鲁主要的淡水资源,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水资源的多少,而河流径流量取决于河流的水源补给。
(3)下列框图说明了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请将其补充完整。(6分)
丰沛
短缺
稀少
众多
洪涝
节水
探究三 可持续发展
为缓解秘鲁水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学者提议秘鲁政府应将人口稠密区的部分人口迁移到人口稀疏区。。
(4)学者的提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赞同 理由:将人口稠密区的部分人口迁移到人口稀疏区可以缓解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减轻城市压力,同时也可促进人口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赞同 理由:迁移人口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例如建设新的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迁移人口可能会破坏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
(5)为缓解水资源与人口分布不相适应的现状,简述秘鲁政府在西部平原可能实施的其他措施。(2分)
【答案】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改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呼吁人们节约用水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29张PPT)
单元主题4 区域河流分析
情境探究学方法
2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迁移训练
3
知识框架构体系
河流是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自然要素之一,人类文明基本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河流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
课标群构建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中国全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分析)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
知识体系构建
河流
1. 水资源: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狭义的水资源则是指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上的淡水。狭义水资源的大小取决于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干流的长度、支流的多少、蒸发量的大小和水源补给类型。
2. 水能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能等;狭义的水能资源是指河流的水能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取决于河流地势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例如在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基本概念
四川某中学老师带领学生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探究河流特征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下是他们这次探究学习的内容。
情境探究学方法
探究一 澜沧江一湄公河的水文特征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和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问题1:分析澜沧江—湄公河的流向、流量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答案】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 原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流量: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原因:澜沧江—湄公河主要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冬春季节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大。
1. 河流水量描述与判断
河流水量主要从大小和变化两个维度进行描述,主要取决于补给类型。
(1)以降水为主要补给:降水量越大,流量越大,且流量随降水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一般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流量越大。
(3)其他:流域面积越大,流域内支流越多,干流越长,水位越高,流量越大。此外,蒸发量、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河流流量。
规律模板
问题2:分析湄公河下游的主要自然灾害及产生原因。
思考路径:
【答案】灾害:洪涝、旱灾 原因:地势低平,水流不畅,雨季降水集中,水量骤增;旱季降水少,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探究二 澜沧江一湄公河的开发
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 600米,其干流水能蕴藏量约2 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为发展经济,我国在澜沧江干流上建多座水电站进行梯级开发。
问题3:分析我国在澜沧江干流建设多座水电站的自然原因。
思考路径: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澜沧江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 河流水能资源判断
河流水能资源主要取决于沿线径流量和地势落差:
(1)径流量:流域广阔,支流众多,降水丰富,则径流量大。
(2)地势特征:河流流经地势落差大的地区,水流流速快,势能较大。
综上,河流径流量大,且沿线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规律模板
问题4:简析澜沧江河段上修建大型水库的作用。(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作答)
【答案】生态效益:雨季蓄洪、旱季放水,保持湄公河流量的稳定,减小下游洪水发生概率,调节沿线小区域气候。经济效益:为下游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改善航运条件;提高梯级发电能力,为沿线城市发展提供能源。
湄公河流域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其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水稻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占据了大部分的耕地面积。其中,泰国和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之一。下图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产区示意图。
问题5:简要分析湄公河为该流域水田农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思考路径:河流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从灌溉水源、土壤肥沃、产品贸易等方面分析。
【答案】提供灌溉水源;入海口形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水运条件,有利于产品贸易。
3. 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提供灌溉水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土地的肥力和水分状况。
(2)形成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和沿岸地带通常形成冲积平原,是利于耕作的农业区域。
(3)形成肥沃的农田:河流长期的沉积作用,会形成肥沃的农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4)为渔业发展提供条件。
(5)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
(6)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运输条件,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经济发展。  
规律模板
探究三 澜沧江一湄公河的保护
湄公河流域的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其流域内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过度捕捞、居民生活污水的流入、“水上市场”垃圾乱扔等不合理的活动,给湄公河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问题6:说明湄公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措施。
【答案】不利影响: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解决措施:流域内各国合作综合治理;在鱼类繁殖期流域内禁渔、休渔;鼓励人工渔业养殖;生产生活用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定期进行河流清洁。
作为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国际河流的发源国,澜沧江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作为中国发展与东南亚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澜沧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主要包括水电开发、旅游业发展、农业发展等方面。
问题7: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等河流综合开发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制定开发流程与保护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流域(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运河。至今,大运河历史已延续2 500余年,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右图为中国大运河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迁移训练
【中华智慧 千年运河】
(1)河运是古代重要的运输方式,受地势影响我国河流流向大多为__________,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1分)
自西向东
(2)分析古代京杭大运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完成下列框图。(6分)
平原

③半湿润


发达
【应“运”而生 水乡民居】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孕育、涵养了一座座运河城市,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位于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嘉兴乌镇,人们世代依水而居,临河建屋。民居三面有窗,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形成具有江南典型建筑特色的水阁。
(3)结合图文材料,说出水阁的建筑特点与河流的关系。(2分)
【答案】当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船为主,民居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便于船只的停靠与拴系,同时扩大了建筑空间;乌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沛,河流水位易涨,木桩之间空隙大,易于河水及时排泄。
(3)结合图文材料,说出水阁的建筑特点与河流的关系。(2分)
【宝贵遗产 开发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位于郑州市惠济区,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沿线生产生活垃圾、建筑废料、污水等不合理倾倒和排放等给大运河的保护带来了压力;大运河沿线目前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且内涵挖掘和宣传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4)请为大运河郑州段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合理建议。(任答两点得2分)
【答案】挖掘运河历史文化,加强对沿线历史名城与村镇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运河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强沿线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长廊、步道等文化休闲场所;加大沿线垃圾、废料及水污染防治监管力度。(任答一点即可)
(4)请为大运河郑州段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合理建议。(任答两点得2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37张PPT)
单元主题1 区域地理
位置分析
情境探究学方法
2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迁移训练
3
知识框架构体系
地理位置指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一地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以纬线为参考系是纬度位置;以经线为参考系是经度位置;以半球为参考系是半球位置;以周边的海洋、陆地(邻国)为参考系就是海陆位置。
课标群构建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地理工具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了解)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理解),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了解)。
自然环境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了解)
认识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
认识国家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了解);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中国全貌 ·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了解),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理解)。
·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了解),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理解)。
认识分区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了解),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家乡 ·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了解),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理解)。
一、不同的描述视角及方法
(一)半球位置(大尺度区域;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二)纬度位置
1. 纬度范围(如我国位于3°N~53°N之间)和特殊纬线(回归线、极圈、赤道)之间
2. 热量带(五带、温度带)和纬度带(高、中、低)
(三)海陆位置
1. 所处的大陆、大洲方位
2. 濒临的海洋、大洲(国家)
知识体系构建
地理位置
二、区域地理位置评价
(一)影响自然要素
1. 气候
(1)纬度位置―→气温
(2)海陆位置―→降水
2. 河流:纬度、海陆―→水文特征
3. 植被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植被类型、分布
(二)影响人文要素
1. 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3. 交通:沿海海运便利;内陆适宜发展边境贸易
4. 海洋事业:影响渔业(海洋养殖、海洋捕捞)
2. 农业
三、不同区域地理位置主要描述角度
(一)大洲→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二)世界地区→经纬度(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三)国家→经纬度(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邻国)
(四)中国主要区域→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区)
(五)中国省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邻省)
(六)认识家乡: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邻省)
欧洲西部自然景观多样。某旅行团在盛夏推出“缤纷夏日 畅游欧洲西部”项目,北京的小宇和好友了解旅游方案后参加了本次旅游活动。以下为“缤纷夏日 畅游欧洲西部”项目策划方案及欧洲西部位置示意图。
情境探究学方法
探究一 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问题1:请描述欧洲西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答案】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纬度位置: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北寒带。 
问题2:出发前,导游先给参团游客介绍了第一站“北欧行”中的挪威、芬兰、冰岛,这三个国家的纬度位置较接近,但海陆位置差异明显。请对比分析冰岛和挪威两个国家的海陆位置差异。
思考路径:描述海陆位置可说出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国家。
【答案】冰岛四面临海,是一个岛国;挪威东邻瑞典,东北部接芬兰,西部和南部分别濒临挪威海和北海,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 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
(1)半球位置的判读
a.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90°S;赤道以北为北半球:0°~90°N)。
b.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规律模板
(2)纬度位置的描述
描述模板:①(被描述区域)主要位于x°(S/N)~x°(S/N)之间,例如4°S~81°N之间;②x纬线从(北/中/南)部穿过,例如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赤道从中部穿过;③主要位于x温度带或跨x个温度带;例如跨寒、温、热3个温度带。
注:①②可以不同时出现
(3)海陆位置的描述
①选择适当尺度的“陆”和“海(洋)”作为参照物;②被描述区域与相关参照物的邻接关系,准确使用方位词,不同方位濒临的大洋、相接的大洲(国家)。
描述模板:(被描述区域)(东/南/西/北)分别濒临x洋;方位1(东部)与x洲相连,方位2(西南)与y洲相邻,方位3(东北)隔某地理事物(海峡、海域)与z洲相望。
探究二 地理位置对景观的塑造
北部峡湾曲折幽深,引人入胜;南部地中海沿岸,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欧洲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是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发展非常成熟,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
问题3:欧洲西部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图1为爱尔兰某乡村花园自然景观,图2为冰岛苔原风光。两国自然植被差异较大,请分析两国景观差异较大的原因。
图1
图2
思考路径:位置→自然要素差异→景观差异。
【答案】爱尔兰位于中纬度,热量较充足,植被种类丰富;冰岛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冰川广布,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有限,植被种类较少,多为苔原。
问题4:盛夏的英国伦敦多阴雨天气,而西班牙的马拉加海滨阳光热烈,每年盛夏的马拉加海滨沙滩都会吸引大量英国游客前往,结合两国地理位置分析其原因。
英国伦敦
图2
思考路径:气候差异表现→纬度影响气温、海陆影响降水。
【答案】相较于西班牙马拉加,英国伦敦纬度位置更高,夏季气温较西班牙马拉加低,英国伦敦西临大西洋,受大西洋湿润水汽影响明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多阴雨天气,而西班牙马拉加纬度较低,临近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阳光明媚。
问题4:盛夏的英国伦敦多阴雨天气,而西班牙的马拉加海滨阳光热烈,每年盛夏的马拉加海滨沙滩都会吸引大量英国游客前往,结合两国地理位置分析其原因。
2. 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气候
①纬度位置影响气温
a. 低纬度地区:全年高温或炎热;
b. 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四季分明;
c. 高纬度地区:全年低温或寒冷。
②海陆位置影响降水:一般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
规律模板
(2)植被
①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太阳辐射的热量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的变化。
②从沿海向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越来越少,气候会变得干燥,温差更大,因此地表植被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3)河流:一般情况下,中、高纬度地区河流有结冰期,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越靠近海洋,降水越多,河流水量越大。
探究三 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渔业是挪威主要的传统经济部门,其渔业以近海捕捞为主,是世界上产鱼最多的国家之一,有“渔业王国”之称。挪威是世界上较大的造船国之一,造船工业历史悠久,工艺先进。可以生产多种用途的船舶。
材料二:旅途第二站,小宇和好友在巴黎选择了旅行团推荐的餐厅就餐,两人在点菜时发现菜单上一个普通的套餐一般分为:前菜+主菜+甜品。前菜多为特色蔬菜沙拉简食,主菜原料为牛排、火腿,甜品则是以牛奶、奶酪为原料制作的蛋糕、布丁、冰淇淋等。
问题5: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挪威渔业发达和造船工艺先进的原因。
思考路径:海陆位置―→对渔业和造船业的影响。
【答案】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达;造船工业起步早,且工艺先进。
问题6:分析巴黎餐厅菜品原料多为牛肉、牛奶、乳制品的原因。
思考路径:地理位置―→法国气候―→农业类型(乳畜业)―→饮食习惯。
【答案】法国西濒大西洋,地处中纬度地区,受大西洋湿润水汽影响,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畜牧)业发达,居民饮食中多乳畜产品。
3. 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纬度位置
①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适宜种植热带作物。
②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冷热适宜,适宜人类居住,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③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有利于发展特色旅游业(如冰雪产业、观赏极光等),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规律模板
(2)海陆位置
①四面环海的岛屿型:有利于发展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海上贸易。
②四周均不临海的内陆型: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跨国贸易。
③海陆兼备的临海型:兼具内陆型和岛屿型优势,既可发挥临海优势,也可发展跨国贸易。
南北纬40°~50°之间的草原牧场被称为“黄金奶源带”,这里有着全球最好的牧场与乳制品,温度区间12 ℃~14 ℃,全年不旱不涝,特别适宜奶牛生长繁殖。下图为欧洲西部牧场气候资料图和世界黄金奶源带分布图。
迁移训练
探究一 全球主要牧场的分布
(1)读图说出全球主要牧场的分布规律。(1分)
【答案】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北温带、南温带)。
探究二 全球牧场乳制品品质差异的影响因素
南半球的牧场比北半球牧场乳制品产量少,但品质更纯净。北半球牧场分布区工业密集分布,而南半球牧场基本都处于海洋的包围,享受清新海风与充沛的降雨。
(2)分析南半球牧场乳制品品质优于北半球的原因。(2分)
【答案】南半球工业分布少,污染较小,有利于高品质牧草生长,奶牛疾病少;南半球大陆相对独立于海洋,空气更清新湿润,乳制品更纯净。
探究三 不同位置和环境下的牧场系统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距离澳大利亚大陆2 000多千米,牧场广布,畜牧业发达,是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下图为新西兰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和新西兰与欧洲西部牧场系统比较。
新西兰 欧洲西部
放牧方式 舍外 舍内
规模大小 大 小
劳动力成本 低 高
市场 全球 国内
(3)说明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对其发展乳畜业的影响。(2分)
【答案】有利影响:新西兰位于中纬度,四周临海,气候温和湿润,多汁牧草丰富;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远离大陆,污染少,环境优良;孤立于海洋上,无大型食肉动物,牛羊没有天敌。不利影响:远离主要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
(4)与欧洲西部牧场相比,新西兰牧场具有哪些优势条件?(2分)
【答案】牧场规模更大,生长环境良好,位于南半球,工业污染小,品质好,市场广阔;舍外放养奶牛,所需劳动力数量少,成本较低。
新西兰 欧洲西部
放牧方式 舍外 舍内
规模大小 大 小
劳动力成本 低 高
市场 全球 国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37张PPT)
单元主题7 区域差异与联系
情境探究学方法
2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迁移训练
3
知识框架构体系
“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是由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区域与区域之间既存在着差异,又保持着联系。
课标群构建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
·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理解)
认识国家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国家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理解)
·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
·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中国全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中国全貌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分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了解、理解)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了解、理解)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香港、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以及港澳与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区域联系的意识。(了解)
知识体系构建
1. 区域差异:指一区域与另一区域的差异。其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②区域内部存在差异性。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等。
2. 区域联系: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区域的联系是通过要素自身或要素之间的渗透进行联系的,突出的表现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基本概念
成都的某同学在课外书中看到了一张中国的资源调配图,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和组内成员以“中国的资源调配”为主题进行探究,下面是组员们的探究过程。
情境探究学方法
探究一 我国资源调配一览
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我国资源调配工程示意图
问题1:任选图中一个资源调配工程说出其资源分布的特征。
【答案】西气东输:西部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匮乏;南水北调:水资源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北煤南运: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少;西电东送:西部地区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电量大,东部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能资源匮乏,水电匮乏。
我国资源调配工程示意图
1. 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
(1)资源分布不均: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有的地区资源丰富,有的地区资源贫乏。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资源短缺等。
(3)产业结构不同: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一些地区产业发达,而另一些地区产业相对薄弱。跨区域资源调配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规律模板
(4)资源利用效率不同:我国一些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而另一些地区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跨区域资源调配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我国能源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1)类型丰富:我国能源资源类型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多种类型。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
(2)分布不均:我国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①煤炭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②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南海等地区;
③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④风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⑤太阳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问题2:思考说出影响资源调配工程建设的因素。
思考路径:从资金、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资源分布;市场需求;技术水平和成本;政策、法规;社会和环境影响等。
我国资源调配工程示意图
问题3:任选图中一个资源调配工程,分析其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各任答一点)
【答案】对输出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输出地的经济发展;通过资源调配工程,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对输入地:可以满足输入地的资源需求,促进输入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各任答一点) 
我国资源调配工程
示意图
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意义
(1)对输出地
①带动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输出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优化资源配置:输出地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优化本地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③拓展市场: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帮助输出地开拓新的市场,扩大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竞争力。
规律模板
(2)对输入地
①缓解资源短缺: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有效缓解本地资源短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入资源,可以提高本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③促进区域协作: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区域间的联系和互动,推动区域协作与发展。  
探究二 走进“北煤南运”线路
我国的能源大部分依赖于煤炭,煤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了解了我国总体的资源调配工程后,组员们又对“北煤南运”线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北煤南运”线路示意图
问题4:说出图中京津唐工业基地和珠三角工业基地各自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条件。
“北煤南运”线路示意图
【答案】京津唐工业基地,优势: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劣势:水资源不足。 珠三角工业基地,优势:邻近港澳,可通过港澳吸引外资发展工业,交通便利;劣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
4.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1)辽中南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2)京津唐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3)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沿海、沿江,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多侨乡
规律模板
问题5:京津唐工业基地和珠三角工业基地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海陆交通密切区域经济联系,说出图中铁路调运和沿海航线调运煤炭的各自的优势条件。
“北煤南运”线路示意图
【答案】铁路:运量较大,价格较低,受天气的影响较小;海运:运量最大,价格最低。
5. 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各自的优劣势
(1)铁路运输(火车)——长距离货运或客运。
(2)公路运输(汽车)——运量小、短距离货运或客运。
(3)水路运输(船舶)——运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强的大宗货物。
(4)航空运输(飞机)——客运为主,贵重或急需的质量较轻物品。
(5)管道运输(管道)——液体、气体和部分粉末状、颗粒状物体。
规律模板
问题6:为积极响应“蓝天保卫战”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请说出“北煤南运”的输出地和输入地可采取的措施。
思考路径:针对不同地区,从设备升级、改进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输出地:升级设备设施,减少开采、加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关闭小、旧煤矿,规范管理;改进开采技术,实时监测周围空气质量。输入地: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开发新能源,多元化能源供给结构,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探究三 探秘“西气东输”工程
随后,组员们对国家顶层设计实施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进一步的探秘,搜集资料了解到“西气东输”工程东西横贯9个省区,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对实现我国东部腾飞、中部崛起、西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问题7: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气东输”起讫地新疆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各自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思考路径:从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出发,如资源、经济、科技、人口等方面分析。
【答案】新疆,机遇:矿产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土地租金较低等。挑战:深居内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流失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机遇:人口、城市密集,劳动力丰富;高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等。挑战:能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 
“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问题8:为应对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建言献策。
【答案】优化资源配置,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减缓东部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发展经济。
“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实现了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有效满足了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6. 西气东输工程
规律模板
“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又一重点工程,“十五”期间,“西电东送”将形成北、中、南三路送电线路。右图为我国主要电站的分布及“西电东送”通道。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迁移训练
探究一 电站分布
(1)我国的电站分布具有显著特点,东部以____电站为主,西部主要为____电站。(2分)
(2)读图分析我国电站分布呈此特点的原因。(2分)


【答案】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自身能源匮乏,以火力发电为主;西部地势落差相对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以水力发电为主。
探究二 输电通道
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厂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输送到广东。
(3)三条输电通道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中部通道和南部通道分别解决的是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______工业基地的能源需求问题。(2分)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4)三条输电通道中都有将______资源转化为电力输往东部,相比传统的发电方式,这种方式的优越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5)三条输电通道中,电力供应更稳定的是_____通道和________________通道,分析其原因。(3分)
水能
水电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利于可持续发展
南部
北部(两空可互换)
【答案】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相结合,可有效弥补旱季水力发电的短缺。
探究三 工程意义
(6)简述“西电东送”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意义。(2分)
【答案】对输出地:通过资源调配工程,可以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对输入地:可以满足输入地的资源需求,促进输入地的经济发展;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28张PPT)
单元主题2 区域地形分析
情境探究学方法
2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迁移训练
3
知识框架构体系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地理要素,与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布局等人类生产、生活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课标群构建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自然环境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理解)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了解)
·结合实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理解)
认识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
认识国家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了解)
认识中国全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分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了解、理解)
认识家乡 ·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了解、理解)
知识体系构建
1. 地形与地势
(1)地形类型: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地势特征: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 地形特征与地形区
(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及地表形态分布特点的综合描述。
(2)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如青藏高原。
基本概念
美国本土西部因其广袤的土地、壮丽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文化和历史而备受赞誉。李明同学在学完《地形图》一课后,决定探究美国本土西经100°以西地区的地形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境探究学方法
探究一 探究美国本土西部的地形地势
旧金山和盐湖城位于美国西部。根据气象数据,旧金山的秋季一般从9月中旬开始,盐湖城的秋季一般从9月初开始。旧金山年平均降水量约508毫米,盐湖城年平均降水量约406毫米。
问题1:读图分析美国本土西部地形特点和地势特征。
【答案】美国本土西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起伏较大。
分层设色地形图
第一步:看图例,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范围,根据海拔高度范围及分布特征判断对应的地形类型。
第二步:看分布,哪一种地形类型分布最广或几种地形类型相对如何分布,确定地形特征。
第三步:看地势,根据颜色变化确定起伏大小以及倾斜方向,确定地势的特征。
读图方法
1. 地形类型的判读和表述模板
(1)五种地形类型的判断
a.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b.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c. 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d.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有山峰和山坡。
e.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判断五种地形类型中哪种地形类型占比较大。
(3)表述模板:地形以……为主。
规律模板
2. 地势特征的判读和表述模板
(1)地势特征主要包括海拔、地势倾斜方向、地势起伏状况。
(2)海拔:用高低表述;大部分在1 500米以下为低海拔,1 500米以上为高海拔。
(3)地势倾斜方向:找到地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方位。
(4)地势起伏状况:用大小描述,一般山地地势起伏大,平原地势起伏较小。高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表述模板:①用地势xx方向高、xx方向低;找到地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方位,根据方位判断;②用地势起伏x(大/小)表示。
问题2:据材料分析旧金山入秋时间晚于盐湖城的原因。
思考路径:从海拔对气温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旧金山海拔低于盐湖城,气温较高,入秋时间较晚。
问题3:分析盐湖城与旧金山相比降水较少的原因。
思考路径: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旧金山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盐湖城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规律模板
探究二 美国本土西部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美国66号公路建于20世纪20年代,修建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当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城市和小镇均没有便利的公路连接。
问题4:说出美国66号公路的走向。
【答案】西段为东西走向,东段为西南—东北走向。
问题5:据材料分析美国66号公路修建时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克服许多技术难题的原因。
思考路径:从公路经过的地形类型角度分析。
【答案】距离长;西段多山地,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开凿隧道或架设桥梁等,技术难度高,施工难度大。
问题6:分析美国66号公路修建的意义。
思考路径:从经济和公路对城市间的沟通联系等角度分析。
【答案】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探究三 美国本土西部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美国西部乡村装饰风格自然朴实,原木家具是其标志性符号之一,且西部地区是美国重要的木制家具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
问题7:据材料分析西部地区是美国重要的木制家具生产和出口地区的原因。
思考路径:
【答案】美国本土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原材料丰富。
问题8:结合美国西部地形分析其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思考路径:从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类型的角度分析。
【答案】美国本土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4.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是江永县“四大民瑶”之一的勾蓝瑶族聚居地。某初中地理研学小组在此展开实践活动。读勾蓝瑶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迁移训练
探究一 探究勾蓝瑶寨地形地势
(1)据图分析勾蓝瑶寨的主要地形类型。(1分)
【答案】地形以丘陵为主。
探究二 勾蓝瑶寨地形地势对聚落的影响
该研学小组在实践笔记中对勾蓝瑶寨的描述如下:勾蓝瑶寨整体坐落在一块平地上,附近的山峰错落,整体布局顺应山体地势走向。下图为勾蓝瑶寨聚落分布图。
【答案】主要分布在平原及河谷地带;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村落及民居的建造和人类生产生活。
(2)根据研学小组的实践笔记,分析勾蓝瑶寨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2分)
【答案】分布形态:呈团块状。关系:河谷地形平坦宽阔,聚落聚集分布,呈团块状。
(3)根据资料概括勾蓝瑶寨聚落的分布形态及其与地形的关系。(2分)
探究三 勾蓝瑶寨地形地势对农业的影响
该研学小组成员品尝了当地的传统风味小吃勾蓝瑶油茶,并从当地的村民了解到油茶原料茶叶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怕涝。
(4)分析勾蓝瑶寨盛产油茶的原因。(从地形角度分析)(2分)
【答案】油茶怕涝,勾蓝瑶寨地形以丘陵为主,利于排水,适宜茶树生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32张PPT)
单元主题3 区域气候分析
情境探究学方法
2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迁移训练
3
知识框架构体系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地理要素,与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对农业、工业、交通、民居、旅游等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课标群构建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自然环境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理解)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理解)
·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自然环境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了解)
·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
认识国家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中国全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
认识分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了解),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理解)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理解)
要点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分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香港、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以及港澳与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区域联系的意识。(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理解)
认识家乡 ·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理解)
知识体系构建
小明在学习完《世界气候》章节后,看到了一则题为“赤道上的雪山正在消逝,如此美景还能等你多久?”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兴趣。小明和地理学习小组成员一起开展了探究活动。
情境探究学方法
探究一 非洲气候
该地理学习小组在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到了该雪山所在地往年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气温(摄氏度) 23.4 28.1 30 31.6 30.2 27.4
降水量(毫米) 34 12 18 42 98 150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摄氏度) 27 27.2 27.4 27.2 28.7 23.6
降水量(毫米) 206 373 197 78 23 18
问题1:根据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试将下图补充完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气温(摄氏度) 23.4 28.1 30 31.6 30.2 27.4
降水量(毫米) 34 12 18 42 98 150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摄氏度) 27 27.2 27.4 27.2 28.7 23.6
降水量(毫米) 206 373 197 78 23 18
问题2:该地最热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出现在___月。
问题3:结合所绘制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归纳该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思考路径:根据最低月均温判断温度带,结合降水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31.6
4
【答案】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1.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
读图技巧
1. 气候特征的描述
(1)一般气温特征描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终年)高温,终年寒冷(严寒),全年温和等。
(2)一般降水特征描述:冬/夏季多雨(湿润),冬/夏季少雨(干燥),全年少雨(干燥),全年多雨,全年湿润等。
(3)气候特征描述词总结:全年高温多雨;全年炎热干燥;全年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
注:降水少的地区,晴天多,光照相对充足。
规律模板
探究二 赤道雪山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著名山峰之一,虽然坐落于赤道附近,但其山顶形成了厚厚的积雪,在赤道强烈阳光的照射下,皑皑白雪散发着金光,形成了赤道雪山的奇景。但据科学家分析,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积雪正在加速融化,这份奇景将在2060年彻底消失,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图和赤道雪山景观图。
问题4:读图,简要描述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答案】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2.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判读
(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读图技巧
(2)①若以单一气候类型为主,则描述为“以……气候为主,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区)的……”
②若有多种气候类型,则描述为“气候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区)的……”
问题5:分析“赤道雪山”奇景形成原因及即将消失的原因。
思考路径:赤道雪山的形成、消失与气温变化有关。
【答案】形成原因:受地形因素影响,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气温常年低于0 ℃。  
消失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山顶积雪融化速度,积雪逐渐消融。
2. 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海陆位置
a.气温
b.降水:近海迎风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背风地区少雨。
规律模板
探究三 热带大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民居庇一方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茅草屋是当地的典型民居,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屋顶铺茅草,墙壁较薄,屋顶厚实。
问题6:试分析茅草屋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思考路径:降水量影响屋顶坡度;气温影响墙体厚度;地形和水文影响建筑布局。
【答案】建筑材料为树枝、茅草——就地取材,成本较低;厚实的茅草房顶——遮阳、防晒;墙体较薄——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
3. 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河流:气温影响结冰期(有/无、长/短)、汛期(降水、冰雪融水);降水影响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
(2)气候影响居民生活
①生产:影响农作物种类、熟制及生长周期;旱涝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作物歉收。
规律模板
②生活
a.服饰:热带地区居民四季都穿单衣;寒带地区居民四季都穿厚衣;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居民衣物薄厚随季节而变化。
b.饮食:受气候的冷热干湿影响。例如:我国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因气候湿热而喜食辣椒。
c.民居:降水多的地区,屋顶坡度大;降水少的地区,屋顶坡度小;我国北方的墙壁厚实(保暖),南方的墙壁轻薄(散热)。
d.出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地区的交通特殊性。例如:沙漠地区使用骆驼出行,草原地区骑马出行。
菲律宾位于东南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形成了众多独特风光,大海、岛屿、碧水青天、绿树白沙构建成了美丽的海岛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读菲律宾示意图和马尼拉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迁移训练
(1)根据材料及马尼拉气候资料图,归纳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气候特征。(1分)
【答案】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
探究一 菲律宾的气候
菲律宾的气候可以概括为“湿、热、雨、风”四个字,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在2 000毫米~3 5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7 ℃左右,每年冬天我国北方部分鸟类喜欢前往菲律宾越冬。
探究二 菲律宾的河流
阿古桑河位于菲律宾东南部,流经山区和平原地带,最终注入海洋。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是当地的交通要道和农业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
【答案】年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水量季节变化较小;无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小。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阿古桑河的水文特征。(2分)
【答案】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原因:便利生产、生活用水;河流沿岸地形平坦;能提供良好的航运条件。。
(3)分析菲律宾城市的分布特征及原因。(3分)
探究三 菲律宾的物产
榴莲是菲律宾的代表水果之一,生长适宜温度
为25 ℃~32 ℃,降水量在1 500毫米以上,在花期
和果实发育期需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菲律宾榴莲
因其果肉香甜软糯、风味独特,在国际上享有很高
声誉,出口量一直位居全球前列,年产量超过5万吨。
(4)分析菲律宾盛产榴莲的条件。(1分)
(5)分析菲律宾大量出口榴莲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意义。(2分)
【答案】菲律宾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水热充足,适宜榴莲生长。
(4)分析菲律宾盛产榴莲的条件。(1分)
【答案】促进农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分析菲律宾大量出口榴莲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意义。(2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