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背影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6 13: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背影朱自清教 学 目 标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的写法;
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他代表作还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用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1917年冬季,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听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4、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5、作者为什么一看到父亲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背影 我的父亲 父爱
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
4.作者为什么一看到父亲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
因为从父亲的背影里,儿子感悟到父亲对我的爱子之情。也看到了父亲老年处境的艰难,谋生的艰辛,所以忍不住流下眼泪。全文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四 写 背 影文章开头车站送别父子告别文章结尾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分别指出四次写“背影”的时间和作用。归纳“四写背影”:四写背影怀念父亲,难忘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父子情深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一、亲自送行,照看行李;
二、讲定价钱,送子上车;
三、拣定座位,叮嘱儿子;
四、嘱咐茶房,为子买橘。哪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给儿子路上吃。南方方言,“橘”与“吉”同音,因而橘子就有了“吉利”之意,民间有出行送橘子的习俗。父亲买橘子,代表着他对儿子“一路平安”的良好祝愿。1、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2、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流3、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语 言 描 写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④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悲哀之泪: 感动之泪:伤心之泪:感伤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4、文中作者四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望父买橘,父子离别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感动得多次流泪? 普通,但又不普通。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3、也有人认为,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肥胖”而又步履“蹒跚”,买橘子让儿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吗?但他却非自己去不可,这不是一种溺爱吗?对此你怎样认为? 这种说法是不理解父亲的爱;为了爱,自己甘愿吃苦,这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爱得深切,爱得无私。 4、有人说: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 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理解。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受。所以,“我”的言行可以理解。父爱子·子爱父 父子情深朱自清父亲读书 《背影》 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 父子离别)
惜别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结束语: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