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诗经·卫风·氓
学习目标
1.积累《诗经》的相关常识,并背诵《氓》
2.积累文言知识
3.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
4.掌握比兴、对比的表现手法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 叫《诗三百》。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 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 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按体制分)
诗经六义
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
“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宫廷宴会或朝会时的乐歌。
“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 陈述铺叙
“比”就是对人和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作用于诗篇或段落开头。
古代文化知识补充
1.“四书”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2.“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六经指” 《诗》《书》《礼》《易》《乐》《春秋》
二、预习反馈
1.读准字音
氓 蚩 匪 愆 将 垝 垣 筮 于
耽 说 陨 徂 汤 裳 靡 隰
咥 泮
méng chī fēi qiān qiāng guǐ yuán shì xū
dān tuō yǔn cú shāng cháng mǐ xí
xì pàn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⑵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⑷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⑸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说:通“脱”,摆脱。
泮:通“畔”,边岸。
于:通“吁”,叹息。
无:通“毋” ,不要。
泮:通“畔”,边岸。
3.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⑴氓之蚩蚩
⑵以我贿迁
⑶言既遂矣
⑷至于暴矣
⑸亦已焉哉
匪:通“非”,不是
(忠厚老实的样子)
(财物,这里指嫁妆)
(满足)
(凶恶)
(停止,了结)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词语的意思。
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⑵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女子又没有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感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少年时代我们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真挚诚恳没有想到你会违背誓言。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三
有一位少女在没有 的情形下,与一位 的男
子 ,最后 。
“有一位少女在没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情形下,与一位靠不住的男子私定终身,最后被抛弃”。
——李山《诗经应该这样读》
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
最后决绝的全过程。
章节:第一二章
情节:
心绪
变化:
恋爱许婚
甜蜜幸福
-第三四章
-婚变不幸
-怨恨伤心
-第五六章
-反思决绝
-沉痛决绝
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
最后决绝的全过程。
四、梳理故事情节和心理变化。
“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鲍鹏山
请结合诗文分阶段来谈谈她的完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并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
人物赏析
五、品读赏析
人物赏析
“恋爱”(1、2节)
温柔体贴
善解人意
纯真痴情
可 爱 之 处
人物赏析
“婚变”(3—5节)
吃苦耐劳
可 敬 之 处
勤劳能干
人物赏析
“决绝”(6节)
坚强刚烈
可 贵 之 处
清醒理智
女主人公形象:
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忠贞痴情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
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清醒理智、坚强刚烈
敢爱敢恨
人物赏析
1.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①温柔而有主见。她虽然责怪氓没有请媒人来正式提亲,但面对生气恼火的“氓”,她情意绵绵地一路相送,并温柔地劝慰他,最终答应秋天办婚事,表现她是一个温柔而有主见的女子。
②勤劳,不怕贫苦。她做“氓”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没有一天不早起晚睡,体现了她勤劳,不怕贫苦。
③清醒、坚强。面对“氓”的变心,她选择了结这份感情,体现了她的清醒与坚强。
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有令人感到可爱、可敬、可贵之处。
氓
子
复关
尔
士
无
民,古代称百姓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借所居之地代指氓
第二人称,关系亲密
古代男子的通称,他
没有称呼
称谓
高潮
低谷
2.从对男主人公的称谓看出两人的婚姻状态:
2.女主人公对于那个负心汉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请分别找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来分析女子之所以这样称呼的原因。
第一章里,先是称“氓”, 显得客观,更符合讲故事的要求。 “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男子借布换丝,以示爱意,激起的是女主人公心中的爱意与柔情,体现了女主人公对男子充满敬慕,充满温柔。
第二章“复关” 以地代人,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挚依恋。 “尔”了,这是两人感情很好以后的亲昵的称呼。
第三、四章而称之为“士”,“士”是男子的通称。这里的两个“士”,既是单称,又是泛称,视其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经淡漠了,体现出女子的清醒与决绝。
称呼的变化源于女主人公感情由深情到淡漠的变化。
20
一、男子负心说
二、年老色衰说
三、财富说
四、社会风俗说
痴情女偏逢负心郎
3.原因探究
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何在?
丈夫的背信弃义
信誓旦旦
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男权社会的必然
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生活的幸福与否全都寄托在男子身上。
女子自身的原因
婚前过于痴情投入;
许婚过于草率主动;
婚后一味付出忍让
婚变原因
22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他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时代背景
通过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了她和男子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遭遇,
塑造了一个温柔体贴、勤劳能干、纯真痴情而又坚强清醒的妇女形象,
表现了她心中无奈的控诉并告诫天下女子不要沉溺爱情,
也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探讨本文主旨
本文以“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总结主旨
1.《氓》中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1)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女主人公和“氓”之间婚前情意浓密和婚后感情枯竭时。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吻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六、表现手法
六、表现手法
1.《氓》中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2)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
②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A、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思想感情的对比
婚前:幸福甜蜜——温柔体贴、纯真痴情
婚后:悲苦沉痛——坚强决绝、清醒刚烈
B、氓婚前婚后态度的对比
“氓之蚩蚩”——“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即忠厚老实——用情不专、性情粗暴
C、男女主人公对待婚姻爱情态度的对比
女:认真热情——男不负责任、始乱终弃
对比手法
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艺术特色
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
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
第四,“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
这些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点和感情变化,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反映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