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4.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
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感受图形放大、
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
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学习难点: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
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一、情境引入:
丑小鸭打算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后挂在房间里,
摄影师分别用了三种处理方法(电脑演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方法三,把长边、宽边同步拉长
方法一,宽边不变,把长边拉长
方法二,长边不变,把宽边拉长
探究新知
王晓光拖动电脑鼠标,把一张长方形照片放大。
原来长方形照片长8厘米,宽5厘米;
放大后长方形照片长16厘米,宽10厘米。
放大前后,照片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1、认识图形的放大:
放大后照片的长是原来照片的2倍,
宽也是原来照片的2倍。放大后照片
与原来照片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结论: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发现:
2、认识图形的缩小:
如果要把原来的照片按 1︰2的比缩小,长和宽
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都是原来的 。缩小后的长方形长( )厘米,宽( )厘米。
原来长方形照片长8厘米,宽5厘米。
4
2.5
3、放大、缩小的比较:
放大和缩小的比都是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
边长的比,如果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放大;
如果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缩小;
(如果前项等于后项,表示图形既不放大也不缩小。)
4、学以致用: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2 的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1)放大后,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几格?
你是怎样计算的 缩小后的图形呢?
(2)比较上面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练一练:
按 2︰1 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量一量,放大后 的直角三角形与原来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比为( );
★放大后的直角三角形与原来的直角三角形
面积比是( )。
2︰1
4︰1
例1、(1)把一个图形先按1:2的比缩小后,
再按3:1的比放大,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变大了 B.缩小了 C.大小一样 D.无法判断
(2)—直角三角形按3:1放大后,斜边扩大为
原来的3倍,其两条直角边( )。
A.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 B.不变
C.都缩小为原来的3倍 D.无法判断
二、例题讲解:
例2、按下列要求画图:
(1)将图形A按4:1放大,得到图形C,画在图纸上.
(2)将图形B按1:2缩小,得到图形D,画在图纸上.
三、基础强化:
1、一个圆形零件直径是4mm,将其按照( )
的比( )(填“放大”或“缩小”)后,
直径是2cm,与原来相比( )不变,
( )变了。
2、把一个图形每条边长放大为原来的4倍,
就是把这个图形按照( )的比放大。
3、电脑上有一张长24cm,宽8cm。长方形图片,想这张图片缩小,缩小后的图片长是2cm,宽是6cm,相当于把这张纸按照( ):( )的比
缩小了。
4、婷婷在电脑上把一枚长3cm,宽2cm的长方形邮票按照( )的比放大后,长方形邮票变成了70cm。
5、如图中图形( )是图形A按3:1放大后
得到的图形.
四、拓展提高:
★6、把左边的图形能够放大成原来面积的4倍,
形状不变,画在右边的方格纸中.
五、总结反思:
1、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例可以进行放大
或缩小,从而得到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比较: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画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图的步骤:
①按比例计算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相应边的长度;
②按相应边的长度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注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状不变,
就是对应角的度数不变.)
六、随堂检测:
1、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
就是把这个图形按( )的比放大,
放大后的图形面积是原来的( )倍。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是4个格,高是2个格,
按3:1放大,放大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边
为( )格,高为( )格。
3、把一个周长是40cm的正方形按1:2缩小以后,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7、按2:1的比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4、一个60°的角,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 )度。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3cm和4cm,
把它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将是
( )和( )。
6、把一个长3cm、宽2cm的长方形的各边长缩小到原长度的后,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 )cm2,新图形的周长是(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