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会用函数观点解释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意义; 2. 经历用函数图象表示不等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的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认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 2. 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不等式及解集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一次函数图象上某个部分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建立联系。
2. “以形表数,以数释形”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m处出发,以1m/min的速度上升, 若上升时间为xmin,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为ym. (1)请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几分钟后上升到海拔10m以上?15m以上?20m以上?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x+5的图象,分析所求时间与图象有何联系?(以x+5>10为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数”“形”两个角度,用函数的观点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数:已知函数值的范围求对应自变量的范围; 形: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际上是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纵坐标范围,求其对应的横坐标范围. 二、迁移提炼 深化理解 下面三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这三个不等式进行解释吗? (1)2x+1>2 ; (2)2x+1<0 ; (3)2x+1<3 . 问题:能把得到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函数的观点从“数”“形”两个角度,看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将其一般化,解不等式ax+b>c(或<c),就是求一次函数y=ax+b的函数值大于c(或<c)时,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此基础上类比方程进一步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ax+b>c(或<c)都可以转化为求函数y=ax+b的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是已知纵坐标范围,求其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范围. 思考:你能用函数的观点解不等式2x-5>-x+1吗?不化到“ax+b>0”,可以通过函数图象解决吗? 进一步探究:对照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2x-5=-x+1 (2)当x取何值时,2x-5>-x+1 (3)当x取何值时,2x-5<-x+1 小结: 三、练习巩固 内化新知 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x<0时,y的取值范围是 . 2.一次函数 y1= 4x + 5 与 y2 = 3x + 10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4x + 5 < 3x + 10 的解为? 3.画出函数 y = -3x + 6 的图象,结合图象求: (1) 不等式 -3x + 6 > 0 和 -3x + 6 < 0 的解集; (2) 当 x 取何值时,y < 3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练习,从“数”“形”两个角度,用函数的观点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四、小结梳理 形成体系 设计意图:以导图形式理清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