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07: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初的发展概况;
2.掌握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主要措施和历史意义;
3.了解两汉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理解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
(一)西汉初期
1. 背景:①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咸阳,史称西汉。②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2.概况:
发展概况 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汉承秦制,与民休息,郡国并行
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尊奉黄老之学“ 无为而治 ”的统治思想
积极:稳定了汉初政治局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消极:“削藩”和“七国之乱”,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出现“文景之治”
巩固统治的措施 目的(作用)
政治 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颁布“推恩令”
划13州,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巡视监察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不法行为 经济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算缗、告缗)
文化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
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
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二)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皇 帝
中 朝
外 朝
尚书令






御史大夫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政治:
1、中外朝制度
(二)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合适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考核任命。
制度利弊:
利:①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
②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弊:
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
2、察举制
政治:
(二)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位外,可将封地再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十余”
3、推恩令
政治:
(二)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国家掌握的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均输平准
经济:
(二)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
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主要内容:
强化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缓和矛盾——“施行仁政”“德刑并用”
维护统治——“三纲五常”
作用:
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
(二)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措施 目的(作用)
民族关系 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张骞通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效管理 酒泉郡
张掖郡
武威郡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经贸文化交流。
②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③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三)西汉后期
概况 结果
政治 政治黑暗,公开买官鬻爵,吏治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经济 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 社会 流民、奴隶问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措施 目的(作用)
政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
东汉
(一)东汉初期——“光武中兴”
1
(二)东汉中期以后
ONE
材料1 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
【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与材料,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
——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整理
材料2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倡讴伎乐,列乎深堂。……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后汉书》
西汉末期:
东汉末期:
1、政治黑暗,吏治腐败;
2、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流民、奴隶问题严重。
3、重用外戚和宦官是政局混乱的根源。
1、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破坏国家税收;
2、政治腐朽,外戚专横、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
3、社会混乱,自然灾害频发,流民问题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两汉的文化
领域 代表性成就 内容或意义 特点
史学 《史记》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 乐府诗 五言诗 科技成就 医学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张仲景 华佗 ——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 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 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数学 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东汉:《九章算术》 造纸术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 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农学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①与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
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③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④气势恢宏
【本课小结】
1.(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
【链接高考】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