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7.孤独之旅
曹文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曹文轩,江苏盐城市人,中国作家。代表作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作者简介
茬(chá) 抠(kōu) 家底 觅食(mì)
嬉闹(xī) 空旷(kuàng) 撩逗(liáo)
炊烟 乖巧 掺杂(chān) 驱除
镰刀(lián) 温顺 重叠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字词学习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空旷: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字词学习
杜小康本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家庭条件忽然“一落千丈”,只好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这对他是多大的打击啊!由此,孤独之旅开始了。
背景资料
1.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开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发展:父子俩离开油麻地,开始放鸭生活。
第三部分(28-49)高潮:父子俩暴风雨中放鸭、找鸭。
第三部分(50-52)结尾:杜小康在找鸭的过程中战胜了孤独,获得成长。
2.初读课文,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杜小康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亲放鸭,在此过程中获得成长,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高度赞扬了杜小康能吃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
3.本文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杜小康、父亲。
品读课文
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一部分
1.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第二部分
无可奈何、希望儿子得到锻炼。
①前行的路上是单调、无聊的。
2.如何理解文章第6段“前行是纯粹的”?
②前行的路是没有退路、无可奈何的。
未知
3.阅读文章第11段,思考:前方会是什么样子的?
充满想象
充满期待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鸭子们的乖巧。鸭子们觉得自己是“无家的漂游者”,这也是杜小康的心理活动。
3.阅读文章第15段,思考:这里的描写体现出怎样的情味?
天色渐暗,芦苇荡一望无际。芦苇像绿色的波浪一直涌向天际。此时的杜小康是害怕、孤独的。
4.阅读文章第21段,想象画面,体会杜小康此时的心情。
“终于已经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了”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5.阅读文章第27段,思考:这里与前面哪些地方相照应?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
没有同学和朋友,与父亲缺少沟通,与家人失去联系
1.阅读文章第29段,思考:极致的孤独对人物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放鸭途中遇到的真实的困难,同时恶劣的天气也象征着杜小康人生中会遇到的挫折和磨难。
2.阅读文章第36段,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紧紧跟随、脸被割破、脚钻心地疼痛也顾不得察看
3.阅读文章第38段,与之前的茫然、恐惧相比,暴风雨中杜小康的表现是怎样的?体会他的变化。
勇敢、坚强、负责
成
长
委屈——被迫辍学
4.阅读文章第46段,这里杜小康为什么哭了?
高兴——战胜困难,守护了鸭子,获得了成长
第四部分
文章结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暖色结尾:充满希望。
问题探究
1.梳理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他心理变化的语句。
①行程最初 拒绝去放鸭 “我不去放鸭了”“带着哭腔”
②途中 茫然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③到达放鸭地点 恐惧、胆怯 “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紧紧地挨着父亲”
④放鸭初期 寂寞、孤独、想家 “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⑤放鸭中期 仍然寂寞,逐渐习惯 “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⑥经历暴风雨 安定、从容 “又想起母亲……但他没有哭”
⑦八月的一天清晨 欣喜 “惊喜地跑过去”
2.找出文中描写“鸭群”的语句,这些描写是不是多余的?
起初 “奋力向前推进”,显得坚定,与杜家父子的不安形成对比。
途中 “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侧面表现出杜家父子的慌张
暴风雨中 四散奔逃“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反衬杜小康的成长
结尾 长成了漂亮的大鸭,开始下蛋,象征着主人公的成熟。
3.怎样理解《孤独之旅》的“孤独”?
杜小康脱离了熟悉的社会环境和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陌生的环境让他感受到恐惧和无助,这是实写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感受;杜小康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样子,对前途怀抱迷茫和恐惧。这些都是孤独的原因。
孤独之旅正是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一个人精神的成长,总是作为一个个体独自获得的,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心灵斗争会给成长中的个体带来孤独之感,这是自我意识觉醒必须迈出的一步。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发展:放鸭
开端:辍学
结尾:成长
高潮:暴风雨
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