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6 20: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9.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顾颉刚(1831—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字词学习
凶险 视察 轻信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折扣 流俗
墨守 停滞(zhì)
不攻自破
视察:察看,审察。
腐草为萤:腐草化为萤火虫。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字词学习
1.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 :引用古文提出“学则需疑”的观点
第三部分(6):总结怀疑精神重要性,进一步论证怀疑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二部分(3-5):通过剖析事理,结合实例解释怀疑的必要性和内涵
2.初读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品读课文
引用名言
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引出本文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伊川(今属河南)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北宋理学家。
道理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增强文章说服力
第二课时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第二部分
亲眼所见
听别人传说
最要紧
最可靠
不一定可靠
三皇五帝、腐草为萤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举例
论证
举例论证
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怎么做:如何用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
怀疑
思索
辨别
否则
盲从、迷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怀疑”“思索”“辨别”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怀疑
思索
辨别
逻辑关系,不能调换
第三部分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承上启下
提出分论点
举例论证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笛卡尔的名言
戴震质疑《大学》
道理论证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经学家。
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近代唯心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是否太绝对?
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问题探究
1.本文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对做学问有何意义?
本文中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梳理文章论证结构。
分论点一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论点一
学则需疑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做学问要有
怀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