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6 20:48: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轼高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分析一下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认识观察感悟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一样。
用苏轼自己的诗句来描述,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20.谈创造性思维
罗伽·费·因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罗伽·费·因格,美国实业家。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迪士尼、英特尔、微软公司。
作者简介
字词学习
探求 创意 压榨(zhà)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zī)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汲取:吸取。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字词学习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3):提问题,引出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第二部分(4-12):举例子,讲道理,论证观点
2.初读课文,思考: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事物是丰富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3.人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寻求第二种答案要依靠什么样的品质呢?
创造性的思维。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留意细小的想法,即时他们自己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观点。
1.课文中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组电子游戏的事例用意是什么?
举例论证。
2.课文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3.你能举几个事例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观点吗?这些材料与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课堂练习
有位同学想写篇文章, 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三则材料作为论据,请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
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材料二:张洁同学曾一度放松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这一学期以来,在师生的帮助下,他开始勤奋学习,并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当天完成。他坚持不懈,成绩迅速提高了。
材料三: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
问题探究
1.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2.本文在论述关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时,有哪些特点?。
运用形式新颖的材料。
模拟读者立场,回答读者所需、所疑。
板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
提出问题: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要有创造性思维
怎样才能有创造性思维
有没有创造性思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