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24.三顾茅庐
罗贯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据考订,一般认为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生于杭州。大致生活在从元文宗到明太祖这一时期。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人物介绍
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于赤壁之战后,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 ,葬惠陵。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关羽(?—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张飞(?—221),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
张飞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拜谒(yè) 失礼 傲慢 疏懒
愧赧(nǎn) 鄙贱(bǐ)
如雷贯耳 惊世奇才 思贤如渴
箪食壶浆(dān) 顿开茅塞(sè)
字词学习
犹然:仍然。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字词学习
愧赧:因羞愧而脸红。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
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国险而民附: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利尽南海:一直到南海的收益都能得到。
殷:富庶。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表示敬意。
用武之地:用兵之地。
惟将军图之:希望将军考虑这些建议。
1.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去拜访诸葛亮。
第二部分(2):诸葛亮高卧未起,刘备恭敬等候。
第二部分(3):诸葛亮献计。
第三部分(4):煮给昂答应刘备出山相助。
2.初读课文,本文主要人物有哪些?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童子。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成功请他出山。
4.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品读课文
1.第1段通过刘、关、张三人的对话表现了刘备的什么态度?
有远见、有诚意,以及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2.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因为汉室衰败,而董卓、曹操等人先后夺取了国家政权。刘备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兴复汉室,又苦于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只好请人称“卧龙”的诸葛孔明相助,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3.文章多次写到张飞,有什么作用?
用张飞的莽撞、暴躁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意,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文章描写张飞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张飞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语言
描写
5.找出文中描写关羽的句子,分析其性格特点。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语言
描写
与张飞的表现形成对比,显示了关羽的稳重和修养。
第二课时
1.明知刘备造访,诸葛亮为什么还问童子“有俗客来否”?
考验
天时
曹操拥兵百万,又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结合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说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具体指什么。
地利
人和
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
刘备是帝室之胄,且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3.第3段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三条策略?
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
团结孙权,作为后援
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把自己顿开茅塞的心境比作“拨云雾而睹青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刘备受到指点后的兴奋以及对诸葛亮的肯定、赞扬与佩服。
4.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1.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自视清高、随性自然
“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半晌,先生未醒”“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谈吐儒雅,思路清晰,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以二人的言行衬托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
2.文中对关羽和张飞的描写有何作用?
3.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刘备不顾关、张劝阻,执意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得知诸葛亮在午睡,阻止童子的通报,并吩咐关、张二人在门首等着,自己入门徐步而行,并拱立阶下;见到诸葛亮时行“下拜”之礼,听完诸葛亮的对策后,“顿首拜谢”
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刘备认为自己有责任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故诚恳拜见诸葛亮,求安邦定国之策。
胸怀天下
心忧百姓
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若非刘备一片赤诚,绝不出山。
4.诸葛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高风亮节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
聪慧过人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亲往拜谒 侍立阶下
同意出山:共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