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中2022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11卷,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00分,75分钟完卷。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了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这些遗址和遗存展现了( )
A.原始的农耕文化 B.国家的初始形态
C.灿烂的商代文明 D.西周的宗法等级
2.秦简《为吏之道》中规定“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于则孝……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致之本股(也)”,这反映出( )
A.儒家思想在秦朝得到发展 B.利用忠孝思想维护统治
C.宗法制度仍有存在的必要 D.秦统治思想具有开放性
3.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十六国政权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它们大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当时北方( )
A.少数民族已完成封建化 B.开始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C.北方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汉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4.唐初沿袭隋三省六部制,中书舍人草拟诏令,皇帝画救以示同意,门下长官负责审查,门下时常封驳中书诏令要求重拟,耗时颇多。玄宗年间,置政事堂,以此作为中书门下合议之处。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利于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B.改变了中枢机构决策方式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保证了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5.图1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场景。该图( )
图1《职贡图》(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
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B.再现了唐朝民族交融的历史场景
C.表明朝贡是中外交往的特殊纽带 D.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6.金帝完颜雍推崇儒学,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弟。”皇太子完颜允恭也“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北)魏孝文”,据此可知,金朝( )
A.完成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B.加强了对中原汉族的控制
C.主动汉化以维护政治统治 D.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文化
7.图2中的变化表明到南宋时我国( )
图2 唐宋南北方人口密度统计图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C.北方经济持续衰退 D.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
8.黄宗羲提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王夫之提出“不以天下私一人”。这表明他们都( )
A.维护封建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10.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瓜分互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叹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得徊。”文中“猛省”最有可能是指( )
A.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B.建立君主立亮政体
C.解放中国人的思想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1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湘赣边界一年多来斗争的经验教训,强调在反动统治政权暂时稳定时期和破裂时期,红色区域的斗争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与策略。”文中的“战略和策略”指的是( )
A.开展游击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进攻中心城市 D.开展土地革命
12.1932 年初,民主人士何香凝在裙子上赋诗“安自称男儿,甘受故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并将其送给蒋介石。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13.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开幕。此后,这种由外贸部牵头,全国各外贸总公司共同举办,广东省协办的全国性出口商品交易会就固定下来。这说明当时( )
A.西方的经济封锁已被打破 B.新中国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C.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窗口 D.中国工业产品初具竞争力
14.图3所示的作品( )
图3 1958年出版的俞微波面作《拖拉机》
A.揭示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新方向 B.证实了农村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C.展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新气象 D.表达出民众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
15.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说明当时( )
A.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化 B.国家强化人民公社体制
C.农民获得产品分配自主权 D.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16.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此话旨在( )
A.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加强中非经济交往合作
C.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4
——整理自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注:清前期康熙、雍正、乾隆(1662-1795)三朝统治的134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乾盛世”的表现。(8分)
材料二 康熙于1683年统一了台湾,全国最后归于一统……·康照即位之前的七八十年网,中国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光战争就打了40年,民不堪命。到康雍乾时,分裂归于一统。人心思定,稳定和发展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愿望。康熙总结自己一生时说:“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弹心竭力,有如一日”“每事必加详慎”“即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
——陈流《康乾盛世成国鑫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8分)
材料三康雍乾盛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表1 中国与英国(欧洲)18世纪人均国民收入对比
人名 年份 中国 英国 中英之比
刘瑞中 1700 13.2 19.91 0.66
麦迪森 1700 600 923(欧洲) 0.65(中欧之比)
刘逊 1700 378 低于0.33
——整理自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4分)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长期封闭的清朝大吏们,对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近代国家交往的原则和方式等一尤知晓,他们仍然用封建时代的帝国观念和手段认识处理对外关系。对于 条约的谈判和签订,清政府采取了漫不经心的态度。条约中的开放五口通商、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重要特权,也因为与施以恩惠的传统羁縻之道相符合而被轻易让予。清朝君臣将结束鸦片战争订立的条约视为一成不变的“万年合约”。
渐产生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一方面,他们对条约制度及其性质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法意识;另一方面,他们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到现存的条约制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此后更明确从国际法的角度检索此前所定条约的失误;对条约本身的认识以及对西方列强“修约”要求的应对,又进一步发展为主动修约的思想。甲午前后,朝廷特别注意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的权益。并有意识地在新订条约中消刷或限制此前已被列强所攫取的特权。
——以上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的特点,并简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清政府外交理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些变化的意义。(10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宏观的视角看,抗日战争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的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立,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抗日战争”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
德阳市高中2022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C A C B C A D B A B D C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分)
(1)表现: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粮食总产量增加:人口大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多:对外贸易逐年增加,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2)原因,统治者持续努力:社会稳定,人心思定;国家完成统一;高产作物传人中国,推动了农业发展:高度集权在国家治理方面具有有效性,提高了行政效率。(8分)
(3)看法康乾盛世是农耕文明的顶峰时期,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造就了中国政治、经济的高峰,成为版图空前的大帝国。(2分)但十七十八世纪的世界,工业革命正在展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从全球视野而言,中国的发展则又是迟滞的、康乾盛世正在拉开与世界的差距。(2分)
18.(20分)
(1)特点:封用性:落后性:态度散漫:受传统外交观念的禁铺(未能与时俱进)。(4分)
原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制制约;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闭目光:思想,传统夷夏观和天朝上国税念的束缚;外交:朝贡贸易和团关锁国政策的影响。(6分)
(2)变化:近代国家主权意识从无到有:国际法意识增强: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修约:逐渐有意识实践国际法。(4分)
意义:有利于提高政府对外交的重视:有利于促进学习西方,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有利于打破传统夷夏观念,容观上推动中国外交观念和实践的近代化;为后世外交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6分)
19.(12分)
示例:
观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义的转折点。(3分)
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抗战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发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三个论据各3分,共9分)
(提示:其他观点如,抗日战争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抗战时期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玩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共产觉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