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能力提升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能力提升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06 21:00: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章 一次函数能力提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2.小明的父亲从家走了20min到一个离家900m的书店,在书店看了10min书后,用15min返回家,下列图中表示小明的父亲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图象的是(  )
A. B.
C. D.
3.如图是两个圆柱形连通容器(连通处体积忽略不计).乙容器的底面面积是甲容器的底面面积的2倍,甲、乙容器高度相同,若向无水的甲容器匀速注水,则甲容器的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kg 0 1 2 3 4 5
y/cm 10 10.5 11 11.5 12 12.5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C.当0<x<5时,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
D.当0<x<5时,x与y满足的关系式是y=0.5x+10
5.关于一次函数y=﹣2x+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象过点(1,﹣1)
B.其图象可由y=﹣2x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C.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6.如图,已知直线y1=k1x过点A(﹣3,2),过点A的直线y2=k2x+b交x轴于点B(﹣5,0),则不等式0<k2x+b<k1x的解集为(  )
A.x<﹣3 B.﹣5<x<﹣3 C.﹣5<x<0 D.x<0
7.直线l1:y=kx﹣b和直线l2:y=x+2b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B.C.D.
8.如图1,在△ABC中,∠ABC=6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匀速运动至点C后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线段AP的长度为y,图2是y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DE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D.
9.若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是x=﹣1,则直线y=kx+2b一定经过点(  )
A.(﹣2,0) B.(0,﹣1) C.(1,0) D.(0,﹣2)
10.A,B两地相距80km,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从A地到B地.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S(单位:km)与时间t(单位: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比甲提前出发1h
B.甲行驶的速度为40km/h
C.3h时,甲、乙两人相距60km
D.0.75h或1.125h时,乙比甲多行驶10km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2,﹣1)和(3,0),则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    .
12.如果点A(﹣1,a)、B(2,b)在直线y=﹣2024x+2024上,那么a    b.(填“>”或“<”)
13.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重物的质量x(kg)有下面的关系,那么弹簧总长y(cm)与所挂重物x(kg)之间的关系式为    .
x(kg) 0 1 2 3 4 5 6
y(cm)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4.将直线y=kx+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经过点(1,4),则k的值是    .
15.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x轴正半轴上求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是    .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D和点B的坐标分别为(4,3)、(10,0),过点D的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上有一点P,使得点D为OP的中点,将y=kx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得到y=kx+b的图象,若点P落在长方形ABCD的内部,则b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8分)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3,﹣3),且与x轴交于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18.(8分)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8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机动车行驶    小时后加油,中途加油    L;
(3)如果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360km,车速为60km/h,要到达目的地,请判断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理由.
19.(10分)作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洛川苹果备受市场青睐!苹果产业已成为县城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小李想在洛川县某果园购买一些苹果,经了解,该果园苹果的定价为5元/斤,如果一次性购买10斤以上,超过10斤部分的苹果的价格打8折.
(1)设小李在该果园购买苹果x斤,付款金额为y元,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小李想在该果园购买130元的苹果送给朋友,请你算一算,小李一共能购买多少斤苹果?
20.(10分)已知图形ABCDEF的相邻两边垂直,AB=8cm.当动点M以2cm/s的速度沿图①的边框按B→C→D→E→F→A的路径运动时,△ABM的面积S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②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   ;b=   ;
(2)EF=   cm;
(3)当点M运动到DE上时,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DM的长度,并直接写出S与t的关系式.
21.(10分)已知甲乙两地相距360km,一辆轿车从甲地出发往返于甲乙两地,一辆货车匀速沿同一条路线从乙地前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经过h后两车第一次相遇.轿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结果比货车早一个小时到达甲地.如图是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km)与货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的值是    ;
(2)求轿车到达乙地再返回甲地所花费的时间;
(3)轿车在返回甲地的过程中与货车相距30km,直接写出货车已经从乙地出发了多长时间?
22.(10分)如图1,已知函数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
(1)求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
(2)设点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P,交直线BC于点Q.
①若△PQB的面积为,求点Q的坐标;
②点M在线段AC上,连接BM,如图2,若∠BMP=∠BAC,直接写出P的坐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章 一次函数能力提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B
【解答】解:一次函数y=2x﹣4中,k=2>0,b=﹣4<0,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不过第二象限,
故选:B.
2.小明的父亲从家走了20min到一个离家900m的书店,在书店看了10min书后,用15min返回家,下列图中表示小明的父亲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依题意,0~20分钟去书店,离家的距离增加到900米,这段是正比例函数;
20~30分钟看书,离家的距离不变,是一段平行与x轴的线段;
30~45分钟返回家,离家的距离减少为0米.
故选:B.
3.如图是两个圆柱形连通容器(连通处体积忽略不计).乙容器的底面面积是甲容器的底面面积的2倍,甲、乙容器高度相同,若向无水的甲容器匀速注水,则甲容器的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两个圆柱形容器的中间连通,
∴甲容器的水面高度会有保持不变的情况;
又∵乙容器的底面面积是甲容器的底面面积的2倍,
∴维持不变的时间是之前时间的2倍,
故选:B.
4.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kg 0 1 2 3 4 5
y/cm 10 10.5 11 11.5 12 12.5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C.当0<x<5时,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
D.当0<x<5时,x与y满足的关系式是y=0.5x+10
【答案】B
【解答】解:x与y都是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即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A正确,不符合题意;
当x=0时,y=10,即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
∴B不正确,符合题意;
由表格可知,当0<x<5时,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
∴C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C得y=0.5x+10,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关于一次函数y=﹣2x+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象过点(1,﹣1)
B.其图象可由y=﹣2x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C.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答案】B
【解答】A.当x=1时,y=1.所以图象不过(1,﹣1),不符合题意;
B.其图象可由y=﹣2x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符合题意;
C.由于一次函数y=﹣2x+3中的k=﹣2<0,所以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D.∵k=﹣2<0,b=3>0,
∴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已知直线y1=k1x过点A(﹣3,2),过点A的直线y2=k2x+b交x轴于点B(﹣5,0),则不等式0<k2x+b<k1x的解集为(  )
A.x<﹣3 B.﹣5<x<﹣3 C.﹣5<x<0 D.x<0
【答案】B
【解答】解:∵直线y1=k1x和直线y2=k2x+b都经过A(﹣3,2),且直线y2=k2x+b与x轴交于点B(﹣5,0),
∴不等式0<k2x+b<k1x的解集为:﹣5<x<﹣3.
故选:B.
7.直线l1:y=kx﹣b和直线l2:y=x+2b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直线l1:y=kx﹣b中k>0,b<0,l2:y=x+2b中b>0,不一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直线l1:y=kx﹣b中k>0,b<0,l2:y=x+2b中<0,b<0,则k>0,一致,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直线l1:y=kx﹣b中k<0,b>0,l2:y=x+2b中>0,b>0,则k>0,不一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直线l1:y=kx﹣b中k<0,b>0,l2:y=x+2b中<0,b<0,则k>0,不一致,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8.如图1,在△ABC中,∠ABC=6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匀速运动至点C后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线段AP的长度为y,图2是y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DE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作AD⊥BC,垂足为D,
当动点P运动到点D时,线段AP的长度最短,此时点P运动的路程为,即,
当动点P运动到点C时,运动结束,线段AP的长度就是AC的长度,此时,
∵∠ABC=60°,
∴∠BAD=30°,
∴AB=2BD,
∴,
∴,,
∴,
在Rt△ABD中,,
∴,
∴,
∴△ABC的面积为,
故选:C.
9.若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是x=﹣1,则直线y=kx+2b一定经过点(  )
A.(﹣2,0) B.(0,﹣1) C.(1,0) D.(0,﹣2)
【答案】A
【解答】解:由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是x=﹣1,
得﹣k+b=0,即k=b,
故直线y=kx+2b即y=bx+2b一定经过点(﹣2,0).
故选:A.
10.A,B两地相距80km,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从A地到B地.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S(单位:km)与时间t(单位: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比甲提前出发1h
B.甲行驶的速度为40km/h
C.3h时,甲、乙两人相距60km
D.0.75h或1.125h时,乙比甲多行驶10km
【答案】C
【解答】解:由图象可得,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小时,
故A正确;
甲的速度是(80﹣20)÷(3﹣1.5)=40(km/h),
故B正确;
乙的速度是=km/h,
3h甲车行走的路程为40×(3﹣1)=80(km),
3h乙车行走的路程为×3=40(km),
∴3h后甲、乙相距80﹣40=40(km),
故C错误;
0.75h乙车走了0.75×=10(km),
甲车还在A地没出发,此时乙比甲多行驶10km,
1.125h乙走了1.125×=15km,
此时甲行走的路程为(1.125﹣1)×40=5(km),
乙车比甲车多走了15﹣5=10(km),
故D正确.
故选:C.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2,﹣1)和(3,0),则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  x>3 .
【答案】x>3.
【解答】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函数图象可知,
当x>3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即ax+b>0,
所以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x>3.
故答案为:x>3.
12.如果点A(﹣1,a)、B(2,b)在直线y=﹣2024x+2024上,那么a  > b.(填“>”或“<”)
【答案】>.
【解答】解:∵y=﹣2024x+2024,
∴y随x增大而减小,
∵﹣1<2,
∴a>b.
故答案为:>.
13.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重物的质量x(kg)有下面的关系,那么弹簧总长y(cm)与所挂重物x(kg)之间的关系式为  y=12+0.5x .
x(kg) 0 1 2 3 4 5 6
y(cm)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答案】y=12+0.5x.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弹簧原长为12,重物质量每增加1kg,弹簧则增加0.5cm,
当重物质量为xkg时,弹簧长度为y=12+0.5x,
故答案为:y=12+0.5x.
14.将直线y=kx+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经过点(1,4),则k的值是  ﹣2 .
【答案】﹣2.
【解答】解:∵直线解析式为:y=kx+3,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新的函数解析式为y=kx+3+3=kx+6,
即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新的解析式为y=kx+6,
∵将直线y=kx+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经过点(1,4),
∴4=k+6,
∴k=﹣2,
故答案为:﹣2.
15.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x轴正半轴上求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是  (9,0)或(,0) .
【答案】C(9,0)或(,0).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C在点A右侧的x轴上时,
∵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A(4,0),B(0,3)
∴AB==5,
∵AB=AC,且点C在x轴正半轴,
∴OC=OA+AC=4+5=9,
∴C(9,0).
②当点C在点A的左侧时,如图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C,设C(m,0),
在Rt△BOC中,OC=m,BC=4﹣m,OB=3,由勾股定理得:OC2+OB2=BC2,
∴m2+32=(4﹣m)2,
解得m=,
∴C(,0),
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点C(9,0)或(,0).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D和点B的坐标分别为(4,3)、(10,0),过点D的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上有一点P,使得点D为OP的中点,将y=kx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得到y=kx+b的图象,若点P落在长方形ABCD的内部,则b的取值范围是  ﹣6<b<﹣3 .
【答案】﹣6<b<﹣3,
【解答】解:∵点D(4,3)在直线y=kx上,
∴k=,
∴直线OD的解析式为y=x,
∵D是OP的中点,且D(4,3),
∴P(8,6),
过点P作PF⊥x轴,交CD于点E,
∴E(8,3),F(8,0),
设直线OP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将点E(8,3)坐标代入y=得,3=,
解得b=﹣3,
将点F(8,0)坐标代入y=得,0=,
解得b=﹣6,
∴﹣6<b<﹣3,
故答案为:﹣6<b<﹣3,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8分)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3,﹣3),且与x轴交于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1)y=﹣x+1;
(2).
【解答】解:(1)由题意,得,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2)∵直线y=﹣x+1与 x轴交于A(,0),与y轴交于B(0,1),
∴S△AOD=××1=.
18.(8分)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8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行驶时间 是自变量, 剩余油量 是因变量;
(2)机动车行驶  4 小时后加油,中途加油  24 L;
(3)如果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360km,车速为60km/h,要到达目的地,请判断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行驶时间,剩余油量;
(2)4,24;
(3)不够用,理由见解析.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行驶时间是自变量,剩余油量是因变量;
故答案为:行驶时间,剩余油量;
(2)根据函数图象可知,机动车行驶4小时后加油,中途加油40﹣16=24L,
故答案为:4,24;
(3)不够用.理由如下:
机动车的耗油量:(48﹣16)÷4=8(L/h),
行驶时间360÷60=6(h),需要油量6×8=48(L),
40<48,
故不够用.
19.(8分)作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洛川苹果备受市场青睐!苹果产业已成为县城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小李想在洛川县某果园购买一些苹果,经了解,该果园苹果的定价为5元/斤,如果一次性购买10斤以上,超过10斤部分的苹果的价格打8折.
(1)设小李在该果园购买苹果x斤,付款金额为y元,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小李想在该果园购买130元的苹果送给朋友,请你算一算,小李一共能购买多少斤苹果?
【答案】(1)当0<x≤10时,y=5x,当x>10时,y=5×10+0.8×5×(x﹣10)=4x+10;(2)30斤.
【解答】解:(1)由题意得:
当0<x≤10时,y=5x,
当x>10时,y=5×10+0.8×5×(x﹣10)=4x+10.
(2)令y=130,则4x+10=130,
解得:x=30.
答:小李一共能购买30斤苹果.
20.(8分)已知图形ABCDEF的相邻两边垂直,AB=8cm.当动点M以2cm/s的速度沿图①的边框按B→C→D→E→F→A的路径运动时,△ABM的面积S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②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 48 ;b= 8.5 ;
(2)EF= 3 cm;
(3)当点M运动到DE上时,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DM的长度,并直接写出S与t的关系式.
【答案】(1)48,8.5;(2)3;(3)2t﹣17(cm),S=﹣8t+116(8.5<t≤12.5).
【解答】解:(1)由图2得,5段函数分别是当点M在BC、CD、DE、EF、FA上时,
第一段当0<t≤6时,点M在BC上,
∴BC=6×2=12(cm),
当点M在点C处时,S=AB BC=48(cm2),即a=48,
第四段当12.5<t≤14时,点M在EF上,
∴EF=(14﹣12.5)×2=3(cm),
∴CD=AB﹣EF=5(cm),
∴t=5÷2=2.5(t),
∴b=6+2.5=8.5,
故答案为:48,8.5;
(2)由(1)求出EF=3(cm),
故答案为:3;
(3)当点M在DE上时,点M的路程为2t,
∵BC+CD=17(cm),
∴DM=2t﹣17(cm);
当点M在E上时,点M路程为12.5×2=25(cm),
∴DE=8cm,
∴AF=BC﹣DE=4(cm),
∴当点M在EF上时,S=AB AF=16(cm2),
设S=kt+b(8.5<t≤12.5),把(8.5,48)(12.5,16)代入得,

∴,
∴S=﹣8t+116(8.5<t≤12.5).
21.(10分)已知甲乙两地相距360km,一辆轿车从甲地出发往返于甲乙两地,一辆货车匀速沿同一条路线从乙地前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经过h后两车第一次相遇.轿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结果比货车早一个小时到达甲地.如图是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km)与货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的值是  90 ;
(2)求轿车到达乙地再返回甲地所花费的时间;
(3)轿车在返回甲地的过程中与货车相距30km,直接写出货车已经从乙地出发了多长时间?
【答案】(1)90;
(2)3h;
(3)6h或h.
【解答】解:(1)根据图象,当1≤x≤4时,轿车的速度为360÷4=90(km/h),
轿车1h行驶的路程为90×1=90(km),
∴a=90.
故答案为:90.
(2)设货车的速度为v km/h.
根据“当两车每一次相遇时,两车路程之和为360km”,得(v+90)=360,
解得v=45,
∴货车的速度为45km/h.
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得货车到达甲地的时间为360÷45=8(h),
∴轿车到达甲地的时间为8﹣1=7(h).
7﹣4=3(h),
∴轿车到达乙地再返回甲地所花费的时间是3h.
(3)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货车距乙地的距离为y=45x(0≤x≤8),则货车距甲地的距离为360﹣45x(0≤x≤8);
轿车从乙地返回甲地过程中的速度为360÷(7﹣4)=120(km/h),则在这个过程中,轿车距甲地的距离为y=360﹣120(x﹣4)=840﹣120x(4≤x≤7).
轿车在返回甲地的过程中与货车相距30km时,得|360﹣45x﹣(840﹣120x)|=30,
解得x=6或,
∴轿车在返回甲地的过程中与货车相距30km,货车已经从乙地出发了6h或h.
22.(10分)如图1,已知函数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
(1)求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
(2)设点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P,交直线BC于点Q.
①若△PQB的面积为,求点Q的坐标;
②点M在线段AC上,连接BM,如图2,若∠BMP=∠BAC,直接写出P的坐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对于y=x+3,
由x=0得:y=3,
∴B(0,3).
由y=0得:x+3=0,解得x=﹣6,
∴A(﹣6,0),
∵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
∴C(6,0)
设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解得,
∴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为y=﹣x+3;
(2)①设点M(m,0),则点P(m,m+3),点Q(m,﹣m+3),
过点B作BD⊥PQ与点D,
则PQ=|﹣m+3﹣(m+3)|=|m|,BD=|m|,
则△PQB的面积=PQ BD=m2=,解得m=±,
故点Q的坐标为(,3﹣)或(﹣,3+);
②如图2,当点M在y轴的左侧时,
∵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
∴AB=BC,
∴∠BAC=∠BCA,
∵∠BMP=∠BAC,
∴∠BMP=∠BCA,
∵∠BMP+∠BMC=90°,
∴∠BMC+∠BCA=90°
∴∠MBC=180°﹣(∠BMC+∠BCA)=90°,
∴BM2+BC2=MC2,
设M(x,0),则P(x,x+3),
∴BM2=OM2+OB2=x2+9,MC2=(6﹣x)2,BC2=OC2+OB2=62+32=45,
∴x2+9+45=(6﹣x)2,解得x=﹣,
∴P(﹣,),
如图2,当点M在y轴的右侧时,
同理可得P(,),
综上,点P的坐标为(﹣,)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