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2024春七下历史高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2024春七下历史高效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06: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正确评价戚继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历史史实,证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畏强敌的民族气概。
3、历史解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探讨郑和成功下西洋的条件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时空观念: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郑和的事迹,感受其不畏艰难险阻,追逐梦想的崇高人格;通过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及其诗词作品,学习其爱国精神,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西洋
文莱
1.郑和下西洋“西洋”概念
一、郑和下西洋
2.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3. 为什么下西洋?
①政治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②外交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根本目的——示中国富强
③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宣扬国威。
明朝建文帝在位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反对建文帝。1403年朱棣称帝,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就是明成祖,年号永乐。
明成祖 朱棣
迁都北京
营建恢弘雄伟的紫禁城
编《永乐大典》
完成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北征蒙古
维护明朝北境安宁











削藩
造反
(靖难之役)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简介
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往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在朱棣争夺帝位中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像
·有勇有谋,屡建战功,深得明成祖信任;
·懂兵法,有谋略,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具有出色的航海才能,是杰出的航海人才;
·见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
郑和简介:
一、郑和下西洋
4.思考条件
请同学们思考,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材料1:明朝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
—《中国历史·七下》
1、经济基础:明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根本原因)。
2、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
3、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4、人才众多: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要求:分组讨论,善学勤思
材料3: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分工明确…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 —《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2:




图片选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71页
图片选自百度图库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特点
时间
航海次数
船队规模
船只规格
航海人员
航海设备
航行范围
最远到达
1405—1433
7次.刘家港出发
60-200多艘不等
最大宝船长151.8米、
宽61.6米、载重1500吨
(首航)27000多人
航海图、罗盘针、
多种通讯手段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①时间早/长
②次数多
③规模大
④范围广
5.经过:
空前壮举
一、郑和下西洋
6.往来货品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友谊之船:慷慨送礼,展现风度
贸易之船:相互贸易,互通有无
丝绸
茶叶
漆器
金银
瓷器
异兽
珊瑚
象牙
宝石
香料
引进来
走出去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交往方式:所到之处,郑和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使节随行。
一、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今肯尼亚蒙巴萨
今越南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答: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印尼爪哇岛三宝庙
《榜葛剌là进麒麟图》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积极影响
(意义):
消极影响:
七次远航劳民伤财,给明政府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开放。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7.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一、郑和下西洋
思考探究
我们要学习郑和航海中的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指什么呢?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等精神品质。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的背景;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 ,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
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2、明朝中期倭寇横行严重原因:
②中国国力减弱、海防松弛。
③推行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相勾结。
4、抗倭力量: 戚继光戚家军
3.倭寇猖獗造成的严重危害:
倭寇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
二、戚继光抗倭
姓 名:戚继光
生活时代:明朝中期
籍 贯:山东登州
职 业:军事家,出身将门,考中武举
5.戚继光简介:
◆为平息倭患,戚继光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戚家军”
创造“鸳鸯阵”力克倭寇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继光《止止堂集》
抗倭英雄——戚继光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保家卫国,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二、戚继光抗倭
台州
福建
广东
7.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
①第一阶段:浙江沿海:1561年,戚继光统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②第二阶段:东南沿海:在福建、广东地区,与俞大猷合作,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③性质: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④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台州九战九捷
6.戚继光抗倭(戚家军):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二、戚继光抗倭
材料一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
材料二 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材料三 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
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
材料四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
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战斗力大为增强。
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戚继光抗倭能够成功的原因
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广大民众的支持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背景: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中国·澳门示意图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
1553年
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1573年
1887年
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概况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
澳门主权仍属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澳官,驻扎军队,全面管理。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获得澳门租借居住权,澳门主权仍属于中国。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条约,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与祖国分离446年。
澳门回归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
明朝中后期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对外开放
国力强盛
国力衰弱
友好交往
走向海禁
暴力冲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回首海航路,审思得感悟
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关系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郑和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力衰退
思考:明朝的对外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要坚持坚持对外和平开放;
重视海防,树立海权意识。
课堂小结
明朝的对外关
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中国,正在路上......
封建制度走向衰败
课堂巩固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爪哇有“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这些地名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郑和下西洋 B.班超出使西域
C.戚继光抗倭 D.甘英出使大秦
2.清朝周家禄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大功在备倭,城郭依然,公去苍茫谁嗣者;明诏使防海,风波未已,吾来宏济愧前贤。”其赞美的人物是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李自成
3.王同学在整理明代的学习资料,其目录中有“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应当是明代的
A.经济发展 B.文学繁荣
C.对外关系 D.科技成就
A
B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