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09:5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印度国大党领袖、民族解放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者、“圣雄”
第16 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双重任务
民族: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对内反对专制独裁,
实现民主自由
20世纪20年代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6年印尼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埃及华夫脱党抗英
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法西斯
摩洛哥里夫山区人民武装斗争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阿根廷共产党领导罢工
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改革并行
非洲独立觉醒
亚洲民族民主的高潮
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自决
(每个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思考:一战后何以高涨 (背景)
国际秩序的重塑: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全部崩溃; 出现一系列欧洲新兴民族国家。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对军用物资需求激增,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2:那些指导成功的独立斗争的领袖,是曾就读于西方大学、体验过西方制度的运转,并且也熟悉不同于西方社会模式的苏联模式的一流人物,如甘地、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等人。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思考:一战后何以高涨 (背景)
思想: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 (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斗争。
5.马克思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传播
政治: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后转嫁经济危机,激化民族矛盾。
经济:一战期间列强无暇外侵,被压迫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20世纪20年代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6年印尼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1927年印尼民族党采取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并开始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北伐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930年胡志明(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领导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
一战与十月革命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开始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东亚
西亚
南亚与东南亚
范围广、革命领导阶级多样、斗争手段上暴力与和平兼用
事件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民族大起义 1926—1927年
民族独立运动 1927年
“和平比武力更好。这是一个原则……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这就是原则。” ——苏加诺
“印尼国父”苏加诺
东南亚: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印尼共产党
(1920年成立)
武装起义
遭遇残酷镇压
并转入地下
不合作政策,
争取民族独立
苏加诺;
印尼民族党
(资产阶级政党)
民族资产阶级
掌握运动领导权
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
后续:从1945年 9月至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人民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最后争得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荷兰为夺回殖民地,向印尼发动战争,直到1949年才承认印尼独立。
材料1: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2:我承认每个印度人应给予赢帝国以慷慨无私的、毫不含糊的支持一战,我们期望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印度能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思考:甘地为何支持印度参与一战?结果如何?
1914年,在西线作战的印度骑兵
如有可能,
在英帝国内自治;
如有必要,
就脱离英帝国独立。
——甘地
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
——《全球通史》
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作出让步;
(一)指导思想: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主义
“人性的真谛是爱,对一切人都要爱,对压迫者也要用爱来感化他们;而暴力是野兽的本性,使用暴力,只能激起更强烈的仇恨,导致人性沦丧 ”。
它(非暴力不合作)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坚持真理, 也就是真理的力量。我也称之为爱的力量。 ——甘地
“暴力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即使最不易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
内涵:以爱、真理与非暴力争取民族自治与独立,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动员群众进行斗争。
争取独立但不寻求暴力
动员群众但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革命性与妥协性
(二)特点: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来源: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阶段 背景 内容 结果
第一阶段 1920-1922年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
1930—1934年
“文明不服从”运动
世界经济危机,
食盐专卖
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拒后进行“食盐进军”,到海滨制盐
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手纺车运动”
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二战爆发,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印度各界不满
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第三阶段
1940—1942年
“退出印度”运动
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国大党发动“总罢业”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英军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三个阶段
思考:他在做什么?为何要做这件事?
材料1: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1:1920—1921年印度进口布总值为10.2亿卢比,1921—1922年降至5.7亿卢比。
——杨国纬《感知精神的力量》
用手摇车纺纱;
提倡恢复印度传统手工纺织业,对英国工业品的抵制;
1.第一阶段:“手纺车运动”(1920—1922年)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三个阶段
思考:甘地手摇纺纱这一行为有何重大意义?
甘地曾说:“手纺车象征着印度的民族意识。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有利于维护民族经济;
号召印度人民为自身利益而战;
促进印度人民的团结;
为印度独立奠定基础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三个阶段
2.第二阶段:“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1934年)
1930年,英国制定《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形势下,甘地毅然领导了“食盐进军”的斗争。
▲ 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非暴力反抗者前往西海岸,徒步24天426千米抵达丹迪海滨,亲自煮盐。以此反抗英国殖民政权。
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三个阶段
3.第三阶段:“退出印度运动”(1940—1942年)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印度迫切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1942年甘地发表“退出印度”演说,英国殖民当局镇压了这场运动,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要么行动
要么死亡
——甘地
后续: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建国,尼赫鲁成为首位总理。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四)评价
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尼赫鲁
我们的政府向人民亮出利爪,迫使人民或隐恨于心,或丧失斗志 ……当此危难之际,您作为民众的伟大领路人,却在我们中间宣扬您理想化的印度的信念,您很清楚理想的印度,既不应懦弱无能只知暗中报复,也不该面对恐怖打压而卑躬屈膝。
——泰戈尔在1919年4月19日给甘地的信中写道
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当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时,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束缚群众的积极性。
——祝红德《全面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局限:①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
②抵制西方先进文明不利于经济发展;
③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积极: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民族团结,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1921年,甘地提出:“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一种理想。”同年,体现他思想的三色自治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A.将“食盐进军”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
B.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消极抵抗”
C.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经济
D.通过民众的团结和经济的自主争取独立
D
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句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作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不可以成为暴力。
——甘地《甘地自传》
第61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华夫脱党民族独立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一)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背景
领导者
斗争 方式
结果
进一步发展
以扎格鲁尔为首的 民族主义政党 华夫脱党
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等
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
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一战期间,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四次许诺战后予以埃及独立。但停战后英方却拒绝履诺。对此,扎格鲁尔决定组织“埃及代表团”到欧洲去活动,争取参加巴黎和会。
(“代表团”阿拉伯语为“华夫脱” )
华夫脱党
民族独立运动(1919-1922)
护宪运动(1923-1935)
有条件的独立
1.概况: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
侵略军,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
2.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克里姆(1882~1963)
失败
(二)摩洛哥里夫地区
海尔·塞拉西
(1930—1974年在位)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胜利
1.概况: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
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
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华夫脱党民族独立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思考: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
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
领导力量多样(华夫脱党、部落酋长、皇帝)
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单一)
出现反法西斯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阿根廷共产党
智利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巴西共产党工人运动
萨尔瓦多共产党全国起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
▲ 桑地诺(1893—1934)
人民的良心
美洲自由的标志
材料:我们解放军一如既往,坚定而不可战胜。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给北美合众国干涉我国内政的任何恶劣行径以无情的惩罚。
——桑地诺给胡佛的公开信
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对外:反对美国的侵略
对内:反抗美国扶持的独裁政权
思考:桑地诺领导的解放军主要斗争目标是谁?
尼加拉瓜是中南美洲除巴拿马之外另一个开凿穿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运河的理想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①领导者:1926年桑地诺,
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②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③旗帜: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④斗争对象:美国及其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
⑤结果: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
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 桑地诺(1893—1934)
“自由与死亡”红黑旗
既要反对国外的帝国主义、
又要清算国内的反动派,
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背景
内容
结果
性质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①国内:封建大地产制度盛行,严重阻碍着墨西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国际: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着墨西哥的经济命脉现代化发展阻碍巨大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
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引领墨西哥走向现代化之路
(基本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瓦解封建经济
巩固民主政体
打击帝国主义
总统卡德纳斯
(1934—1940在位)
为什么独立100年后的美洲仍然需要进行民族民主运动?
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 大棒政策
材料: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国外势力,世纪商城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国内独裁+半封建性质的经济模式
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半殖民地性质
仍需民主革命
仍需民族革命
①抗争的持续性;
②在民族独立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以争取民主革命与改革为主要任务;
③拉美共产党的兴起,多数国家进行了共产党领导的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尝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
民族独立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
民族民主运动
思考:与一战前相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何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北非和东非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拉丁美洲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特点有 ( )
①地区上具有普遍性②参加者具有广泛性③领导力量的层次性④运动具有地区不平衡性④手段的多样性⑤目标的明确性 ⑥影响的深远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
既有共产党领导,也有民族主义政党
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
“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
A
20世纪20年代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6年印尼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埃及华夫脱党抗英
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法西斯
摩洛哥里夫山区人民武装斗争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阿根廷共产党领导罢工
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改革并行
非洲独立觉醒
亚洲民族民主的高潮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桑地诺
海尔 塞拉西一世
甘地
苏加诺
克里姆
孙中山
毛泽东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刺杀。
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恶”的主张、美国作家亨利·梭罗“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神的天国就在你心中”的观点,才创立他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非暴力学说。由此可见,非暴力思想是(  )
A.启蒙思想的延伸 B.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表现
C.种姓制度的嬗变 D.东西方文明沟通交融产物
1929年,桑地诺在一封信中写道:“自从1909年华尔街银行家把美元的祸水引进尼加拉瓜以后,我们的祖国就失去了和平。美国银行每向我国输出一千美元,尼加拉瓜就有一个人送命。”桑地诺旨在(  )
A.反思拉美经济落后的原因 B.号召本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C.结束尼加拉瓜的殖民历史 D.指出美国对拉美经济侵略的手段
D
B
工业革命至一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战后
世界殖民体系逐步走向崩溃
兴起
高涨
解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