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25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关问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25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关问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7 07:47:41

文档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5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关问题★
【课程标准】
(一)天气和气候
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
②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概述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③知道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水循环【专题11已讲解】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
(三)岩石和土壤
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四)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①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说明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②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
(五)人类活动与环境
①知道地球上不同类型水体所占的比重,认识淡水资源的有限性,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②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应急救灾的基本常识。
③知道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举例说明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④关注水环境问题,举例说明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⑤知道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科学内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⑥知道防治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⑦知道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学业要求】
①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能解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认识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验证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③能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用曲线图呈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用柱状图呈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④能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实景图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⑤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特点。
⑥能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资料,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能通过查阅资料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融合多学科知识,开展项目研究,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结果和对策。
考点一: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能解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大量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2.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等造成的损害。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沙尘暴 D.地震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问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解答】A: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等天气,它属于气象灾害,故A不符合题意。
B: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它属于气象灾害,故B符合题意。
C: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属于气象灾害,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它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所以选:D。
3.如图所示地形剖面图,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季风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解答】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答案为:C。
4.我国是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势西高东低 D.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
【解析】【分析】季风是一年中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
【解答】季风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水的比热容大,海洋的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中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成为夏季风;冬季风相反;
故答案为:D.
5.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大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D.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答案】C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描述,气候的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风等。
【解答】大象、水牛和竹的生存环境要求较温暖湿润的环境,故判断当时的黄河流域较现在温暖而湿润。
故答案为:C。
6.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下列选项中属于描述台州天气的是(  )
A.夏季多台风
B.属于亚热带季风区
C.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D.某日气温8℃~18℃,西北风1级
【答案】D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近地面的短时间内的气温、气压、风等综合因素的总和;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气温、降水等因素的总称;
【解答】A. 夏季多台风,属于气候;
B. 属于亚热带季风区 ,属于气候;
C. 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属于气候;
D. 某日气温8℃~18℃,西北风1级 ,属于短时间内的气温、气压、风等因素的变化,属于天气;
故答案为:D.
7.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多样,夸经纬度较广,气候也复杂多样是气候比较复杂的一个国家。由于位于世界第一大陆亚欧大陆,频临两大海洋,印度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明显,夏季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影响,从而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
【解答】A、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只影响气温高低不是季风气候的成因,故不正确
B、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地形复杂和季风气候没有联系,故不正确
C、海陆位置的影响...海陆位置导致热力差异明显,是形成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故正确
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和季风气候没有联系,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C
8.今年春节前有两场强冷空气过程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寒潮天气,温州市区也迎来大雪天气,其中大罗山局地积雪深度厚达22厘米。关于天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次降雪量不应该计入温州全年的降水量
B.此次冷空气是由太平洋方向的东南季风带来的
C.寒潮通常伴随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现象
D.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大气圈的平流层中
【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约有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解答】A. 本次降雪发生在今年春节,降雪也属于降水,所以本次降雪量不应该计入温州全年的降水量,A错误;
B. 此次冷空气是由西伯利亚的偏北季风带来的,B错误;
C. 寒潮通常伴随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现象 ,C正确;
D. 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大气圈的对流层中,D错误;
故答案为:C。
9.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已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关于杭州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
D.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气候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包括相态变化,温度,稳定度,比如说,阴晴雨雪,风霜露雹等。一般指一天到5天或7天地天气状况。气候指的是长时间内天气现象的累积形成的表示常年某地某时间段的天气状况。一般指年际变化或者百年尺度甚至更长尺度。
【解答】A. 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天气,A错误;
B. 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B正确;
C. 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气候,C错误;
D. 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特点
B.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就一定会形成降水
C.在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D.造成同纬度的天津和吐鲁番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空气的湿度;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天气和气候特点,气候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季风和地形地势。
【解答】A.四季如春是指长时间的有规律的变化,是属于气候特点,所以A不符合题意;
B.降水形成需要两个条件,相对湿度达到100%及温度降低,所以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C不符合题意;
D.天津和吐鲁番主要是离海洋距离不同,海陆位置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B。
11.如图所示为宁波5月25日的部分气象信息,关于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一定不会成云降雨
B.气温最高值一定出现在正午12点
C.当天的风从东南方向往西北方向吹
D.这一天内宁波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风;降水;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解答】A.这一天天气阴,空气湿度82%,也可以能会成云降雨,A错误;
B. 气温最高值一定出现在下午2时,B错误;
C.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当天的风从东南方向往西北方向吹 ,C正确;
D. 这一天内宁波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C.
12.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中的“东南风”是指从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B.当空气的相对湿度的达到100%时,就一定会形成降水
C.北京与吐鲁番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有较大差别,主要是海陆位置不同引起的
D.在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答案】B
【知识点】风;降水;空气的湿度;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解答】A. 天气预报中的“东南风”是指从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A正确
B. 降水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充足的水汽、气流要上升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或者凝华等,B错误
C. 北京与吐鲁番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有较大差别,主要是海陆位置不同引起的,C正确
D. 中国国土面积大,东南沿海地带容易受台风的灾害,中国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所以也容易出现寒潮和洪水,D正确
故答案为:B
13.下列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纬度因素
D.济南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解答】 A、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再加上地势很高,所以就形成高寒的气候,因此属于,A不符合题意。
B、黑龙江冬季寒冷漫长纬度较高,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很多,这是因为纬度位置的差异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B不符合题意。
C、新疆在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与此同时降水量很少,比较干旱,北京距离海洋较近,受到来自太平洋气流的影响,气候较湿润——海陆位置,C不符合题意。
D、济南地处内陆,青岛受到的海洋气候的影响很大,青岛降雨量比济南多——海陆位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强烈的沙尘暴,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专家对沙尘褒贬不一,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能减弱酸雨的酸性,减弱温室效应.也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是形成酸用的原因之一。根据上述短文和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沙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沙尘已成为跨国境的环境问题
B.飘浮在空气中的沙尘属于空气质量周报“首要污染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C.沙尘形成酸雨,可能是吸尘吸收了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所致
D.沙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氨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等;沙尘可以吸收所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氧化物;沙尘不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大多空气污染物都是酸性的。
【解答】A、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说明沙尘这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跨越国境的问题,故正确;
B、空气质量周报中的“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氨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等。沙尘就属于可吸入颗粒,故正确;
C、沙尘可以吸收所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氧化物。氮、硫氧化物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正确;
D、沙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错误的,因沙尘不可能去改良土壤,就是改良也不能改良酸性土壤,因大多空气污染物都是酸性的,沙尘携带的酸性物质会使降落地区的土壤的酸性越强,故不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
C.台风、寒潮、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东沿海各省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
D.一些人为因素可以使洪水的危害增大,如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答案】C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季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温度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
【解答】A.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A正确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温度,所以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B正确
C. 台风对东南沿海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寒潮和干旱主要影响内陆地区,C错误
D. 一些人为因素可以使洪水的危害增大,如围湖造田、侵占河道会导致水土流失等,D正确
故答案为:C
考点二:能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用曲线图呈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用柱状图呈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1.天气与气候是两个常用的概念。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气候状况的是(  )
A.电闪雷鸣 B.四季如春 C.烈日炎炎 D.阴雨绵绵
【答案】B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天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解答】 “气候(Climate),自然科学名词,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 用来描述气候状况的E是B;
故答案为:B
2.下列语句中,反映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山雨欲来风满楼
C.风和日丽 D.昆明四季如春
【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较稳定。“东边日出西边雨”“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和日丽”都是指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应为天气。用排除法,只有“昆明四季如春”是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应为气候。故选D。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知道天气的突出特点是短时间,多变;气候的特点是长时间,稳定。
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昨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大气温10℃~20℃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解答】天气是指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昨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风和日丽、今天气温10℃~20℃都是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ACD属于天气现象,不符合题意;B属于气候不属于天气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五要素是气温、气压、风、降水和湿度。
【解答】A.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描述的是气候;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述的是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指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C.
5.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哪一种是表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 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答】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对比北方一年四季偏多,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6.下列关于台州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大概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B.气象站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百叶箱里面
C.多云、偏北风、风力为3-4级,描述的是气候
D.台州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描述的是天气
【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解答】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大概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故A错误;
B.气象观测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百叶箱中进行测量,故B正确;
C.多云、偏北风、风力为3-4级,描述的是天气,故C错误;
D.台州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描述的是气候,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得多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青藏高原地形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逆辐射较弱。
【解答】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太阳高度角相同。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据图分析原因是青藏高原的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故答案为:C。
8.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C.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百叶箱内温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相比,箱内平均值低,数值变化小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①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②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③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而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④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A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符合题意。
C、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同一纬度,海拔高,气温低,C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登革热是通过伊蚊进行传播的一一种传染病。降水量集中,热量充沛有助于该蚊虫生长发育且平均气温升高会增加该病流行的可能性。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地区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其中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量),则最易发生登革热传播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根据登革热的传播特点,结合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解答。
【解答】革热是通过伊蚊进行传播的一一种传染病。降水量集中,热量充沛有助于该蚊虫生长发育且平均气温升高会增加该病流行的可能性。图表中D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都最多,故则最易发生登革热传播的是D。
故选D。
10.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答案】B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解答】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读图可知,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山的南坡降水多为迎风坡,山的北坡降水少为背风坡,迎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而背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减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 2022年10月19日,远望7号船(如图甲)再次出航,满载时排水量为30000吨。(海水密度取1.0ⅹ103千克/米3)
(1)当该船满载时静止在海面上,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米3。
(2)出航当天,天气晴好。下列能描述天气的词语是   。
①阴转多云 ②秋高气爽 ③和风细雨 ④冬暖夏凉
(3)人们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该地降水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为某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情况,则该地气候的特点:   。
【答案】(1)3×104
(2)①③
(3)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天气的概念;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近地面短时间内的气温、气压、湿度等因素的综合情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气温、降水等情况的总和;
【解答】(1) 当该船满载时静止在海面上 ,浮力等于重力,F浮=G=mg= 30000000kg×10N/kg=3×108N,所以V排==3×108N/(1.0ⅹ103千克/米3 ×10N/kg)=3×104 m3
(2)天气是指近地面短时间内的气温、气压、湿度等因素的综合情况;能描述天气的是①③;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气温、降水等情况的总和,如②何④;
(3)从AB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气候是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
故答案为:(1) 3×104 (2) ①③ (3)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12.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 ℃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2)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3)我们家乡浙江省属于   气候,家乡的夏季降水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受台风的影响 B.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C.受季风的影响 D.受地形的影响
【答案】(1)甲;乙
(2)C
(3)亚热带季风;C
【知识点】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解答】(1)从图上可以看出:甲地中一月气温在-3℃左右,一年之内气温的高低变化,称为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可以看出: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
(2)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出现相比陆地要滞后1个月左右,分别出现在8月和1月。南半球情况与此相反,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3)我们家乡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家乡的夏季降水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
考点三: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认识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验证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1.种植庄稼时,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上述劳动还有一个目的是使土壤中的(  )
A.矿物质颗粒增加 B.水分增加
C.空气含量增加 D.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分和无机盐,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解答】给土壤松土可增大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空气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C.
2.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比较适合甘蔗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河边湿润的沙地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根据甘蔗的生长环境进行解答。
【解答】通过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甘蔗生长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
A.山坡较干的沙地水分不充足,不适合甘蔗的生长,故A错误;
B.湿润的黏地通气性能不好,不适合甘蔗的生长,故B错误;
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水分不充足,通气性能也不好,不适合甘蔗的生长,故C错误;
D.河边湿润的沙地水分充足,通气性能也好,适合甘蔗的生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可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道出了土壤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解答】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给土壤带来污染;故A错误;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故B正确;
C、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质,会破坏土壤;故C错误;
D、厨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为有机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装后则很难被分解,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如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 B.蛋白质 C.无机盐 D.金属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以及空气、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等非生物。
【解答】 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属于无机盐。
故答案为:C。
5.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登月,“嫦娥五号”带回了2000克月球土壤。根据月球的状况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矿物质 B.水 C.微生物 D.腐殖质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月球上没有空气、水、生物,月球上含有大量月壤。
【解答】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以及生物。但是存在大量月壤,月壤含有大量矿物质。
故答案:A。
6.近几年,沙尘暴经常“光临”浙江省。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量土地荒漠化造成的。以下措施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重视植树造林 B.实施退耕还草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放牧数量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没有植被(保护)等。人为因素既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的不当活动。
【解答】重视植物造林,实施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都对防治土地荒漠有利;增加放牧数量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故答案为:D.
7.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 C.无机盐 D.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生物有土壤动物,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空气、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 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 说明土壤含有有有机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8.乔司西瓜是杭州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西瓜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这三类土壤中,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壤土类土壤适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解答】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这三类土壤中,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壤土类土壤适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A是壤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A.
9.下列关于土壤非生命物质探究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土壤 B.过滤土壤浸出液
C.称量土壤 D.蒸发土壤浸出液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有土壤动物、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等土壤生物;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无机盐、有机物和空气;
【解答】A. 加热土壤实验,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A错误;
B. 过滤土壤浸出液时,缺少玻璃棒做引流,B错误;
C. 称量土壤时,左物右码,C错误;
D. 蒸发土壤浸出液 ,操作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
10.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肥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解答】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
故选A。
11.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于是他选取了2~3个土壤样本带回家,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块、红土、黑土三者体积相等)。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  )
A.有机物的含量 B.空气的体积分数
C.生物的数量 D.无机盐的含量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以及空气、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等非生物。
【解答】通过加入水的多少可以确定土壤内部有多少空气。该实验将红土和黑土进行对比,主要是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答案为:B。
12.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解答】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壤,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A、C、D均错误,B正确。
故选:B
1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
【解答】A.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故A正确。
B.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还要 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其中 离不开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 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 成。故B正确 。
C.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 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 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 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故C正确 。
D.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 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 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只能从大块石头变成小块石头。必须经过生物的作用。故答案D错误。
故选答案D。
14.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水溶液浓度存在浓度差时,植物细胞才能完成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则吸水。盐碱地中的土壤溶液浓度较大。
【解答】AB选项中未提及盐碱地中的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故均不符合题意;
CD选项中,土壤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去的水越多,故D错,C正确。
故答案为:C
15.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的遗体遗物中含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桐屿枇杷果肉细腻,柔软多汁,甜酸适度,深受市场欢迎。为获得优质枇杷果实,须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1)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_______。
A.A B.B C.C
(2)枇杷的果实膨大期应多施钾肥、磷肥,下列复合肥中   肥效最佳。(填序号)
①硝酸钾[KNO3]②磷酸二氢钾[KH2PO4]③磷酸一铵[NH4H2PO4]
(3)采摘后减弱果实的呼吸作用可延长贮藏期,请据此写出一种利于贮藏的方法   。
【答案】(1)A
(2)②
(3)低温冷藏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土壤的结构和类型;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1)根据枇杷生长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土壤的组成,据此进行解答;
(2)根据化肥的分类进行解答;
(3)根据减弱果实呼吸作用的方法选择合适贮藏的方法,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1)由于 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从所给的选项中,可以看出:A中水和空气的比例基本是相同的,而B和C选项中,水和空气的比例不相同,另外,A项中矿物颗粒所占比例和有机物的比例符合要求,故A正确,故选A;
(2)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枇杷的果实膨胀需要钾肥和磷肥;
①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不含磷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②磷酸二氢钾[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故B符合题意;
③磷酸一铵[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但不含钾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故②正确;
(3)利用低温冷藏的方法可以减弱果实的呼吸作用,可延长贮藏期。
故答案为:(1)A;(2)②;(3)低温冷藏。
17.为了测定长、宽、厚分别是4 cm的某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乐和小欢分别展开了以下实验:
小乐: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小欢: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量筒内壁缓慢地向量筒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用水的体积为V3。
(1)根据实验目的,小乐实验方案的空缺处实验步骤应填写:   。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乐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小欢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欢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 ×100%;偏小
(2)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合理即可)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以及空气、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等非生物。
(2)对照实验。
【解答】(1)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为了控制一下误差,使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此时不可直接倒,可以通过用胶头滴管滴加。 因此实验步骤应填写: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为V1-V2 ,土块的边长为 4 cm 。因此体积分数为 ×100% ,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V2变大,则V1-V2 变小,因此体积分数 ×100%会偏小。
(2)土块捣碎后,土块的疏松程度发生了改变,土块中的体积分数也不一样了,所以小欢的方案不合理。故答案为: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合理即可) 。
故答案为:(1) 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 ; ×100% ; 偏小 (2) 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合理即可) 。
18.新疆地处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盐碱地经大量灌水后,可暂时减轻表层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但随着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会逐渐到达表层土壤,使表层土壤盐碱化更严重,同时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易发生虫害。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棉花的出苗率(出苗率是指钻出地面的幼苗数与播种的种子数的比值)。科技团队在新疆某地用“干播湿出”技术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改良。两种种植技术介绍如表。
传统种植技术 干播湿出技术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大量灌水,待温度适宜时,在表层土壤播种并盖上地膜,使种子距离地面3~4厘米。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铺设地膜和滴灌管,在地膜上挖孔,将棉花种子播在孔的下方,使种子距离地面1~2厘米(如图);待温度适宜时,进行膜下滴灌(即通过滴灌管将少量水缓慢滴加在种子处)。
根据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解释相对于传统种植技术,干播湿出技术能提高棉花出苗率的原因。
【答案】①播种前铺上地膜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②使土壤不易板结、透气性好;③减缓表层土壤盐分升高;④减少虫害的发生;⑤在适宜温度时滴水促进种子萌发;⑥种子播种深度更浅,利于幼苗出土。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干湿播种技术相对于传统播种技术的优点为:滴水速度适宜,土壤的透气性好,温度适宜等。
【解答】 干播湿出技术能提高棉花出苗率的原因 : ①播种前铺上地膜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②使土壤不易板结、透气性好;③减缓表层土壤盐分升高;④减少虫害的发生;⑤在适宜温度时滴水促进种子萌发;⑥种子播种深度更浅,利于幼苗出土。
考点四:能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实景图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1.如图为某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解答】从该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B;
故答案为:B
2.如图所示为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壮观景象。它的形成源于(  )
A.风化作用 B.流水冲刷作用
C.风沙堆积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解答】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B正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成因与风力和海浪作用无关,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的“怪石”
D.喜马拉雅山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
【解答】A、沙漠中的石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导致的;故A正确;
B、火山湖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故B错误;
C、海岸怪石是海浪冲蚀形成的;故C错误;
D、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
【解答】由图可知,A为山顶,B为鞍部,C为山谷,D为山脊。
故答案为:C
5.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四个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甲、乙、丙、丁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到河流(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弯向海拔低处(即从数字大的地方向数字小的地方弯曲)的部位,即是山脊。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处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时,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
【解答】由图可知,沿图中的丙路线可以看出河流,因为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是山谷地形,其他地区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故选C。
6.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D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及其特征,基本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内,地势较为低平的广阔区域,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区域 ; 丘陵和山地地形都是指地表崎岖,有一定起伏的地形形态,不过丘陵的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起伏相对较小;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相对较大。盆地地形是指四周高中部低的地形形态 ;
【解答】A.该地形形成河流,说明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a处海拔低于b处,A错误;
B. 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是无法判断的,B错误;
C. 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谷,C错误;
D. 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D正确;
故答案为:D.
7.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
B.图中①②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
C.③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A、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最高处可能超过1000米;故A错误;
B、图中①②两点的距离不足1cm,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不足1000米;故B错误;
C、③是山谷,可能发育成为河流;故C正确;
D、由图可知,BC的等高线更加密集,所以BC线路较陡,所以爬山路线BC比AC费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下图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峭壁 B.图中②表示山顶
C.图中③表示山谷 D.图中④表示山脊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封闭,数值中高周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形状与马鞍相似。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解答】A. 图中①表示山顶,A错误;
B. 图中②表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B错误;
C. 图中③表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C正确;
D. 图中④表示峭壁,D错误;
故答案为:C.
9.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下图所示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地形图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结合题中图可知,甲丁地为山脊,丙地为峭壁,乙地为山谷,多发泥石流。
故选:B
10.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户外活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如图所示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地为峭壁,适合毕岩
B.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C.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D.在地图上D到F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2)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指示标;经纬网;一般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方向来确定;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3)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
【解答】A.读图可知,B地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困难,因为E点到A点等高线密集坡陡,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在地图上D到F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千米,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分别从C点和D点出发,沿实线和虚线登上山顶B,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填“BC”或”BD”)。
(3)山顶B位于山顶A的   方向。
【答案】(1)50
(2)BD
(3)正东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重合处——陡崖。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解答】(1)山顶A海拔高度为300米,B地海拔高度为135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50米-300米=50米;
(2)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BD处的等高线与BC处的等高线疏,所以BD 坡度较缓 ;
(3)根据指向标判断,该图正上方是北,山顶B位于山顶A的正东方向。
12.某中学的学生,利用假期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海南省的三亚市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的考察地是全班考察活动中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学生乙绘制的是   (填字母)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是   、   。(均填字母)
【答案】(1)B;海水侵蚀
(2)C;冰川侵蚀
(3)A;E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的主要作用是指风力、流水、波浪、生物等地形的作用,他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的作用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A是风蚀蘑菇;B是海水侵蚀;C是角峰和冰斗谷;D是三角洲;E是沙丘;
【解答】(1) 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海南省的三亚市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B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的考察地是全班考察活动中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学生乙绘制的是C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是A、E;
故答案为:(1)B;海水侵蚀(2)C;冰川侵蚀(3)A;E
1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填写地形部位名称:②   ④   
(3)如果对这座山体进行开发,适合开发攀岩项目的区域是   (填图中序号)
(4)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
【答案】(1)B
(2)鞍部;山脊
(3)①
(4)西南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①是峭壁,是等高线的重合处;②是鞍部,是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③是山顶;④是山脊,等高线向外凸出,越往外等高线越低;
【解答】(1)从图上看李村的地形属于中间低,越往外地势越高,属于盆地的地形;
(2)②在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向外凸出,地势越来越低的是山脊;
(3)①是峭壁,等高线的重合处,适合开发攀援项目;
(4)图中是指向标定位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李村在王村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1)B(2)鞍部、山脊(3)①(4)西南
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顶A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   地。
(2)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   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
(3)该地的地形属于   (地形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等。
【答案】(1)570;F
(2)C;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距离也会拉长
(3)山地;泥石流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封闭,数值中高周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形状与马鞍相似。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解答】(1)A是670m,D是100m,所以相对高度是570m;、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F地。因为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属于山谷;
(2)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C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距离也会拉长;
(3)该地形属于山地,因为海拔超过500m,中间高,周围低, 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泥石流n等。
故答案为:(1)570;F(2)C; 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距离也会拉长 (3)山地;泥石流
15.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    。
(2)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方向。
(3)如图2,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
【答案】(1)甲
(2)东北
(3)①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地图的比例尺;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是:第一,陡坡;第二,大量的碎屑物;第三,长时间的暴雨;
【解答】(1)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陡;所以图1中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甲;
(2)根据指向标定向法,李庄位于吴庄的东北方向;
(3)泥石流的逃生方法是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走,所以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①;
故答案为:(1)甲(2)东北(3)①
考点五: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特点
1.据报道,2023年我国大陆共发生震级3级以上的地震561次,其中震级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占比约为2%。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地震都可能造成房屋损坏 B.地震主要由板块运动导致
C.地震带上的地震都能准确预测 D.地震都发生在板块交接处
【答案】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A、轻微的地震不会造成房屋损坏,A错误;
B、地震主要由板块运动导致,B正确;
C、目前,地震不都能准确预测,C错误;
D、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不是全部都发生在板块交界处,D错误。
故答案为:B。
2. 2023年1月26日,我国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5.6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与哪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地壳运动学说,他提出了地球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为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四川地震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有关;
故答案为:B.
3.沿着海沟内壁向下延伸的深源地震带被称为“毕鸟夫带”,如图是其形成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毕鸟夫带”是大洋板块向陆地板块俯冲而形成。下列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毕鸟夫带”上肯定没有火山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之一
D.板块的俯冲还有可能形成大裂谷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是由厚度大约 为100-150km的巨大板块构成,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 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 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 余均包括大陆和海洋。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 活跃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的。
【解答】A. 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A错误;
B. “毕鸟夫带”上可能有火山,B错误;
C.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破裂振动。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地球板块的应力积累以及地壳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之一 ,C正确;
D.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使大陆板块抬升,在陆地形成皱褶山脉,在海洋形成海沟和岛弧,海岸山脉等。 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3年12月3日印尼马拉皮火山喷发,致使23名登山者遇难。印尼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境内现有120多座活火山。马拉皮火山海拔2891米,是印尼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尼位于板块内部
B.魏格纳的板块构造学说将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C.印尼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D.火山的喷发是由于地球外部力量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解答】A、印尼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A错误;
B、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假说而不是板块构造学说,B错误;
C、印尼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C正确;
D、火山的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5. 2022年4月6日21时在云南丽江市宁蒗县(北纬27.77度,东经100.63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宁蒗县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的内部
C.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呼救
【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震的成因及地震自救方法。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云南丽江市宁蒗县(北纬27.77度,东经100.63度)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或躲在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C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C。
6.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①岩石圈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是被大洋中脊、深海沟、岛弧及转换断层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②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
③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④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控制着地表形态的演变。
【解答】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其正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故其正确;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不正确;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故其正确;
故答案为:C
7.下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拉伯半岛将来会在地球上消失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解答】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A正确;
B. 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不断减小,因为板块在碰撞,B错误;
C. 阿拉伯半岛的面积会变小,但是不会消失,C错误;
D. 红海的面积将来会变大,因为该处板块在不断的张裂,D错误;
故答案为:A.
8.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解答】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
B、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而形成的,B错误;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C正确;
D、地震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9.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图实验模拟板块碰撞形成海洋
B.右图实验模拟板块张裂形成山脉
C.地震、火山的发生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关系密切
D.在流水和风的作用下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和张裂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形成巨大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或海沟、岛屿、海洋山脉。
【解答】AB:右图实验模拟板块张裂形成海洋,AB错误。
C:地震、火山的发生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关系密切,C正确。
D:流水和风是外力作用,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和张裂是内力作用,D错误。
故选C。
10.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地震,实际上土耳其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漂浮在海洋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B.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处于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动力来源问题
D.土耳其地震频发是由于该地处于板块中央
【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包含:
①岩石圈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是被大洋中脊、深海沟、岛弧及转换断层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②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
③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解答】A.岩石圈漂浮软流圈之上;
B.红海位于非洲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区;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
D.位于板块边缘的地区活动频繁;
故答案为:C
考点六:【可持续发展】能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资料,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能通过查阅资料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融合多学科知识,开展项目研究,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结果和对策。
1.为全力打造“西湖蓝”,杭州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如:大力推广使用各类清洁能源、新能源等。目前杭州纯电动公交已占运营车辆的90%左右。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电能、核能、汽油属于新能源
B.用汽油做燃料的汽车排出的废气主要对人体消化道造成严重影响
C.大量使用纯电动公交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D.纯电动公交在充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 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解答】A. 核能属于新能源,电能和汽油不属于新能源,A错误;
B.用汽油做燃料的汽车排出的废气主要对人体呼吸道造成严重影响,B错误;
C.大量使用纯电动公交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正确;
D.纯电动公交在充电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误;
故答案为:C.
2.下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
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解答】科学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故A正确。
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B正确。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故C正确。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故D错误。
故应选D。
3.为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7月30日,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  )
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只开私家车不坐公交车
C.焚烧处理所有垃圾 D.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
【答案】A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所谓低碳生活,其实就是减小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可以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故A符合题意;
B.只开私家车不坐公交车,会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合题意;
C.焚烧处理所有垃圾,会增大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故C不合题意;
D.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会增加电能的消耗,从而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开发风能等新能源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答案】B
【知识点】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能源的开发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解答】ACD选项符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达成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充分开发清洁能源的观点。B选项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故答案为:B
5.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
C.目前核电站核反应堆里的核反应方式是核聚变
D.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所以不用节约能源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A.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B.根据节能减排的措施判断;
C.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判断;
D.根据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判断。
【解答】A.水能、太阳能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故B正确;
C.目前核电站核反应堆里的核反应方式是核裂变,故C错误;
D.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但是很多能量形式不能被人类再次利用,例如散射在空气里的内能,因此需要节约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6.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必须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垃圾找空旷地方集中烧处理
【答案】D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新理念。生命起源于自然,坚持生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这句话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新理念.生命起源于自然,坚持生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解答】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B. 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 垃圾找空旷地方集中烧处理 ,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故答案为:D.
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城市之肺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C.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的保护。
【解答】
A、为共建绿水蓝天的美丽家园我们需要做的很多,如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妥善处理等,故 A正确;
B、为防止空气污染,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改善环境状况,故B正确;
C、水是生命之源,要保护水不被污染,故C正确;
D、化肥农药的使用虽然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量使用会对水、土壤造成污染,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8.“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C.能源结构向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答案】A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解答】
A.使用一次性木筷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A符合题意;
B.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能够节约用电,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能源结构向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能够减少尾气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5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含海洋动物化石的岩石,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动物现还生存于印度洋,它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壳。该岩石的类型和动物的种类分别是(  )
A.岩浆岩、扁形动物 B.沉积岩、软体动物
C.沉积岩、腔肠动物 D.变质岩、线形动物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岩石按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有化石的是沉积岩。
【解答】A.该岩石中有化石,所以是沉积岩,A错误
B. 该岩石中有化石,所以是沉积岩,且该动物身体柔软,体外有壳,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
C. 该岩石中有化石,所以是沉积岩,且该动物身体柔软,体外有壳,属于软体动物,C错误
D. 该岩石中有化石,所以是沉积岩,且该动物身体柔软,体外有壳,属于软体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2.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山顶是山的最高点;等高线越往里越高的是山地;等高线越往外越高的盆地;
【解答】从A的位置看过来左边的山脉更高,后面的山脉低一些;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所以看过来左边的山脉越高越陡,右边的山脉矮一些缓一些,C正确;
故答案为:C.
3.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
C.风蚀蘑菇 D.沙岛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外的作用,主要有流水,冰川,海浪,潮汐,生物,风力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但是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地质作用也属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内的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是地球内能,地球内能的积累和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有关。
【解答】A.火山锥为内力作用形成的,正确;
B. 迷人的溶洞是流水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C. 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D. 沙岛是风力的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A.
4.下列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解答】由B图可知,月份中出现大雨、暴雨的降临导致洪涝,而气候严酷或极度缺少降水将导致干旱,因此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B图,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我市泰顺县的白云尖山峰与北京市的金树塔主峰的海拔高度同为1611米,但冬季时,白云尖山项的气温明显高于金树塔主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种: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季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解答】 温州泰顺县白云尖山峰和北京市的金树塔主峰 , 冬季时,白云尖山项的气温明显高于金树塔主峰, 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
故答案为:A.
6.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  )
A.流水的冲刷 B.泥沙的沉积 C.风的吹蚀 D.冰川的移动
【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判断。
【解答】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河口区沉积发育形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现了很多像“候鸟”一样迁徙生活的人,他们在每年的冬天告别北方寒冷的家乡去海南过冬,到第二年的春天又回到家乡。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季风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获太阳辐射差异大,温度差异明显。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C符合题意。
故选C。
8.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在下列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玉米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类土壤的效果都一样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 壤土类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适中,适合种植庄稼,沙质土适合种比较耐旱的植物。
【解答】 黏土类土壤保水性好,水分多,透气性差,不利于呼吸作用。这些都不利于玉米生长, 不适宜种植玉米 。
故选B。
9.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A、等高线闭合,等高线从中间向四周增大,是盆地;故A错误;
B、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故B错误;
C、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故C正确;
D、等高线重叠,是陡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搭配错误的是(  )
A.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
B.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球内力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
A.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的结果,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大西洋不断扩张就是板块张裂造成的 ,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就能够说明这是大陆漂移的结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地球的外力作用形成的,是长江、钱塘江等河流夹带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壳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形状进行分析解答。
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A错误。
B: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为2865千米,地核平均厚度约为3400千米,B错误。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C错误。
D: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构成,D正确。
故选D。
12.根据下列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推断四地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解答】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看出,甲地终年多雨,乙地一年分旱雨两季,降水集中,丙地全年湿润,降水均匀,丁地全年少雨。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秸秆还田”是指在农田里将打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有利于提高植物的产量。下列关于“秸秆还田”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C.可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解答】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A正确。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B正确。
C: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D正确。
故选C。
14.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所以科技是把双刃剑。
【解答】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说法错误。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说法错误。
故选B。
15.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解答】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正确;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③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是相反方向,故错误;
④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错误。
故答案为:A
16.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如图为某城市夏日午后热岛效应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附近公园等绿地能降低气温
B.大片农田等地的气温较市中心低
C.不同地段郊区住宅区气温有差异
D.气温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解答】绿地所含的水分比较多,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气温,绿色植物能促进蒸腾作用,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增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下列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B.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熔化的岩浆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孔隙或裂隙喷出地面,从而形成火山喷发。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解答】A. 发生地震时禁止乘电梯逃离,应该走楼梯,A错误;
B. 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错误,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等养分可以滋养农作物生长,错误;
C. 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大都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周围海域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错误;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正确;
故答案为:D.
18.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甲、乙、丙和丁四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气温波动最大的是甲地,因为受海陆性质影响
B.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丙地,因为海拔最高
C.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乙地,因为处于迎风坡
D.年降水量最多的是丁地,因为处于背风坡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风沿斜坡往上吹的为迎风坡。在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使其被迫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这种雨被称为地形雨,降水较多。在背风坡,气流因下沉而升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根据迎风坡与背风坡的特点对照地形图解题即可。
【解答】A、受海陆分布影响,甲地海洋性强,但是气温波动最小,A不符合题意;
B、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丙地海拔最高,丙地的年平均气温最低,B符合题意;
C、乙地处于迎风坡,年降水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丁地处于背风坡,年降水量最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松散泥土堆积模拟植被破坏后的山坡
B.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
C.发生泥石流时,应迅速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走
D.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7]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解答】A. 用松散泥土堆积模拟植被破坏后的山坡,A正确;
B. 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B正确;
C. 发生泥石流时,应迅速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走,不能横渡泥石流,C错误;
D. 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D正确;
故答案为:C
20.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发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板块构造理论已被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等。
【解答】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发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正确;说明大陆在很久以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②正确;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所以③错误;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此处地壳不稳定,所以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1.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中,其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制取土壤浸出液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向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有气泡冒出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是指空气、水分、有机物、矿物质。
【解答】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正确。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A正确;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C正确;
D: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D错误;
故选:D。
2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 m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 D.⑥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解答】A: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因此可判定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故A错误;
B: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可判定山峰②附近的等高线是250米,则山顶②的海拔在250~300之间,故B错误;
C: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而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易形成河流,故C错误;
D:.⑥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3.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根据此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  )
A.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低压 B.B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干燥
C.图中C地将会出现降雨、降温 D.C处的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高压、低压、冷锋、暖风;气压对对天气的影响;风向的判断,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解答】A.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越往里越大的天气系统成为高压,所以A错误;
B.B处越往里气压越低,为低压系统,低压控制阴雨天,所以B错误;
C.图中C是冷锋,冷锋带来降温、降雨、大风的天气,所以C正确;
D.C处的方向为西北风,风向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24.读某日天气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地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B.乙地受低气压控制,天气阴雨
C.丙地在该锋面过境时,气温会升高
D.丁地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持续性降水
【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1) 冷锋:冷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①过境前,由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②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气压变高,气温变低,阴天、大风、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③过境后,由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2)暖锋:暖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靠近,冷气团被迫后退。①过境前,由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②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气压变低,气温变高,连续性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③过境后,由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高压控制晴朗天,低压控制阴雨天;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气压周围高,中间低,是受低气压控制,属于阴雨天气,A错误;
B.乙是气压是中间稿,周围低,受高压控制,属于晴朗天气,B错误;
C. 丙地是冷锋,在该锋面过境时,气温会降低,出现大风和降水,C错误
D. 丁地是暖锋,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持续性降水,升温等天气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25.测量空气相对湿度,通常是同时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测量气温,用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得到干湿差,再根据如下的相对湿度表查出空气相对湿度。由表中数据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干球温度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干湿差 1.0℃ 77% 82% 86% 88% 90% 91% 92% 93% 94%
2.0℃ 54% 65% 71% 76% 80% 82% 83%。 86% 87%
3.0℃ 32% 47% 58% 65% 70% 74% 76% 79% 81%
4.0℃ 11% 31% 45% 54% 61% 66% 68% 73% 75%
5.0℃   15% 32% 44% 52% 56% 61% 67% 69%
A.干湿差相同时,干球温度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B.干球温度相同时,湿球温度越大;空气相对湿度越大
C.干、湿球的温度分别为25℃和23℃,则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6%
D.干球温度相同时,干湿差越大,则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越接近饱和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在同种环境下,由于蒸发吸热的原因,湿球温度计比干球温度计温度更低;据表可知,干湿差相同时,干球温度越高,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差越大,空气相对湿大。
【解答】A.据表可得,干湿差相同时,干球温度越大,相对湿度越大,故A错误;
B.据表可得,干球温度相同时,湿球温度越大;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故B正确;
C.据表可得,干、湿球的温度分别为25°℃和23℃,对应干球温度为25℃,温度差为2℃,则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3%,故C错误;
D.干球温度相同时,干湿差越小,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越接近饱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26.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
(2)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
【答案】(1)火山
(2)2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考查地形变化的原因,有内力作用,如火山和地震;外力作用有冰川,流水和风力等;
【解答】(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火山和地震;
(2) “双龙洞的形成” 是由于流水的因素导致的,所以为举例2;
故答案为:(1)火山(2)2
27.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两城市分别是:A为   ,B为   。
(2)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不同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的雨季长。
(3)从温差来看,两地中   的气温年较差小,   的气温年较差大。
(4)两地的夏季常受台风侵扰的是   地。
【答案】(1)哈尔滨;广州
(2)夏;B
(3)B;A
(4)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气候分布特点结合图片解答。
【解答】(1)哈尔滨位于北方地区,广州位于南方地区,甲图全年气温较低,因此是哈尔滨,乙图全年的气温较高,因此是广州的气温曲线图。
(2)由图可知,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不同的是B的雨季长。
(3)由图可知,从温差来看,两地中B的气温年较差小,A的气温年较差大。
读图可知,两地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33,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4)B地是广州,广州离海近,因此常受台风侵扰。
故答案为:(1)哈尔滨;广州(2)夏;B(3)B;A(4)B
28.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
(2)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选填“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或“地形”)。
【答案】(1)甲
(2)地形因素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是下降的,海拔酶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迎风坡上水汽多,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容易形成降水,背风坡上水汽少,水汽越往下,温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降水;
【解答】(1)甲位于迎风坡,丙位于背风坡,迎风坡上水汽多,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容易形成降水,背风坡上水汽少,水汽越往下,温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降水,所以甲、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甲;
(2)甲和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答案为:(1)甲(2)地形因素
29.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选填”高”或“低”)于B点气压值。
(2)甲乙之间正受锋面系统的控制,天气为   。
(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
(4)B处的风向为   风。
【答案】(1)低
(2)降雨、大风、降温
(3)D;阴雨
(4)东南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降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状况;
高压区天气一般为晴朗,低压区天气一般为阴雨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气压是在1005~1010百帕之间,B点的气压是在1010~1015百帕之间,故A点气压值低于B点气压值
(2)根据图中的锋面符号可以看出甲乙之间正受冷风影响,故天气为降雨、大风、降温
(3)从图中可以看出D处气压低,周围气压高,故是低气压中心,低气压中心空气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液化成小水珠或者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故是阴雨天气
(5)空气会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空气流动方向如下图
故风向为东南风
故答案为(1)低 (2) 降雨、大风、降温 (3)D 阴雨 (4)东南
30.如图是教材中设置的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为用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坡面滑落,沉积有泥沙。与此现象相似的地质灾害是   。
(2)如图二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发现书本中间凸起,这实验主要模拟板块的   现象。
【答案】(1)泥石流
(2)碰撞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容易产生山脉,板块的张裂容易产生裂谷和海洋;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陡坡,有大量碎屑物,长时间的大雨;
【解答】(1)该模型模拟的时泥石流;泥石流的条件为:陡坡,有大量碎屑物,长时间的大雨;
(2)图二模拟的是板块的碰撞现象;板块的碰撞容易形成山脉;
故答案为:(1)泥石流(2)碰撞
31.根据下面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D   。
(2)图中①处是   和   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此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中国科学工作者在该处发现过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处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填“陆地”或“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4)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引发地壳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块的   。
(5)“珍惜生命,懂得自救”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生存学习内容之一,因此掌握一定的安全逃生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
A.若出现拥挤而发生踩踏时,尽量在地面上匍匐前行
B.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C.若出现地震,条件允许时应马上跑到空旷的地方
D.出现泥石流时,向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跑
【答案】(1)太平洋板块
(2)火山;地震
(3)喜马拉雅山脉;亚欧;印度洋;海洋;地壳变动
(4)碰撞和张裂
(5)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解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D是太平洋板块;
(2)①是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中国科学工作者在该处发现过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处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变动。
(4)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因素;
(5)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BCD都是合理的操作
故答案为:(1)太平洋板块(2)火山、地震(3)喜马拉雅山脉、亚欧、印度洋、海洋、地壳变动(4)碰撞和张裂(5)A
32.温州人历来有着冬日晒鱼鲞的习惯,传统晒鲞十分依赖天气,要求低温晴燥。
干球温度 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温差
  1℃ 2℃ 3℃ 4℃ 5℃
0℃ 82% 65% 47% 31% 15%
5℃ 86% 71% 58% 45% 32%
10℃ 88% 76% 65% 54% 44%
(1)鰻鱼是晒鱼鲞的鱼种之一,其一生要经历淡水与海水的周期性洄游,鳗鱼的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再举一例相同类别的动物行为。   
(2)图甲A、B两个天气系统中,适合晒鱼卷的是   。
(3)如图乙为干湿球湿度计,部分空气相对湿度如上表。则当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5℃和0℃时,此时的环境湿度为   。
【答案】(1)婴儿吮奶、 繁殖行为等(答出一个即可)
(2)B
(3)32%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与生育来的行为,不需要后天的学习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高压控制晴朗天,低压控制阴雨天;
【解答】(1)鳗鱼的周期性洄游,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属于人的本能;如婴儿吮奶、 繁殖行为等 ;答案不唯一
(2)高压控制晴朗天,低压控制阴雨天, 所以适合晒鱼的是B高压;
(3)干球温度计为5℃,干湿差是5℃,所以查表的相对湿度为32%。
故答案为:(1) 婴儿吮奶、 繁殖行为等 (2)B(3)32%
三、实验探究题
33.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答案】(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知识点为: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 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只 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如:
①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 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 的最重要原因。
②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 变化情况:石柱上横 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 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地壳的这种升
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③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1.水平岩层在 内力 的作用下, 或 发生弯曲 ,或 引发断裂 ,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地壳的升降运动 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故答案为:1.内力;弯曲 ;断裂。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34.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2022年8月17日,青海西宁大通县发生泥石流,多个村镇受灾。为探究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小海用松散的泥土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堆制成坡度相同的山坡模型(如图):在斜坡A上铺上草皮,斜坡B不作处理,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高度对两个斜坡酒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小海进行该探究所基于的猜想是   。
(2)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现象是   。
(3)图中横轴表示各要素增大的方向,图示关联性正确的是   。
【答案】(1)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引水沟内的泥沙量
(3)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题中本实验是在坡度相同的情况下,A坡铺上草皮,B坡土壤裸露,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高度对两个坡面洒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根据泥石流的概念应该记录的是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本实验中的变量是草皮的有无。所以他的猜想是探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解答】(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草皮的有无。所以他的猜想是探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2)根据泥石流的概念应该记录的是: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3)A.泥石流发生概率与坡度成正比,故A错误;
B.泥石流发生概率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故B错误;
C.泥石流发生概率与植被覆盖率成反比,故C正确;
D.泥石流发生概率与风化程度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35.李明同学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Ⅰ.实验步骤
⑴土壤采集: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 cm、深10 cm范围的土壤;
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⑵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中。
⑶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Ⅱ.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   ;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   。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蚁巢土”   。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    。
(4)就上述实验,提出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案】(1)对照实验;变量
(2)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4)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解答】(1) 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变量。
(2)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可以提高实验的说服力;
(4)提出的问题是: 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故答案为:(1)对照实验、变量(2)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 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4) 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6.“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 。《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规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厨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 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 A 、B 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 A 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 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 A、B 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   。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生活应用】
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下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再用其他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4)丙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环保与节能措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废旧电池中的镉元素,则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废弃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据此可判断该投入的垃圾箱.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对照组。
【解答】(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再用其他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4)甲,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玻璃制品,故不符合题意.
乙,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具有可燃性的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丙,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废弃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符合题意.
丁,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及金属制品,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丙。
四、解答题
37.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如图是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1)考察中发现一块岩石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该岩石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适合开发攀岩运动项目的位置是   (选填“①、②、③或④”),理由是:   。
(3)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山谷一般会形成溪流,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水流量最大的是   。
【答案】(1)沉积岩
(2)③;该地形属于峭壁,符合攀岩要求(答出峭壁即可)
(3)丙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1)生物化石在沉积岩中,故该岩石属于 沉积岩。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适合开发攀岩运动项目的位置是③;理由是:该地等高线重合,属于峭壁,符合攀岩要求 。
(3) 甲、乙、丁,都为山谷,水流汇集到丙处,故 水流量最大的是 丙。
38.图①、②、③是三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图①中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   米。图①中甲乙的坡度比图②中丙丁的坡度   。(填“陡峭”“平缓”或“相同”)
(2)图②中丙丁的实地距离比图①中甲乙   。(填“大”“小”或“相同”)
(3)图③中a处海拔比b处   (填“高”“低”或“相同”)。
【答案】(1)200;平缓
(2)小
(3)低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1)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是: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
读图可知,(1)图①中甲地海拔高度为20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0米=200米。图①中的比例尺比图2中的比例尺小,小比例尺比大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之间的实际距离长,因此图1中甲乙的坡度比图②中丙丁的坡度平缓。
(2)图②中的比例尺比图①中的比例尺大,比例尺越大,相同等高距之间的实际距离短,因此图②中丙丁的实地距离比图①中甲乙的小实际距离短。
(3)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因此图③中a处海拔比b处低。
故答案为:(1)200;平缓;(2)小;(3)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5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含海洋动物化石的岩石,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动物现还生存于印度洋,它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壳。该岩石的类型和动物的种类分别是(  )
A.岩浆岩、扁形动物 B.沉积岩、软体动物
C.沉积岩、腔肠动物 D.变质岩、线形动物
2.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 B. C. D.
3.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 C.风蚀蘑菇 D.沙岛
4.下列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B.C.D.
5.我市泰顺县的白云尖山峰与北京市的金树塔主峰的海拔高度同为1611米,但冬季时,白云尖山项的气温明显高于金树塔主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6.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  )
A.流水的冲刷 B.泥沙的沉积
C.风的吹蚀 D.冰川的移动
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现了很多像“候鸟”一样迁徙生活的人,他们在每年的冬天告别北方寒冷的家乡去海南过冬,到第二年的春天又回到家乡。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季风
8.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在下列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玉米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类土壤的效果都一样
9.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A. B. C. D.
10.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搭配错误的是(  )
A.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
B.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球内力作用
1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壳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构成
12.根据下列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推断四地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秸秆还田”是指在农田里将打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有利于提高植物的产量。下列关于“秸秆还田”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C.可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
14.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15.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如图为某城市夏日午后热岛效应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附近公园等绿地能降低气温
B.大片农田等地的气温较市中心低
C.不同地段郊区住宅区气温有差异
D.气温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降低
17.下列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B.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18.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甲、乙、丙和丁四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气温波动最大的是甲地,因为受海陆性质影响
B.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丙地,因为海拔最高
C.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乙地,因为处于迎风坡
D.年降水量最多的是丁地,因为处于背风坡
19.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松散泥土堆积模拟植被破坏后的山坡
B.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
C.发生泥石流时,应迅速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走
D.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
20.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发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中,其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制取土壤浸出液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向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有气泡冒出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2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 m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 D.⑥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根据此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  )
A.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低压 B.B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干燥
C.图中C地将会出现降雨、降温 D.C处的风向为东南风
24.读某日天气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地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B.乙地受低气压控制,天气阴雨
C.丙地在该锋面过境时,气温会升高
D.丁地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持续性降水
25.测量空气相对湿度,通常是同时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测量气温,用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得到干湿差,再根据如下的相对湿度表查出空气相对湿度。由表中数据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干球温度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干湿差 1.0℃ 77% 82% 86% 88% 90% 91% 92% 93% 94%
2.0℃ 54% 65% 71% 76% 80% 82% 83%。 86% 87%
3.0℃ 32% 47% 58% 65% 70% 74% 76% 79% 81%
4.0℃ 11% 31% 45% 54% 61% 66% 68% 73% 75%
5.0℃ 15% 32% 44% 52% 56% 61% 67% 69%
A.干湿差相同时,干球温度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B.干球温度相同时,湿球温度越大;空气相对湿度越大
C.干、湿球的温度分别为25℃和23℃,则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6%
D.干球温度相同时,干湿差越大,则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越接近饱和
二、填空题
26.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
(2)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
27.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两城市分别是:A为   ,B为   。
(2)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不同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的雨季长。
(3)从温差来看,两地中   的气温年较差小,   的气温年较差大。
(4)两地的夏季常受台风侵扰的是   地。
28.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
(2)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选填“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或“地形”)。
29.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选填”高”或“低”)于B点气压值。
(2)甲乙之间正受锋面系统的控制,天气为   。
(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
(4)B处的风向为   风。
30.如图是教材中设置的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为用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坡面滑落,沉积有泥沙。与此现象相似的地质灾害是   。
(2)如图二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发现书本中间凸起,这实验主要模拟板块的   现象。
31.根据下面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D   。
(2)图中①处是   和   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此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中国科学工作者在该处发现过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处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填“陆地”或“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4)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引发地壳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块的   。
(5)“珍惜生命,懂得自救”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生存学习内容之一,因此掌握一定的安全逃生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
A.若出现拥挤而发生踩踏时,尽量在地面上匍匐前行
B.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C.若出现地震,条件允许时应马上跑到空旷的地方
D.出现泥石流时,向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跑
32.温州人历来有着冬日晒鱼鲞的习惯,传统晒鲞十分依赖天气,要求低温晴燥。
干球温度 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温差
1℃ 2℃ 3℃ 4℃ 5℃
0℃ 82% 65% 47% 31% 15%
5℃ 86% 71% 58% 45% 32%
10℃ 88% 76% 65% 54% 44%
(1)鰻鱼是晒鱼鲞的鱼种之一,其一生要经历淡水与海水的周期性洄游,鳗鱼的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再举一例相同类别的动物行为。   
(2)图甲A、B两个天气系统中,适合晒鱼卷的是   。
(3)如图乙为干湿球湿度计,部分空气相对湿度如上表。则当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5℃和0℃时,此时的环境湿度为   。
三、实验探究题
33.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34.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2022年8月17日,青海西宁大通县发生泥石流,多个村镇受灾。为探究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小海用松散的泥土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堆制成坡度相同的山坡模型(如图):在斜坡A上铺上草皮,斜坡B不作处理,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高度对两个斜坡酒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小海进行该探究所基于的猜想是   。
(2)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现象是   。
(3)图中横轴表示各要素增大的方向,图示关联性正确的是   。
35.李明同学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Ⅰ.实验步骤
⑴土壤采集: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 cm、深10 cm范围的土壤;
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⑵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中。
⑶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Ⅱ.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   ;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   。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蚁巢土”   。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    。
(4)就上述实验,提出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36.“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 。《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规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厨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 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 A 、B 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 A 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 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 A、B 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   。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生活应用】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下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
四、解答题
37.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如图是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1)考察中发现一块岩石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该岩石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适合开发攀岩运动项目的位置是   (选填“①、②、③或④”),理由是:   。
(3)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山谷一般会形成溪流,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水流量最大的是   。
38.图①、②、③是三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图①中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   米。图①中甲乙的坡度比图②中丙丁的坡度   。(填“陡峭”“平缓”或“相同”)
(2)图②中丙丁的实地距离比图①中甲乙   。(填“大”“小”或“相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图③中a处海拔比b处   (填“高”“低”或“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5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关问题★
【课程标准】
(一)天气和气候
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
②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概述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③知道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水循环【专题11已讲解】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
(三)岩石和土壤
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四)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①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说明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②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
(五)人类活动与环境
①知道地球上不同类型水体所占的比重,认识淡水资源的有限性,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②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应急救灾的基本常识。
③知道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举例说明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④关注水环境问题,举例说明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⑤知道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科学内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⑥知道防治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⑦知道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学业要求】
①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能解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认识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验证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③能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用曲线图呈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用柱状图呈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④能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实景图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⑤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特点。
⑥能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资料,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能通过查阅资料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融合多学科知识,开展项目研究,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结果和对策。
考点一: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能解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大量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等造成的损害。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沙尘暴 D.地震
3.如图所示地形剖面图,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季风
4.我国是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势西高东低 D.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
5.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大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D.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6.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下列选项中属于描述台州天气的是(  )
A.夏季多台风
B.属于亚热带季风区
C.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D.某日气温8℃~18℃,西北风1级
7.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8.今年春节前有两场强冷空气过程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寒潮天气,温州市区也迎来大雪天气,其中大罗山局地积雪深度厚达22厘米。关于天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次降雪量不应该计入温州全年的降水量
B.此次冷空气是由太平洋方向的东南季风带来的
C.寒潮通常伴随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现象
D.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大气圈的平流层中
9.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已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关于杭州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
D.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气候
10.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特点
B.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就一定会形成降水
C.在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D.造成同纬度的天津和吐鲁番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11.如图所示为宁波5月25日的部分气象信息,关于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一定不会成云降雨
B.气温最高值一定出现在正午12点
C.当天的风从东南方向往西北方向吹
D.这一天内宁波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12.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中的“东南风”是指从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B.当空气的相对湿度的达到100%时,就一定会形成降水
C.北京与吐鲁番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有较大差别,主要是海陆位置不同引起的
D.在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13.下列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纬度因素
D.济南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
14.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强烈的沙尘暴,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专家对沙尘褒贬不一,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能减弱酸雨的酸性,减弱温室效应.也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是形成酸用的原因之一。根据上述短文和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沙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沙尘已成为跨国境的环境问题
B.飘浮在空气中的沙尘属于空气质量周报“首要污染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C.沙尘形成酸雨,可能是吸尘吸收了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所致
D.沙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
C.台风、寒潮、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东沿海各省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
D.一些人为因素可以使洪水的危害增大,如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考点二:能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用曲线图呈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用柱状图呈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1.天气与气候是两个常用的概念。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气候状况的是(  )
A.电闪雷鸣 B.四季如春 C.烈日炎炎 D.阴雨绵绵
2.下列语句中,反映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山雨欲来风满楼
C.风和日丽 D.昆明四季如春
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昨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大气温10℃~20℃
4.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哪一种是表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  )
A. B. C. D.
6.下列关于台州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大概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B.气象站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百叶箱里面
C.多云、偏北风、风力为3-4级,描述的是气候
D.台州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描述的是天气
7.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得多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8.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C.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百叶箱内温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相比,箱内平均值低,数值变化小
9.登革热是通过伊蚊进行传播的一一种传染病。降水量集中,热量充沛有助于该蚊虫生长发育且平均气温升高会增加该病流行的可能性。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地区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其中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量),则最易发生登革热传播的是(  )
A.A B.B C.C D.D
10.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11. 2022年10月19日,远望7号船(如图甲)再次出航,满载时排水量为30000吨。(海水密度取1.0ⅹ103千克/米3)
(1)当该船满载时静止在海面上,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米3。
(2)出航当天,天气晴好。下列能描述天气的词语是   。
①阴转多云 ②秋高气爽 ③和风细雨 ④冬暖夏凉
(3)人们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该地降水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为某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情况,则该地气候的特点:   

12.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 ℃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2)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3)我们家乡浙江省属于   气候,家乡的夏季降水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受台风的影响 B.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C.受季风的影响 D.受地形的影响
考点三: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认识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验证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1.种植庄稼时,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上述劳动还有一个目的是使土壤中的(  )
A.矿物质颗粒增加 B.水分增加
C.空气含量增加 D.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
2.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比较适合甘蔗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河边湿润的沙地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4.如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 B.蛋白质
C.无机盐 D.金属
5.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登月,“嫦娥五号”带回了2000克月球土壤。根据月球的状况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矿物质 B.水 C.微生物 D.腐殖质
6.近几年,沙尘暴经常“光临”浙江省。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量土地荒漠化造成的。以下措施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重视植树造林 B.实施退耕还草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放牧数量
7.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 C.无机盐 D.有机物
8.乔司西瓜是杭州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西瓜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
A. B. C. D.
9.下列关于土壤非生命物质探究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土壤 B.过滤土壤浸出液 C.称量土壤 D.蒸发土壤浸出液
10.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11.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于是他选取了2~3个土壤样本带回家,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块、红土、黑土三者体积相等)。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  )
A.有机物的含量 B.空气的体积分数
C.生物的数量 D.无机盐的含量
12.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1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14.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15.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16.桐屿枇杷果肉细腻,柔软多汁,甜酸适度,深受市场欢迎。为获得优质枇杷果实,须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1)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_______。
(2)枇杷的果实膨大期应多施钾肥、磷肥,下列复合肥中   肥效最佳。(填序号)
①硝酸钾[KNO3]②磷酸二氢钾[KH2PO4]③磷酸一铵[NH4H2PO4]
(3)采摘后减弱果实的呼吸作用可延长贮藏期,请据此写出一种利于贮藏的方法   。
17.为了测定长、宽、厚分别是4 cm的某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乐和小欢分别展开了以下实验:
小乐: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小欢: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量筒内壁缓慢地向量筒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用水的体积为V3。
(1)根据实验目的,小乐实验方案的空缺处实验步骤应填写:   。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乐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小欢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欢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18.新疆地处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盐碱地经大量灌水后,可暂时减轻表层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但随着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会逐渐到达表层土壤,使表层土壤盐碱化更严重,同时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易发生虫害。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棉花的出苗率(出苗率是指钻出地面的幼苗数与播种的种子数的比值)。科技团队在新疆某地用“干播湿出”技术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改良。两种种植技术介绍如表。
传统种植技术 干播湿出技术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大量灌水,待温度适宜时,在表层土壤播种并盖上地膜,使种子距离地面3~4厘米。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铺设地膜和滴灌管,在地膜上挖孔,将棉花种子播在孔的下方,使种子距离地面1~2厘米(如图);待温度适宜时,进行膜下滴灌(即通过滴灌管将少量水缓慢滴加在种子处)。
根据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解释相对于传统种植技术,干播湿出技术能提高棉花出苗率的原因。
考点四:能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实景图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1.如图为某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
A. B. C. D.
2.如图所示为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壮观景象。它的形成源于(  )
A.风化作用
B.流水冲刷作用
C.风沙堆积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的“怪石” D.喜马拉雅山
4.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A.B. C.D.
5.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四个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甲、乙、丙、丁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到河流(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5题图 第6题图
6.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7.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
B.图中①②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
C.③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
8.下图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峭壁 B.图中②表示山顶
C.图中③表示山谷 D.图中④表示山脊
9.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下图所示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户外活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如图所示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地为峭壁,适合毕岩
B.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C.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D.在地图上D到F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千米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分别从C点和D点出发,沿实线和虚线登上山顶B,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填“BC”或”BD”)。
(3)山顶B位于山顶A的   方向。
12.某中学的学生,利用假期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海南省的三亚市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的考察地是全班考察活动中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学生乙绘制的是   (填字母)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是   、   。(均填字母)
1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填写地形部位名称:②   ④   
(3)如果对这座山体进行开发,适合开发攀岩项目的区域是   (填图中序号)
(4)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
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顶A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   地。
(2)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   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
(3)该地的地形属于   (地形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等。
15.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    。
(2)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方向。
(3)如图2,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
考点五: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特点
1.据报道,2023年我国大陆共发生震级3级以上的地震561次,其中震级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占比约为2%。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地震都可能造成房屋损坏 B.地震主要由板块运动导致
C.地震带上的地震都能准确预测 D.地震都发生在板块交接处
2. 2023年1月26日,我国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5.6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与哪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3.沿着海沟内壁向下延伸的深源地震带被称为“毕鸟夫带”,如图是其形成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毕鸟夫带”是大洋板块向陆地板块俯冲而形成。下列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毕鸟夫带”上肯定没有火山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之一
D.板块的俯冲还有可能形成大裂谷
4.2023年12月3日印尼马拉皮火山喷发,致使23名登山者遇难。印尼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境内现有120多座活火山。马拉皮火山海拔2891米,是印尼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尼位于板块内部
B.魏格纳的板块构造学说将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C.印尼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D.火山的喷发是由于地球外部力量的作用
5. 2022年4月6日21时在云南丽江市宁蒗县(北纬27.77度,东经100.63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宁蒗县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的内部
C.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呼救
6.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下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拉伯半岛将来会在地球上消失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
9.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图实验模拟板块碰撞形成海洋
B.右图实验模拟板块张裂形成山脉
C.地震、火山的发生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关系密切
D.在流水和风的作用下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和张裂
10.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地震,实际上土耳其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漂浮在海洋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B.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处于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动力来源问题
D.土耳其地震频发是由于该地处于板块中央
考点六:【可持续发展】能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资料,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能通过查阅资料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融合多学科知识,开展项目研究,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结果和对策。
1.为全力打造“西湖蓝”,杭州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如:大力推广使用各类清洁能源、新能源等。目前杭州纯电动公交已占运营车辆的90%左右。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电能、核能、汽油属于新能源
B.用汽油做燃料的汽车排出的废气主要对人体消化道造成严重影响
C.大量使用纯电动公交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D.纯电动公交在充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
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3.为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7月30日,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  )
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只开私家车不坐公交车
C.焚烧处理所有垃圾 D.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
4.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开发风能等新能源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5.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
C.目前核电站核反应堆里的核反应方式是核聚变
D.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所以不用节约能源
6.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必须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垃圾找空旷地方集中烧处理
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城市之肺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C.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8.“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C.能源结构向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