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略读文章,概述与叶圣陶先生相关的事件。
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感知课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从二三事中领略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规范使用现代汉语的主动意识,提高文字语言的审美能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字艺术而自豪。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二三事,从中提炼出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如何高效地实现精读与略读的结合。
三、教学设想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领略过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名人名家的风采,并且在一个多学期的自读课文中初步学会了阅读时的圈点批注法,这些都为本文的自主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与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记叙人物的点滴片段来展现人物的风貌,学生读起来并不陌生。此外,在第三单元第九课《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的心灵感召下,学生对母语的重视程度有所上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可进一步加深,并可借此提高学生对严谨使用语言文字的主动意识,纠正小学时期遗留下来具有代表性的不良文字使用习惯。其次,还能领略到叶圣陶先生作为语言大家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的可贵精神。同时也为师生共同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道路再添砖加瓦。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他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出版社社长,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2.介绍背景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圣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聘请张中行到人教社工作。张中行以在北京多年、普通话好的优势,在工作之余协助叶圣陶先生编辑多种语文读物。张中行一直敬佩叶圣陶先生的为人,他们的交往一直持续到叶圣陶先生去世。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丁卯(mǎo)年 冗(rǒng)长 商酌(zhuó) 妥帖(tuǒ) 累赘(zhuì)
2.理解词义
商酌:商量斟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搀和: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修润:修改润色。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找出文中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
2、过渡语:作者张中行为什么对叶圣陶先生评价如此之高呢?他到底做了哪些事令作者如此崇敬呢?
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请分别概括。
这些事情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提示:结合文中的过渡句。
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恭送客人
第五自然段:真诚复信
严以律己: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二)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要求学生速度课文,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叶圣陶先生去世,“我”心里非常悲哀。
第二部分(第二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的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了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九段):我们写作前应常想先生的写话主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别人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1、略读课文
要求:5分钟内读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2、完成“一米阅读” (链接选择题)
三、再读课文,读出重点(定重点)
1、作者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那些事情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概括。
提示:确定阅读重点是进行略读的一种重要方法,看课文题目,能知道本课的阅读重点是——“二三事”,请同学们找找文章写了叶老先生哪些事情?其他部分的文字快速阅读。
板书:
描标点
修润文章
送客
回信
谈写文章
删废字
确定“做“和“作”
2、这些事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什么品质?请在书上简单批注。
板书:描标点——细致认真
修润文章——谦虚好学
送客——为人厚道
回信——关爱他人
谈写文章——言文如一
删废字——重视简洁
确定“做“和“作” ——认真负责
3、围绕这些事情作者又是如何评价叶老先生的?找出这些评价性的语句,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提示:抓关键句是确定阅读重点的有效方法,这些评价性的句子就是文中的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关键句子的位置多数都是在段落中的第一句或末尾,当然也不排除中间位置。)
四、小组合作研讨,发表看法: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1)“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明确:由“文字”方面的宽厚待人过渡到“日常交往”方面的宽厚待人。
(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明确:由“待人厚”过渡到律己严。(“待人厚”承接上文,律己严开启下文。)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2.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明确:——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明确:——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明确:——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明确:——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明确:——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五、质疑探究
思考与讨论,教师点拨:
1、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2、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2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3、引用《论语》上的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论语》上的语言,更突出了叶圣陶先生超一般人的品行。
4、第五段两个“悲”分别是什么含义?
明确:第一个“悲” 指叶圣陶先生“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第二个“悲” 指作者“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质。
六、合作探究——感知形象
1.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明确: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明确: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明确: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明确: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2.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明确:治学严谨。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明确:待人宽厚。
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明确: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七、品读副词悟感情
1.学生默读3-8段,说一说在叶圣陶先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
预设:送客时“鞠躬,口说谢谢”,后来卧床无法送客时,“举手打拱,不停的说谢谢”,叶圣陶先生语言和动作中表现出的待人真诚和谦卑。
预设: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可以看出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学生总结方法:抓住小细节小事件,从人物描写、用词等角度批注出对叶圣陶的个人看法。
3.引导学生聚焦第四段,对比阅读原文和去掉副词的文本,体会副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阻拦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阻拦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举手打拱,说谢谢。
明确: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品读“副词”也可以品味情感。“一定”可以看出先生待人诚恳,“才”可以看出先生的真诚友善。反复涵咏可以品读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行动和品德,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4.学生品读第8段副词,小组交流。
预设: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致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都”“完全”“决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在写作的小方面,认真严谨,赞扬了先生的律己严。
5.品读结尾句中副词“常常”,感受张中行写文字时包含的情感在这些副词中静静的展露。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预设:“常常”一词,反复品味能读出作者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德行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八、课堂结语
中华民族最为不朽的创造,不是宏伟壮丽的亭台楼阁,也不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而是一种湛然而又端庄的集体人格——君子。在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能会想到治学严谨、兀兀穷年的闻一多先生,可能会想到待人周到、关爱青年的鲁迅先生,可能会想到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给予老王关怀但仍心怀愧怍的杨绛先生,他们都和叶圣陶先生一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人往矣,但什么还在?精神还在,品格还在,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的美德还在,让我们追随他们,修身正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九、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作特点,以“XXX二三事”为题,列一个写作提纲,关照结构、选材、表达等几个方面。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展示交流,第二节课,完成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力求紧扣文本,在反复的朗读品味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在读中品,又在悟中读,让学生通过文字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人物的灵魂,读出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感激、怀念,读出对朋友的深挚情谊,读出对语文的深沉忧虑,读出规范语言的殷切期盼。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捕捉提示性、过渡性等关键句段梳理思路,概括内容。注重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资源。力求让课堂变成书声琅琅的课堂,变成思考深沉的课堂,变成积累丰富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