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06: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课标: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问题一:根据材料,分析近代的外交具有什么特点?
“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清政府统治时期 《辛丑条约》
(1901年)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二十一条”
(1916年)
南京国民政府《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年)
近代的外交:屈辱外交
(不独立、不平等、不自主)
问题2: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新中国建立之初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我国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方针: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3、“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我国的外交政策: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建国初的外交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1949.12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0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社会主义
国家占多数
有利形势
意义:为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P81]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建国初的外交
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
不利形势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1949年到1950年出现了建交高峰,有十几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从1951年到1953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一个。1950年后,新中国的外交陷入了困境。
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限制了选择的范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影响了新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从统计表格里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信息
首次提出:
内 容:
正式确立: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问题3:根据材料,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世界有何意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被普遍接受。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意义:①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对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一)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时间 地点
人物 地位 目的 影响 1954年4月至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美、苏、英、法、中】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瑞士·日内瓦
阅读P84知识拓展,了解日内瓦会议的概况。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955年4月12日,一封电报由广东外事处紧急发往北京外交部。
“外交部并报华南分局:香港新华社今晨来电报告关于我赴万隆人员所乘印航机中途失事情况如下:据路透社十一日未证实消息称,该机在北婆罗洲沙捞越古晋以北一百涅失事下降落海。该机最后同香港机场联络时间为下午六时二十五分(按该机在港起飞为下午一时)……”
新闻链接
此电报所说之事即“克什米尔公主号”遇难事件。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凯亭幸免于难。
(二)万隆会议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时间
地点
中方代表
目的
地位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周恩来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万隆会议。
伊拉克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
泰国代表:
锡兰代表: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会中: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二)万隆会议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问题4: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就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周恩来选集》下卷
“求同”
“存异”
(二)万隆会议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方针: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对外交原则的继承发展
共同的和平愿望


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意识形态
共同的历史经历
共同的发展诉求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代表团通过大会发言、广泛接触和解释工作,消除了某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虑,从而增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材料二:1955年一年内,有来自世界5大洲63个国家的471个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到1956年,中国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到1962年底,就有尼泊尔、埃及等17个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课外拓展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在周恩来26年的外交生涯中,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还包括美国和日本。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课堂小结
20世纪
50年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建国初期
外交形势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形势:有利局势、不利局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时间:1953年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
课后延伸
2023年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洪都拉斯成为中国第182个建交国。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活动,让世界听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