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的学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花的学校》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6 22: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花的学校》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通过描绘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表达的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其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花的学校》中的主题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所营造的奇妙世界。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与花孩子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与学生共同回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逐渐引出新课《花的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知道花也有学校吗?它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为他们后续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他们描述插图中花的形态和表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我趁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花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快乐?它们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世界,感受花孩子们在学校里的生活。
最后,我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朗读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在课堂中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通过这样的导入新课环节,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课文讲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二)初读课文,感受诗歌魅力
(1)教师引领,声情并茂
① 教师以饱满的情感为学生范读全文,确保字音准确,节奏鲜明,以此传递诗歌的韵律美。
② 邀请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轻声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停顿,感受诗歌的节奏变化。
(2)学生自读,理解大意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圈出不懂的词句,准备后续的讨论和提问。
②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朗读上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师生共议,探究内涵
① 提问学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花孩子们在学校里做了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
② 围绕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展开讨论,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如:“你觉得花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等。
(4)情感朗读,深化理解
① 教师选择几个富有感彩的段落,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诗歌的内涵。
② 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逐段深入,领略诗意
(1)引入诗意,感知自然
① 以课本第一段为引子,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雷云、阵雨和东风的磅礴与生机。
② 提问学生:“雷云和阵雨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增加课堂互动。
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在这样的自然景象下,花孩子们为何选择此时跑出来?”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
(2)想象画面,体验狂欢
① 邀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第二段,想象花孩子们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场景。
②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用形容词描述,如“快乐的”、“热闹的”等。
③ 讨论:“花孩子们为何要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欢乐氛围。
(3)妈妈的视角,感悟生活
① 引导学生默读第三段,提问:“从妈妈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出花孩子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
②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想?”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的担忧与期望。
(4)回家的渴望,追寻归属
① 让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段,找出描述花孩子们急于回家的词句。
② 提问:“花孩子们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回家?他们的家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家的温暖与归属感。
③ 讨论:“花孩子们为什么那么想回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家的理解。
(5)情感的共鸣,体悟亲情
① 邀请学生共同朗读第五段,感受花孩子们与妈妈之间的深情。
② 提问:“花孩子们为什么要扬起双臂?他们的妈妈是谁?”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力量。
③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花孩子们与妈妈之间的情感纽带。
(四)拓展讨论与想象激发
(1)想象花孩子的学校生活
① “如果你是花孩子,你希望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结合生活经验,畅想花孩子在学校可能学习的内容。
② “课文中提到‘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你觉得花孩子们会做些什么功课呢?”——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花孩子们的学习场景。
(2)情感共鸣与表达
① “花孩子们为什么会对学习充满热情?”——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花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 “如果花孩子可以说话,他们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想象花孩子与妈妈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全班分享与总结
在小组讨论后,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问答与字词解释
(1)生字新词探索
① “润湿”的奥秘:这个字词在课文中描述了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画面感?
② “狂欢”的释义:这个词为什么能形容花孩子们的快乐状态?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③ “惩罚”的探讨:这个词在课文中是怎么用的?你觉得花孩子们会被怎样“惩罚”呢?
(2)字词深意挖掘
① “绿草如茵”的画面:想象一下,这片绿草地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述?
② “急急忙忙”的心情:这个词描述了花孩子们怎样的情感?他们为什么那么着急?
③ “扬起双臂”的动作:这个动作代表了什么?花孩子们想要拥抱的是什么呢?
(3)疑难句子解读
①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我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说“没看见”呢?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4)句子赏析与模仿
① 模仿“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这样的句子,描述一个你熟悉的自然景象。
② 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并尝试分析它的妙处。
(5)课堂小测验
① 快速抢答:课文中提到的花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
② 你问我答:谁能提出一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并邀请同学回答?
这样的教学过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魅力。同时,通过字词句的深入挖掘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情感朗读与表达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① 教师示范朗读:首先,教师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进行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② 学生自由尝试: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尝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不拘泥于标准答案。
(2)小组合作,共同提升
① 小组内分享朗读: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轮流分享自己的朗读,并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② 选出小组代表: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面前进行情感朗读展示,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
(3)师生互动,深化理解
① 教师提问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② 学生回答互动: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情感朗读与表达的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世界,同时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这一环节旨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朗读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六、课外延伸
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外的花卉,感受自然之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朗读课文,分享学习成果。
七、安排作业
1. 朗读作业:请学生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请家长评价。
2. 绘画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关于“花的学校”的画作。
3. 写作作业: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花的学校”,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