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金字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二、拓展资源
《金字塔夜月》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小导游们,今天我们将走进这次旅途的最后一站——埃及,去看看那里神秘的金字塔。请你利用课文给的材料,介绍自己眼中的金字塔,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加油!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内容,初步认识非连续性文本。
1.读一读本课的生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译名 不愧 遐想 刀刃 泛滥
淤泥 精湛 黏着物 熠熠发光
2.默读课文,思考:两篇文章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金字塔的?
——《金字塔夕照》:颜色、名字的来历、作者的遐想。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大小、构造、历史等);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地理位置、成就等)。
3.对比阅读,感受两篇文章的异同。
题目 不同点 相同点
描述内容 表达方式
《金字塔夕照》 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 连续性文本,前后自然段之间有较为密切的逻辑关系。情感浓郁,融情于景,字里行间充满对金字塔的赞美,能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情感 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了金字塔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看似内容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准确、更具体的了解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有文字描述、数据介绍、图表说明、辅助问题等,内容比较零散,但深入阅读,就会发现篇章之间、语段之间、图文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这样的文章叫非连续性文本。
任务二:自主阅读《金字塔夕照》,体会作者的情感。
1.自主读《金字塔夕照》,说说短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片段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特点进行了描写。“夕阳”“田野”“沙漠”“河水”都是金色的,“金字塔”更是金光闪闪,从视觉角度突出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伟气魄。
片段2: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作者把金字塔比作“三座金山”,更加突出了金字塔的光亮夺目。
片段3: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把夕阳照耀下的金字塔及周围的景象比作“画卷”,描绘了夕阳照耀下金字塔的美丽图景。
片段4: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熠熠发光的珍宝”“比金子还要贵重”强调了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片段5: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作者以金字塔“白昼和月夜”的美作比较,突出了夕照中的金字塔更加美丽迷人。
小结:文章主要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和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
2.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想到了金字塔“金”字的绝妙,想到了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的历史地位。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任务三: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1.浏览《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2.第一部分交代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①大小:原高约146米(现约137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现约227米)
重量:约600万吨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②建造年代:公元前2600年左右
③建筑材料:约203万块石材
④建造工艺: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
3.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阅读“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部分,思考:古埃及人为什么能建造出雄伟的金字塔?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
预设:
①尼罗河附近——方便运输
②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富有智慧
③造船技术——运输石料
④采石场——石料来源
⑤建筑成就——建筑技术成熟
4.借助下面的工具图梳理信息,整理金字塔的资料,为介绍金字塔做准备,争当小导游。
【提示】上面工具图的提示仅供参考,可以自行调整介绍的顺序和介绍的内容。
5.根据下面的评价表,同桌之间练习。
评价要素 评价星级
能借助上面的工具图,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条理清楚地介绍金字塔 ☆☆☆
资料翔实,能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神秘之处等吸引人的地方介绍清楚 ☆☆☆
有对象感和代入感,语气、动作、表情恰当 ☆☆☆
6.班内展示介绍金字塔。
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金字塔夜月》,加深对金字塔的了解。
默读文章,画出文中动态、静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片段1:金字塔仿佛溶化了似的,溶到又深又浓的夜色里去,临到跟前才能看清轮廓。
——静态描写,突出了金字塔的美妙神奇,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片段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远近几座金字塔都从夜色里透出来,背衬着暗蓝色的天空,显得又庄严,又平静。往远处一望那利比亚沙漠,笼着月色,雾茫茫的,好静啊,听不见一星半点动静,只有三两点夜火,隐隐约约闪着亮光。
——庄严的金字塔、暗蓝色的天空、沙漠、雾茫茫的月色静谧美好,三两点夜火闪闪烁烁,以动衬静,显得夜色下的金字塔更静谧。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神秘的埃及,了解了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文体,课后,请你继续查阅关于金字塔的资料,补充到你的“埃及金字塔”讲解中,让你的介绍更加吸引人。
板书设计:(共18张PPT)
20* 金字塔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小导游们,今天我们将走进这次旅途的最后一站——埃及,去看看那里神秘的金字塔。请你利用课文给的材料,介绍自己眼中的金字塔,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加油!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内容,初步认识非连续性文本。
译名 不愧 遐想 刀刃 泛滥
淤泥 精湛 黏着物 熠熠发光
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默读课文,思考:两篇文章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金字塔的?
《金字塔夕照》:颜色、名字的来历、作者的遐想。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大小、构造、历史等);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地理位置、成就等)。
对比阅读,感受两篇文章的异同。
题目 不同点 相同点
描述内容 表达方式 《金字塔夕照》 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 连续性文本,前后自然段之间有较为密切的逻辑关系。情感浓郁,融情于景,字里行间充满对金字塔的赞美,能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情感 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了金字塔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看似内容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准确、更具体的了解 非连续性文本
任务二:自主阅读《金字塔夕照》,体会作者的情感。
自主读《金字塔夕照》,说说短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和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
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想到了金字塔“金”字的绝妙,想到了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的历史地位。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任务三: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浏览《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第一部分交代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①大小:原高约146米(现约137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现约227米)
重量:约600万吨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②建造年代:公元前2600年左右
③建筑材料:约203万块石材
④建造工艺: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
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阅读“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部分,思考:古埃及人为什么能建造出雄伟的金字塔?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
①尼罗河附近——方便运输
②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富有智慧
③造船技术——运输石料
④采石场——石料来源
⑤建筑成就——建筑技术成熟
借助下面的工具图梳理信息,整理金字塔的资料,为介绍金字塔做准备,争当小导游。
外形
胡夫金字塔
建造过程
神秘之处
金字塔
根据下面的评价表,同桌之间练习。
评价要素 评价星级
能借助上面的工具图,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条理清楚地介绍金字塔 ☆☆☆
资料翔实,能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神秘之处等吸引人的地方介绍清楚 ☆☆☆
有对象感和代入感,语气、动作、表情恰当 ☆☆☆
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金字塔夜月》,加深对金字塔的了解。
默读文章,画出文中动态、静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片段1:金字塔仿佛溶化了似的,溶到又深又浓的夜色里去,临到跟前才能看清轮廓。
静态描写,突出了金字塔的美妙神奇,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默读文章,画出文中动态、静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片段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远近几座金字塔都从夜色里透出来,背衬着暗蓝色的天空,显得又庄严,又平静。往远处一望那利比亚沙漠,笼着月色,雾茫茫的,好静啊,听不见一星半点动静,只有三两点夜火,隐隐约约闪着亮光。
庄严的金字塔、暗蓝色的天空、沙漠、雾茫茫的月色静谧美好,三两点夜火闪闪烁烁,以动衬静,显得夜色下的金字塔更静谧。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神秘的埃及,了解了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文体,课后,请你继续查阅关于金字塔的资料,补充到你的“埃及金字塔”讲解中,让你的介绍更加吸引人。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