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07 05: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归纳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2.知道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密切的关系,理解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地球自转的旋转轴、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自转所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现象。
【教学难点】
1.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和理解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的关系;
2.能列举一些可作为地球自转相关证据的地理现象。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宇宙中的地球
我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还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运动的吗?有哪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有哪些运动特征呢?地球的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地理现象呢?你想弄懂这些问题吗?如果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这一节内容吧!
(板书)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师:同学们知道地球有哪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吗?
生:自转和公转。
教师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视频资料。
(板书)2.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观看动图资料《地球的自转》,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3.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吗?
生:(可能的答案)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种运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为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转动地球仪,分别从地球仪的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方向又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教师继续播放两段视频,展示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学生进行演示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昼夜的更替现象。
演示步骤:①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
②自西向东缓缓地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观看视频,观察演示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地球仪表面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并作一标记。看一看学校所在地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生:(可能的答案)1.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范围也在不停地变化。可以看出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略。
(问题承上)观察演示活动并完成任务:
3.转动地球仪,使标记的位置分别处于“早晨”“正午”“黄昏”和“半夜”,说一说这些位置分别在哪里。
4.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纽约的位置,看一看,当北京是中午时,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
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生:(可能的答案)3.“早晨”:标记的位置正好落在晨线上。
“正午”:标记的位置处于照亮的半球正中间经线上。
“黄昏”:标记的位置正好落在昏线上。
“半夜”:标记的位置处于黑暗的半球正中间的经线上。
4.北京是中午时,纽约处在夜晚。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观看视频《侧视晨昏线》,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地球表面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2.地球表面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3.如果地球是个透明体,还会有昼夜更替现象吗?
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生:(可能的答案)1.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只有面向太阳的一面出现白昼,而背对太阳的一面出现黑夜。从而有了昼夜现象。
2.由于地球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表面白天和黑夜的范围就不断地发生交替变化,所以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3.没有。在任一时刻,整个地球表面都处在白天。
(问题承上)4.假定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还会有昼夜更替吗?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在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生:(可能的答案)4.没有昼夜更替。但会有昼夜现象,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总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总是夜晚。
5.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人们习惯于在白天工作、夜晚休息,因此,昼夜更替现象制约着人们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且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天,约为24小时,所以,这个周期也被用来作为人们在生活中基本的时间单位。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资料: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现象。
【知识拓展】认识晨昏线、晨线和昏线。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拓展晨昏线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有利于更好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并为后面学习和掌握昼夜长短变化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观看视频《晨昏线》,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什么是晨昏线?想一想,晨昏线是什么形状?
2.怎么区分晨线和昏线?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生:(可能的答案)1.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形状为大圆,也叫晨昏线圈,总是把地球表面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且范围各占一半。
2.晨昏线可分为两部分,称为晨线和昏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晨线表示由黑夜到白天,因此晨线上的所有地点此刻正在日出。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昏线表示由白天到黑夜,因此昏线上的所有地点此刻正在日落。
(板书)4.地球自转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观看图片,结合以前所学的经线和经度等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方时?
2.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差异是怎么产生的?
3.不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这种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时间要早,这样有东西位置之分的不同地点的时刻就有了早晚之分。
3.原则上是“东早西晚”,且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在不同地方时的计算上是“东加西减”。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认识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
1.读图,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2.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同纬度地区的东边比西边的时间要早。
2.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小结,完成表1.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运动特征
旋转轴 地轴
方向 侧视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周期 一天,约为24小时
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时间的差异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地球自转的相关证据。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图片,小组讨论并回答: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生:(可能的答案)昼夜的交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同一纬度上,不同经度地区的时间不同;
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第三十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于巴西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19时57分在里约开幕,家住北京的小明同学观看开幕式时间却是2016年8月6日,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B.地球公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C.地形差异所致 D.纬度差异产生的时间差异
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5.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公转是地轴的方向保持不变
6.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A.潮涨潮落 B.冬去春来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一年有365天
【参考答案】1.B 2.A 3.A 4.B 5.A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