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太阳自转和公转运动与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物体正午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体正午影子长短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一年中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的规律,并能分析其原因。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观察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表,思考为什么每天升旗和降旗时间不同呢?有什么变化规律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明白其中的原因所在。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
观看示意图和动画,结合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了解地球表面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看视频《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观察太阳光照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多少?
2.此时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
生:(可能的答案)1.太阳直射赤道。
2.全球各地均昼夜平分。
观察“夏至日前后太阳光照图”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多少?
2.此时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
生:(可能的答案)1.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此时北半球各地均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情况相反。即各地均昼短夜长,而且越向南昼越短夜越长;这一天的夜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观察“冬至日前后太阳光照图”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多少?
2.此时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
生:(可能的答案)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此时北半球各地均昼短夜长,而且越向北昼越短夜越长;这一天的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相反。表现为南半球各地均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夜越短;这一天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师生小结,完成表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现象
夏至日 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均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则相反。 1.北半球夏至日(6.22)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南半球则相反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 南半球 北半球各地均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则相反。 1.北半球冬至日(12.22)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南半球则相反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春分秋分日(二分日) 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南、北两极只有这两天昼夜等长,其他时间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学生进行演示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观察并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观察在A、B、C、D四个位置时,光源直射在地球仪上的哪条纬线上?
2.按A-B-C-D的顺序,观察并比较南、北两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2.略。如下图所示。
(板书)2.物体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太阳高度角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日时,物体正午的影子长短有何差异?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有何关系?
生:(可能的答案)1.夏至日时影子长度最短,冬至日时影子长度最长,春分、秋分时影子长度居中。
2.物体正午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关系呈负相关,即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又变得最短。
师生小结,完成表2.物体正午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太阳高度大小变化 正午影子长短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春分(3.21前后) 赤道 向北半球移动 居中 居中
春分夏至之间 北半球 向北 变大 渐短
夏至(6.22前后) 北回归线 最北界 最大 最短
夏至秋分之间 赤道 向南 变小 渐长
秋分(9.23前后) 南半球 向南半球移动 居中 居中
秋分冬至之间 南半球 向南移 变小 渐长
冬至(12.22前后) 南回归线 最南界 最小 渐短
冬至春分之间 南半球 向北 变大 渐短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旗杆影子长度随时间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教材P7的“活动”。
1.在天气晴朗的清晨、正午和黄昏测量(如果没有工具,也可以步测)校园内旗杆的影长并做好记录,分析它的影长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你知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2.连续一个月记录旗杆正午的影子长度,看看有什么变化。请你根据学到的地球公转知识来解释这些变化。
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2: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小结:地球的公转运动共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地理现象?
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3: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完成表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基本要素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转动特点 绕地轴旋转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4:了解到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观察太阳光照图,小组讨论并回答:中国科学家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在我国是什么季节?
生:(可能的答案)最佳时间在11月-次年3月份。
理由: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期,便于开展科考活动。
在我国主要为冬季。
学生进行巩固训练1:地球的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教材P10的“复习题”。
1.读下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上标注我国国庆节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
(2)该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我国的季节是_______。
(3)该日上海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以后昼渐_____夜渐_____;再过3个月,上海昼夜长短状况是昼____夜____,以后昼渐____夜渐______。
生:(可能的答案)1.如图所示。
2.南半球 秋季。
3.昼短夜长 短 长 短 长 长 短
学生进行巩固训练2:地球的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
2.我国北方某地区的同学发现了以下现象。试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
(1)夏天早晨上学时,天是亮的;而冬天早晨上学时,天还是黑的。
(2)夏天正午的时候,教室里只有靠近南侧窗户的地方能被太阳光照到。而冬天正午的时候,教室里距离南侧窗户较远的地方也能被太阳光照到。
生:(可能的答案)2.(1)在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日出较早,因此夏天早晨上学时,天是亮的;冬季昼短夜长,日出较晚,因此冬天早晨上学时,天还是黑的。
(2)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所以正午的时候教室里只有靠近南侧窗户的地方能被太阳光照到;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得厉害,因此正午的时候,教室里距离南侧窗户较远的地方也能被太阳光照到。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我国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A.夏至日 B.春分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2.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B.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
C.山东的学生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4.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3月20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5.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参考答案】1.A 2.A 3.C 4.B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