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1课时 优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1课时 优秀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06 23: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种与人口》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视频等资料,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主要分布区。
2.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资料分析和认识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的体质特征和主要分布区。
2.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及其原因。
2.分析理解世界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70亿,在这70多亿人口中,有多种不同的肤色,人们按照肤色的差异,分为不同的人种。你知道世界人口有哪几种主要人种吗?这些人种的体质特征有哪些差异呢?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将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板书)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一、三大人种
1.世界三大人种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种是怎么形成的?
2.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世界主要人种有哪几种?
生:(可能的答案)1.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貌特征,从而形成了人种。
2.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肤色。
按肤色划分,世界人口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分别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学生阅读以下材料,知道什么是人种?
阅读: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指的是历史上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
(板书)2.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及其差异。
接下来,教师依次展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典型人物图片资料,并在相关部位呈现三大人种的主要体貌特征。
(一)黄色人种
(二)白色人种
(三)黑色人种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根据体貌特征判断人种类型。
想一想:他们分别属于哪个人种?
生:(可能的答案)分别为黄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板书)3.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2.什么人种分布最广泛?什么人种数量最多?
生:(可能的答案)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也有分布;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中亚、南亚、非洲北部、美洲和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也有大量的黑色人种分布。
2.白色人种分布最广泛且人口数量最多。
教师引导学生“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上依次找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2:世界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亚洲外,还有哪个大洲分布的黄色人种较多?
2.印度南部分布着哪两个人种?
3.我国有没有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可能的答案)1.白色人种。
2.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4.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知识拓展1】北极地区的居民——因纽特人。
传说中世界上最耐寒、最勇敢和最坚韧不拔的民族……
教师讲述:北美洲北部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也属黄色人种。
【知识拓展2】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
教师讲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也属黄色人种。
【知识拓展3】印度黑色人种和中国白色人种。
教师讲述:印度南部分布着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世界三大种的主要体貌特征及主要分布区进行归纳小结,完成表1.世界三大人种主要体貌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人种 主要体貌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皮肤呈黄色,眼睛为褐色或黑褐色,头发黑且直,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白色人种 肤色浅白,眼睛呈碧蓝色、褐色或浅灰色、浅褐色,头发多为金黄色或棕色,且为柔软的波状发或直发,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 欧洲、西亚、中亚、南亚、非洲北部、美洲和大洋洲
黑色人种 皮肤黝黑,眼睛也是黑色,头发黑且多卷曲,鼻宽且鼻梁较矮,嘴唇厚并凸起 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也有大量的黑色人种分布
(板书)4.混血人种
教师讲述:在三大人种分布的交界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知识拓展4】世界三大人种以外的其他人种。
讨论:世界人口除黄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种以外,还有其他人种吗?
阅读: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除了几个常见的人种之外,地球上还生存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特殊人种,他们是棕色人种、蓝色人种、绿色人种和黑血人等。
棕色人种包括澳大利亚土著人、美拉尼西亚人、巴布亚人和维达人(澳大利亚原住民)等支系。棕色人种是大洋洲、南亚次大陆和南洋群岛地区最早的居民。
蓝色人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智利境内海拔6600米高的奥坎基尔查峰山区,其皮肤呈蓝色。根据探险人员报告: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蓝色人都很古怪,他们好像十分胆小,总是竭力避免与其他种类的人接触,即使偶然遇到,他们也会立刻跑掉。因此,至今人们也还无法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等。
绿色人分布于非洲,总数约有3000人,几乎都过着穴居的原始生活。据说他们不仅全身像树叶一样呈绿色,就连他们的血液也是绿色的。
在日本平县住着一种血管里流淌着黑色血液的人,其外表与我们正常的黄种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当他们的皮肤受伤而流血时,人们才会知道他们是黑色血液的人种。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了解其他特殊人种的相关知识。
【知识拓展5】不同人种体貌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不同人种有不同的体质特征?
阅读材料: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人的肤色有深有浅,皮肤中的色素细胞越多,肤色就越暗。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
在热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人的毛发和鼻形等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非洲黑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在炽烈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
北欧人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样有利于御寒,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肤色浅白,可使皮肤少受冻伤。
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不同的人种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小组讨论:不同的人种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讨论之后学生形成统一认识:人种的不同,只表现为人的生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学习和认识了世界三大人种后,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板书)二、人口的分布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回顾:人口密度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千米2)
由图可看出,甲乙两地人口密度不同,其中_____地人口密度大。(甲)
(板书)1.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读图思考:
1.图中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
2. 试分析人口分布稠密地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别是: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2.(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2)工业发展较早,且经济发达。
(板书)2.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读图思考:
1.图中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
2.试分析人口分布稀疏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为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
2.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困难。
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3:世界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思考: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对照“世界地形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影响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特点: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生:(可能的答案)特点: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4: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观察“世界人口分布比重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世界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世界人口在中低纬度较多,在高纬度分布较少。
原因: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
2.人口在北半球分布多,在南半球分布少。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5:世界人口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6%,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多少?
2.距海岸500千米以上的内陆地区,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
3.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世界距海远近人口所占比重(%)
0~50千米 50~200千米 200~500千米 500~1000千米 1000千米以上
27.5 22.7 23.5 17.7 8.6
生:(可能的答案)1. 50.2%;2. 26.3%
3. 结论: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分布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分布越稀疏。大陆内部的广大地区人口分布往往比较稀少。
(板书)3.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讨论与思考: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生:(可能的答案)1.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两大类: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等。
社会经济因素: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多数人愿意在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及环境舒适的地方居住。
【学以致用】如果可能,你愿意居住在哪里?
让我们来选个“家”
你愿意把“家”选在哪里?理由是什么?
地点 是否安“家” 理由
欧洲西部平原 是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达
极地地区 否 气候严寒,冰天雪地
撒哈拉沙漠 否 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内蒙古大草原 是 地形平坦,草场广阔
喜马拉雅山区 否 地势高峻,气温较低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是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区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
A.肤色 B.头发 C.眼睛 D.鼻子
2.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种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美洲的原住居民的人种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有关世界人种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 B.赤道穿过的非洲部分是白色人种
C.西欧是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混居区 D.因纽特人属黄色人种
5.以下地区中,人口分布稠密的有( )
A.巴西的热带雨林地区
B.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C.北极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 )
①亚马孙河流域 ②尼罗河流域 ③长江流域 ④恒河流域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1.A 2.A 3.B 4.D 5.B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