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07 05: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和归纳世界气温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等温线的概念以及等温线图的一般判读方法;
2.读图分析和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世界气温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气候》及图片,以大致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特点也造就了不同的气候现象和自然景观。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和认识气候相关知识的欲望。
师:气候是地理环境中重要且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通常用气温和降水等状况来描述。
教师继续展示两幅图片,以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思考:你能说出下面两幅图片所代表地区的气候差异吗?
【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复杂多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并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那么,你知道气候的两大基本因素——气温和降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呢?还有你知道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吗?以及气温和降水随时间有什么变化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板书)第二章 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一、世界的气温
学生进行活动探索:比较不同地区气温的高低。
读“世界部分城市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活动。
1.比较曼谷、东京、莫斯科1月和7月平均气温,试着总结1月和7月平均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1月伦敦和北京哪个城市平均气温高,哪个城市平均气温低?7月呢?
3.对比北京和圣地亚哥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有什么不同,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
生:(可能的答案)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1月,伦敦平均气温比北京高;7月,北京平均气温比伦敦高。
3.一年中北京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圣地亚哥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高,7月平均气温最低。
原因:北京位于北半球,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一下等温线的相关知识,为后面判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打好基础。
(板书)1. 气温和等温线
【复习回顾】气温和等温线知识。
回顾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什么是气温?
2.什么是等温线?
3.等温线密集和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的差异各是怎样的?
生:(可能的答案)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即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
2.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3.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异越小。
(问题承上)4.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4.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板书)2.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生读图探究1:南、北半球在1月的季节差异。
读“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图,思考,此时:
1.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2.北半球是什么季节?
3.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生:(可能的答案)1.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2.北半球是冬季。
3.南半球是夏季。
学生读图探究2: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图,结合图例,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分布范围和30℃以上的地区分布范围。
生:(可能的答案)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气温多在20℃以上。地处南回归线两侧的澳大利亚大陆北部部分地区气温最高,超过30℃。
(问题承上)2.说说南回归线向南、北回归线向北气温的变化趋势。
生:(可能的答案)2.南回归线向南,北回归线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问题承上)3.找出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和1月份气温最低的地区。
生:(可能的答案)3.南极洲、北美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在0℃以下,亚洲东北部部分地区甚至低于—40℃,是1月气温最低的地区。
(问题承上)4.对比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密集?哪一个稀疏?说明了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4.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半球等温线稀疏。
说明:南北温差大;南北温差小。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根据以上读图分析的结果,归纳概括: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概括如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气温多在20℃以上。南回归线两侧的澳大利亚大陆北部部分地区气温最高,超过30℃ 。
2.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3.南极洲和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在0℃以下,亚洲东北部部分地区甚至低于-40℃ 。
4.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南半球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
(板书)3.世界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生进行读图探究3:南、北半球在7月的季节差异。
读“世界7月份平均气温”图,思考,此时:
1.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2.北半球是什么季节?
3.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生:(可能的答案)1.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2.北半球是夏季。
3.南半球是冬季。
学生进行读图探究4:世界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图,对照图例,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分布范围和30℃以上的地区分布范围。
生:(可能的答案)1.北纬40℃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带,气温多超过20℃ 。
地处北回归线两侧的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部分地区气温最高,超过30℃ 。
(问题承上)2.找出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
生:(可能的答案)2.南极洲和北极圈以北的格陵兰岛,气温在0℃以下。
(问题承上)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的答案)3.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较为平直,南北温差小。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读图分析的结果,归纳概括: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北纬40℃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带,气温多超过20℃。地处北回归线两侧的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部分地区气温最高,超过30℃。
2.南极洲和北极圈以北的格陵兰岛,气温在0℃以下。
3.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等温线比较平直。
(板书)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对照图例,完成下列任务:
1.说说从全球看,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
2.说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
生:(可能的答案)1.变化规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2.高于20℃的纬度范围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纬度范围主要在南、北极圈之间。
(问题承上)3.同一纬度上,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分布相同吗?如果不相同,海陆之间的温度差异有什么特点?
4.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程度有何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3.同一季节,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气温并不相同。
海陆温度差异的特点: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4.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较为平直。
根据以上读图分析的结果,归纳概括: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世界气温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无论1月份还是7月份,全球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2.在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夏季比海洋高。
3.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温线比较平直。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知识拓展】地球上气温最冷和最热的地方。
教师展示资料: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东方站、死亡谷国家公园,并出示文字材料。
全球最低气温值出现在南极洲,为1983年7月21日前苏联的东方站测得的-89.2℃。
全球最高气温值出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死亡谷国家公园,为1913年7月10测得的56.7℃。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描述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是( )
A.降水和湿度 B.气温和降水
C.气压和气温 D.湿度和气压
2.下列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等温线上的点,不可能出现气温相等的情况
B.等温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等温线的中心一定是高温中心
D.同一等温线上的点,气温肯定相等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4.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5.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6.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带太阳高度、热量相同,气温相同
B.受太阳辐射影响,气温分布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地区高原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D.全球气温的分布大致从南往北逐渐降低
7.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
A.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
B.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
C.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
D.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
【参考答案】1.B 2.D 3.A 4.D 5.D 6.D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