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教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人教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朱由检(崇祯)
(1611年—1644年)
万历三十九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七年(1627年),17岁即皇帝位,年号崇祯。即位之后,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然而,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明朝灭亡。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我的大明咋就亡了呢?
壹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不理政事,尽情享乐,四处游玩,强抢民女,无子嗣。
求仙问道,服丹药中毒而死。
沉迷女色,嗑药,身体被掏空,35岁薨。
资深宅男
20年不上朝
“一月天子”
爱好木工“木匠皇帝”
表现1:皇帝昏庸
壹:政治腐败引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1.政治腐败: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天启年间的党争进入到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时期。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顾宪成等人组成的“东林党”
壹:政治腐败引社会动荡
表现2:大臣结党营私
表现
表现3:专权的宦官
“九千岁”魏忠贤
刘瑾
王振
汪直
壹:政治腐败引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神宗时期(爷爷)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哥哥)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自己)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土地兼并
导致
加速
政治腐败
表现: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土地兼并的结果是什么?
①土地兼并
壹:政治腐败引社会动荡
2.社会动荡: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
-《明清史料》甲编
图片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什么情况?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壹:政治腐败引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导致大量流民产生,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2.社会动荡: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壹:政治腐败引社会动荡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豫变纪略》
三饷:辽饷、练饷、剿饷
“加派三饷520万两,超过全国总赋额的1/3。
——七下历史教参
杨东明《饥民图说——全家缢死》
活动4: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什么社会状况?
②赋税沉重
《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③.陕北连年大旱
2.社会动荡:
明代中后期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末年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赋税苛重;
连年灾荒,饥民遍野;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明末农民起义
壹:政治腐败引社会动荡
贰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明末农民起义原因
贰:闯王义军得拥护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和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灾荒,官府催征如故。
《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粪场一处,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号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则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之者矣。
如果没有连年大旱,明末的农民起义会爆发吗?
2.李自成起义
贰:闯王义军得拥护
1630年,李自成跟随高迎祥起义。
1636年,被推为“闯王”。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驿卒。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起义原因: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赋税苛重; 陕北灾荒;
陕西起义
提出_________
口号
建立
_________
政权
________年4月
________
自缢,明朝统治长达_____年
进军______
攻克______
攻克_______
明朝灭亡
中原
”均田免赋“
西安
大顺
北京
1644
崇祯帝
276
什么是“均田免赋”?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
有何进步性?
平均土地,免除沉重的赋税。
顺应民心,扩大队伍。
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土地要求。
贰:闯王义军得拥护
3.起义经过
明朝官府
李自成起义军
广大人民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
均田免赋
发放钱粮
(民心丧尽)
(赢得民心)
李自成起义军(想象图)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说一说:百姓为什么会欢迎闯王的到来?
1、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2、军纪严明
3、发放钱粮
贰:闯王义军得拥护
4.起义军前后对比: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农民军很快腐败
前
后
农民阶级有其自身局限之处,尽管明朝政府是被李自成直接推翻,但导致明朝灭亡绝不是农民起义单一之力….
迅速发展
急速消逝
提出口号: “均田免赋”
平均土地,减免沉重赋税
严明军纪,不妄杀一人,
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追赃助饷,官绅人人自危
李自成一心关注登基大典
贰:闯王义军得拥护
叁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25年,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沈阳故宫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叁:大清入关大一统
1.满洲兴起: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后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去世后葬于沈阳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八旗是清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黄旗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知识拓展:八旗制度
叁:大清入关大一统
2.清朝建立:
太极的一生就是四面开拓的一生,用“鹰扬天下”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谋略包括精心谋划,继承汗位;一后四妃,笼络蒙古;松锦用兵,精于谋略;设反间计,除袁崇焕等,皇太极心计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
——阎崇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
顺治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3年,顺治皇帝福临登基,多尔衮辅政。
叁:大清入关大一统
清世祖 顺治帝
爱新觉罗·福临
明思宗 崇祯帝
朱由检
大顺太祖
李自成
1644年,正值大明、大顺、大清政权交替。这一年发生了李自成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等一系列事变。1644年李自成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644年明崇祯帝自缢,统治了276年的明朝灭亡。
3.明朝的灭亡:
叁:大清入关大一统
材料: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贼也。
——《明史·流贼》
活动:你认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朝的灭亡,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教训?
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教训: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2、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3、加强边防,巩固边疆。
叁:大清入关大一统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归山海。自成怒…东攻山海关。” ——《明史·流寇》
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吴三桂
吴三桂,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
陈圆圆
冲冠一怒
为红颜
叁:大清入关大一统
4.清兵入关:
5.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顺治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清朝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
(推崇儒家学说)
定都:北京
京师
叁:大清入关大一统
课堂小结
明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直接原因
李自成农民起义
外部原因
满洲兴起
清军入关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口内画“V”。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课后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