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教学设计
5 琥 珀
(
第
1
页 共
94
页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析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有何区别。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1课时
一、导入,体会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琥珀》(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都是“提王” 旁)
3.再读一读这组带“王”字旁的词,你发现了什么?(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4.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直接导入课题,通过“提王”旁的词语,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师:不是作者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 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 (理解“推测”)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 (那块琥珀的样子)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认识琥珀,并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变序教学,从篇末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语感,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学习)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2.研读要求:
(1) 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 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勾画下来。
(2) 用“根据______,推测______”或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3.通过以上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想象的,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设计意图:“淡化分析, 着重感悟”,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文, 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才能运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体会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读和练来让其获得感悟。在这里,重组课文语言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找出语言的逻辑关系是思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训练)
四、情感迁移
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这一单元里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永远地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 (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 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星的。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拓展学生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讲一讲。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3.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虽然现在已经灭绝了,但是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4.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5.读题、解题: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由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一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
(3)根据动作选配词语: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1)先自身读。
(2)再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了蓝天。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1)地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词,听写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师: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课件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3.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写的好语句并多读几遍。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鸟类的?
(3)思考: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部分描写的最具体?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4)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5)交流: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哪些信息?
(2)理解:“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三、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语言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2.理解文章结构,能利用规律概括段落大意。
3.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4.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课时
一、直入课题,设问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
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说说生活中你了解过其他高新的技术吗?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
出示课文中的相关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词语: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碳纳米检测技术
句子: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微米、纳米分别是什么?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纳米是一种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和什么是纳米技术)
2.品读句子,感受说明方法。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明白形象?为什么? (第二句,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指名答)
3.理解: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4.你觉得第二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5.分析总分段式的特点。根据规律,找到3、4、5自然段的总起句,说出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的涂层、碳纳米管、最先进的隐形战机)
2.为什么纳米技术让人们更加健康?(用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等)
3.细读这些例子,说说运用了纳米技术后,有哪些神奇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关于各种高新技术的信息,再互相分享。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1.正确读记“惨重、蜿蜒、振奋不已、里程碑”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课时
一、播放视频,质疑引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启发表达。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3.出示课文题目,质疑问难。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板书课文题目: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起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课文题目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圆” 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在今朝圆了? )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学习提示。
(1) 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认读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出示词语:
瑰丽 尝试 火箭 捆绑 惨重 穿越 振奋
规模 协作 精细 概括 评价 魄力 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1)指名认读。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自由选一个词语造句。
(3)学生齐读。
3.通过读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行了许多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事)
三、深入挖掘,研读感悟
(一)出示探究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提示: 古人→万户)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2.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
3.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愿望
4.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1)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体会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2)万户的火箭飞行是以失败告终,那么炎黄子孙放弃了这飞天梦想了吗?出示句子: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火箭飞行的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5.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6.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了完成这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工作者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出示句子: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这个庞大的数字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民是非常团结的)
7.“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1)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2)同学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你们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3)杨利伟在告诉我们什么?
(二)情感升华。
1.提升感悟:“神舟五号”的成功航天飞行,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许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么多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勇于实践、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
2.小结: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智慧,甚至是生命。
3.出示资料:孩子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个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故障的对策有139 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里,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4.正是这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才会有“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
5.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