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14: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部编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素养本位真实情境
多元评价深度学习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素养本位
O1
时空观念
O2
家国情怀
O3
课程标准
通过图文史料,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
通过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指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说出明朝北京城的组成、核心建筑和布局特点。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①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②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史料实证
素养目标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科技
任务一:【以图证史】预习教材,这些插图分别来自于哪些科技名著?
太监、航海家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这些科技名著出现的背景: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实用性
实践性
总结性
都凝聚着作者辛勤的努力和智慧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科技
太监、航海家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shān)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卷。
——节选自《明史》
博采众长,刻苦钻研
实地考察,不耻下问
内容:
记载了药物1800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
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意义: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科技
太监、航海家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五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1635年曾任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公务闲暇时专心研究科学技术,整理而成《天工开物》。
(1)内容:
记载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插图120多幅,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2)意义: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科技
太监、航海家
3.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祖辈世代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在农村,深知农民辛苦,从小关注农业,研究农业,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泰西水法》等。
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结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虚心请教,翻译出《几何原本》,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体现治国治民
的“农本”思想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科技
任务二: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明朝名著代表作的作者、内容与价值。
著作 作者 内容 价值/地位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李时珍
“东方医学巨典”
宋应星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业科学巨著
医药学。药物1800种;
药方11000多个;
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和农学研究成果。
请同学们思考,这三部科技著作的特点和价值?
合作探究
(1)特点:明朝科技既有中国传统科技实用性的特点,又集历代之大成,具有总结性的特点。
(2)价值:虽无突破和创新,但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科技
太监、航海家
结合三位科技巨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刻苦钻研、重视实践、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等
探究与分享
真实情境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任务一:根据图片写出明长城的起止点。说说明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太监、航海家
目的: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西:嘉峪关
东:鸭绿江边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影响: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特点1
特点2
真实情境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任务二:结合平面图,说说北京城布局的特色?
太监、航海家
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体现皇权至上原则
宫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1)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2)主次分明,故宫分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3)规模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主要文学形式发展线索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明朝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①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经济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社会基础)
③印刷技术的发展(技术基础)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发展,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1.背景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2.《三国演义》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主要内容 以三国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艺术特点 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历史地位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3.《水浒传》
施耐庵——《水浒传》运用白话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成功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4.吴承恩——《西游记》
成书时间 明代中期
主要内容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艺术特点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5.书画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
徐渭《墨葡萄图》
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
董其昌
(1555—1636)
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
“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
徐渭
(1521—1593)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6.戏剧
明朝时,戏剧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1)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2)《牡丹亭》
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7.《徐霞客游记》
1、姓名:
2、生活年代:
3、身份:
4、代表作:
徐霞客
明末
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
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徐霞客是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为5月19日,这天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真实情境
三、小说和戏剧
太监、航海家
8.书法、绘画
董其昌(1555—1636)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也相当自负。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而是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徐渭(1521-1593)
徐渭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多元评价
中考真题
1.(2023·山东菏泽·5)这部书全面,总结了中国近3000多年来的农业科学成果,杂采众家,突出农政,还吸收了西方农业科学知识。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2.(2023·四川宜宾·7)明清时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戏曲主人公,如《雷峰塔》中精通商道、向往世俗婚姻的白娘子。这一现象源于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 B.女性地位提高
C.作者个人喜好 D.君主专制衰落
C
A
深度学习
科技
建筑
文艺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长城
北京紫禁城
小说
戏剧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汤显祖《牡丹亭》
书画
明朝
WWW.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