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素养本位真实情境
多元评价深度学习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素养本位
O1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O2
家国情怀
O3
课程标准
通过阅读史料,感悟并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经过。通过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等史实,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乱的密切关系,体会当前中国反腐倡廉的现实必要性,培养关注时政的家国情怀。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史料实证
素养目标
真实情境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任务一: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归纳明朝政治腐败表现?
太监、航海家
材料一:帝(明熹宗)性机巧,好亲斧锯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明史·魏忠贤传》
材料二: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阉党以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
1.政治腐败表现:
①皇帝:
②皇室内部:
③大臣们: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朝政的腐败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后果?
真实情境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任务二:根据这些图片和材料,分析政治腐败的结果?
太监、航海家
黄埃赤地,
乡乡几断人烟;
白骨青磷,
夜夜常闻鬼哭。
明朝巨贪宦官刘瑾
魏忠贤
刘瑾逐利腐败,任人唯亲。时人称之“立皇帝”。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无法统计。
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2.社会动荡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假如您生活在当时会怎么办?
真实情境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太监、航海家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自然灾害严重
赋税繁重
爆发农民起义
真实情境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一:阅读材料,说出农民起义的原因。
太监、航海家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陕西北部
一带大旱
起义!!
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直接原因
真实情境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二:阅读课本,梳理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太监、航海家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攻克西安:
攻克北京:
1644年4月
明朝灭亡
崇祯帝自缢,统治276年的明朝灭亡
起义过程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1644年初,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
西安
北京
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真实情境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太监、航海家
土地兼并
均田:平均土地
沉重赋税
免赋 :减免赋税
内容
内容
针对
作用: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真实情境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三: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
太监、航海家
明朝灭亡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2、直接原因: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3、重要原因:后金的兴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明朝灭亡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①政治要清明,反腐倡廉,要发展经济。
②要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③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崇祯帝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真实情境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太监、航海家
1、后金的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清太祖——努尔哈赤
真实情境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太监、航海家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图
真实情境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太监、航海家
2、清的建立: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
皇太极的一生就是四面开拓的一生,用“鹰扬天下”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谋略包括精心谋划,继承汗位;一后四妃,笼络蒙古;松锦用兵,精于谋略;设反间计,除袁崇焕等,皇太极心计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
——阎崇年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基,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真实情境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太监、航海家
3、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吴三桂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归山海。自成怒…东攻山海关。三桂惧,乞降于我。”。 ——《明史·流寇》
冲冠一怒为红颜
真实情境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太监、航海家
曾深得民心的李自成,为什么会兵败?
攻入北京前
提出“均田免赋”
军纪严明
发钱发粮
攻入北京后
“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将领却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几十万大军屯驻于京城中享乐……”
——《中国古代史》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清兵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
(3)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和政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谋划。
合作探究
真实情境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太监、航海家
历史启迪(讨论):
通过明朝的灭亡,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关注民生;人民要辛勤劳动;这样统治才能长治久安!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多元评价
中考真题
1.(2023 海南)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 )
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
2.(2023 东营)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的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C
D
深度学习
明朝的灭亡
起义经过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努尔哈赤、皇太极)
清兵入关,统治中国
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
起义原因:
口号:均田免赋
1644年4月,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与
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政治腐败,赋税沉重,
天灾不断
WWW.
感谢聆听